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紅色足跡徵文小學生
2023-12-04 15:42:01
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一個團體。黨這個團體好,是人們的幸福;黨這個團體不好,是人們的苦難。而共產黨就是人們的幸福,國民黨是人民的苦難。下面是相關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訪紅色足跡徵文小學生【篇一】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許許多多的事被我們遺忘,塵封在歷史的記憶裡。然而,我們不能忘記,是誰讓我們擁有了如今美好的生活。那,就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自建立起,就走上了解救中國人民於苦難中的光榮道路。中國共產黨革命前輩留下的足跡,永遠不應被忘記。
正因這個緣故,不知從何時起,我們一家便踏上了尋訪紅色足跡的道路。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一大會址,到西路軍馬場灘戰役遺址,從微山湖的鐵道遊擊隊紀念園,到上海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從延安的寶塔山,到南京的雨花臺,都留下了我們尋訪的身影。
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共「一大」會址。在一片片石庫門中,「一大」會址並不顯眼。然而,就在這間普通的小屋中,誕生了解救中國於危難中的中國共產黨。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走入簡樸而神聖的「一大」會址。這是一座普通的上海民居,由多間小屋組成,其內擺放著桌椅等物,在最大的一間屋中,許多座椅圍繞著一張拼接而成的大桌,這便是當時的會議室。就在這裡,召開了一次決定中國命運,給中國帶來光明前途的會議。當時的代表們,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運用機智使會議順利進行,避開了外國巡捕的阻撓。在一大會址旁,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陳列館講述了這一艱難歷程。
陳列館從近代中國受列強侵略說起,進而介紹中國人民的求亡圖存運動,從中引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陳列館中,公共租界的界牌石訴說了外敵人入侵;鴉片戰爭時期的固定式清軍大炮,表明了中國的落後;太平天國的《資政新篇》,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抗爭;《新青年》等雜誌,則展示了當時有識青年的蓬勃朝氣與進取之心;而後便到了中共一大,十幾個人在一間小屋中創出了驚天動地的事業。誠然,初期的苦命是艱苦的,鄧恩銘、王盡美等許多一大代表為革命事業光榮獻身;代表中也有張國燾、陳公博等背叛革命之人。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毛澤東、董必武等始終始終如一的革命者,一直堅持到革命的勝利。能在如此困難中堅持下來的,才是烈火中煉出的真金。他們留下的,是永不磨滅的紅色足跡。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每當這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我總會想起鐵道上那驚心動魄的抗日烽火,想起那些普通的革命先輩們留下的紅色足跡。
當年活躍在臨棗鐵路附近的「飛虎隊」,只是一支小小的遊擊隊。然而,他們卻用自己頑強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建下了永垂不朽的功勳。他們常年居住在微山湖中的微山島上。如今在這座島上,已經建起了鐵道遊擊隊紀念園,重現鐵道抗日的烽火,緬懷英勇戰鬥的先烈,紀念那平凡而偉大的紅色足跡。
走進大門,首先看到兩座巨型雕塑:右側是「鐵道雄風」,鐵道遊擊隊的戰士們扒在火車周圍,展現出一幅在鐵道上戰鬥的場景;左側是「微湖曙光」,戰士們立於一艘大船之上,高唱凱歌,歡慶抗戰的勝利。在展覽館中我們看到破襲鐵路的場景,看到了兩軍對壘的慘烈,看到了被迫棄島的悲涼,看到了得勝凱旋的喜悅……在展櫃中,陳列著遊擊隊使用過的槍枝、大刀,還有一個土琵琶……遊擊隊員們一幕幕戰爭和生活場景在這裡一一再現:奪取武器的不易,在敵佔區立足的艱難;躲避敵人費盡周折,傷亡不斷雪上加霜;定居孤島,頻擾鐵道;日寇上島掃蕩,遊擊隊藏匿蘆葦蕩消滅侵略者;政委歸來傳喜報,盪氣迴腸凱歌還。一個個英雄的形象深深印在人們心中。
追尋一個個紅色足跡,凝視一幕幕場景從眼前展現,感受一份份激情在心中燃起。那些光輝耀眼的紅色足跡走過了祖國的千山萬水,換來了如今的美好人間。他們激勵著中國人民努力奮鬥,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訪紅色足跡徵文小學生【篇二】
進步的思想之花,在這裡綻放;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這裡燎原。從陸家嘴到石庫門,從外灘到龍華,……它們見證了開天闢地的光輝時刻,銘記了建黨初期的深刻印記。
建黨九十周年前夕,記者華東紅色之行的第一站,就從享有「紅色之源」、「東方明珠」之譽的上海開始。
紅色書籍再現馬克思主義
在中國的傳播
位於上海市盧灣區興業路76號的這座青磚黛瓦鑲嵌西洋雕花的石庫門古樸莊重,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之一。跟隨講解人員步入紀念館,過去的故事一幕幕呈現在眼前。
隨著人流,記者拾級而上,走進了二樓的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文物陳列展廳。450平方米的展廳內,展示革命文物、文獻和歷史照片170多件,文物原件近120件,佔展品總量的80%左右。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4件,真實地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創建時的歷史面貌,中國共產黨創建時的歷史背景、全國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活動情況、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全過程,展示著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中國革命史。
展廳內,陳獨秀、鄒容創辦的《新青年》、《革命軍》;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譯本;李大釗的肖像照原件和他使用過的英文打字機;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圖;中共一大召開的上海石庫門民居和嘉興南湖的紅船……一一展現在遊人面前。
為了生動地再現中共一大勝利召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陳列室內還按中共一大會議室原狀開闢了一個蠟像室,用1:1比例還原了一大開會時的情景。栩栩如生的蠟像,展現了一幅動人的場景,定格了偉大的時刻:年輕的毛澤東目光炯炯,站立著慷慨陳詞,董必武、李達等其他代表,或會心微笑,或側耳細聽,或伏案思考,或認真記錄……
一件件珍貴的文物,真實再現了中共創建時的偉大歷史,生動反映了黨所走過的波瀾裡程。展廳內人頭攢動,氣氛莊重肅穆,每一位瞻仰者都懷揣追思心存敬仰,他們在歷史文物前駐足,在代表照片前沉思,在會議蠟像前默念。
來自蘇州大學的一位女研究生在每一件展品前都久久佇立,她深情地說:中共一大就是一盞引航燈,凝精神聚人心,築起了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座裡程碑;我們在這裡追憶先賢、緬懷革命先輩的光輝業績,就是要激勵自己,用雙手把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小小客廳復原
中共一大會場莊嚴情形
從二樓走下去,穿過通道,記者走進了中共一大原址。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在這間18平方米的客廳內召開。1952年9月,中共一大會址闢為革命紀念地對外開放。
據解說員介紹,中共一大會議原址完全按照當年原樣陳列。廳堂內,是雪白的牆壁,朱紅木的地板,中央是一張鋪著白色臺布的長方桌,一盞有燈罩的白熾燈,吊在桌子的正上方,桌子四周擺放著12隻圓木凳、2張茶几、4把椅子,整個會場顯得異常莊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五四」運動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好了準備。1920年秋至1921年春,上海、北京、長沙、濟南等地的共產主義小組紛紛成立。他們積極開展工作,推動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1921年6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通知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派代表到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來自北京、上海、長沙、武漢、濟南、廣州等地的共產主義小組代表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及陳獨秀指派的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國53名黨員出席了大會。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也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張國燾主持。
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宣告了中國共產黨誕生;制定並通過了第一個黨綱:「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採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鬥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和「聯合第三國際」;所通過的第一個決議確定:黨在當前的中心任務是加強對工人運動的領導,「黨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並在工會裡灌輸階級鬥爭的精神」,「使工會避免成為其他黨派之傀儡」。大會還選舉出了中央領導機構。
鬥爭年代最終確定
「七一」為黨的生日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鬥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解說員儘管無數次向來訪者介紹這段歷史,但每次說起來還是充滿感情。
著名黨史研究專家張玉涵告訴記者,當年確定「一大」召開日期頗費了一番工夫。因為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把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紀念日,是毛澤東同志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
至於黨的「一大」開幕日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由黨史工作者考證清楚。根據最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的成果,人們確定「一大」的召開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如今,「七一」已成為人們每年紀念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是中國節日文化的一個部分。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倪興亮說,由於今年是建黨90周年,因此各地來訪者熱情高漲,前5個月訪客就超過了19萬人次,最多一天達到了5100人次。預計,隨著7月1日臨近,人數更會有所攀升。
訪紅色足跡徵文小學生【篇三】
我們社會實踐小分隊在經過協商和多方面商討研究決定尋訪路線為林業大學途經一曼街到東北歷史紀念館,下午乘公交途經尚志大街到尚志公園。第二日上午拜訪退伍老兵老黨員**,尋訪黨建設國家的影子並參觀防洪紀念杯。下午到達哈爾濱烈士陵園祭拜烈士。第三日出發至尚志市參觀尚志碑林和一曼中學。
在我們小分隊的尋訪過程中看到那麼多的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跡。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在哪一張張老照片中,一件件先人的遺物中我們體會到了很多,有剛強,有堅毅,有一顆顆火紅的愛國心。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為了和平的生活貢獻出了一切。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荒廢我們的時光呢。我們要銘記歷史,是歷史造就了我們現代幸福的生活。
紅色足跡走遍了千山萬水,我們探訪的遠不達其萬分之一,但我們的心靈卻得到了升華般的震撼,這種感覺是那些電影電視劇所不能給予的,只有當你親眼見到那一件件證物時,你的心才會得到升華般的震撼與洗禮。
看到當年先烈使用的武器以及敵人的裝備讓我們吃驚,讓我們震撼,讓我們敬佩。看到那一排排先烈們的名字和一座座墓碑再一次震撼到心靈深處。也許有革命就有犧牲,革命是痛苦的,但他們忍住了痛苦,一生都在為革命奉獻著,哪怕是自己的生命。作為後人的我們要繼承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忍住一時的痛苦或將痛苦留給自己,他人才會幸福,子孫後代才能幸福。
在走訪老黨員**的家中時,感受有很多,共產黨在建設中國時有著許許多多的業績,他們在默默奉獻著,服務著,我們卻沒有注意身邊的變化,小至一磚一瓦的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群眾考慮。現在我們的村村通、家電下鄉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在一步一步實施中,使得我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聽老黨員講當年的故事,感受到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堅定了跟黨走的信念。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們感受到了那些課本上所不能給予的精神信念。使得我們堅定了給黨走的信念,鼓足了力量。永遠跟黨走,走向復興,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