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青年科普火箭發射(上海青少年參與)
2023-04-17 15:22:09 3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通訊員 苑萱
8月4日11時08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四號乙遙四十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和交通四號、閔行少年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四乙點火升空。本文圖片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提供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徵四號乙火箭是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積極探索運載火箭智能化。此次搭載的飛行診斷控制單元,是國內動力診斷和重構平臺的首次飛行驗證。為提高運載火箭在飛行過程中對動力系統故障的適應能力,型號開展了動力故障診斷和重構技術研究,實現飛行數據箭上實時診斷處理,在發生故障時通過優化算法進行在線飛行目標和軌跡重構,達到當前狀態的最優入軌目標。
星罩組合體轉運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發射的衛星中,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交通四號、閔行少年星分別由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航天空間技術有限公司抓總研製。
衛星為何會以「閔行少年星」命名?它的發射有何意義?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根據上海市開展科普創新活動的號召,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局與八院共同制定「航天科技少年強」計劃,推動中小幼學生共同參與衛星設計、研製、搭載、發射等航天系列科普實踐活動。此次成功發射的衛星命名為閔行少年星(別名:零碳小先鋒),由閔行區教育局、上海航天空間技術有限公司及相關企業基於科普教育和科學試驗聯合研製。
閔行少年星上裝載的高光譜溫室氣體成像儀,源於學生創意,成於航天專家研發,意味著青少年親身參與的「巡天探地」方案步入實踐應用階段。衛星通過一段時間的在軌運行,會把孩子們送給太空的禮物、歌唱祖國等音視頻,通過特定的形式從太空中傳輸下來,有利於系統性地組織測控模擬、測控演練、衛星應用等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動。
閔行少年星由上海航天空間技術有限公司抓總研製
閔行少年星別名零碳小先鋒,則是響應「3060」國家戰略,結合科技成果工程化的新型高光譜相機成果,開展天地一體化碳源監測應用的科學研究,引導受眾積極參與國家「雙碳」目標的實踐。
此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430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連續第100次成功發射,也是八院抓總研製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162次發射。
責任編輯:鄭浩 圖片編輯:沈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