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該怎樣愛國(我們要知道怎麼樣愛國)
2023-04-17 18:07:13 1
我們現在該怎樣愛國?一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是飄揚在歷史天空、新時代徵程的鮮豔旗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我們現在該怎樣愛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們現在該怎樣愛國
一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是飄揚在歷史天空、新時代徵程的鮮豔旗幟。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他號召全國人民特別是新時代青年要「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其意之深、其情之殷、其望之切,是對青年、對國人、對廣大官兵的深刻教育和鼓舞鞭策,是我們立身做人、立業幹事的方向指引和強大動力。
愛國主義是一種認知,是對國家民族整體命運的理性把握,也自然包含著對個體命運的理性把握,反映了人們對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國家民族的依存關係;愛國主義是一種情感,是基於對祖祖輩輩生於斯長於斯的山川河流、文化習俗、父老鄉親等的認同感、親近感、自豪感。認知與情感的統一,構成了愛國主義世代相傳、融入血脈的深厚積澱,「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正是在愛國主義旗幟的召喚下,中國人民在推動歷史進步的拼搏中迸發出排山倒海的磅礴偉力!
中華民族是一個盛產崇高精神的民族。從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遠古傳說,到大禹治水、屈原投江、蘇武牧羊、嶽飛抗金、康梁變法,再到在共產黨領導下創造的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便是愛國主義。正是愛國主義的光輝,照耀著一代代仁人志士上下求索、不懈奮鬥。他們或是英勇反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或是堅決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或是潛心從事發明創造,推動經濟建設;或是積極順應歷史潮流,促進社會發展進步……都在民族生存發展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都為愛國主義旗幟增添了亮麗色彩。
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在腳下延伸,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就在眼前。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迫切需要凝聚和激勵各族人民共同奮鬥,迫切需要愛國主義偉大旗幟的召喚。
二
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愛國主義應是紮根每個人心中的永恆旗幟。
1935年9月17日,南開大學新學年「始業式」上,老校長張伯苓發出著名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
這是在「九一八」事變發生、祖國的東北淪陷之後,這是在「何梅協定」籤訂、國民政府對日寇一讓再讓、國將不國之際,這是在神州陸沉、山河破碎、中華民族存亡絕續的歷史時刻。聞此「三問」,怎不令人心如湯煮、五內俱焚!正如李大釗詩云:「斯民正憔悴,吾輩尚蹉跎。故國一回首,誰堪返太和?」
這是歷史之問,問那屈辱年月、如磐風雨;這是時代之問,問今之國人,尚存幾多愛國之情、幾多為國之志、幾多報國之行;這也是未來之問,問中華民族強國夢圓之時,我輩因民族崛起、祖國強大而自豪否?因以身許國、奮鬥不輟而心安否?因置身局外、寸功未建而赧顏否?
愛國是本分。荀悅說「愛國如家」,賈誼說「國而忘家」,陸遊說「位卑未敢忘憂國」,孫中山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麼樣愛國」,陶行知說「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雷鋒說「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聖哲賢達、普通百姓皆知愛國的道理。國家是人民生存棲息、種族繁衍之所,是人民生存發展風險的最終承擔者,為我們提供遮風避雨、阻擋欺凌的庇佑。「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放眼世界,從阿富汗到伊拉克、敘利亞,從巡航飛彈炸成的廢墟到推來推去無處安身的難民……樁樁件件事實證明著《呂氏春秋》的一句至理名言:「天下大亂,無有安國;一國盡亂,無有安家」。正如網友們常說的:我們不是處在和平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國度。
祖國實堪愛。魯迅說,吾廣漠美麗最可愛之中國兮!而實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也。我們有跨越寒溫帶至熱帶、從太平洋沿岸至歐亞大陸中心的廣袤國土,我們有具有主權和管轄權的遼闊海域,我們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由56個民族組成的勤勞勇敢智慧堅韌的人民,我們有無比豐富的沃土良田、草原大漠、江河湖澤、崇山峻岭、礦產資源,我們有世界文明中唯一的數千年連綿不斷的文化傳承和燦若群星的俊才人傑……這就是中國,這就是我們的家園,這就是令我們無比驕傲、愛都愛不過來、不愛毫無道理的祖國。愛國是天賦的權利和義務,我們沒有任何不愛國的理由,我們只有愛國愛得還嫌不夠的遺憾,我們怎樣愛國都不為過。一個人不愛國,甚至背叛祖國,那在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丟臉的,也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三
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中國共產黨黨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就是我們心中的愛國主義旗幟。
1955年9月15日,「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在舊金山起錨,搭載著包括錢學森在內的中國24位留美學者,前往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間裡,在美國的大批中國留學生興起了回國浪潮。那是一個個後來載入共和國史冊的閃光名字:梁思禮、華羅庚、朱光亞、王希季、師昌緒、郭永懷……它們帶著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帶著對社會主義新社會的嚮往,回到祖國的懷抱。
漫長的封建社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愛國主義雖可表現為「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抗敵禦侮、衛國驅寇的英雄氣概,也可表現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公而忘私的高尚節操,但終究擺脫不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赤心事君、建功封侯的歷史局限。
鴉片戰爭以來,面對帝國主義列強反覆蹂躪,在山河破碎、風雨飄搖之中,愛國主義演化成關天培、葛雲飛、鄧世昌等將領的「殫竭血戰」,演化成三元裡人民以及義和團等抵抗外侮的鬥爭,演化成「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的自強求富的努力,演化成振衰去弊的喋血維新、變法圖強,演化成結束帝制、開創共和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其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於軍閥混戰之際反帝反封建,於日寇侵略之際而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於國民黨獨裁腐敗、挑起內戰之際而順應潮流把中國由黑暗引向光明。中國共產黨的愛國主義,以其最先進的形態、最科學的理論、最輝煌的業績,達到了愛國主義前所未有的高度。
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間,中華民族以鮮血和生命反覆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繁榮中國、富強中國。今天我們愛國,愛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愛國的同時愛黨、愛社會主義,才是真正的愛國。從這個意義上說,黨旗、國旗、軍旗便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愛國主義旗幟。
四
讓愛國主義旗幟在心中飄揚,就要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強軍興軍之志,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
兵者,國之大事。國字的繁體字是「國」,意為一定的疆域,一定的人口,肩扛著「戈」。沒有軍隊就不成其為國家,軍人為國家而生,與國家同在,秉持愛國主義是軍人的天性。
愛國必得強化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打仗意識,隨時準備為祖國效命疆場。世界很不太平,我國周邊地區安全環境存在大量不確定因素,霸權主義者耀武揚威,祖國完全統一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堅決克服思想麻痺、戰備鬆懈、過安穩日子的思想,克服用昨天的思維準備明天的戰爭的現象,掃除一切和平積弊,始終繃緊戰爭之弦,時刻準備捍衛祖國的和平與安寧。
愛國必得提高打仗本領,扛起新時代革命軍人的神聖使命。英勇善戰是我軍的優良傳統,但是,能打贏過去的戰爭不等於能打贏未來戰爭。必須始終堅持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把軍事訓練擺在戰略位置,聚焦實戰、對接實戰,加大實戰化訓練力度,突出指揮訓練和聯合訓練,提高基於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確保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
愛國必得弘揚犧牲奉獻精神,為國家、為民族甘願吃苦受累。對革命軍人來說,艱苦是人生的磨刀石,不經艱苦的磨礪,難成大器;艱苦是熔爐,不經高溫冶煉,難以鑄就鋒利的寶劍;艱苦是人生的墊腳石,沒有艱苦的託舉,就難有高大偉岸的身軀;艱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營養品,沒有艱苦的滋養,就難有強健的筋骨。是真軍人當「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之時則忘其親,擊鼓之時則忘其身」。要破除自私,拋棄把負重前行當吃虧的自私心理;破除保守,拋棄視探索嘗試為畏途的懶漢作風;破除封閉,拋棄「躲進小樓成一統」的避責行為,切實把愛國主義偉大旗幟在心中牢固樹起來。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