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不吹不黑冷眼看越南)
2023-05-05 19:20:52 2
開始話題之前,要不先點個關注唄?就在右上角哦。
現在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還有很多人對於越南的了解仍舊停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中國農村的樣子,城市破破爛爛,百姓困苦不堪,就好像一提起印度大多數人腦袋裡浮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三哥」,人們擠在恆河裡露天浴,齊齊掛在火車外面;提到巴基斯坦就會自然而然的想到「巴鐵」,連普通老百姓都會把中國人當親兄弟一樣來對待。
但越南真的那麼窮麼,百姓還掙扎在溫飽線下?印度真的那麼髒麼?全民喝「聖水」?很遺憾,從個人在河內的親身經歷來看,也許和大眾想像之中的情景有那麼一些差別,而且這個差別還不小。
那麼真實的越南現在是什麼樣子呢?以河內為例,我們來簡單探討一下。
一、河內的城市現狀及交通情況首先是越南的首都河內,河內的實際情況和一些公知所傳播出來的信息明顯有著很大的區別,糟糕的地方的確是有的,比如垃圾桶很少,人們隨意將垃圾堆放在路邊,城市的建設進程較快,但仍舊存在一些髒亂差低矮的棚戶區,這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就現在已經擠身世界一流大都市的北京市,也有不少的城中村,整體城市形象和網上一些專門抹黑博取眼球的文章比起來要強的多,但和那些以歌頌為主題,照片要刻意擺拍,視頻要挑繁華地帶的公眾號的宣傳比較起來確實還有些不小的差距。
河內的高樓大廈也不少,以整體規模和國內比較一下,應該會和一些稍高於二線的城市差不多,馬路整潔寬闊車輛「相對」較少,多以廉價的經濟車型為主,越南國家本身重工業發展的並不好,像汽車這種工藝複雜的產品基本完全依賴進口,所以對進口車輛徵收很重的關稅,有多重?以折合人民幣舉個例子:一輛車進口價十萬元,而稅就高達約六到八萬,再算上其它亂七八糟的費用,一輛車下來要二十萬元左右了,也就是說,徵的稅基本夠買一輛同等車了,所以一般收入的家庭買不起太好的車,這也就直接了造成了東南亞地區的另一大特色:摩託大軍橫行。
東南亞的國家我去過幾個,雖然國家、民族、文化都各有特色甚至完全沒有共通之處,但有一點卻極為的相似:摩託車,鋪天蓋地的摩託車隨處可見,幾乎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出行的不二選交通工具。與之共存的是,像我國的電動車大軍一樣,騎車的也有很多無視交規橫衝直撞的人,區別在於摩託車的速度更快,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後果更為嚴重。
比如我在印尼的時候就曾目睹一個騎著摩託車的小夥子逆向行駛,把一個同樣騎著摩託車順行的小姑娘直接撞到了路邊的牆上,現場的場面很慘烈。
不知道是哪位哲人說過一句話:時間可以衝淡一切。胡志明時代的中越感情那是很紮實的鐵兄鐵弟,從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來,胡志明年長卻一直尊稱我們的領袖為大哥,更是在中國待了很多年,實打實的學了不少的東西,也帶走了不少東西。
然而時過境遷,隨著五十六萬大軍以「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姿態橫推北越,便徹底的擊碎了他們「一統東南亞」的美妙幻想,同時也嚴重的傷害了他們在「抗法、抗美」戰爭之中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那點脆弱的如同玻璃一樣的自尊心。
幻想終歸是幻想,一旦被打破就應該學會面對現實,但越南「小兄弟」卻並不這樣認為,而是選擇性的忘記曾經一切的好,十分乾脆的「破罐子破摔」,徹底的站到了對立面上,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在強大的來自首腦的「情緒」影響下將中國恨到了骨子裡,並將這股恨意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時間可以衝淡一切」這句話的真理性在現實面前滑了坡。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年輕一些的越南人並不是很了解當年的事了,卻在骨子裡依然對中國人提不起好感來,在兩國邊境處還好一些,因長年通商大家都吃這一碗飯,對立情緒早就被磨沒了,可到了河內以後還是偶爾會感覺到一些並不善意的目光,甚至極個別的店鋪也是不做中國人生意的。
時間的確在一段時間內衝淡了部分越南人對中國的恨意,也可以說成是「一代新人換舊人」,很多新生代的年輕人已經選擇性的遺忘了那段歷史,畢竟沒有親身經歷過自然也就無法感同身受,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當下這種恨意正在被有意識的引領著重新激活,不斷的有人在背後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漸有愈演愈烈之勢。往上追溯原點自然是來自美國,但越南官方縱容這種仇恨情緒蔓延自也是難辭其咎。
當年美國人差點把他們打的滅了種,現在卻跟在人家屁股後邊做小弟做的不亦樂乎,卻獨獨對中國拿不起放不下不依不饒,是因為時間還不夠長,還是因為當年太過於心慈手軟不如美國狠?這個問題值得深入探討一下。
1、飲食,胖從口入是真理
越南人很少吃豬肉,因我是跟團進入的河內,和領導及越南導遊的關係處的還算不錯,尤其是越南導遊那個小夥子,一口漢語說的非常不錯,所以一有閒暇就會和二人聊天,很多越南人吃不慣豬肉,更是很少吃油,像我們國內動不動就來點油炸食品,在越南是很少能見到的,他們的日常肉食通常以雞肉為主,價格比較便宜,不論是做雞肉還是做其它什麼菜,基本都不放油,按導遊小夥子的話說:就是一鍋白水,把切好的菜扔進去煮,放上一點點鹽就好了。難怪這幾天的越南飯吃的嘴巴裡都淡出個鳥來了,每一口都是難以下咽的感覺。
難怪越南人一個個看起來都是那麼瘦。
2、收入及物價
通過與導遊的聊天得知,河內做為越南的首都,人民的收入水平相對要比其它地區的人高一些,但稍有不及南越的峴港等較發達城市,河內普通的人群月收入折合人民幣後大概在兩千元左右,但這兩千元大多是「不穩定」的收入,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縮水,實際最後拿到手裡的能有一千五六百塊就算不錯了,而且這部分人群佔有的比例很高,可以拿北京的中低收入人群比例做個比較,再往上高一檔次的可以拿到三千塊左右的月薪,但相對來說就較少了,當然,也有一些為數很少的精英階層能拿到七八千塊的工資,導遊說這種人他也沒見過幾個,階層的不同決定了沒有接觸的機會。再看河內周邊的縣城,一般人群的收入大概都在月薪五百到一千五之間,拿五百塊的大多為婦女和未成年人,成年男子相對收入要高一些。
再來看物價,因吃不慣越南的飯菜經常晚上餓肚子,第一晚到河內時便在附近的小超市買了幾樣小零食,一小瓶三百毫升左右的飲料、一袋內裝六個的小麵包,可參考達利園的大小,還有一小袋餅乾,參考奧利奧以及一支雪糕,結帳時一算,折合人民幣接近六十塊。
我肯定不信河內的消費水平如此之高,這些東西就算放到國內去也就二三十元錢吧,之所以這麼貴估計是我不會說越南話的原因,所以用這個標準來衡量越南的消費水平未免不公,那我們不妨來看一下一些明碼標價的地方又如何。
3、商業
循著地圖指示來到位於酒店附近不遠處的一片較為繁華的商業區,商場的一層很小,有一家比較大的服裝店都是明碼價格,隨意拿起一件做工還算不錯的夾克上的吊牌,399000盾,在心裡默默算了一下,折合人民幣大概在130元左右,按這做工以及所處的商業區位置來說,真是蠻便宜,又隨意看了幾件居然發現這件是最貴的,很多看起來蠻潮流做工也不錯的衣服,折合人民幣後居然都只在七八十塊,甚至還有不少二三十塊的。
信步走到二層是家電賣場,商品各類十分豐富齊全以大牌為主,默默的打開某東對比了一下,這價格嘛就明顯要貴一些了,看來重工業落後實在是一件讓老百姓很難受的事情。
出商場隨意沿著主街到處逛了一下,道路兩旁的門店很多,而且生意也都還不錯,有幾家路邊的餐館人頭攢動喧聲不止,居然隱有幾分國內大排檔的感覺。
河內和其它的東南亞國家一樣,練法圈的人很多,而且已經形成規模組織了,以每天三十、五十元不等的價格僱傭大批閒散人員在街頭髮放各種彩頁傳單,內容多是不堪入目的文字及圖片,更是有組織的專門在大庭廣眾之下找中國遊客下手,他們隨身攜帶照相機、閃光燈、照明燈及超大張的彩報,只要有遊客好奇上前,立刻就會被兩個人以上纏住不得脫身,拍照、宣講等等,這個時候不要指望導遊來救你,因為他們也不敢惹這些人,至於被拍到的照片會被發到哪裡配上什麼標語只有天知道,所以還是小心為妙。
以上就是我所經歷的越南,因為時間的關係了解並不深入,所以難免有失偏頗之處,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您指正。
我是靜偉,記得關注哦,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