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驚豔的情話古詩詞(以詩傳情最是動人)
2023-11-10 06:01:42 2
1.「何時杖爾看南雪,我與梅花兩白頭。」
去年南京大雪時,剛好看到這句,心生歡喜。
2.「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
朋友讓我想幾句關於長安的詩,最先想起的便是它。
3.「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該是多麼浪漫的一個人,借著一絲酒意,在抒寫天真。
4.「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
我沒有走過很遠的路,也沒有愛過幾個人,卻早早地生出了這般悲涼的心境。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至簡的詞句,那夜的風雪,那夜歸人的心境,盡到眼前來。
6.「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也是劉長卿的詩句。
7.「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每年入夏都會發這樣一條動態,特別是午睡醒來,抬眼看見窗外的綠葉與陽光,太有代入感了。
8.「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曾和一個朋友關於「生」和「吹」在微博爭論了很多,後來發現是版本問題,我更愛「秋風生渭水」,多了些磅礴之氣。
11.「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愁,似乎是文人騷客亙古不變的主題,寫愁的名句太多,我只是剛好想到這一句。
12.「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輕狂。」
從前有人問我「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我便回了這句。
13.「佔得人間一味愚。」
東坡寫這句時,應該是有些置氣的意思,他沉浮的一生不過剛剛開始。可細看來,大智如愚,也是一種極高的人生哲學吧。
14.「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這大約是我心裡最有江南味的詩句了。
15.「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忘了塵世種種,忘了年歲幾何,這應該就是歸隱的最高境界了吧。
16.「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如果上一句的隱居生活給人的感覺清冷的,那這一句是不是多了些明朗的色彩呢?
17.「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私以為,這是最動人的情話。
18.「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我已經很久沒見過你了,以及我很想你。
19.「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年少時讀到這句,暗自心疼好久。
20.「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來自東坡男神,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21.「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說到寫梅的名句,我首先想起的是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句的風格是明快的,梅影橫窗瘦卻加入詞人重重心緒,平添幾分蕭瑟。
22.「半衾幽夢香初散,滿紙春心墨未乾。」
忘了在哪看到的,應當是站在女子的視角,如此大膽地袒露相思。
23.「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白居易懷念元稹的句子,畢竟是真愛啊……
24.「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魚玄機這句戳了多少女子的心!
25.「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似君。」
這首《有所思》特別長,我只記得這一句了,思念至極,會模糊了一個人的感官。
26.「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我們分別太久了,以至於我已經忘記了悲傷本身。
27.「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初見這句便念念不忘,人生大多數時候都是孤獨的吧。
28.「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世事一場大夢,追憶似水流年。
29.「欲將心事付瑤箏,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以前看過一句樂府詩「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同樣的惆悵,人生最大的寂寞大約就是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了吧。
30.「此生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潦倒孤寂的身影,做著一個鐵馬冰河的夢。
31.「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一度很喜歡晏幾道這個不務正業的官二代,又一個遊遍花叢的多情才子。
32.「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早春去拙政園時正值雨天,留聽閣外幾枝枯荷七零八落,可不就是留得枯荷聽雨聲麼。
33.「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從「數枝開」到「一枝開」,那種欣喜與靈動,躍然紙上。
34.「綺陌斂香塵,雪霽前村。」
天色淨朗,雪後初晴。
35.「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錢塘蘇小小,這一抹香魂,引得多少才子心馳神往。
36.「從此音塵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煙。」
也是黃景仁的詩句,微博看過一句話「最好的前任要像死了一樣」。
37.「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這是羅隱與雲英重逢之時寫下的詩句,天大地大,兩個失意之人惺惺相惜。
38.「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閒。」
山河破碎,是陸遊終其一生的憾事,彌留之際仍心心念念,「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39.「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也是小山詞,也說離愁別緒。
40.「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每年櫻花開都會想起這句,以前翻過蘇曼殊的作品,頗多驚豔之句。有時會想,如若相遇,他便是贈我一缽無情淚也不算遺憾。
41.「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月夜思懷,直入我心。
42.「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八輩子也寫不出來,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一句。
43.「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雪夜寒深,仿佛身臨其境。
(文:青薇 來源:矢口乎 版權屬於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