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全景拍攝與合成(乾貨3D立體180VR拍攝要點)
2023-05-01 00:01:45 1
真正開始講述3D立體180 VR拍攝方法之前,首先推薦一下3D立體180 VR的拍攝設備:
相機和鏡頭的推薦組合:
相機和鏡頭的推薦組合
3D立體180VR拍攝推薦支架:
3D立體180VR拍攝推薦支架
上圖是專門為Entaniya Fisheye HAL系列鏡頭設計使用的3D立體180VR的支架,底部是滑塊安裝方式,可以自由調節鏡頭之間的距離(瞳孔距離),因此可以同時適用於近景人物和遠景空間的拍攝使用,拆卸也十分方便...
設備推薦完畢,那麼接下來正式開始3D立體180VR拍攝方法:
3D立體180 VR拍攝方法
3D立體180 VR是以頭戴式設備(HMD)上觀看為前提的,因此拍攝時首先必須考慮這個展示方式的體驗效果進行拍攝,否則,觀看者可能會產生不適感。
拍攝前的注意要點
對齊鏡頭的水平
請相機垂直安裝,然後必須將左右鏡頭的水平線對齊,如果水平線偏移,那麼左右眼觀看的內容的水平高度就會不一致,觀看者必須歪著頭,這肯定是不合理的,正常人左右眼的高度基本都在一條水平線上,將相機鏡頭確保在一條水平線上,目的就是儘可能真實的模仿人眼正常觀看的環境。 簡單理解,鏡頭 = 人眼,這一點在3D 180方案拍攝上是很簡單但是很重要的知識點。 操作方法:放一個標尺在兩個鏡頭上,同時在標尺上放一個水平儀,這樣就能比較好的確定兩個鏡頭的水平位置。
保證相機垂直放置
保證鏡頭在同一水平線之後,需要調整鏡頭的垂直視角,儘量讓鏡頭對準正前方,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如非特殊需求,不要將鏡頭朝上或朝下進行安裝擺放,因為相機的方向與頭戴式顯示器的姿態有直接關係;如果朝下拍攝,那麼觀看者水平觀看時看到的實際畫面可能是偏上,這不符合正常的觀感體驗。
特殊應用場景特殊對待 當觀看者的觀看場景是需要躺著向上看或者向下看的應用場景,可以根據實際應用需求調整相機垂直方向的朝向,只需要將鏡頭朝向與觀看者的方向保持一致就行。這樣說可能不太理解,比如拍攝日系動作片某些片段時可能會用到鏡頭朝上的拍攝方法,又或者航拍拍攝時可能會用到朝下拍攝的方式;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建議保持水平和垂直。
拍攝時的注意事項
在視頻的開頭和結尾添加啪啪聲
觀看3D立體180 VR時,左右眼畫面的移動必須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在拍攝開始時,必須通過打板或擊掌發出明顯的啪啪聲,方便後期處理時將左右眼的畫面進行同步;另外,當拍攝時間超過5分鐘之後,或許會有可能出現畫面對不上的情況,因此保險起見,建議在視頻錄製結束前也加入啪啪聲。
相機正面朝上拍攝
視頻拍攝過程中,如果主要拍攝對象移動,那麼相機也需要進行移動跟拍,這時候依舊需要保持鏡頭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儘量不改變,建議使用滑軌等專業攝影工具進行輔助拍攝。 如果照相機拍攝過程中出現水平或垂直方向偏移的現象,那麼觀看者看到的就是畫面的突然顛簸,會給觀看者帶來困惑和不適,影響觀看體驗。
相機應儘可能固定
移動的畫面很容易出現機身抖動,從而導致畫面的顛簸,所以大多情況下,建議將相機固定住進行拍攝,尤其是小空間;拍攝某些不得不移動的畫面時,也切忌手持進行移動,儘量藉助軌道或者穩定器等輔助設備進行拍攝,不然觀看者會被顛暈的。
移動的3D立體VR本身就很容易導致眩暈,如果抵抗力好的人可能還能接受,但是對於這方面抵抗力一般的人來說,即便畫面只是進行簡單的平直移動,也同樣有可能會感到眩暈。
如果視頻是給特定的用戶群體觀看,那麼就不必擔心太多,但是如果內容是要給普通大眾觀看,尤其是付費內容,建議還是不要移動了,這樣比較保險,畢竟讓人產生眩暈的感覺會對內容體驗和品牌的形象都會帶來不太好的影響。
雖然相機固定,視頻內容容易枯燥單調,但這時候只能取捨,只能在保證體驗效果的基礎上去改善拍攝方式和鏡頭語言。
如果某些情況下實在想使用鏡頭語言,想要移動畫面,那麼建議移動速度不宜太快,緩慢的移動或許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切記保持水平和垂直不動。
注意視點的高度
拍攝視點高度不一樣,即便拍攝同一對象,不同高度給人的感受也會有很大差異,因此,如果拍攝的視角與觀看者的當前狀態差異太大,會減少觀看者的沉浸感,使得體驗的真實感減弱。
因此還是上面說的,拍攝的時候就必須考慮觀看者的姿態,如果希望觀看者坐著的時候看,那麼拍攝視角的高度就根據坐著時候的高度來拍攝,如果是躺著看,那就根據躺著時候的視角和高度進行拍攝,總之就是儘量模仿真實的觀看場景環境。
了解最佳體驗距離
人眼的平均瞳距(IPD)約為65毫米,因此在一般情況下需要將鏡頭之間的距離調整為65毫米左右以接近大多數人的瞳距,此時的最佳體驗距離是在鏡頭前方的1.5到2米範圍,當然這可能會因實際使用的設備(相機和鏡頭)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例如,即使都是設置鏡頭中心間距為65 mm,但是如果使用不同的設備拍攝,觀感體驗也會發生一定的區別。
因此,還是需要進行一定測試,使用設備進行不同距離的拍攝,找出該組裝方案的最佳體驗距離。另外,雖說鏡頭之間的基本距離(IPD)為65mm,但這並不是絕對值,在拍攝大型建築物或遠景時,可能需要拉大鏡頭與鏡頭間的距離以增強3D立體效果。
因為人眼會自動根據看到的物體大小和距離進行實時調整,因此即使看到的事物距離發生變化,我們也可以正常看到,但是相機就不一樣,目前還沒法自動調整鏡頭距離來增強立體效果,只能手動進行調節。
注意拍攝距離
正常人與人溝通交流,都會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現實生活中有人貼著你的臉說話,估計你會不自然的往後退兩步,所以在拍攝時同樣需要注意這一點,如果不是特殊鏡頭需要,正常情況下建議鏡頭與被拍攝對象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尤其是拍攝人物畫面時,適當的距離會讓觀看者感覺比較自然。
近景特寫攝影的注意事項
3D立體180 VR內容的拍攝對象一般首選都是近景的特寫拍攝,雖然如此,但是近景特寫其實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容易破壞3D立體效果,在近景特寫拍攝情況下,為了防止3D效果被破壞,很多時候有必要將鏡頭間的距離縮小,但是這個方法也不是萬能的,就跟人眼似的,東西太近的話,眼珠相互之間肯定要往中間靠,最終到達*鬥雞眼*的狀態,但是到達這種狀態之後,因為視差過大的緣故左右眼看到的事物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這時候已經沒法將左右畫面結合形成3D效果了;為了方便理解,大家可以試試看自己的鼻子,為了看鼻子,眼珠子肯定都基本快成鬥雞眼了,但是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左眼只能看到鼻子左側,右眼只能看到鼻子右側,左右眼看到的鼻子的兩個面,根本沒辦法通過疊加的方式形成3D效果;
相機進行3D拍攝也是同理,並不是將鏡頭間的距離縮小就能使被拍攝主體無上限的接近,所以在拍攝近景特寫時,需要控制好被拍攝主體的最小距離,個人認為大多情況下這個最小範圍是50釐米左右,當然具體還得看鏡頭的相互距離等因素。
如果要在3D畫面中出現親吻相機角色的鏡頭,那麼這個親吻的鏡頭時間不適合太長,時間太長的話,展現出來的畫面將會是凌亂的,給觀看者一種非常不專業的觀感體驗。
獲得最佳3D立體效果的範圍在畫面中央
3D立體180 VR的初衷是想充分利用其寬廣的視野,但是現實情況卻不得不面對:僅在畫面的中央才能感受明顯到3D效果。 首先是因為左右兩側的畫面都被隔壁的鏡頭擋住了,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越往畫面左右兩側,畫面的視差越大,呈現出來的3D效果會越不準確,給觀看者帶來的3D效果越不明顯。
這個點和實際的人眼調節功能還有所差異,如果物體在人眼前方左右移動的話,人眼為了捕捉畫面,眼珠也會跟著左右移動,所以相對視差基本沒有改變,但是相機鏡頭就不一樣,相機鏡頭就相當於人眼死死盯住前方某個事物所表現出來的感覺很相似,當事物出現在鏡頭盯著的地方是,3D效果很明顯,如果事物走出了這個區域,那麼3D效果會迅速減弱甚至消失,因此,要拍攝3D效果強烈的畫面,建議被拍攝的主體儘量保持在畫面的中央位置。
套路
來都來了,給本小編點個讚再走唄~~~~~~~~
—————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