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月徵文:弘揚工匠精神
2023-12-10 01:16:56 1
要實現「中國創造」這個偉大夢想,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首先,應大力提倡愛崗敬業、勤勤懇懇、盡職盡責的大國工匠精神,讓這種精神成為時代的風向標。其次,國家注重、鼓勵技術的創新、實業的發展,讓「中國製造」升級為「優質製造」。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快來看看吧。
質量月徵文:弘揚工匠精神【篇一】
大國工匠,匠心獨運。堪稱工匠的人,靠的是對技術的傳承和鑽研,對工作的專注和堅定,這也印證了「認真才能把事情做對,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萬千崗位,概莫能外。
轉眼間,我進廠已有6年時間,進廠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取樣,主要負責為實驗員提供試驗用料。那時,我覺得自己從事的是一份單調的工作,沒有多高的技術含量,我戲稱自己為面料搬運工。後來,崗位調整,我成為一名實驗員,自己做試驗後,才明白取樣工作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取到有代表性的樣品,試驗結果才會更有價值。
六年來,每一次崗位調整對我而言都是一種挑戰,新的開始意味著新的徵程,但不管崗位如何變化,我們對待工作積極認真的態度卻要始終如一。不管面對什麼工作,都需要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去做。俗話說:「要想浮起來,必須先得沉下去。」在我的身邊就有許多堅守崗位二十多年的老員工,他們為製作好每一道菜品而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默默無聞,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
弘揚「工匠精神」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過時,我們需要腳踏實地對待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踐行「工匠精神」,努力成為一名新時期各工種的匠人。
質量月徵文:弘揚工匠精神【篇二】
每個中國人面對世界,最引以為傲的是「中國製造」四個字。確實,madeinchina已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如何把享譽全球的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又是每個國人心中的痛。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缺的不僅僅是尖端技術和超前創意,更多的是一種兢兢業業的傳統,一種腳踏實地的作風,一種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當代風採人物評選活動已到了最後階段,並產生了最終三名候選人。更多人關注的是偉大的科學家和著名的攝影師,但是我將會把手中的選票留給那位從未踏足大學之路的焊接大師王師傅,因為他代表的是我們當前缺失的大國工匠精神,是我們苦苦追尋的將「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創造」的金鑰匙。
當前我們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國家實力迅速崛起於世界。但是,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亂象,幾乎我們都能每天在電視上、網絡上都能看到造假成風、貪汙腐敗的新聞。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上不敬業愛崗、專研技術,只想著買彩票一夜暴富;部分實業公司不專注於產品升級和服務提高,卻放棄主業去搞房地產開發;甚至很多校園莘莘學子不好好學習而炒股。。。。。。雖然這些是經濟迅速發展過程當中必然出現的一些現象,但是也反映出這個社會浮誇與鼓譟之風過重,亟需王師傅為代表的大國工匠精神來改變這種現狀。
我國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如何將「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創造」也包含在我們提倡的中國夢內容中,但是由於工匠精神的缺失,在很多領域,我們仍然缺乏響噹噹的「中國名片」。要實現「中國創造」這個偉大夢想,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首先,應大力提倡愛崗敬業、勤勤懇懇、盡職盡責的大國工匠精神,讓這種精神成為時代的風向標。其次,國家注重、鼓勵技術的創新、實業的發展,讓「中國製造」升級為「優質製造」。再次,重視職業技術學校教育,培養大批像王師傅這樣的大師級技能人才,做到廣積薄發,實現量到質的變化。
我們高中生在面對高考這個人生第一道門檻時,也是踏出實現我們青春夢想的第一步。我們有人在努力成為科學工作者、著名攝影家或是藝術家,但更多的人最終將會成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每個人成功之路不是在於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希望每一個人都成為每個行業中的狀元,成為一名偉大的大國工匠,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
質量月徵文:弘揚工匠精神【篇三】
實訓車間裡,身穿白色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口罩的杭州技師學院教師楊金龍正在封閉的噴漆烤房裡琢磨噴漆技術。正值假期,學生、教師都已放假回家,他卻依然忍不住往實訓室裡跑。他說,學校有最先進的設備,也是他一門心思鑽研技術的最佳場所。炎熱的夏日,室內溫度高達40攝氏度,裹得嚴嚴實實的楊金龍只一會兒便汗流浹背。噴漆時空氣不能對流,室內不能有任何灰塵,因此無論天氣多熱都不能開空調,一天下來,要換七八套工作服。
出生於雲南農村家庭的楊金龍,高中就讀於雲南保山市隆陽區職業技術學校,專業汽車鈑金與塗裝。入學半年後,與隆陽職校合作辦學的杭州技師學院到隆陽招生,楊金龍抓住這一「機遇」,成為40名踏上杭州求學之路的幸運者之一。在他眼裡,位於桐廬富春江畔的杭州技師學院是「頂級技師的搖籃」。楊金龍向節衣縮食供養自己來杭讀書的父母承諾:「機會難得,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把最好的設備都摸透,把技術學精,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楊金龍對噴漆技術達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常常為了攻克一個難題而在實訓車間待到凌晨。他說,噴漆要均勻,手一定要穩。噴槍加上油漆有六七斤重,在練習噴漆時,楊金龍常常因為手持噴槍時間過長而導致胳膊疼痛。有時候痛到睡不著覺,幾天抬不起胳膊,只能用冰袋冷敷來緩解。
評價汽車噴漆的好壞,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油漆是否均勻。按照世界技能大賽的要求,油漆上下的厚度誤差不超過10微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直徑的1/6左右。如此苛刻的要求所帶來的技術難度可想而知。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楊金龍卻讓它成為了可能。就在去年8月,巴西聖保羅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賽場上,楊金龍摘得汽車噴漆項目的金牌,實現了中國在這一賽事上金牌零的突破。這一用精細技術換來的榮譽,使得22歲的楊金龍被破格提拔為杭州技師學院教師,享受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待遇。楊金龍坦言,這種高強度的訓練極為枯燥艱辛,也正是這一過程,讓他體會到了工匠精神的內涵。「以前的手工藝人都是工匠,追求精益求精,我們這代人要把這種精神給找回來。」如今的楊金龍在給學生傳授絕活的同時,也不斷學習著國際頂尖技術,向更精細的汽車噴漆工藝攻關衝刺。
以「形如魚鉤、色澤烏潤、湯色紅豔、香似紅梅」著稱的紅茶「九曲紅梅」是浙江省的非遺項目。農藝師馮贊玉是「九曲紅梅」唯一的傳承人。因祖上都是制紅茶的高手,從小耳濡目染的他,對於這種純手工的技藝熟爛於心。「茶葉是西湖區尤其是轉塘龍塢地區的一大經濟命脈,但制茶行業的大環境卻讓人擔憂,年輕人覺得制茶苦,不願從事,技藝出現『斷層』。」馮贊玉迫切要改變的正是這種現狀。
堅守著這份祖傳技藝的他在杭州市西湖職業高級中學建立了自己的大師工作室,以期帶出更多的徒弟。約80平米的工作室擺放著藤編長桌、仿古木椅、木雕屏風、全套茶具、制茶用具。每周無論多忙,馮贊玉都會安排幾天時間來學校,和學生講茶、品茶,產茶季還會帶學生去茶區制茶。在馮大師的引領下,學校的烹飪專業也植入了「非遺」特質。研發茶菜茶點,開發龍井茶宴與紅樓宴,推廣傳統美食……一道道經巧妙構思而成的茶菜,使得學校的烹飪專業大放異彩,學校連續6年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烹飪賽項並榮膺「六連冠」。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