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兒子怎麼教育好(夜讀國民媽媽)
2023-04-17 21:42:22 1
導讀:我們常常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優秀、上進、多才多藝、讓人省心,似乎從未讓人失望過。
可是,優秀的孩子並非生來就有。事實上,別人家的孩子背後,往往站著別人家的父母。
正如作家託爾斯泰所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來 源丨精讀(ID:jingdu999)
作 者丨夏穆
特別鳴謝
本期主播:玘玥
01
不點開海清的微博,你永遠不知道別人家的孩子,到底有多優秀。
就在不久前,海清在微博上曬出了她兒子「蛋妞」送給她的一幅畫。
雖然海清描述這幅畫「東倒西歪」,但言語間充滿了對兒子的讚譽。
這個年紀輕輕小夥子的繪畫水平,他的作品早在幾年前就足以讓人出價上萬收購。
不僅繪畫出類拔萃,蛋妞的字也寫得非常好,大氣規整的筆觸讓人眼前為之一亮。
蛋妞還會拉大提琴。
英文水平也讓人驚豔,8歲時他就能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想法。
平日悠閒時,蛋妞還會寫寫詩。
有時,玩玩魔方。
更讓人驚嘆的是,蛋妞熱愛學習,他的學業從不用父母操心。
有時,他甚至還會安慰海清:
「你要有耐心,不要對作業有反面情緒。」
看完不禁讓人驚嘆,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從未讓人失望過。
就連海清也總是時常感慨自己太幸運「基本上從沒為孩子的學習苦惱過,感恩天地」。
難怪許多網友直呼蛋妞為「神仙兒子」。
可是,優秀的孩子並非生來就有。
事實上,別人家的孩子背後,往往站著別人家的父母。
關於育兒心得,海清曾經對記者說過:
「我帶兒子上遊泳課,所有的爸媽都在岸邊喊加油,就我手裡拿著劇本,一邊看一邊打著電話,一會兒我兒子跑過來,說媽媽我不想遊了。我說你再遊會兒,等媽媽把這段看完。」
海清始終用自己的自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一起坐飛機時,海清在一旁看書,蛋妞則在認真地寫作業。
蛋妞上書法課,海清也會陪著親身做示範。
烏克蘭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深以為然。
02
「詩詞才女」武亦姝今年以以613的高考分數考入清華大學新雅書院,惹得眾多網友羨慕。
然而,武亦姝的媽媽卻說:
「天才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從武亦姝進幼兒園後,她的父母便放下手機,開始啃《二十四史》和《山海經》,還帶著小亦姝一起角色扮演名著情節,改編故事結局。
從幼兒園到讀高中,武亦姝從未遠離過詩詞。家裡最常玩的遊戲便是「詩詞接龍」。
有了多年的積累,這才讓武亦姝成了一名副其實的詩詞才女。
楊絳被錢鍾書評價為「最才的女」,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楊絳小時候很頑皮,不喜歡看書。
直到有一次,楊絳見父親出口成章,便問他是否有訣竅?
父親回道:
「哪有什麼訣竅,就是多讀書,讀好書罷了。」
楊絳見父親母親經常捧著書讀,於是就開始學著他們的樣子,也找出一本書看,結果發現越看越有趣,於是,她也慢慢愛上了看書。
回憶起過往,楊絳直言:
「好的教育,榜樣的作用很重要。」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啓超有9個子女,個個超逸俊秀,其中:
長子梁思成,成了著名建築學家;
次子梁思永,成了著名考古學家;
五子梁思禮,成了著名火箭專家。
一個家中出了三個院士,這在中國是見所未見的。
梁啓超如何到底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梁啓超在天津有兩座樓房,取名為「飲冰室」。
樓房中收藏了數十萬卷好書。
平日裡,梁啓超不僅要求子女們讀書,還陪伴子女們讀書。
在書籍的滋養下,子女個個出眾。
「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用來形容梁啓超家族,再合適不過。
託爾斯泰說:
「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自律的父母,教出的孩子往往都不會差。
03
央視紀錄片《鏡子》中聚焦了一名初二的輟學生澤清。
澤清的父母擁有體面的職業,外公外婆是大學教授,可是他卻沒能如願成為他人眼中的好孩子。
在鏡頭下,澤清撕心裂肺的吶喊,暴躁得把家裡的門狠狠地踢到破爛,他甚至還會毆打母親。
這一切反常的行為,我們從他父母那裡找到了答案:
「我媽用在我身上的時間比較少,然後就是找一大堆藉口。
其次,脾氣比較暴躁,還有一些創造家暴的行為。不管是什麼事情,講到最後,她一定都說自己是對的。
我爸跟她解決不了的時候,一般就會用暴力,而且罵人很刺耳那種。」
俞敏洪看完紀錄片後說過一句話:「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
深表贊同。
當父母在其位置上缺席,不再作為榜樣,相反的,他們暴躁、辱罵、非理性溝通,那麼孩子最終也會慢慢變成他們的模樣。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
「父母對孩子的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多少孩子的生活,是毀於父母的不自律。
04
網上看過這樣一段對話:
一位媽媽向教育專家請教「我的孩子不喜歡學習,怎麼辦?」
專家反問道:
「你複印過文件吧,如果複印件上有錯字,你是改複印件還是修改原件?」
說到底,父母就是孩子的原件,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作家鮑德溫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父母的言行舉止、思維模式、處事方式,都在無形中作用於孩子。
許多優秀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一對自律的父母在為其奮力託舉。
共勉。
本文來源 / 夏穆,精讀主創,個人微信號夏穆的時光(ID:writesomething)。本文首發於精讀微信公號(ID:jingdu999)
本期主播 / 玘玥
配圖來源 / 網絡截圖
本期編輯 / 陳思;實習生 思純
本期主播 簡介
玘玥
願你聽到我的聲音時像是聽到心跳,生命不息,跳動不止,永恆的鮮活著。願我們都像那不住的心跳,不問過去,不惑未來,奮勇前行。微博:@玘玥出生在七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思維模式、處事方式,都在無形中作用於孩子。和我們分享一下看完本文的感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