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當家茶老樅水仙(武夷巖茶之老樅水仙)
2023-05-01 07:48:41 2
老樅水仙,是武夷巖茶中之望族,因其產量稀少,且有特殊韻味而備受追崇。其茶葉葉質綿軟肥厚,其樹在經過幾十、上百年的成長過程中積蓄沉澱轉化的一種特有的帶青苔、粽葉、木質類的味道,即「樅味」,也稱之為「滄桑」感。
清朝老茶友梁章鉅《品茶》說:「樅味之味,須靜心體悟之,微乎微乎!」正巖老樅之水,細啜之下,滄桑醇厚,清甘回味,掛杯留香,茶香沁脾,喉韻悠長。「舌尖微甜,一股茶香慢慢從鼻端沁人到咽喉四肢百骸是說不出來的輕鬆快慰」這大概就是老樅水仙茶香的魅力。
茶樹的前10年都為幼年期,尤其扦插品種根莖不是很深,製作出來的茶口感上有白花、青綠水果的香味。這樣小樹齡的茶,適合做成綠茶或者輕焙火的烏龍茶。但在三年之內必須飲用完,並不具有陳年價值。
對於10年~50年樹齡的茶,因為已經漸入全盛時期,紮根更深入土壤,可以吸收更多來自土壤豐富的礦物質,這時候的鮮葉無論內質或者香氣都十分豐富,因此做成茶後可以稍重火工讓豐富內質更好的在焙火中化合。50年以上樹齡的茶樹,理論上在小產區尤其少,在田間管理上要尤其照顧,衰老期的茶樹雖然產量遞減,但營養卻更為集中,若製作得當應屬於老樅中的極品吧。
水仙茶樹生長環境,周圍環境比較陰溼,接受日照時間短,山間經常雲霧繚繞,大部分是漫射光,這種生態環境有利於茶樹的氮代謝,促進樹體裡含氮的芳香物質增多,與胺基酸相反,茶多酚會帶來苦澀感。老樅水仙胺基酸多,茶多酚少,所以老樅水仙喝起來比較馨甜、柔順,水感細膩,不會苦澀。
對於老樅水仙的「樅」字到底是「」,還是「叢」這種無聊的問題都有人爭論過。並擺出很多茶專家、資料說是「叢」而非「樅」,證據就是福建產的是灌木而不是喬木。我覺得爭論這個問題的人應該看一下我國古代漢子至今的演變,無論「樅」還是「叢」都是演變中的異體字,而「樅」古同「叢」。
正巖老樅水仙之茶湯,細啜之下,因內含物豐富似有輕微的粗口與澀感,滄桑醇厚。入咽片刻,口腔後半部原有似澀、似厚的物質,層層剝開,而每一層剝開後的感覺似是而非,清甘之外,層層融化剝開的物質,在口中、喉間激蕩迴轉。須臾,原湯水入口的收斂感釋放開去。
第四衝之後,茶香沁人心脾,彷佛置身於原始森林之中,有植物類自然揮發特有的清新青香,似青苔,似野蘭花,似蜜香,似果香。湯水入口逐漸轉細、滑潤,滋味鮮活甘爽,千姿百態,茶味濃鬱,喉韻悠長。靜心體悟,喉口之間的茶香茶味,似有「繞梁三日」三日之感。
八衝之後,香氣清幽,湯水入口即甘甜。五衝之後,花香逐漸減弱,可青苔味更加清晰,一直持續到十衝之後,青苔味依稀可辨。
老樅水仙的樅味綜合描述為:「厚,滑,甘,醇」,具體表現為成品茶衝泡後,濃稠,醇滑,回甘,喉韻明顯,回味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