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總結唯物辯證法原理及方法論(解讀唯物辯證法-自然)

2023-04-19 06:02:28

Hello,小夥伴們大家好啊,在鴿了小半年之後,今天老謝給大家帶來解讀唯物辯證法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解讀《唯物辯證法》。三部曲是什麼內容啊,第一部是解讀《實踐論》、第二部是解讀《矛盾論》、第三部也就是這一部視頻解讀《唯物辯證法》。你是否在生活、學習、工作、戀愛中常常遇到難題,是否經常感到迷茫困惑,不知道該怎麼努力,經常會遭受或明或暗的惡意,不知該怎麼處理,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與階層,不知如何能夠改變,想讓生活順意,卻往往身不由己。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運行的基本規律,導致不得其法,事倍功半。而唯物辯證法,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最本質的運行規律。掌握之後,你的思維和大腦將無比強大。小夥伴們務必要結合第一部解讀《實踐論》與第二部解讀《矛盾論》來學習理解,你將會得到自己的「開悟時刻」。

唯物辯證法的全部內容,我們可以用「一二三四五」來概括,即一個主義、兩個特徵、三個規律、四種思維方式、五個範疇。接下來我們來一一解讀。想要獲取這一篇視頻與文稿的小夥伴可以關注謝布柔OL,ShitBroPedia,回復唯物辯證法獲取材料。

一個主義,即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比如說「人類永遠無法想像自己沒見過的東西」,各位小夥伴們,可以按下暫停,努力去想像一個你從沒有見過怪獸。好,完成想像後,你會發現,這個怪獸的每一個元素都是你所見過的,不論是眼睛、耳朵、鼻子、嘴等。這說明人的意識的一切,其本原都是物質世界。那麼具體怎麼去理解呢?比如公司競聘上崗,你落選了,那麼一定是有一個客觀原因導致了你的落選,再比如,談戀愛時,你被女朋友甩了,那麼,一定是有一個客觀原因導致了你被分手。同樣的,成功也是如此。再比如,你感覺一個事情很異常,非常的不合理,那麼這個事情不合理的原因,一定是有一個物質基礎。

我們再來說唯物辯證法的兩個特徵,即世界是普遍聯繫的,同時又是變化發展的,聯繫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我們先說聯繫。聯繫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多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聯繫著,每一個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都是相互聯繫的,由於事物內部各要素相互聯繫,每一事物又與其周圍事物聯繫,因此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繫的有機整體。聯繫具有客觀性,不能隨意的創造,不能隨意的消滅。人們可以通過改變事物固有的聯繫來改變事物的狀態。聯繫的方式是多樣的,有內外的聯繫、因果的聯繫、整體與部分的聯繫等等樣式。聯繫具有條件性,事物之間的具體聯繫依賴一定的條件,隨著條件的改變,聯繫也會發生變化。 那麼聯繫的觀點怎麼用呢?第一是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整體與和部分之間相互依賴,離開了部分,整體也就不再存在,離開了整體,部分也就不再是部分。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是因為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我們常常聽到另一句話「國破家亡」,是因為整體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這就要求我們樹立「大局觀」,正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第二是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系統內部各要素並不是簡單的排序堆疊相加,而是通過一定規律的時空排列組合以提升系統的整體性能,正如「田忌賽馬」,當合理安排系統內各個要素時,系統功能就會大於各個要素功能之和。

我們再說發展。有的小夥伴可能會問:不是說事物的「運動」的嗎?到底是運動還是發展?運動和發展是什麼關係?中國近代以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後,出現了袁世凱稱帝、張勳復闢,這些也是都是運動,但不是發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進的運動變化趨勢才是發展,發展的結果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在這裡,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東西。舊事物指那些同客觀事物背道而馳、正在日趨滅亡的事物。判斷一個事物是舊事物還是新事物,就看他是不是符合客觀規律。那麼發展的觀點怎麼運用?有兩個地方,一個是用於了解過去,一個是用於預見未來。我們先說了解過去,有果必有因。一個事物的現狀,一定是由他的過去發展而來的。比如說,有一個孩子性格古怪,那麼一定是由他的原生家庭或成長環境綜合導致的。比如說公司內有一個現象你覺得不合理,那麼請忍住你開噴的衝動,先去了解形成該現象的原因。第二個是有因必有果,俗話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的十年前,其次是現在」,當下你的每一個選擇、每一次努力、每一個堅持、每一次放縱、都會在未來給予你回報和懲罰,正所謂「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所以看到這裡,歡迎小夥伴們一鍵三連支持,你的支持,讓老謝未來能做出更好的視頻。

我們再來說說三個規律,分別是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對立統一關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矛盾,對立統一規律是最根本的規律。質量互變規律與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表現形態。關於對立統一規律,我們在上一部視頻解讀《矛盾論》已經做了完整的解讀,在這裡不再贅述,重點說說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質量互變規律表明事物的發展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質」,指的是一個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殊的內在規定性。「量」是事物的規模、發展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度」指的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範圍和幅度。應用質量互變規律,要求我們從度的角度來把握事物的質和量。只有在一定度的範圍內來認識事物的質和量,才能從根本上正確地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從質量互變規律的基本概念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個是要堅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統一。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和基礎,定量分析使得定性分析更加準確和科學。合理使用這兩種分析方式,我們才可以對事物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考察,形成正確的概念。第二個是要堅持「適度原則」,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適度原則,掌握分寸,過猶不及。不管我們是做事情還是人際交往中。我們再來說說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場所的變更以及事物內部各個組成部分在空間排列組合上的變化。在前面我們說過事物永遠處於變化的過程中,那些我們觀察到的統一、相持、平衡和靜止的狀態,其實是事物處於量變的過程。那麼量變如何到達質變呢?有兩種情形:一種是當數量的增減到達一定程度時,會引起質變。比如一個胖子減肥,減掉兩三斤的時候看不出什麼變化,減掉十幾斤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他明顯的變瘦了;另一種是當事物內部在排列上發生一定的變化時,這種量變也會引起質變。比如當我們學習完唯物辯證法,我們的思維進行了重組,我們會成為新的自己。如果小夥伴們學習完《矛盾論》就會知道,質變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矛盾一方面的力量超過了另一方面的力量。這就是量變到質變的全過程,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個是量變引起的質變不是隨機的質變,什麼樣的量變引起什麼樣的質變。軍事政變上臺的軍政府,一定是實行軍政府統治,蔣介石受大地主和大買辦的資助上位,那他一定不會背叛自己的贊助商,一個靠溜須拍馬當上領導的人,一定會更加變本加厲的瞞上欺下。第二個是量變到質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錯綜複雜,隨著量變的發生,會有局部的質變隨之發生。第三個是在新的質變基礎上會發生新的量變,而這種量變與舊的量變完全不同甚至相反,我們不能用舊的量變標準去衡量新的量變。正如《三體》中所說的「成吉思汗的騎兵,攻擊速度與二十世紀的裝甲部隊相當;北宋的床弩,射程達一千五百米,與二十世紀的狙擊步槍差不多;但這些仍不過是古代的騎兵與弓弩而已,不可能與現代力量抗衡。」第四個是量變與質變是對立統一的關係,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鞏固量變的結果。最後是量變質變規律對我們的兩個啟示,第一個是要注重量變的積累,無論我們是學習、工作、減肥、談戀愛,都要做得了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才能完成質變的準備。第二個是要不失時機的質變。「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當量變足夠時,要果斷質變,切莫猶猶豫豫、瞻前顧後,導致措施良機。工作中有晉升的機會時,如果我們的積累已經足夠,就應當果斷出擊,積極爭取。追女生時如果時機成熟,就應當果斷升級關係。否則就只能「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那麼我們再說最後一個,否定之否定規律。相比於對立統一和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規律往往比較難以理解,這主要是因為很多書籍和老師「不說人話」的原因。不過,請放心,老謝一定會講清楚。之所以很多人對否定之否定規律似懂非懂,是因為沒有搞清楚否定之否定規律的適用範圍。對立統一和質量互變這兩個規律,他們的適用範圍是普適的,無處不在,任何時空條件下,對立統一與質量互變規律都是生效且發揮作用的,然而,否定之否定規律卻不同,它只在於某個具體事物的範疇內發揮作用,一但超出這個具體事物的範疇,那麼否定之否定規律就不再發揮作用。

否定之否定規律認為,在一個事物內部,事物自我運動和發展的完整過程是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這三個環節、兩度否定構成的有規律的過程,事物的發展就是在這樣的循環往復中進行的,每一次循環事物都會向更高一級的方向發展。舉個例子:對於一對戀愛關係,雙方一開始互相有好感,這是肯定階段,交往一段時間後,互相開始嫌棄對方身上的缺點和毛病,這是否定階段,如果雙方能夠幫助對方克服缺點和毛病,那麼就實現了否定之否定,雙方的戀愛關係就向著更穩固,更高級的方向走去。但是如果雙方互相嫌棄對方毛病和缺點,分手了,那麼就代表這個戀愛關係的消失,這時否定之否定規律就不會生效,也就不再適用,無從談起了。再舉個例子:對於清朝,經歷入關後康雍乾三朝,清朝統治的疆域、人口以及統治的控制力都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階段,這是肯定階段,之後,對底層人民的過渡壓榨導致了太平天國起義,一度丟失了半壁江山,這是否定階段,再然後經過湘軍和淮軍的戰鬥消滅了太平天國,這是否定之否定階段,經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清王朝的統治走向了新的高峰。之後還經歷了一系列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階段,大清老爺們終於摸索出了新形勢下如何統治的辦法,可惜辛亥革命,清帝退位,大清王朝發展的否定之否定規律也就戛然而止了。在這裡再多說一句,選擇不同的視角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剛才是以一個王朝內部為例,我們再以中國歷史的視野再來看看否定之否定規律的運用。簡單說一下: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終於平定七六,建立了大一統王朝。然而秦朝過度透支國力,劉邦和他的小夥伴們推翻秦朝。然而西漢統治者們忌憚軍功集團,故而重用外戚來制衡,西漢最終亡於外戚王莽。劉秀聯合士族們推翻新朝建立東漢,東漢統治者們忌憚外戚,故而重用士族來制衡外戚,東漢最終亡於士族。曹魏重用宗室制衡士族,然而由於曹丕曹植等鬥爭導致宗室力量不足,使得士族偷家成功,建立晉朝,晉朝吸取曹魏教訓,大力分封宗室,然而由於繼承人問題導致宗室不斷鬥爭,八王之亂,少數民族入侵。南北朝時期,在南方,中央統治者們離開了基本盤,導致世家大族實際控制中央,士族門閥勢力超過皇權,宋齊梁陳朝代依次更替。在北方,少數民族將皇權與士族屠戮一空,瓦解了原有的統治基礎,軍事集團(軍鎮)成為新的統治單元,至隋唐再次一統中國,世家大族消滅後,人才選拔方式才由察舉制變為科舉制。中央衰落後,邊境軍鎮反叛,唐朝一蹶不振,直至進入五代十國,本質依然是軍鎮混戰。經過廝殺後,由最大的軍事集團趙匡胤完成統一。為了制衡軍事集團,宋朝重文輕武,導致軍事積弱,至南宋被蒙古滅亡。蒙元一朝,外來入侵者採取掠奪式統治,導致農民起義,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朝完美的避開了前朝軍功集團、外戚、宗室、士族、少數民族等亡國因素,重用文官集團,然而士大夫們作為中間商差價賺得太狠,明朝亡於國力空虛,被大順滅國,清軍順勢南下,佔領中國。清朝借鑑明朝,不僅完美的避開了軍功集團、外戚、宗室、士族、少數民族等亡國因素,也搞定了文官集團,可惜趕上殖民時代,被洋大人給抄了家。蔣光頭抱住了洋大人的大腿,卻被教員帶領人民群眾掀下了馬。縱觀我國歷史,經歷了無數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階段,一步一步地向更高級的方向發展。

剛才只是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下面說一下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哲學原理。依然是以對立統一規律為基礎(不了解的一定要聽老謝的上個視頻《解讀》),肯定因素是指促使事物發展的因素,否定因素是指促使事物滅亡的因素,當肯定因素居於主要矛盾主要方面時,事物就處於肯定的階段,當否定因素居於主要矛盾主要方面時,事物就處於否定的階段,當否定階段的否定因素被新的否定因素佔據主要矛盾主要方面的時候,就是否定之否定階段。事物經歷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個階段後,可以說事物自身完成了一次變革,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這樣稱之為波浪式或螺旋式的前進過程。例如我們在實踐論中講的認識-實踐-再認識,就是這個過程。否定之否定規律也告訴我們,要認識到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其前途是光明的,尤其是要記住,當被否定的時候,不要灰心、不要懊惱,而是要告訴自己:機會來了!

說完了三個規律,我們繼續講唯物辯證法的四種思維方法。我們剛才講的一個主義、兩個特徵、三個規律都是唯物辯證法的內在規律,而四種思維方法和五對範疇,指導我們去具體的運用唯物辯證法。

第一個思維方式:歸納與演繹。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即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即從一般原理推論出個別結論。這個思維方式比較簡單,這裡不再贅述。

第二個思維方式:分析與綜合。分析是在思維過程中把認識的對象分解為不同的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對它們分別加以研究,認識事物的各個方面,從中找出基礎的部分、本質的方面。綜合是把分解出來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觀的次序、結構組成一個整體,從而達到對事物整體的認識。這個思維方式也比較簡單,這裡不再贅述。

第三個思維方式:抽象與具體。抽象,指在認識上把事物的規定、屬性、關係從原來有機聯繫的整體中孤立地抽取出來;具體是指尚未經過這種抽象的感性對象。抽象是具體的意識形體,具體是抽象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那麼如何運用抽象與具體的思維方式?還是拿職場舉個例子,我們做完了一個工作,向領導匯報,領導非常生氣,這是具體的思維。那麼領導為什麼會生氣,我們通過以往類似的案例分析出,原來領導是個完美主義者,對工作質量的要求很高,這裡的領導是個完美主義者,就是我們的抽象。那麼再從抽象回到具體,我們就要提高工作質量,以獲得領導滿意的業績。這時我們也就完成了具體到抽象到具體的思維過程。此處的領導可以替換成生活中的任何一個東西。

第四個思維方式:邏輯與歷史。歷史分為客觀實在的歷史及人們認識客觀實在的歷史。歷史是具體的、生動的,歷史充斥著偶然和曲折,歷史是實在的現象。邏輯指歷史發展過程在思維中概括的反映,邏輯是抽象的、概括的,邏輯充斥著規律和本質,用概念、範疇、理論等形式概括反應對象發展的規律。歷史的思維方式就是指我們要探求歷史發生的及其具體細節,從這些歷史進程和細節中提煉出抽象的能夠概括出歷史規律的邏輯。例如,馬克思運用歷史的思維方式深入研究資本主義發展的500年的歷程,運用邏輯的思維方式得出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運行規律。

好,最後我們簡單說一下唯物辯證法的五大範疇,所謂範疇就是運用唯物辯證法思考時的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一般來說,為了提高思考效率和質量,我們將範疇分為這麼五對,代表了最普遍,最基本的矛盾,我們在思考的時候,要刻意地去注意我們的思考對象到底是什麼?是現象還是本質?是內容還是形式?是原因還是結果?是必然還是偶然?是可能還是現實?下面我們展開來說:

第一大範疇:現象與本質

什麼是現象和本質?現象是事物表現出來的表面特徵和外部聯繫,是個別的,多變的,人可以通過感官直接感知觀察到。本質則是在不同現象背後反映出來的事物的根本性質,是事物內部相對穩定的內部聯繫。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本質總是通過許多的現象體現出來,現象離不開本質,本質也離不開現象。例如,對於房地產來說,房價上漲是現象,那麼土地拍賣與老百姓口袋裡有多少錢則是本質。那麼是不是所有的現象都可以反映本質?當然不是?例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恰恰與本質相反,這就是現象中的假象。關於現象與本質的運用,有這麼幾個知識點值得注意:

1 我們的認識不能僅停留在表面,需要在感知現象的基礎上認識事物的本質,更需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比如說:大量的現象,並不能代表本質,各地的房價都在上漲,就代表房價一定會永遠上漲嗎?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答案。所有人都在樓下水果店辦卡,你就一定要去辦嗎?如果你能保證在水果店跑路之前把餘額花完。

2 現象表現的是事物不同的側面,而本質表現的是現象中共同的、一般的東西,怎麼樣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無外乎兩點:深入實際、反覆實踐和發揮主觀能動性多思考、分析、研究。具體我們在《解讀》中已經講透,大家可以反覆學習。關注微信公眾號謝布柔OL,ShitBroPedia。

第二大範疇:內容與形式

內容就是構成事物的一切內在要素,如事物的內在矛盾,以及由內在矛盾決定的事物的特徵、成分、運動和發展過程等要素的總和。形式就是在事物內部諸多要素統一起來的結構和表現內容的方式。例如:人體的骨骼、血液、肌肉、皮膚是人的內容,人的高矮胖瘦和衣著則是人的形式。關於內容與形式的運用,有這麼幾點值得注意:

1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於內容。例如一個國家建立初期,內容和形式都是基本相適應的,此時,形式是促進事物發展的動力。但是,隨著事物的發展,形式相對穩定,而內容活躍多變, 就會出現形式不適用與於內容的情況,因此,要及時調整變革形式,使之能夠促進內容的發展。

2 既要注重內容,避免有形無神的形式主義,也要注重形式,讓形式發揮其積極的推進作用。比如在政府機關工作,存在很多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形式主義,這是不提倡而且應該批評的,但是在一場會議的舉辦中,我們也要注意良好的會議形式,比如會議材料、桌牌、橫幅、茶水等,以便讓形式更好的發揮作用,促進內容的發展。

聽到這,有小夥伴可能會疑惑,老謝,你剛才說的兩個範疇,有啥區別?內容和本質有啥區別,形式和現象有啥區別,我咋分不清楚?好的小夥伴,如果你有這個疑問,那麼你一定是動腦子思考了。內容和形式這一對範疇與本質和現象這一對範疇的區別體現在他們是處於不同的參照系。以觀察者的角度去看外物,那麼就說現象和本質的範疇,以事物自身的角度去看事物自己,那麼就是內容和形式的區別。舉個例子,一個遊客來到極地,看到了極光,那麼站在遊客的角度,極光的絢麗多彩就是現象,極光的本質就是外太空粒子與地球磁場相互作用發出光線。站在極光自身的角度,極光的內容就是外太空粒子與地球磁場相互作用,極光的形式就是絢麗多彩的光線。再舉個例子,站在購房者的角度,房地產市場的現象就是房價在上漲,房地產市場的本質是土地拍賣的價格逐漸上漲。而站在政府的角度,房地產市場的內容是地方政府開展工作、各項開支都需要錢,需要一個穩定、有力的收入渠道,形式就是通過拍賣土地來建立這個收錢渠道。參照系不同,我們會有不同的分析討論模式,這也是哲學學習的一個重要技巧,找準參照系,就像我們在三大規律中提到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對針對的對象是某個具體範疇的事物。

第三大範疇:原因與結果

原因就是產生或者引起某一事物或現象的現象,由於原因的作用而產生的後果或者現象就是結果。原因與結果這一範疇反映的是客觀世界中事物之間彼此制約的因果關係,由先行現象引起的後續結果之間的必然的聯繫。因果聯繫具有時間的順序性,在時間上來說,總是因在前,果在後。因果聯繫具有必然性,任何現象的出現都是由某種原因引起的,任何現象也都是其他現象的原因。因果聯繫具有客觀性,無論人觀察不觀察,因果聯繫都是客觀存在在那裡,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果聯繫普遍存在,不管是否是人類涉足的地方,不管是已知或未知的領域,一切現象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因果聯繫的支配,物質世界中不存在無原因或無結果的現象。同時,因果關係具有複雜性和多樣性,存在著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情況,僅看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不再展開。對於因果關係的實踐意義,有必要在強調一下。

1 掌握因果關係的規律,使得我們可以在行動前預測到結果,避免犯錯。

2 如果知道想要達到哪種結果需要哪些原因,我們就可以創造出一些條件來達到預期的結果。

3 有因必有果,我們現在的懶惰、散漫和勤勉、自律在將來必然會造成不同的結果,因此對當下的每一個決定都要深思熟慮。

第四大範疇:必然與偶然

必然性與偶然性是相對來說比較好區分的一組概念。必然性的背後,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起作用,偶然性的背後,是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在起作用。具體可以聽一下《解讀》即可理解。對於必然性與偶然性,我們需要了解的是,第一,正確地區分偶然性現象與必然性現象,即不要把偶然當必然,也不要把必然當偶然,不要有僥倖心理。第二,善於透過偶然性現象,抓住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第三,也要重視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偶然性因素,某些偶然性因素會改變事物的發展進程,需要格外注意。如911事件、新冠疫情等。

第五大範疇:可能與現實

好,現在來說最後一組概念,可能性與現實性。現實性,標誌著的是當前已經存在的客觀事物或現象,可能性指的是包含在現在的事物中,預示著客觀事物或現象未來發展的種種趨勢。關於可能與現實,我們需要了解的是:第一,分清楚現實可能性與抽象可能性,這是避免成為槓精的關鍵。所謂槓精就是不了解可能與現實這一範疇。現實可能性指的是有充分的依據的可能性,抽象可能性指存在的一定的依據,但是這種依據還沒有充分的展開,即這種依據依託於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第二,對可能性作出量的估計,對於不可能的事情不能強求,對於有希望的事情要努力去做。第三,現實性孕育著可能性,我們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的估計所有的可能性,從最壞處著想,向最好處努力,作出正確的選擇,積極地改造世界,改造我們的生活,使得可能性向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

好的,小夥伴們,唯物辯證法的一個主義、兩個特徵、三個規律、四種思維方式、五個範疇,到這裡我們就全部講完了,同時我們的唯物辯證法三部曲也全部講完了,希望小夥伴們點讚收藏轉發,學以致用,能夠真正的改變和掌握自己的人生,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spect!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