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女兒帶孩子和女婿有矛盾怎麼辦(幫女兒帶娃5年親家來住3天)
2023-04-18 01:02:45 3
01在一段男女關係中,並不是誰付出得越多,就越能得到對方的尊重和愛護。在親子關係中,父母付出得越多,也不一定會得到子女更多的尊敬和心疼。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總是有著一定的相似性。
劉阿姨(化名)為女兒一家忙前忙後,沒換來女兒的孝順,反被當成了免費保姆。
劉阿姨的女兒雅娟(化名)從小嬌生慣養,長大之後也變得很任性,凡是自己認準了的事情就絕不改變心意。
別的事也就算了,在婚姻大事上雅娟也不聽勸,非要嫁給一個鳳凰男,愁壞了劉阿姨。
說雅娟的男友是鳳凰男,一點也不冤枉他!
這個小夥子第一次來看望劉阿姨時,就表現得很自大,他家在一個不怎麼富裕的農村,老屋子都沒錢翻修,卻嫌棄城市戶口的劉阿姨家房子不夠好。
他還說:「阿姨,你別嫌我說話直,雅娟性格不好,在我們學校也就我能忍她,別人都不跟她玩。」他和雅娟是大學同學,居然說話這麼難聽。
劉阿姨當場就不高興了,但是看見女兒居然一臉甜蜜的樣子,她無語了。
雅娟為了嫁給這個鳳凰男,幾次和劉阿姨吵架,最後還是劉阿姨讓步了。她覺得女兒大了,卻這麼不清不楚的,看不透人心,索性不勸了,讓她吃個苦頭。
雅娟就這樣嫁給了她眼中的「男神」。
雅娟婚後沒多久就懷孕了,而且沒有絲毫悔意,反而更維護鳳凰男了。劉阿姨無奈,女兒被人家吃得死死的,有什麼辦法呢?
雅娟生娃之後,婆婆說是在鄉下種地沒時間看娃,於是雅娟就向母親求助。
看見女兒可憐兮兮的樣子,劉阿姨心軟了,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寶貝呀!
劉阿姨就這樣住進了女兒家裡,幫忙照顧外孫子。但是誰也沒想到,雅娟的父親突發心臟病倒在家中,又因為家裡沒人,無法及時求救,就這樣去世了。
劉阿姨很自責,但是沒有辦法,她只剩下女兒一個親人了。雅娟也勸母親留下,於是劉阿姨就幫忙照顧孩子、收拾屋子,細心照顧女兒一家人。
雅娟是劉阿姨唯一的牽掛,所以給女兒花錢時她也不含糊。
劉阿姨經常買一些營養品給雅娟調理身體,帶她去看中醫,幫她做產後的復健運動,出錢又出力。劉阿姨做這一切,就是希望女兒別留下後遺症。
但是被嬌慣長大的雅娟,早已習慣了父母的付出,母親的辛苦並沒有讓雅娟學會心疼,她反而覺得母親做這些是正常的。
女婿本來就是個鳳凰男,總是瞧不起別人。他看見雅娟使喚母親,也就跟著擺譜,開始使喚丈母娘做這做那,讓她更加操勞。
這樣的日子熬了5年,期間男方家的父母也來過幾次,但是每次都是小住幾天就走。每一次都是劉阿姨忙裡忙外,親家兩手一攤啥也不幹,好像是來度假的一樣。
而且親家每次都帶土特產,其中有很多鹹魚,弄得整個家充滿了腥臭氣味。
有一次,劉阿姨問女婿:「能不能讓你爸媽別再拿這些東西來了,腥味兒太重了,我打掃屋子也累……」
話還沒說完,女婿就粗暴地說:「啥意思啊?你是嫌棄我爸媽啊?」
劉阿姨連連解釋,但女婿抱怨了很久,甚至女兒也來批評劉阿姨,說她不該瞧不起婆家人。這下弄得劉阿姨徹底無語了,再不說什麼。
臨近7月,天氣正是最熱的時候,親家母又拎著大包小包的土特產來了。
這次,親家母說是小住3天。她放下行李,打開蛇皮袋子,一股魚腥味又冒出來,而且因為是夏天,這氣味兒聞起來更臭了,劉阿姨連忙打開風扇,關掉了空調和空氣過濾器。
女婿見狀發火了:「我說你什麼意思啊?瞧不起我媽帶的東西?你關空調想熱死我媽?」
這個女婿,向來對劉阿姨沒有尊稱,非常不禮貌。
劉阿姨忍著脾氣,說:「不是的,這個氣味會被吸進空調裡面,一直留在濾芯上,很難洗掉的。要不我把鹹魚掛到窗戶外面去吧,就能開空調了。」
但是女婿不信,反而怒罵:「瞎說吧,你就是瞧不起我們!我告訴你,我是靠自己考上重點大學的,是靠本事娶得你女兒,你別在我這兒耍橫!」
他母親也跟著陰陽怪氣:「原來親家母對我有意見啊?」
雅娟夾在中間,也不為劉阿姨辯解,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不知道清洗空調有這麼多講究,說了他們也不信。
劉阿姨厭倦了這種當保姆的生活,徹底怒了。
她一把掀翻放了一桌子鹹魚的飯桌,大聲罵道:「你們看清楚,我是雅娟的親媽,我不是保姆!誰愛伺候你們誰伺候去,別再來煩我了!」
說罷,劉阿姨收拾了自己的衣物,拖著行李箱離開了女兒家。
劉阿姨辛苦了一輩子,她不希望自己和老伴兒一樣為了女兒委屈自己,死時無依無靠,太不值了!既然女兒靠不住,她不如一個人瀟灑生活,起碼沒人來氣她。
一個不懂感恩的孩子,會透支父母兩個成年人一生的精力。
所以有很多聰明的老人,在子女成家之後不會再和子女有什麼經濟糾葛,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自己靠自己,別總想著依賴父母。
只有這般灑脫地面對人生,才不至於晚年活得比年輕時還辛苦。
一:女兒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父母在女婿面前的地位。
在上述故事中,女兒對母親的態度是母子關係破裂的根本原因。
女兒不護著自己的母親,會被婆家認為是軟弱的表現,因為女兒是小家庭的女主人,如果沒有自己的態度,不維護自己的父母,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權力。
隨之被放棄的,是娘家人的臉面。
畢竟女兒是「當事人」,任何糾紛的最終落腳點在小兩口這裡,所以一旦退讓,就會被對方步步緊逼,欺負到無法再讓步的程度為止。
有這樣一個女兒,父母即便再強勢也沒用,更可怕的是這種女兒還會胳膊肘往外拐,父母幫助她挽回尊嚴和利益,最後還會被她埋怨。
所以做父母的教育女兒時,必須說清楚這一點。
實在扭轉不了女兒的想法時,父母就只能趁早抽身,不要再參與女兒家事,免得惹出一身麻煩,晚年活得憋屈。
二:明智的父母,不會為成年子女在日常貼補太多。
「一家人」這個概念,其實很玄妙。
有的人用得上別人的時候,張口閉口「我們是一家人,是自己人」,用不上別人的時候,就「我們不熟」。這種勢力自私的態度,最容易招惹別人的厭惡和仇恨。
最可怕的就是,有的人用這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真正的親人。
比如子女對待父母。
他們需要父母出錢出力幫助自己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貼上去,認為這是父母應該做的,畢竟「我們是一家人」。但是如果父母沒錢了、老了幹不動活了,他們就把父母丟開,說「您該回家養老了」。
所以聰明的父母在子女成家之後,就會儘量和子女分割清楚錢的問題,儘量不借給或是送給子女大量的錢財,同時也不接受子女的錢。
除了孩子滿月、逢年過節這種必要的禮尚往來,父母與子女在經濟問題上,最好不要有什麼牽扯,這樣大家心裡都舒服。
文/無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