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劉亦婷今年幾歲(當年風靡一時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後來怎麼樣了)
2023-04-19 06:02:50 2
1999年,成都外國語學校高三重點班學生劉亦婷被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美國四所名校同時錄取,並免收每年三萬美元的學雜費,消息傳開以後,轟動全國,次年,由其母親劉衛華主筆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出版,頓時洛陽紙貴,連續十個月霸榜,發行量突破80萬冊,不僅作者賺的盆滿缽滿,就是出版社也跟著大發橫財,甚至還舉辦了圖書發行研討會,分享該書營銷成功的經驗。
日慕鄉關是在上大學以後才有幸讀到這本大作,對於出身農家的我來說,無論是外國語學校,還是考託福,申請哈佛,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甚至在上大學之前,連託福是啥都不知道,所以沒有絲毫的感動與共鳴。
時過境遷,再看當時的盛況, 少了一些淡漠,多了一些思考。
劉亦婷的育兒經驗,總結起來大概有這麼兩條:
第一,無論孩子是不是天才,都可以通過後天培養來改變
第二,我的經驗並不神奇,你們也能學,學好了也能上哈佛
在網際網路尚未普及,高中畢業海外留學還處於萌芽階段的中國人而言,劉衛華樸實易懂的育兒經驗無疑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許多人將她的話當做聖經寶典,加以效仿,尤其是她讓女兒握著冰塊鍛鍊意志的做法,極具穿透力,簡直就是現代版本的頭懸梁、錐刺股。而劉衛華十分煽情的文筆更是加劇了這種印象,明明孩子難受的不得了,到她筆下就成了:「小針在手心上跳舞」。
雖然劉衛華並未公開承認,但可以推斷,這本書的內容作了相當多的美化,劉是職業編輯,行文之間摻雜些感情,做做藝術加工,分屬平常,畢竟這是本暢銷書,盈利才是第一要務,至於真假,恐怕只有本人知曉。
那麼劉亦婷本人究竟如何,她後來的發展又怎麼樣呢?
由於她對早年經歷諱莫如深,外人很難知曉,只能做一些揣測。
首先是她就讀的成都外國語學校,這是一所在當地知名度很高的民辦中學,創建於1989年,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試點學校 ,根據學校公布的數字,2019年高考全年級一本上線率98.4%,英語平均分更是超過140,就這兩點,大多數學校已經望塵莫及,而劉亦婷當時就讀於這所學校的重點班,說是學霸也不為過,即便她沒有去哈佛,考個985也不是很大的問題。
其次是她的家庭,書中記載了劉亦婷的一段經歷,當時學校有一個去美國交流的名額,但要從五位候選人中選出一個,除了劉亦婷,其他四位也都很強大,有英語高手,有書法二段,有鋼琴十級,但劉亦婷卻笑到了最後。
至於原因,自然是父母的功勞,他們投美國人所好,早早做足準備,把一場面試變成了虛偽的秀場,在中國兩國互知甚少的年代,美國面試官拉瑞被忽悠的五迷三道。你可以說她準備充分,也可以說她是在父母的幫助下撒謊,因為她說的那些東西,不過是為了應付面試罷了,到了美國以後,劉亦婷更是再接再厲,面對主持人詢問她是否想將來到美國上大學,她冷靜的回答:她不想,因為祖國還有很多人生活貧困,她想做好工作幫助他們。
這些聖母感爆棚的老外哪裡想到,一個生活落後的東方國家未成年小女孩有這等心機,可以當著數以萬計的觀眾言不由衷。不能不說,她的父母太厲害了!
至於她到美國以後的發展,坊間也有許多消息,據說她畢業後去了諮詢公司,後來跳槽到百事,再後來又去了一家基金公司,然後又自主創業。前幾年還參加了國內的一些投資會議,至於婚姻,據說她嫁給了一個美國人,是她本科同班同學,但面對記者的採訪,她都是淺嘗輒止,對生活狀況絕口不提。
比起當年的火爆,現在的劉亦婷更加的平凡,也更真實。
在我看來,劉亦婷當年的成功,更像是信息不對稱時代的一種投機取巧,在那個出國讀書尚集中在大學畢業以後的年代,早早獲取了有用信息,然後利用一些有利條件,一擊得手,拼的是實力,更是機會。
而劉衛華的那本書,更像是一本「虎媽自傳」,育兒雞湯,只要結果是好的,什麼樣的手段都有了合理性,更不要說她將孩子的成功主要歸因為教育的結果,這就讓無數平凡的家庭看到了逆襲的希望,從而狂熱的追捧,不能不說,劉母很了解家長的需求。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身的特殊符號,劉亦婷無疑是那個時代教育體制下最具代表性和話題性的一個,自身的天賦,加之良好的家庭背景,讓她早早從千軍萬馬的獨木橋爭奪戰中脫穎而出,變成了超脫的金鳳凰,但生活卻不在一時一事,哈佛改變了她的命運,卻不能讓她永遠停留在鎂光燈下,更長的路依舊需要一步一步努力前行,如果說今日再看她的經歷,有什麼借鑑意義的話,只能說,教育從來不是單打獨鬥。
最後把劉亦婷當年的誓言貼出來,讓大家自行鑑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