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年味淡了作文

2023-12-05 06:34:46

  導語:有人說,過年最大的主題是團圓,這話沒錯。可是最近幾年,年味卻越來越淡了。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年味淡了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年味淡了】

  我一直在思索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在中國,新年是最隆重的節日,是中國人最喜歡的節日呢?後來,想了很久,我終於想明白了,人們看重的是新年的這種氛圍,團圓的氛圍,熱鬧的氛圍,好玩的氛圍。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個團圓飯,看看新年聯歡晚會,談談工作,談談學習,談談家庭,小孩子穿上嶄新的衣服,去放鞭炮,點菸花,給長輩們拜年賺壓歲錢。傳說除夕夜有叫「年」的怪獸,許多人還會整夜不睡,這種習俗叫做守歲。過年的時候,人們總有一種溫馨幸福的感覺。

  過年固然好,可是,新年又將至,大街小巷張燈結彩,我卻發現,近年來年味兒越來越淡了。似乎過年能讓我們高興高興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賺點壓歲錢了。新年不再是令人人都欣喜若狂的節日,成了給幼年的小孩子們樂一樂,玩一玩的日子。

  過年領著5歲的堂弟去玩,走在街上,他東瞅瞅,西看看,好像什麼都是很新鮮的樣子,一會兒要去買氫氣球,一會兒又要去遊樂場玩,還有廣場許多小吃也令小傢伙垂涎三尺,吵著嚷著要買這買那。玩一次旋轉木馬能讓他高興很長時間,買一盒炮來放,能把他嚇得躲在我身後不敢露面。看到廣場有漂亮的花燈,拉著我的手就往廣場跑,要去看花燈。叔叔給了他二十元錢零花,他激動得一蹦三尺高,喊著:「耶,爸爸給我錢了,我有錢了。我們去買好吃的!」可是,相比之下,我這個姐姐就顯然成了個陪玩人士。對我來說,氫氣球已經不再是我可以玩的東西,去遊樂場也只是高興一小會兒而已,廣場的小吃都吃的膩了。陪著堂弟去玩旋轉木馬,看到都是一群小孩子,似乎旋轉木馬也只是童年時代美好的夢了,去看花燈,花燈也只能圖個漂亮,去放炮,放炮不過是噼裡啪啦響幾聲罷了。至於堂弟對二十元零花錢的熱情,我就更是沒有了,堂弟才5歲,沒人一次性給過比這二十塊的零花錢了,可是對我來說,這二十元零花就很普通了。堂弟喜歡的東西,對我都沒有了吸引力,而對於過年來說,我也沒有了從前的那股熱乎勁兒。

  眼下也正是過年時,與以前的過年相比,雖然現在過年物質生活更豐富了,但精神文化卻總是像缺少了些什麼,似乎那些年的過年更熱鬧,更開心一些,我們似乎更懷念以前的年味兒。以前過年時,總是盼著年關時候能和爸爸媽媽一起貼對子貼福字,能全家人一起掃屋子,能架起年貨來準備點年貨,總是盼望著三十晚上能看春晚,能一晚不睡覺守歲,能放包餃子吃餃子,總是盼望著大年初一能和爸爸媽媽領壓歲錢花,能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能放鞭炮放煙花。那些年,身為小孩子的我們聽到鞭炮聲會亂蹦亂跳,穿著新衣服在鏡子前照了又照,拿著爺爺奶奶給的壓歲錢捨不得花,最後還是都給了老爸老媽,等到別人家放完炮就跑過去,看看有沒有剩餘的小炮再撿回來自己放,午飯時看著桌上許多好吃的,流著口水卻又捨不得吃,因為一年也難得改善這麼幾回夥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這些好吃的了,過年的時候爸媽總會領著我們一家到攝影館照許多相片,我總是擺出各種姿勢來顯擺,媽媽總說我愛臭美。可是到了如今,物質生活好了,即使在平常爸媽也會給買很多漂亮的衣服,親友也會給足夠的零花錢,老虎炮要多少有多少,文娛節目天天有,好吃的隨處可見,最不缺的就是食物,而家家都有數位照相機,想什麼時候拍照就什麼時候拍照。所以,有了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就把精神文化給忽略了,過年的程序刪減了一道又一道,過年的氛圍也少了一層又一層。

  過年也是一種文化,在如今這種精神文化短缺的時候,或許,追求民俗,一家人圍在一個大火爐前講講各自的故事,參加參加各地的風俗活動,也能找到一些年的感覺……我思索著,那份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何時能重新出現在年關呢,那份我懷念的年味兒,那種特殊的精神文化……

  【篇二:年味兒淡了】

  年味兒淡了恐怕是許多人過年時的感覺。不必說有著傳統過年記憶的老人們,連才上小學的小堂弟,都一臉無聊地說,過年就剩了兩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壓歲錢。看來,年味兒還真是淡了。

  有人說,過年最大的主題是團圓,這話沒錯。新年期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喝杯團圓酒,談談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煩惱,體會著家的溫馨,親情的溫暖,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新年畢竟是新年,如果僅此而已的話,和一般的節假日也就沒啥區別了。過年,要過出年味兒來才好。

  年是一種民俗,一種文化,它是幾千年民族文化傳統的積澱。爺爺說,以前過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二十三過小年,準備果品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二十四掃塵日,全家大掃除,還要在床腳點燈,驅鬼闢邪。年三十,講究就了,貼門神,貼年畫,貼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靈,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鬧完花燈,年才算過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傳統習俗似乎已經成了遙遠的回憶,帶點年味兒的活動似乎只剩下了貼個春聯,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兒好像只有跟著旅遊團到遙遠封閉的鄉村才能看得到。

  過年是一種文化,年味兒需要載體。當以前只有在過年才能吃到的年貨現在每天在超市裡都堆積如山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文化層面的年、民俗意義的年。迎來送往、喝酒聚會的間隙,可以去聽聽家鄉戲,看看大秧歌;興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筆來試著寫幾副春聯,跟老人們學學剪紙,或者什麼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爐旁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覺到年味兒正一點點地從老人臉上的皺紋裡,從噼啪作響的灶火中滲透出來,洋溢在你的周圍——那就是過年的感覺。

  【篇三:年味有點淡了作文】

  總感覺這些年,新年的年味淡了。

  過新年,中國人稱之為過大年,可見老百姓對新年之重視,場面之宏大。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聲,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老百姓手中有錢了,年味卻淡了,讓人遺憾。

  從前,過新年時間比較長,從臘月的二十三,俗稱小年開始,新年就已經來到,這一天老百姓吃火燒、送灶君,祈求來年的富足。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塊肉,二十七殺小雞,二十八帖花花。二十九灌壺酒,年三十包餃子等。大年初一到處作揖,即給人拜年,大年初二開始走親訪友,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這是新年最為隆重的時間段。從初六到正月十三,是新年的延續其,人們仍然陶醉在新年的氣氛中,正月十四到十六是元宵節,是新年的另一個高潮,之後新年過完。

  從前,新年是隆重的,剛到臘月,人們就開始「慌新年」,即心中就天天想著新年,臘月二十三之後,開始準備新年的吃的、用的,無論家境富足和貧寒,都要盡一切可能,讓家人吃好、穿好、玩好。

  從前,孩子們期盼新年的到來。現在四十歲以上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兒時渴望新年的到來。為什麼那個時侯的孩子都渴望新年的到來?因為那時,物質還不是很豐富,只有到新年才能夠吃到好吃的,穿上新衣服。當然,家中的大人也會向孩子許諾,只要努力、聽話,新年給你買新衣服、玩具等。

  從前,人們過新年需要鞭炮聲助威,需要煙火添彩。現在,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很多老百姓不再鍾情於鞭炮、焰火。沒有了鞭炮、焰火,似乎新年也不熱鬧了。

  現在的年味確是淡了。雖然過新年還要準備,由於物質豐富,手中有錢,隨手都可以買來,新年所用物品,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就可以辦齊;平時,老百姓的餐桌不缺肉食品,也不需要到新年大吃了;從前,走親訪友才穿新衣服,現在,誰也不再穿舊衣服、補丁衣服,平時穿的衣服和新年沒有什麼兩樣;從前娛樂單調,廟會、元宵節是人們娛樂的好地方,好方法,現在,有電影、電視、網絡多種娛樂媒體,傳統的廟會、元宵節沒有了往日的魅力。

  年味的確是淡了。

  【篇四:消逝的年味】

  新年,這對於億萬華人而言最為濃墨重彩的節日終於到來,似乎是讓人們期盼了一年。這樣周而復始,不知過了幾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麼呢?是那頭傳說中的吃人怪獸,還是谷穗下垂的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個代名詞,成為了一種符號,成了我們中國人的一個標記。

  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漸漸地消隱,或是消逝!連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

  在記憶裡,依稀還記得年長的姐姐說她不喜歡過年。那時,真的隱隱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覺。在回憶裡,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種痛,不知為什麼。

  而現在呢?人們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還聽到過有的孩子說不喜歡過年。啊!原來不只姐呀!

  年究竟是什麼?我無法解釋,但就我個人的理解,我認為年是一種回歸的象徵。每個人無論到得何地,過年時總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著回家――那是心靈的一種回歸的渴望。家,可是一個多麼溫暖的詞呀!

  現在,姐在北方的一個城市裡工作,據說北方的年味兒很濃,那兒的人們都很樸實、和善,特別重視這樣一個重大的特殊的節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來與家人團聚,又不必擔心歸期過急了。還好不在南方,據說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

  而我們中國人又這麼重視家。家,不僅只是我們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託,一份溫馨,更是我們心靈的歸宿、靈魂的休憩處。任憑風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過年了,家人還不能團聚,真的難以想像!

  而年味的消逝,在我們這個小城裡卻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

  孩提時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記憶裡,我還可以看到一些過年的歡樂景象。夥伴們爭著放鞭炮,嬉戲玩鬧,最高興的是領到紅包,不論壓歲錢有多少。火熱的大紅色就是過年的顏色。中國的紅真的包含了太多、太多。

  而現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聲顯得單調而刺耳,全無熱鬧歡騰的景象,孩子們似乎也不大在乎壓歲錢了。

  壓「祟」,保一年平安,這層意義,我現在才明白,孩子們應是不知道的。

  現在的過年,就好象是一個卸了紅衣濃妝的老成持重的姑娘了。

  還記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鄉下朋友問我:「你們城裡是怎樣過年的?」我竟一時愣住了,答不上來。「是啊!我們現在究竟是怎樣過年的?我應該好好想想了。」便隨口告訴他一些時下正時興的過年方式。例如:團年飯去賓館吃,全家一起外出旅遊等。

  他感到很吃驚,也很不解,說:「那是哪來什麼年味啊!我們村裡的過年,那才叫熱鬧呢!只有回家的,沒有向外跑的,團年飯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兒嘛,就像吃年糕那樣。」

  我又向他解釋,「現在城裡人們工作都很忙,沒有時間。像『五·一』、『十·一』這樣的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時間。一到過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時間,便趁隙旅遊了,偷個閒;上飯店吃團年飯,那樣也方便,省時一些。」

  其實,我也同他想的一樣啊!小城裡的年過的單調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這兒消逝了。只記憶裡還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

  這樣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無法替別人下定論。但至少我還不習慣這樣的趨於冷淡的新年,我還不適應。我倒寧願看到一個熱鬧的新年氛圍。即使是那熱鬧不屬於我也好啊。

  這個節日本該是如一位活潑俏麗的紅妝少女那樣盛裝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樣,把喜慶傳到每一個角落。

  幾千年來的辭舊迎新史當如何延續?

  我想,我們這一代應該做些什麼,不要讓中華文化裡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我們手中漸次消逝。到以後的孩子問我們時,不要只說「那只是一段陳舊的歷史。」

  現代社會進步飛速,但還是留下一些古樸的風俗要好一些。

  傳統的節日風俗都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新年贈橘(吉),壓歲(祟)錢……

  還記得蘇轍有:「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那又是怎樣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們都不希望中國的紅變淡、年味消逝吧!

  【篇五:年味越來越淡】

  雖然說新年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可是我依然認為年味是越來越淡了。或許是以前的物質缺乏,新年才顯得那麼重要,過新年,過新年,吃好多平時吃不到的美味,穿美麗的新衣服。快快樂樂的吃著年夜飯,放鞭炮,和家團圓在一起有著說不完的話。不管年味如何,新年還是一年一年都過,就我所經過的新年,我也覺得年味是漸漸減少了的。

  以前,新年是這樣的。新年前,買著大堆的年貨,買新衣服,新鞋子。孩子們高興的不得了。每年都去外婆家過新年,以及其他的親人朋友們,在一起也很熱鬧,一桌子的快樂大餐,說著笑著。然後大人們在家裡玩著他們自己的遊戲,我們也出去玩。看看街上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然後買一大堆,因為是節日啊,大人們也願意讓我們買平日裡不讓我們買的東西,我們沉浸在小小的快樂中。每當夜晚來臨,我們放著煙花,看著天空中綻放的花兒。心中蕩漾著快樂的漣漪。新年過得快樂無比,以至於都不想回家了……去年,二姨以及姐姐都不回外婆家了,一個人在外婆家無聊。盼望著回家,爸爸帶我出去玩,我覺得一點意思都沒有,不想放煙花。煙花有什麼好看呢?不明白了。度日如年,然後終於回家了。就這樣,沒有意思的新年。因為沒有人和我玩啊!值得一提的是,一同學送我的新年禮物,兩盤磁帶,一盤是她唱的歌曲,以及彈奏的音樂,還有一盤是關於我們的故事,很有趣的故事吧。每次聽起都覺得溫暖無比。

  今年,我希望過的很好玩吧,不知道會是什麼樣。但是很期待啊!我希望新年的時候能夠下雪,大家都回來過新年,我們在一起玩一起鬧,一起堆雪人,打雪帳。我希望我們可以在新年的晚上放煙花,快樂的欣賞著煙花的美麗,然後的然後……關於祝福需要我感謝的人太多。而我從來都沒有好好的感謝他們,在新年之際,或許是一個絕妙的時機。共同走過了1年多的時光,我想我要好好的感謝老師,我知道老師不喜歡賀年卡,不喜歡其他的祝福。成績才是對老師的最好的回報。我想我要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學習,表達對老師最好的祝福。同學,一起說,一起笑,一起學,一起玩,不知不覺中,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和同學在一起的時光,無比美妙。最後,我希望新年的時候能夠下雪。雪花飄零。

  快樂?什麼是快樂呢?她來無影,去無蹤。我拼命想要抓住她,想讓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充滿快樂,可是我做不到,她總是從我手中溜走,不知何時又再次出現。和她擦肩而過的機會多了,我也漸漸悟出了快樂的真諦。你抓不住她,那為什麼不自己創造快樂呢?

  快樂在我看來很簡單,只要生活過得充實,就會快樂。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同時,也是人們的好朋友。讀書不僅會使生活過得充實,而且從書中我們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學會了學習的方法……例:《兩根沉木條》,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少女帶一位迷路的遊客下山,走到獨木橋時,少女讓遊客負重前進,並告訴遊客,只有意識到危險,才會更安全。從中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危險並不一定製造災難,但人的疏忽往往是災難的深淵。

  我相信,在讀書時,只要用心去讀,總會有收穫。例如:在做數學題時,解決了一道難題,那時,你的心中會充滿了成就感。而且,「腹有詩書氣自華」,為什麼不多讀點好書充實自己呢?充實的生活會令你的人生多姿多彩,你不會因為虛度光陰而傷心,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同类文章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作文400字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作文400字

今天,我們班特別熱鬧好玩。老師帶我們玩「木頭人」遊戲。老師先跟我們講遊戲的規則:「當「木頭人」的人不能動,也不能說話,更不能笑。而當「逗笑人」的人任務則是要把「木頭人」逗笑。如果木頭人一直分毫未動,堅持最久的就是「超級木頭人」;如果逗笑人可以把所有的人都逗笑了,他就是「逗笑專家」。」說完,老

收貨的季節

  又是一個令人快樂的收穫節,在這一年的收穫節裡農民伯伯收穫了他們自己家種的農作物,而我我吃著無比美味的棒棒糖思緒也回到了收穫的那一天……  那一天,羅老師說:「今天是我們班和同年級的四個班比賽拔河,現在要選吃15個男同學和15個女同學,哪些同學願意為班爭光。」聽到這裡我毫不猶豫地舉起了手,

高中敘事作文:一次難忘的演講比賽

  學校舉辦了《永遠的豐碑》演講比賽,由我們班打頭。我們一邊練習演講,一邊盼望著比賽快點到來。今天早上,我們幾個人就要上臺演講了,我心裡卻非常緊張,像打鼓一樣。同班的好朋友鍾雪霞告訴我:「不要緊張,要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樣才能取得優秀成績。」聽了鍾雪霞講的話,我心裡平靜多了。  到了比賽的時間

成長的煩惱500字

  範文一  現在的我,早已不是童年時那個幼稚的我了,我現在正邁向青春時期,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時期啊!我恨不得時間過得再快些,能讓我立刻步入那個時期。可是,伴隨著成長,各種各樣的煩惱也一個接著一個,接踵而至,似雨點般向我打來。  我剛升上初中時認為,初中生活會想我在小學時一樣沒有煩惱。可是,

高中敘事作文:詩意地生活

  第一篇  思緒從六朝金粉的秦淮河穿越到曉風殘月的西湖,從煙花三月的揚州飛掠到楓橋夜泊的姑蘇,若是讓我選擇一個地方詩意地生活,我一定會搖曳輕舟,最終停泊在煙雨朦朧的江南水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遠離朱自清的槳聲燈影裡得秦淮河,我搖著小船如痴如醉地追尋著青磚瓦房的典雅江南。  

高三敘事作文:藍色的傘

  第一篇  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連小小的動物也懂得感恩父母,更何況是我們呢?一顆心靈因為對愛的感恩,所以才使自己擁有了鑽石般的璀璨光芒。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把經歷過無數風雨的藍色雨傘。我清楚地記得剛上四年級時。有一次下起大雨。天不從人願啊!我在校門口等了許久都不見雨停。我用書

高三敘事作文: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

  2008年浙江省金華市中考作文題: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  月下。小路。老槐樹……  氤氳的夜色浸染著紫色的窗枝,夢裡似乎又闖到槐花淡淡的幽香似一道澄清的柔波……  又是一個有月的晚上,風漸起漸落,吹亂了人們的頭髮,吹亂了人們的思緒,只有那顆心顯得格外溫暖。  槐樹在小路的盡頭,樹下有間餛飩

高中敘事作文:梔子花開

  「青春的旋律,我是你最後一個音符。不知道當你柔美的手指滑過黑白的鋼琴鍵時,你會否注意到我的哀傷?」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會遇到那個動人的音符,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音符也終將淡出我們的耳際。  梔子花又開始了燦爛的一季。牆角邊,庭院前,陽臺上,樓道口,到處可以看到粉嫩粉嫩,像蝴蝶一樣微微舒展著雙

高三敘事作文:站在老屋的門口

  站在老屋的門口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頂披著一層灰色的瓦,時光侵蝕了老屋的門。而我徘徊在門口,想著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爺爺守著老屋。他喜歡坐在門口,一口又一口優哉遊哉地抽著自卷的旱菸。而當每次嗆得滿臉通紅時,便急急地招我給他捶背。那場景重複了幾年。而我印象中染紅老屋門口的那一抹殘

我的治牙記

  跟我很熟悉的人一般知道,我有著一口讓人一見了就感慨不好的牙,我的確是靠這個在朋友圈裡出了大名氣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前幾天吧,我早晨吃飯的時候六齡齒隱隱作痛,其實那可顆早就該治的六齡齒已經在好久之前就有感覺了,我只是心驚膽戰的不敢告訴我的家長,我知道只要說了就不能避免去醫院了。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