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是誰的孩子(事實證明隱姓埋名14載的)
2023-04-18 01:15:32 2
一個一失足鑄成千古恨的吸毒者。
隱姓埋名14年後。
結果卻成了一堆年度大劇的黃金配角。
這個乍看有點「勵志」的故事,最近激起了全網熱議。
歌手含笑,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他。
上世紀90年代憑藉一首《飛天》紅遍全國:
「煙花煙花滿天飛」
「你為誰嫵媚」
2009年時,這位歌手因為吸食毒品被捕。
但從拘留所出來後,含笑卻憑空「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名叫韓樸俊的演員。
原來,他改名字(也有可能為身份證原名,含笑才是藝名)轉型當了演員。
並因此僥倖繞過了廣電總局對劣跡藝人的封殺令。
其間拍過不少戲:
還不乏《海上牧雲記》、《長安十二時辰》、《獵狼者》這樣的大製作。
甚至連《環球時報》旗下的環球網都被「騙」了過去,沒有認出他來。
一度在那裡賣力宣傳含笑出演的《長安十二時辰》。
含笑隱姓埋名的事,「敗露」於今年超火的《狂飆》。
由於熱度太高,這部劇幾乎每個配角都被網友仔細研究了個遍。
結果扒著扒著.......
有人發現,劇中一個名叫鍾阿四的吸毒販毒者角色,看著十分眼熟。
《狂飆》鍾阿四
很快,鍾阿四的扮演者韓樸俊就是含笑的消息,被公之於眾登上熱搜。
他所出演的電視劇片段也將被盡數刪除。
並就此拋出一個全網熱議的「選擇題」:
涉毒、失德藝人究竟是應該給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還是應該被徹底封殺?
其實早在2018年,
另一位涉毒藝人滿文軍,也曾對此發出過他的「靈魂拷問」:
該不該相信「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話?
關於這個問題最合理的答案,究竟是什麼?
我們首先要搞清一個現實:
曾有網友把林嶺東的經典影片《監獄風雲》PS成了一張「娛樂圈監獄風雲」的海報。
足見在娛樂圈蹲過班房的明星,規模有多大。
而在這些明星中,又以吸毒者最多。
他們放出來後,何去何從自然成為一個問題。
從表面看,人要吃飯無可厚非。
蹲完班房後回歸過去的工作,自然是首選。
至於被封殺的「殘酷性」。
滿文軍說過:「把罪不至死的人用封閉,封鎖的方式殺死。比真殺更加慘無人道」。
他的這一觀點,還曾得到不少網友的同情和認可。
有3674個點讚
的確,在我們傳統文化中,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觀念。
當年《鋼鐵俠》的扮演者小羅伯特·唐尼,同樣早年吸毒,後來改過自新並成為全球巨星。
這段經歷在中國輿論口中,也一直是以「浪子回頭」的正面案例出現。
既然美國藝人在中國都可以「金不換」。
為什麼到中國藝人身上就行不通了呢?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對這個問題抱有疑惑。
是因為他們低估了一個問題,同時也混淆了一個事實:
一、為什麼我們會對公眾人物涉毒——零容忍。
從近代看,中國一度衰落的重要外因,就是「鴉片」戰爭。
但很多人只知其一,卻不一定能看到本質。
來自電影《鴉片戰爭》
當年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向中國瘋狂輸出工業產品。
結果發現自己的東西根本賣不出去。
因為中國人很「奇葩」,布料可以自己紡,食物也是自己種,自給自足。
反倒是我們的土特產茶葉、瓷器讓他們覺得很香。
以至於最後中國還反向出口一把,賺足了「外匯」。
來自電影《鴉片戰爭》
於是英國人想出一個陰招,向中國出口毒品——鴉片。
對他們有兩個好處:一是能把對華貿易逆差變成順差,賺錢;二是可以削弱中國的民力與國防。
電影《鴉片戰爭》的一語雙關名場面:這就是CHINA(瓷器)
因此,一百多年前毒品曾大規模流行於中華領土。
情勢一度危急到什麼地步?
林則徐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摺中提到:
「若猶洩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正是如此,才有了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進而與英國人爆發鴉片戰爭。
來自電影《鴉片戰爭》
可以說,是毒品,揭開了近代中國的百年屈辱史。
埋下了此後包括日本侵華戰爭在內一系列沉重災難的導火索。
它帶給中華民族的傷害和痛苦記憶,在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家。
所以中國人才會前赴後繼的撲滅毒品。
禁毒線上的戰鬥也遠比我們普通人想像的殘酷。
毒販都是亡命之徒,據央媒光明網報導,我國每年有超過300名警察,在與毒品鬥爭的過程中犧牲。
因此,對公眾人物涉毒的零容忍,在中國不僅是一種政治正確,也是一種社會道德的底線。
很多人低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另一方面,我們再看那些涉毒藝人:
「烏鴉哥」張耀揚,「虛竹」高虎,《武林外傳》的編劇寧財神,歌手尹相傑,成龍兒子房祖名,張國立兒子張默,人氣偶像柯震東等等。
多是曾經耳熟能詳的「國民級藝人」。
如果「以身試毒」後,他們依舊在國內舞臺上又唱又跳,賺的盆滿缽滿。
先不講是否對得起犧牲的禁毒鬥士。
最起碼於社會風氣、民眾價值導向,都無益處。
況且,封殺他們也並不等於封殺生活。
二、一個被我們混淆的事實。
滿文軍曾在電視上向公眾真摯道過歉,其態度,基本獲得認可。
儘管他無望再做回一個藝人。
但實際上並沒有被社會拋棄,如今滿文軍從事歌唱教學工作,算是發揮了自己的特長來謀生。
再看尹相傑,出獄後在老搭檔於文華的幫助下,跟著直播帶貨也能維持生活。
編劇寧財神更是轉型做起了商人。
如今公司估值超過12億,他持股比例高達40%。
他們的現狀也正如網友所說:
吸毒者有改過自新的權利,
你可以正常上班正常做生意,
但做公眾人物是不行的。
面對封殺令,我們混淆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封殺的是他們復出成為公眾人物。
而不是封殺他們除此之外的謀生之路。
在當年滿文軍社交平臺的牢騷話下,有位網友的留言獲得了過萬點讚,很能代表多數人的心聲:
「如果你所謂的回頭,
只是能繼續登臺演出賺錢不被封殺,
那我們憑什麼要接受?」
與毒品劃清界限,並與之鬥爭。
其實是人類世界絕大多數社會最堅定的選擇與做法。
即便是在毒品相對泛濫的美國。
我們看到在傳統美國黑幫電影中,老派Mafia的死敵和最大反派,也往往是那些毒販。
甚至《教父》中兩代教父都因為不願意沾染毒品生意,最後引來了暗殺。
來自電影《教父》
包括《絕命毒師》這種直接以販毒為題材的電視劇。
最終帶給觀眾的,更多也是對主人公命運的同情,以及對毒品的恐懼和反思。
絕不會是毒品帶來的蠱惑。
來自美劇《絕命毒師》
「東窗事發」後,含笑在個人社交平臺發文:
十多年了,自己每天都小心翼翼的在悔恨中度過,向劇組深表歉意。
悔恨之意溢於言表。
含笑的遭遇,的確讓人感受到了他個人的落寞和一些遺憾。
但是,卻並不值得同情。
浪子回頭金不換,我們社會當然不應該歧視那些涉毒後改過自新的人。
不過,作為公眾人物,卻只有一滴血的機會。
你不珍惜,就只能出局!
文/範西裡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