泉州海絲文化徵文
2023-12-04 17:41:36 3
泉州憑海而立、因海而興,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起點城市之一。下面是泉州海絲文化徵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泉州海絲文化徵文【篇一】
20xx年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海上絲綢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跡」作為20xx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古泉州(刺桐)史跡」將有望成為我國第53項世界遺產。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50處世界遺產。20xx年7月在波蘭克拉科夫召開的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將審議中國申報的「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和「青海可可西裡」。這兩個項目極其可能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貴州梵淨山將作為20xx年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中國申報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遺產項目,有可能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產。
「古泉州(刺桐)史跡」系列遺產是泉州在以「刺桐」的代稱聞名於世的宋元時期(960-1368),在「海上絲綢之路」進入繁盛階段的背景下,產生並遺留至今的與海洋商貿、海洋文化相關的諸多史跡與遺址。
它們代表了宋元時期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航海、貿易運行系統,完整而突出地展現了長期建立在農耕文明基礎上的古代中華帝國在其海洋文明發展高峰時期的航運設施水平、文化交流與港口城市的建設情況,體現了古泉州作為宋元時期東方重要港口城市的歷史地位、航海和貿易傳統,以及因國際交流而形成的社會文化特徵,從不同角度勾勒出10至14世紀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繁盛圖景。作為著名歷史事件「馬可波羅世紀之旅」東西兩端的威尼斯和泉州明確見於史籍。
「古泉州(刺桐)史跡」將以符合《實施世界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中確定的世界遺產標準第二、三、六條,並具有較高的完整性、真實性,保護管理整體狀況良好,申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泉州海絲文化徵文【篇二】
在張愛玲的眼裡,香港就像是上海的一個「她城」,樓宇間飄蕩著海派的氣息和靈韻。而在許多泉州人的眼裡,隔江而望的洛陽鎮也像是泉州的一個「她城」,泉州有「站著的」東西塔,洛陽便有「躺著的」洛陽橋,泉州有熙熙攘攘的「中山街」,洛陽就有一條一樣騎樓林立的洛陽街,泉州「滿街皆是聖人」,洛陽也一樣「代有才人出」……洛陽的一切,都像是泉州完美的鏡像,卻又獨具一種經年積澱生發出的別樣意韻。
說起泉州的影子,大多數人或許會想起著名的臺灣小鎮——鹿港。而當你走入洛陽的三裡古街,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尋找泉州的投影其實根本無需跨越海峽,就在相鄰的洛陽鎮上,就珍藏著一幅泉州舊日的風情「畫卷」,街巷宛然,騎樓宛然,甚至連寺廟裡飄散出的香火氣息以及招呼問候的鄉音,都是如此相似……
如果街道也有節拍,那麼泉州「中山街」的節奏無疑是進行曲般的快板,繁華、嘈雜、紛繁得令人迷亂,而洛陽老街的節奏則是如歌般的行板,靜謐、綿長,仿佛拉長了時光,那些雕花的門廊,那些已被歲月潤澤的紅磚,都在經世流年中醞釀出濃得化不開的韻味,讓這長街古巷流溢出一種柔和細膩的古樸之美。
泉州海絲文化徵文【篇三】
泉州的小巷從不會缺乏驚喜,許多精巧優雅的院落就像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家碧玉」一般,即使擁有絕世的美麗卻並不自傲,直讓路過的旅人在別後還一再懷想她灑落的馨香。位於洛陽街中段的這落進士第就是這樣一個令人驚嘆的所在,雖然前落已經坍圮,但一走近後落的門欄,驚豔之感便連綿而來。
過著快節奏生活的現代人也許永遠無法理解古人對建築細節審美的苛求,那種對紅色的狂熱,對雕飾紋樣細節的刻意追求,對吉祥象徵物的從容表現,都在有意無意地彰顯著屋主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這座屬於宣統二年一位名為王冠群的進士宅第雖然遠沒有鼎鼎有名的楊阿苗故居、蔡氏古民居那樣巨大的形制和恢弘的氣魄,卻是極盡「小而精」之能事。門牆上那稜角分明的石質人物浮雕,簷角上木質梁柱邊角上凹凸有致的花草裝飾,都讓人不禁對惠安工匠精巧細膩的刀工心生敬意。身為進士後裔的屋主絲毫不介意我們在午後的突然造訪,反而極其熱心地為我們指點著門廊上栩栩如生的建築構件、側門旁的先人手筆,生怕走馬觀花的我們會遺漏掉任何一個精妙的細節,也享受著我們的每一聲由衷的驚嘆與羨慕。
從古到今,洛陽不曾匱乏聲名顯赫的鄉賢,而寫下了世界十大情歌之一《康定情歌》的吳文季可謂是其中最富浪漫氣息的一位了。
這位蜚聲世界的音樂家的故居,位於一條狹窄得猶如「一線天」般的陋巷當中,簡且陋,小而暗。
在這裡,吳文季譜寫並編導了《阿蘭》、《惠女頌》、《漁蚌嬉舞》等樂曲和舞蹈,在這裡,吳文季始終謳歌著光明、希望和歡樂……我想,吳文季先生就是洛陽人常說的那句「站著要像東西塔,躺著要像洛陽橋」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