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文明城市感受小康生活的徵文
2023-12-10 00:39:26 1
把一座城市建設的更美好,不僅僅是政府的事,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事。只有齊心協力,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為創建文明城市做出積極的貢獻,才能把我們的城市建設的越來越美麗。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快來欣賞與借鑑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創建文明城市感受小康生活徵文【篇一】
文明是我們身邊不可或缺的身影。他是我們中國象徵。
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事例。如:在我們的村子裡,原來是一條「骯髒」的村子,可是,有一次,讓這條村子改變了面目。一天,一個小孩在學校裡聽到老師講關於講文明的事例,並且覺得我們每個人都要講文明。於是這個小孩,一放學就直奔到村長的辦公室裡,以及說明他的想法。村長覺得他說得十分有道理,並且在總動員,在公告欄上貼上關於「牽手文明,同創文明」的公告。讓全村的人一起講文明。漸漸,村子裡的人不再衣衫襤褸,說話時不再夾雜汙言穢語,不再隨地丟垃圾,不再隨地吐痰。。。。。。村子逐漸變得可愛起來,越來越討人喜愛。
為了讓文明這個身影無處不在,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呼籲人們
講文明懂禮貌,尊老愛幼同攜手;講奉獻做公益,助人為樂送溫馨;講安全明禮讓,交通法規要牢記;倡導城市新風尚;講儀表樹形象,待人接物顯素質;講衛生愛整潔,共建生態美環境;講紀律守法規;營造社會好風氣;齊心協力創和諧,天府之國更美麗!
2,成立一個「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和諧家園」活動建議徵集辦公室,專門負責徵集社會各屆對「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和諧家園」活動的各種建議和意見,以集思廣益促進「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和諧家園」工作更快更好的開展。
3。製作一張「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和諧家園」活動主題的調查問卷,定期到人民群眾中去調查,讓群眾為「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和諧家園」活動獻策,傾聽群眾的心聲,群策群力做好「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和諧家園」工作。
4。多舉行一些關於「牽手文明,同創文明」的主題活動,市民更懂文明。
這就是我的建議希望能採納。
讓我們棋手建造文明社會,讓我們一起生活在文明城市,感受小康生活吧。
創建文明城市感受小康生活徵文【篇二】
在我二歲時朦朧的記憶中,有一天,我父親推著木製的獨輪車,在河邊泥濘的小路上行走。河中雨點象天上的星星般閃爍,獨輪車發出「吱吱嘎嘎」的響聲,載著我幼小的生命前去老中醫處看病。這是我生命中對「車」最初的記憶。
在我的童年時代,每天都靠父母賜給我的天生「11號」車去2公裡外的幼兒園學習,父母除第一次送我去熟悉地方後,幾乎很少接送過我。上小學時,雖然離家近了,但離學校仍有1.5公裡路程,每天上下午來回都是靠天生的「11號」車。
在我少年時代,上初中時離家有15公裡路程,只好寄宿在學校。但每逢周六放假、周日返校時都是徒步而行。雖然那時有班次很少的公共汽車,且價格很便宜,只要幾分錢,但幾乎很少享受這種奢侈的待遇,也很少搭乘到便車——自行車。雖然那時家裡沒有一輛自行車,但在學校初一時就學會了騎車。從那時起,買一輛自行車就成了我的夢想。
在我青年時代,記得剛結婚時,由於家庭條件很差,當時的「三大件」都沒有,外出靠步行,偶爾借鄰居家的自行車去走親戚。婚後第三年,靠省吃檢用,託人找關係,去崇明堡鎮買回了屬於我的第一輛「車」。這是一輛28寸的鳳凰牌自行車,當時的高興勁兒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覺得風光極了。第二天就被鄰居借去當婚車用。從此,我們出門走親戚,上集鎮就方便多了。
九十年代,一次去為舅父六十大壽祝壽時,親戚朋友基本上都騎了二輪摩託車,當時唯獨我們倆騎自行車,突然覺得太寒磣了,甚至感到有點無地自容,回家後我們夫妻倆商量決定,積極籌資購車。半個月後在親友的幫助下,去縣城購了八千多元一輛二輪幸福125摩託車。從此,我們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機動車。
進入二十一世紀初,我家購了第一輛柳州五菱四輪麵包車,作為家庭自備用車。現在我家擁有了一輛奧迪的「小弟」——奧拓小轎車,作為我上下班的座騎,每天聽著音樂與歌曲,開著小車在寬闊的馬路上行駛,只覺得無限的幸福與滿足。我兒子也有了一輛嶄新的北京現代「伊蘭特」轎車,女兒家也打算購一輛豐田轎車。現在,我們夫妻倆、兒子與媳婦、女兒與女婿六人中除我妻外,都擁有c照以上駕駛證。只要有車誰都可以開,太方便了,到縣城近三十公裡的路程只需二十多分鐘,省內旅遊岀行靠自備車,真是方便快捷了。
現在鄉村條條大道寬廣平坦,一輛輛汽車風弛電掣。車,把鄉村與城鎮,城鎮與城市,城市與城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縮短了,人們岀行便捷了,幸福的指數増加了。老百姓生活富裕了,買輛小車不稀奇,有車族的隊伍不斷壯大了。
「車』』是人們岀行的必備交通工具,而我家『『車』』的演變從側面反映岀社會的發展與變化,私家車的岀現是老百姓生活質量提高的標誌,是人民生活步入小康社會的一個縮影。
創建文明城市感受小康生活徵文【篇三】
「好的環境可以愉悅人,更重要的是改變人、塑造人,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別要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堅持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統一的奮鬥目標。」要想改變城市面貌,不但要把建設搞好,還要把精神文明傳播好。人民是城市的主人,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建設者,城市文明離不開個人文明。作為城市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每位公民都有責任、有義務通過自己的文明行為,為我們的城市增添亮色。
把一座城市建設的更美好,不僅僅是政府的事,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事。只有齊心協力,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為創建文明城市做出積極的貢獻,才能把我們的城市建設的越來越美麗。
我曾經看過一則公益廣告:有人這樣問過我,播出的一條公益廣告,能不能改變我們生活中的那些陋習呢?我說不。公益廣告對於社會中的那些不文明的現象也許不可能藥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條公益廣告就好像是一盞燈,燈光亮一些,我們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並且我相信,每個人的心靈都像是一扇窗,窗戶打開,光亮就會進來。我相信,文明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有時候,文明離我們只不過是10公分的距離,有時候,也許只是幾十釐米的寬度,也有時候,可能只是一張紙的厚度,我相信,其實文明,就在我們心中,我們會在生活中不經意地流露著。
有時,多一個手勢,對別人來說,就是多一份體諒;還有時候,多一點耐心的等待,對別人來說就是一種關愛;有時,多一點點分享,對別人來說,就是多份溫暖。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就會使社會邁出一大步。所以我發現,文明是一種力量,就好像奧運火炬傳遞一樣,在每個人手中傳遞,也能夠匯聚所有人的熱情。文明,是一份人生幸福的開始,文明,是一份生活中最美麗驕傲的禮物。也許,只用一個默默無聞的領頭人,便可帶動一片聖潔之風,也許,只用一點文明點綴,,便可喚起人們心底最美好的回憶。
當有風度的一伸手,當有修養的一句話,充斥在人們心田,便回味出那文明的味道,那舒緩的感覺。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