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國旗下講話稿
2023-12-08 03:56:16 1
導語:九月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人們把它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九重陽節國旗下講話稿,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九九重陽節國旗下講話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孩子們:
大家早上好!
孩子們,剛才祁老師總結了你們上一周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表現情況,並且還給大家提出了改進的建議和新的要求,希望在這一周,孩子們能夠把做的好的地方堅持下去,改正不足,爭取一天更比一天進步。孩子們,要知道,你們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會讓你們的老師、你們的親人感到無比的高興。在學校,最疼愛你們的是老師,我想,在你們的家裡,也許最疼愛你們的不是爸爸媽媽,而是你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有教師節、母親節、有父親節、可是孩子們,你們知道哪一個節日是屬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嗎?(重陽節)對了,就是重陽節,剛才xx同學在國旗下講話裡就告訴過咱們了。重陽節是我國的又一個傳統節日。在我們的語文課本裡,曾經學過好幾篇關於重陽節的詩篇呢!比如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課本裡我們知道了,重陽節是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在我國古代思想中,「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人們把它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又因為「九九」與又天長地久的「久久」同音,九在一位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人們一致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而在今天,重陽節又被予以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尊老、愛老、敬老當然也是我們傳統美德之一。到現在,我們全國每個城市都在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的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更是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我知道,孩子們是常常被爺爺奶奶圍著,跟著,很多時候都是爺爺奶奶不怕苦累的在關心你們的一切。我建議,你們應該在爺爺奶奶為你們做些什麼的時候,你們也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麼。孩子們,本周星期五就是農曆的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了。那一天,孩子們剛好可以放假回家,那你們會為老人們做點什麼呢?如果爺爺奶奶們累了,你們可以用自己的小手給他們輕輕地捶一捶;用自己的零用錢給他們買些他們都喜歡而又捨不得買的東西;為他們疊一下被子、倒一杯水、和他們聊聊天講一講你在學校裡邊見到的趣事等等……希望孩子們在這一周裡好好打算打算,在重陽節那一天為你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送上一份充滿你們愛心的禮物。我想,他們一定會感到非常的高興和欣慰。孩子們,你們願意那樣去做嗎?
好,不過羅老師還想要提醒大家注意一點,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我國古代的孟子也說過一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能有些孩子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是吧?那讓我來告訴大家。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每個人不僅要尊敬、愛護自己家裡的老人,還要像對待自己家裡老人那樣去對待其他的老人。所以,今天,我想在莊嚴的國旗下向大家倡議:讓我們一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真正的去關心愛護我們的爺爺奶奶,讓身邊所有的爺爺奶奶們能夠天天感受到我們同樣關心著他們的溫暖,最後,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提前祝願我們所有的爺爺奶奶們都健康長壽,快樂每一天!
【2】九九重陽節國旗下講話稿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尊老、敬老、愛老、助老」。
今天是中國的又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此後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
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在前年重陽節作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調查:請問,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在10個小時內,有1840人投票,其中回答「知道」的有1274票佔69.24%;「都不知道」的有338票佔18.37%;「知道父母中一位」的有228票佔12.39%。說實話,看了這些數據,實在是有些刺眼,實在令人擔憂。
中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進一步倡導尊老敬老的傳統文化尤其顯得必要。有數據表明: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人口已經超過了1.3億,佔全國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紀中葉,中國老年人口將達4億,佔全國人口的1/4。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老人。作為**三小的學生,我們應該發揚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在重陽節這天,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致以節日的問候,感謝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時,幫助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關心照顧他們,多陪他們聊聊天,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們的乖孫子。同時向社會的爺爺、奶奶伸出關愛、幫扶之手。
當然,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議,每一位少先隊員都要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他們洗衣、洗碗、掃地、疊被,多為他們著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的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從現在做起,都能尊老、愛老。在天高雲淡、秋風颯爽的季節,讓我們共同祝願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願所有老人都過上和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3】九九重陽節國旗下講話稿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
不少同學都知道,今年的10月23日是農曆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為什麼叫重陽?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關於重陽節的故事很多.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饞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皇宮,賈姓宮女又將此習俗傳入到民間.找範文
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一種九層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時間也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想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這些習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的中就有記載.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為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為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我不想對你們的過去予以評價.但是,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為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麼呢?希望大家考慮一下.當然,學校政教處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節後作個統計,看看我們的立達學生在老人節裡為社會、老年人都做了些什麼.我今天的國旗下的講話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