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特殊情況怎么喝最好(普洱茶也講究喝)
2023-04-17 18:02:30
春茶,可算作是最不可辜負的年度春宴。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有愛茶的人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也是一部「茶史」。這茶可通古今,上在秦後漢末的《神農本草經》中可以解毒,下至今朝油鹽醬醋茶的市井喧囂裡俗雅共賞;這茶可在「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的文化中,也能在「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情感裡。穀雨時節,但凡對茶有些執念的飲茶人,都好喝一口雨前茶,而作為在大多數人眼中「越陳越香」的雲南普洱茶,或許從沒能在人們「雨前茶」的概念裡佔有一席之地。但對於已經和普洱打了15年交道的邱明忠來說,滋養萬物的穀雨,仍是一年中不可多得的好時節。
採茶,老班章古茶樹綻放出了綠枝新芽。受訪者供圖
穀雨前後孕育「真正的好茶」
邱明忠所在的勐海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是聞名中外的普洱茶故鄉。身處一年四季並不分明、只有乾濕兩季的雲南,邱明忠向新京報記者介紹的第一個概念,聽起來一下子切斷了茶葉與節氣的關係——「我們講究的好茶,其實是經過了一個冬天的孕育後,春季裡茶樹的第一次發芽,而不能簡單的說到了某個時節的時間點。」在邱明忠看來,茶樹的發芽時間與具體的溫度和土壤環境都有關係,因此人們雖然有喝「明前茶」、「雨前茶」的習慣,但準確的節氣並不能給普洱茶的品質帶來嚴格的劃分。
炒茶,鮮葉在高溫與翻抖中完成了初步的轉化。受訪者供圖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自己所在部隊的茶園裡與普洱茶結緣,退伍10年後的2004年,邱明忠正式入了行,沒過兩三年創始「臻字號」經營古樹普洱茶,至今已經過15年。在勐海縣,邱明忠與茶農共有的古茶園分布在20個村寨周圍,古茶樹大多依山而立,由於並非像是大面積人工種植的茶園有相對穩定的規律性,因此自然生長狀態下樹的年齡大小、背陰向陽,都會使古樹的發芽時間有所不同,有時往往到了清明,一些古樹還並沒有發芽。
但不可否認的是,每年到了4月10日左右,古樹茶園內的茶農們會迎來第一波高峰。邱明忠說,清明後至穀雨前後的這段時間,由於芽孢可以隨著溫度變化充分舒展,茶葉內含物,也就是多酚物質也會更加全面均衡,對於普洱來說,也確實會產出「真正的好茶」。
傳承,邱明忠在古老茶樹下感受歲月的力量。受訪者供圖
遵循自然 喝茶為健康
「多酚物質」、「內含物」一直是邱明忠在向記者自述對茶文化理解時的「高頻詞」。勐海縣的普洱茶一直以其剛勁的口感著稱,邱明忠也直言自己所做的茶的口感相對苦澀,也並不花哨好看。這源於一開始邱明忠對於「回歸茶葉本質」的初衷。
在他看來,無論是普洱茶、龍井茶、還是碧螺春、竹葉青,在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被冠以了現代價值觀。由於消費者對於茶顏色、形態、氣味的追求,往往導致茶商以及內行人的刻意迎合,也就忽視了茶葉本身的內在價值。「茶葉其實就是一種植物,它不一致、不規則,才是它應該有的本色。」 邱明忠說。
滋味,普洱茶中飽含著大自然的饋贈。受訪者供圖
在我國與茶相關的歷史文化中,人們與茶共同歷經了嚼、煮、飲三個時期的變遷。《神農本草經》中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其中荼與茶相通。邱明忠認為,正像是如此,人們最開始接觸茶、接受茶、使用茶,是因為茶葉能夠使人健康。
「其實香氣和加工工藝的關係很大。茶葉本身其實並沒有很多的香味,我們置身於茶園中,更多聞到的也只是淡淡的清香。可是我覺得這並不是我們喝茶的核心。我們喝的一定是加工者的技術嗎?在我看來,大自然已經賦予茶樹非常豐富的內質,而我們只要把它呈現出來便是不辜負自然的饋贈。」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牽 校對 吳興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