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創投深度分析(投到30多位教授押中AI賽道)
2023-04-19 20:41:52 1
聯想創投80%投資早期科技,20%不設邊界,不分階段。
編者按:風險投資(VC)是創新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這一點早已成為全球的共識。而作為一種不同於傳統風投機構的組織形式,企業創投(CVC)憑藉著自身獨特的價值主張,在助推中國經濟的過程中發揮出極為重要的作用。
聯想創投集團(Lenovo Capital & Incubator Group)正式成立於2016年,短短5年就成為中國CVC行業的一個標杆。2021年3月,全球市場研究分析機構CB Insights發布《全球CVC報告》,聯想作為中國唯一的代表躋身全球CVC十強。2021年9月,聯想創投入選創業邦」中國最受讚賞的早期投資機構」 ——一份由200位中國資深的投資家投票完成的榜單。
2018年,創業邦與包括聯想、小米、騰訊、在內的眾多中外大型企業投資部門共同發起了企業創投聯盟(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Alliance),共同探索CVC在中國的發展機遇。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擔任本屆聯盟的聯席理事長。
在剛剛結束的「2021中國企業戰略投資峰會暨金雞湖聚合大會」上,創業邦CEO南立新女士與聯想創投總裁賀志強進行了一場深度的交流。
賀志強談到:
*聯想創投80%投向早期科技,20%不設邊界,也不設階段;
*被投企業會變成聯想未來科技的探路者,也會構建起圍繞聯想、圍繞IT未來的龐大硬核科技生態;
*投資教授,要建立信任,技術方面的共情能力是一定要有的;
*併購是科技創投的必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自己做成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
*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只要做好基本動作就可以了;
*CVC已成為先進企業標配,未來將一起探索構建產業的國家優勢。
以下為南立新與賀志強的對話(由創業邦整理):
南立新:聯想創投很早開始布局AI賽道,投資過寒武紀、思謀科技、曠視科技等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當時,你是怎麼看到未來產業趨勢的?
賀志強:我在聯想研究院做CTO的時候,每年都會用三個月的時間,與全球研發體系一起討論未來技術發展趨勢,我們把這個研討稱為Lenovo Technology Outlook(LTO,聯想技術展望)。
我們每年都會有比較重要的發現,有的時候是大發現,有的時候是具體趨勢。比如,2006年,我們就認為手持計算、移動網際網路是未來的趨勢。那時iPhone還沒有發布,聯想開始做智慧型手機。聯想樂Phone是中國第一臺真正的智慧型手機。
2015年底,我兼做聯想CTO,在LTO研究時發現了智能網際網路的機會,其中包含了物聯網、邊緣計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也就是聯想目前業務中的端、邊、雲、網、智。這些技術會給各行各業帶來變化。
從2016年聯想創投成立起,我們就專注在產業網際網路方向上,圍繞著端、邊、雲、網、智,投資賦能各行各業的核心技術。
80%投資早期科技
20%不設邊界,不分階段
南立新:聯想創投現在已經進入收穫期,年初為母公司貢獻了5億美元的回報。除了把目光放長遠外,有沒有思考過未來如何繼續保持這麼好的業績?
賀志強:這也是我正在思考的問題。
我們成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位成早期科技的投資者。從那時開始,我們就堅決投資產業網際網路,投資硬核科技。
我覺得我們的選擇非常幸運,主賽道非常明確,就是智能網際網路:用物聯網、邊緣計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核心技術去賦能各行各業。
同時,我們以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待IT的未來,不受限於聯想目前的主營業務。我們80%的投資放在早期IT科技上,另外20%不設邊界,也不限制階段。所以,我們才在早期投資了蔚來汽車,在800億估值時投資了寧德時代。我們用投資推動聯想和IT未來不斷融合。
作為企業創投一定要解決的問題是戰略布局和財務回報如何權衡,我們認為財務回報是基礎。
元慶(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也很鼓勵我們這樣做,因為這些被投企業會變成聯想未來科技的探路者,也會構建起一個圍繞聯想、圍繞IT未來的龐大硬核科技生態。
另外,在財務回報的基礎上,我們也不能忘記初心。我們本身是企業創投,我們的投資是為了聯想的未來,通過投資構建出與聯想緊密融合的大生態。同時,被投企業反過來也會賦能聯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雙向賦能。
現在聯想的端、邊、雲、網、智,還有3S戰略的落地,就在和被投企業合作,而且越來越多。當然得到健康回報的重點,主要還是堅持剛才提到的幾個CVC定位。
南立新:聯想會不會未來深入某些新的垂直賽道?屆時,聯想創投會怎麼和母公司配合?
賀志強:肯定會的,比如我們和寒武紀、第四範式,都是從兩年前開始合作。聯想用寒武紀的AI處理器,結合第四範式的人工智慧平臺,打造出了AI一體機,在聯想和第四範式的渠道合作銷售,營業額每年都在增長,去年已經上億了。
南立新:典型的多方共贏。
賀志強:對,非常明顯的共贏。
還有一個例子:我們帶著聯想的團隊和幾家被投企業一起,向某地的傳統行業推廣數據智能,效果也非常好。比如工業機器人,傳統行業企業非常需要,聯想的被投企業提供解決方案。
南立新:相當於聯想牽頭被投企業,形成了一套解決方案。
賀志強:是的,而且是完整的解決方案。
南立新:對於被投企業而言,這確實是很重要的幫助和賦能。
賀志強:聯想自身也從被投企業得到了賦能,其實是雙向賦能。
南立新:剛才你也提到了,聯想創投對醫療健康、電動汽車這些賽道也做過投資和布局。你覺得未來3-5年,這些產業會對聯想的主業帶來哪些影響?
賀志強:我們投新能源汽車,根本原因是我們認為汽車是未來最大的計算平臺,而且是跑在路上的計算平臺。
聯想的業務有PC、手機、伺服器、雲計算,本身就是做計算賦能各行各業的。我們投資的汽車相關的企業,如芯馳半導體、寒武紀、黑芝麻,也都是和計算有關的。
我們在醫療行業的投資,也都是以機器人、AI計算賦能醫療為主。比如用AI研發藥物,對算力要求很高,聯想是全球第一的高性能計算廠商。AI怎麼賦能醫藥行業?機器人怎麼在數位化醫療中發揮更大作用?這些都是和計算有很大關係的。
投資技術的兩個核心:
清晰定位,自下而上
南立新:剛才你講到聯想創投的定位是早期科技投資,會有多早期?有天使投資案例嗎?
賀志強:我們投過很多天使投資項目。比如愛博醫療機器人,做心腦血管的手術機器人,是一名從日本歸國的教授創立的。
現在做血栓手術,醫生都是穿著鉛衣,在CT機旁操作。但工作環境輻射很強,而且鉛衣很重。一臺手術幾個小時下來,大夫都受不了,脫了鉛衣全身溼透,動都不能動。這種環境下怎麼保證醫生一直有精力把手術做好?
愛博的手術機器人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醫生未來可以坐在外面,不用坐到CT邊上,就跟操縱機械杆似的,操縱手術機器人去做手術。這樣醫生的負擔就輕鬆了很多。
還有我們投資的銳思智芯。我一直認為不能以人的視覺來理解機器視覺,機器視覺一定會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銳思智芯專注機器視覺領域,對運動捕捉就非常專精,只捕捉動點的變化。
他們的技術可以每秒捕捉到1000幀高清畫面,拍攝1分鐘的畫面,可以拉長到50分鐘、1000分鐘。這在很多領域,包括自動駕駛領域,都是很有應用價值。
南立新:投資這些天使輪項目的時候,團隊是不是也很小?
賀志強:好多都是拿著PPT,公司都還沒有成立。
南立新:看不懂技術的話,做出投資決策是很難的。
賀志強:投技術的核心有兩點:首先要知道找什麼樣的技術;然後要從下向上。大家都會說這個技術不錯,但更重要的還是自己要有非常清晰的投資戰略。
南立新:你是怎麼從全球找到這些優秀教授的?有沒有秘訣?
賀志強:沒有秘訣。投資其實相當辛苦。比方說我們要投資視覺感知和醫療機器人,那接下來就有很多事情去做,可能會找創業邦介紹一些項目過來,另外也會在朋友圈裡找人介紹。FA(財務顧問)也很重要,他們也會推薦過來一些。
比如我們投資的輕舟智航。本來我們是去矽谷參觀,在那認識了於騫。中國當時做自動駕駛的團隊都是從百度出來的,還沒有像他一樣,在Waymo做自動駕駛的,那我們無論如何也要給他先投一輪天使輪。
投資這個行業其實非常辛苦。你首先要選定賽道,之後還要找項目——從全中國、全世界找這個行業裡最好的項目。
南立新:找到之後會幫助他們搭建團隊嗎?
賀志強:我們給被投企業推薦了很多HR、銷售、財務崗位的人。
投資教授沒有秘訣?
用技術共情力建立信任
南立新:過去幾年,你投資了三十多家教授創業創辦的公司。有沒有總結過這些教授辦公司的特點?你覺得他們成功的條件是什麼?
賀志強:教授創業的好處非常明顯。在一些硬科技行業,很多教授都在相關學術領域裡耕耘了十年、二十年。我們投資的很多教授,也都是在細分領域中全球知名的科學家。
但挑戰也有。首先,看這個技術是不是到了商業化的時間點。有時候技術很好,但時機太早,沒有辦法商業化。
另外,看有沒有合適的團隊,看這個教授能不能做CEO,或者能不能通過搭班子的方式把一家公司運作好。這兩個問題都是比較有挑戰性的。
南立新:通常有多大比重的教授會自己擔任CEO?組建團隊的話,這些團隊通常都是什麼類型的?
賀志強:成功案例有時候不能複製,但總體來看,教授全身心投入到創業裡是很重要的。
大部分教授會擔任董事長,然後找到一個好的CEO,搭起來一支好的班子。我覺得這種團隊還是挺好的。
南立新:我看很多教授特別喜歡找自己的學生來經營公司。
賀志強:很多學生其實沒有企業經營經驗,這樣就考驗選人了。如果選到一個好的學生來做CEO,他的智商、情商都很高,學習能力也很強,可以搭出一個班子來,這樣的團隊大多經營得不錯。
還有一種是教授從外部找人,特別是從他的學生裡找有過企業運營經驗的,這種團隊也特別好。當然也有通過朋友,純粹從外部找合作夥伴的,但因為建立信任需要過程,這種團隊磨合會難一些。
南立新:整個團隊運作起來,信任還是很重要的。
賀志強:非常重要。而且教授們做的都是深科技,可能他的學生對科技的理解會更好,畢竟大家算是同行。
南立新:聽上去有過創業經歷,或者有公司運營經驗的學生,跟教授一起創業,是比較完美的組合。
賀志強:對。
南立新:股權分配方面有沒有比較好的案例?教授和CEO,誰拿股份多一些,公司成功率會比較高?
賀志強:無論教授也好,CEO也好,誰佔大股的情況都有,可能需要具體看雙方在企業中扮演的角色。比如一些企業中,教授是執行董事長,股份就比CEO要高一些;另一些企業主要是學生作為CEO在經營,那作為投資方我們會建議,多分一些股份給學生一些。投資人要發揮作用,協調大家能有一個合理的股份比例,這點很重要。
南立新:所以還要找到一個好的投資人,可以給到他們很好的建議。
賀志強:而且投資人也要和教授建立信任,不然有些話沒法說。
南立新:你是怎樣和教授們建立信任的?
賀志強:首先你得懂技術,你要跟人家談得來。大家能在技術語言上有交流基礎,然後再逐漸建立信任。
另外,從我們的經驗來看,絕大多數的教授都是非常開明。投資的時候協商教授釋放一定的股權給CEO或者團隊,絕大多數都能談得通,也做出了實際調整,都做得挺好的。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建立信任。
南立新:不過,懂技術語言這件事還是不太好學。
賀志強:是,但建立信任,在技術方面共情的能力是一定要有的。
併購將成科技創投趨勢
客觀看待價值最大化
南立新:北交所剛剛成立。你認為北交所對這些被投企業的未來能發揮什麼作用?
賀志強:科創板剛設立的時候,我就非常看好。對於北交所,我也是同樣的觀點。
我們投資的珠海冠宇今年就上了科創板,思特威也已經過會,他們都是非常好的AI、半導體企業。
南立新:但是上市企業的數量總是有限的,很多企業可能上不了北交所。未來整個科技創投領域會不會出現大量的併購?
賀志強:這是必然會發生的。我們投資了一個以色列的基金,剛剛過會。這支以色列基金自己就很清楚,他投的企業大部分都會被併購。在美國也是,尤其是在to B領域,被併購是非常好的退出方式。
我們最近專門成立了戰略投資和生態建設部門,主要是針對我們的被投企業,在價值最大化方面做一些工作,其中就包括協調上市企業和被投企業、被投企業之間,還有聯想和被投企業之間的關係。
價值最大化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不是說所有人都能自己做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這個現實我們必須客觀看待。
CVC已成先進企業標配
還需攜手構建產業的國家優勢
南立新:作為企業創投聯盟的聯席理事長,你對國內其他科技公司的企業創投工作有沒有建議?新的一年有哪些期望?
賀志強:建議不敢當。現在總體上感覺,網際網路開始到今天二十多年,產業變革特別快,CVC已經是很多先進企業的標配了。
5年前企業做創投還沒有這麼普及,但現在已經非常明顯,CVC成了CEO和管理團隊對未來布局和展望的重要能力。
另外,現在優秀企業的資金也非常充沛,我認為隨著CVC成為標配,創投生態圈會更加豐富。
其次,CVC是有非常獨特的優勢的,尤其是在比較大的企業裡,都會有自己的資源。
比如聯想的供應鏈,年採購額3000多億,有2萬多名工程師,每年有100-200億元的研發投入。有的網際網路公司則在數據上有優勢,能提前洞察市場的動向。這些優勢讓我們在對科技項目的判斷上,有著獨到之處。
CVC的優勢是雙向賦能,我覺得這是能促進被投企業發展的,在未來的併購方面非常具有價值。
至於對新一年的期望,我希望CVC之間能夠多合作,能夠發揮自己優勢,不僅僅實現戰略目標,更能實現產業理想,一起探索怎樣在某些產業領域裡,真正構建出中國的國家優勢。
中國現在可能會在一些細分領域中出現頂尖科技企業,比如AI和醫療健康,這是我特別希望看到的。
南立新:有沒有聯想創投和其他CVC合作的案例可以分享?
賀志強:在投資扶持晶片行業發展方面特別多。比如,我們投資的寒武紀,被很多AI公司採用。再比如思特威,除了聯想外,海康威視、小米這些投資者也都在使用他們的CMOS攝像頭,形成了非常正向的循環。
南立新:對CVC和VC之間的合作與賦能,聯想創投是怎麼做的?
賀志強:我們現在做得比較多的就是交流,無論是項目上的交流,還是平時的交流。有些關係比較近的VC也會給我們推薦項目,因為他們投完後,覺得聯想投資這個項目也挺好的。我們也會分享最近的項目。
遵循長期主義,做好基本動作
南立新:臨近年底,投資行業有人很悲觀,有人覺得樂觀,也有人保持中立,你怎麼看待未來一年科技創投的發展?
賀志強:做投資往前看一年太短了。其實沒有太大意義。
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我和團隊講得最多的,是我們把基本動作做好就可以了。
什麼是基本動作?就是我們要研究哪裡是值得投資的,哪些項目是真正能夠創造社會效益的,誰是優秀的創業者,什麼事情是我們可以賦能的。比如,要幫忙就堅決幫忙,雪中送炭。
其次,市場肯定有起起伏伏,但這個事情我們左右不了。要相信優秀的企業就算今天從市場上跌下來了,明天也一定會重新上去的。
而且,每隔一段時間,還是會出現奠定未來的主賽道,我們不能錯失掉。比如,我們在2016年就要堅決投資產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邊緣計算、IoT。
再比如,和新能源車一樣,未來幾年絕對會出現能源大變局,它會是綜合變量帶來的巨大變革,不看不行。
另外,就是思考技術難點。比如協作機器人,投到現在那麼火,一年出貨只有幾萬臺。現實和我們期望的距離非常大。這就需要我們和行業裡的人一起研究怎麼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如果我們相信21世紀一定是生物醫學、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時代,那這一環就要解開,一年只賣幾萬臺,形不成行業。得像汽車一樣,一年賣出去幾百萬臺、幾千萬臺。在大的產業變化過程中,這個結如果能解開,就了不得了。
現在大家天天講的元宇宙,本質上是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怎麼構建融合的問題。我們在這個方向上一直在投AR、VR,但回頭來看一樣有很多技術難點。這些坎兒跨不過去,那元宇宙就不可能變成一件大事。
大賽道和大應用都有大機會,但都有難題要解,怎麼把這件事想清楚挺重要的。
南立新:你在投資時,會著重尋找解決難題的公司嗎?
賀志強:有很多結是技術上的,但還有很多是和社會、政策高度相關的。有些很明顯是創業機會,有些不是,而是大企業或者國家才能解決的問題,這些也要理清楚。雖然我們看到會有大的市場,但有些和創業者是沒有關係的。
南立新:學會甄別非常重要,更要長期看待創投和創業的市場,不能短期地只看202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