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封神中比孔宣厲害的都有誰(封神演義中最神秘的組合)

2023-05-05 17:03:44 2

彥傑

他們的實力高深莫測,他們的身份撲朔迷離。他們在《封神演義》中的超常「戲份」,更反映了明代密宗信仰的盛行。他們就是《封神演義》中最神秘的組合——準提道人和孔宣。

道人梵相《封神演義》中有一句名言:「三教原來是一家。」這在書中人物的稱謂上也有所體現。比如,準提道人雖名為「道人」,卻隸屬西方教,也就是佛教。圖中的準提道人形象,便是一身梵相。燃燈道人、慈航道人等出身闡教,也都以「道人」為名。可以說,不同教派的教法雖然有所差異,但唯有一個「道」,是不分教派、永恆不變的。

準提道人「上位」記

《封神演義》中的神仙,主要來自三個門派:人道教、闡教、截教,三教各有一個混元大羅金仙級別的教主: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在這東方三教之外,還有一個神秘的西方教,一教之中卻有兩個混元大羅金仙:大教主接引道人和二教主準提道人。這個西方教,是什麼來頭?

比較主流的解讀是,「西方教」是佛教的代稱,接引道人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這很好理解,阿彌陀佛的標籤就是「接引」——在行善念佛之人臨命終時,「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二教主準提道人又是誰?

可能性最大的,是密宗的準提菩薩。證據再明顯不過,二者不僅名號相重,形象也很相似。據唐金剛智譯《佛說七俱胝佛母準提大明陀羅尼經》描述,準提菩薩「其像作黃白色,種種莊嚴其身……都十八臂,面有三目」。《封神演義》中的準提道人也是「面黃身瘦」,在第七十八回出場時,「準提現出法身,有二十四首,十八隻手,執定了瓔珞、傘蓋、花貫、魚腸……」

但如果真是這樣,佛教就亂套了。佛經裡說的二尊或二教主,是指釋迦牟尼和阿彌陀佛,而《封神演義》中西方教的二教主,卻是接引道人、準提道人。作者為什麼刻意讓一個準提道人(即準提菩薩)「上位」,排擠釋迦牟尼的教主地位?不合常理。

另外,在明代人的觀念中,準提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示現,而《封神演義》中觀世音菩薩的原型,卻是慈航道人,她是元始天尊門下十二金仙之一,接引道人的晚輩。如此一來,不是差輩了嗎?作者如此明目張胆地顛覆佛教秩序,居心何在?

如果小說作者看到這個指控,可能會嚇得大聲喊冤:「啥居心也沒有,這純粹是為了小說的銷路!」

此話怎講?今天人們可能對準提菩薩比較陌生,但是在明代,準提菩薩卻是人氣最高的佛教人物之一。經過一系列「宗教改革」,明代密宗的修行法門越來越簡化,一些經論宣稱,即便是喝酒吃肉、拖妻帶子的在家之人,只要遵照準提法門修行,也能成就正果。於是,準提信仰盛行一時,有一部《準提焚修悉地懺悔玄文》更是宣稱:雖然學佛的法門和佛菩薩的數量不可勝數,但「獨有觀音與準提之救世,最為靈應。而法界中,亦無一人不知有觀音與準提者」。

據許多小說、方志記載,當時的廣大善男信女,不是念觀音菩薩,就是持誦準提咒。病者求康愈,考生求科舉及第,將死者求往生極樂淨土,都要拜準提菩薩。著名勸世文《了凡四訓》的主角袁了凡先生,下決心改過向善時,便是得高人傳授了準提咒。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封神演義》的作者之所以安排準提道人「上位」,是為了順應當時的社會風氣和讀者期待。明代中晚期,商品經濟和出版業比較發達,擁有超高人氣的準提菩薩,「商業價值」自然也高於眾多佛菩薩。這對於小說的銷量,想必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特徵:十八臂《封神演義》中的準提道人,戰鬥時能顯現出一尊十八臂的法身,幾乎無人能敵。佛教密宗也有這麼一尊準提菩薩,一身十八臂,威力不可思議。下圖即為山西博物院藏明代鎏金十八臂準提菩薩像。根據這個「十八臂」的特徵,許多學者認為,準提道人的原型,就是準提菩薩。

「道友,你與我西方有緣」

準提道人有一句口頭禪:「道友,你與我西方有緣。」這實在是《封神演義》中的一句「狠話」。

《封神演義》的故事框架,是人道教教主太上老君、闡教教主元始天尊、截教教主通天教主三人共議封神榜,想借人間改朝換代之際,讓人神分流。三教門下,根基深者,成其仙道;根基淺者,成其神道。消息一出,三教弟子為了成仙的名額,展開了競爭。

看到這裡,可知封神大業完全是東方三教的內部事務。可疑的是,那遠在萬裡之外的西方教(佛教),卻對封神大戰十分上心,並且屢次強勢介入。尤其是當闡教和截教的仙人們鬥得天昏地暗、人仰馬翻時,準提道人總會不遠萬裡地趕來「坐收漁利」。一句「道友與我西方有緣」,便把截教門下的馬元、法戒、烏雲仙等一批天資出眾的弟子,都「度化」到了西方世界。

還有更可疑的。截教在封神大戰中是戰敗方,被準提道人「趁火打劫」、挖一挖牆角也還說得過去。令人不解的是,作為戰勝方的闡教,竟也有燃燈道人、慈航道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懼留孫五個出類拔萃的門徒,悄悄加入了西方教,成了後來佛教中鼎鼎有名的燃燈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懼留孫佛。一場封神大戰後,闡教、截教都損兵折將,西方教成了最大贏家。

西方教為何四處「挖人」?按照小說的描述,西方教雖然有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兩位混元大羅金仙,實力比東方三教中的任何一教都強,但西方教有一個致命的短板:人丁稀少。兩位教主實力雖強,卻如同「光杆司令」,不論大事小事都要親自出馬,不比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有一大群徒子徒孫可供差遣。沒有弟子代代相承,則門派的長遠發展堪憂。因此,西方教要想發展壯大,只有一個辦法:招賢納士。

這個任務,主要落在了準提道人頭上。事實證明,準提道人是一位出色的「獵頭」。讓我們以文殊廣法天尊為例,看看準提道人是怎麼「挖人」的。

話說截教門下有一個弟子名叫馬元,此人腦後生有一隻骨爪,愛吃人心,是一個十足的大惡魔。小說第六十一回中,文殊廣法天尊設計擒住了馬元,正要揮劍斬殺時,準提道人從天而降,對文殊說:「此人根行且重,與吾西方有緣,待貧道把他帶上西方,成為正果……」文殊聞言,滿面歡喜,大笑曰:「久仰大法,行教西方,蓮花現相,舍利元光,真乃高明之客。貧道謹領尊命。」

這是準提道人和文殊廣法天尊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給彼此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文殊毫不掩飾對西方教的仰慕之情,還順勢賣了一個人情給準提。聰明如準提道人,當即從中看到了拉攏文殊的機會。

準提道人源於溼婆?這是印度國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青銅舞王溼婆像。有學者認為,《封神演義》中準提道人的原型,可以追溯到這位三眼四臂的印度教大神——溼婆。其邏輯線是這樣的:密宗的準提觀音,在天台宗裡被稱為天人丈夫觀音,而天人丈夫觀音的梵文「Devanātha」,也是溼婆神使用過的名字。這個說法有點繞,卻也是有理有據。

種種跡象表明,可能從這時起,準提就開始悄悄傳授文殊西方法術。比如,小說第六十五回中,闡教的燃燈道人、廣成子等人為了對付孽徒殷郊,從西方教借來了法寶青蓮寶色旗。可是,闡教中人都不會使用青蓮寶色旗。正在這時,文殊廣法天尊不請自來,接過青蓮寶色旗,與眾人合力制伏了殷郊。這個情節暗示,文殊可能是在藉此機會告訴同門,他已經加入了西方教。

到了第八十二回,通天教主率領所有截教弟子擺下超級大陣——萬仙陣,欲將元始天尊和闡教弟子一網打盡時,準提道人作為「外援」,受邀與闡教共破萬仙陣。藉此機會,準提道人親自捅破了窗戶紙。

此前,闡教門下的十二金仙(包括文殊廣法天尊在內),在大戰截教弟子三霄姐妹時,被全員削去了頂上三花,千載修行毀於一旦。這時在萬仙陣前,準提道人越過元始天尊,直接指揮文殊廣法天尊去破陣!只見他「把文殊廣法天尊頂上一指,泥丸復開,三光迸出,瑞氣盤旋」。瞬間幫助文殊三花聚頂,恢復了金仙境界。這等於是昭告天下,文殊已經是他準提道人的弟子!這一指,也堵死了文殊在闡教的退路。

再看文殊廣法天尊破陣,只見他現出了一尊「面如藍靛,赤發紅髯」的法身——與準提道人常用的法術如出一轍。師承何處,不言而明。這時,站在一旁的元始天尊,把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裡。他是什麼反應呢?

在原著中,元始天尊非但沒有惱怒,反而在破萬仙陣後,把戰敗的截教弟子虯首仙(青毛獅子)賜給了文殊當坐騎。這等於是默認了徒弟「背叛師門」的行為。元始天尊為什麼這麼大方?也許,是為了答謝準提道人幫助自己破了萬仙陣;也許,是預見到了未來佛教將要大興,於是提前「安插」弟子,「入股」西方教。總之,準提道人的「挖人」計劃,圓滿達成。

深入人心的「準提咒」「南無颯哆喃,三藐三菩馱,俱胝喃,怛侄他,唵,折隸主隸,準提娑婆訶。」這是準提咒,佛教經文宣稱,不論在家出家、飲酒食肉,人人皆可持誦此咒,所求必應。因此,準提咒在元明時期盛行一時、深入人心。上圖中這件首都博物館藏元代準提菩薩銅鏡,可能就是當時的信眾持誦準提咒時所用的法器。其鏡心為準提菩薩坐像,周圍環繞的就是準提咒。

現在,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文殊廣法天尊等闡教弟子,為什麼對西方教如此仰慕呢?

首先,闡、截兩教的血腥戰爭,曠日持久,或許已經讓一些仙人漸生厭倦。人盡皆知,元始天尊看不起截教門下儘是「披毛戴角之徒」,通天教主則責怪闡教「縱容門人,肆行猖獗,殺戮不道」。雙方勢同水火,大戰異常慘烈。恐怖的戰爭描寫,在書中比比皆是,如第四十三回寫道:「著刀的連肩拽背,逢斧的頭斷身開,擋劍的劈開甲冑,中槍的腹內流紅。人撞人,自相踐踏,馬撞馬,遍地屍橫……愁去雲上九重天,遍地屍骸真慘切。」身為仙人,卻終日打打殺殺,亦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不定何時就會淪為兩教內鬥的犧牲品。

相比東方,西方教真是一片祥和之氣。心直口快的西方教主接引道人,就曾對闡教弟子說過一句大實話:「貧道西方乃清淨無為,與貴道不同。」翻遍全書,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兩位教主,遇事有商有量,從未發生衝突。對於截教門下的「披毛戴角之徒」,準提道人也不搞「種族歧視」,從未濫加屠戮,而是本著眾生平等的教義,將他們帶回西方加以教導,享受極樂之福。比如文殊追殺馬元那一回,準提對馬元這樣的大惡魔也能慈心救護,仁同一視。西方教的寬大光明,想必給文殊造成了強烈的心理衝擊。

而正派闡教教主元始天尊的所作所為,或許也已經讓弟子們暗自感到寒心。當他門下的十二金仙被削去頂上三花後,元始天尊雖然出馬破了九曲黃河陣,卻沒有恢復徒弟們的法力,而只是賜了一招「縱地金光法」,方便徒弟們往來交通,繼續為封神大業操勞奔忙。相比之下,準提道人對文殊幾乎是傾囊相助,一片赤誠。孰厚孰薄,一目了然。

就這樣,準提道人用自己的行動,為西方教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東方和西方這麼一比,真是涇渭分明的兩個世界。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準提道人不去「挖牆腳」,仙人們也自會用腳投票了。

準提道人「挖人」記圖為明代《新刻鐘伯敬先生批評封神演義》中的插圖「準提道人收孔宣」。孔宣是天地間的第一隻孔雀修煉成精,曾以一人之力,將伐紂大軍和闡教仙人打得毫無招架之力。這樣一位「人才」,最後卻被準提道人收服,「挖」回西方教。而畫面中的闡教仙人,卻還在向準提道人拱手道謝。從此,西方教又添一名戰將,東方則少了一個絕頂高手。

孔宣,謎一樣的男子

在準提道人度化的有緣人中,殷商陣營的第一戰將孔宣,是最濃墨重彩的一位。他的實力僅次於四聖,達到了準聖級別。他以一人之力,阻攔姜子牙的伐紂大軍於金雞嶺,獨門神通「五色神光」一出,闡教眾仙的法寶來一個收一個。姜子牙被他打得灰心喪氣,高掛免戰牌,甚至起了放棄伐紂的念頭。最後,是準提道人出馬,將他打出原形、收為坐騎。原來,孔宣是天地間的第一隻孔雀。

如果說準提道人的原型確是準提菩薩,那麼小說將準提與孔宣組成搭檔,就順理成章了。因為,孔宣也是一位密宗人物。

啥?孔宣不是紂王麾下的元帥嗎,啥時候和密宗扯上了關係?不急,且看。在《封神演義》中,準提道人念過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是「漫道孔宣能變化,婆娑樹下號明王」,直接點明孔宣將會成為「明王」——密宗所說佛菩薩發怒時所現之「忿化身」。

詳細的情由,要從與《封神演義》有承續關係的《西遊記》裡找。唐僧師徒受困獅駝嶺時,如來佛祖親自出山收服了大鵬金翅雕,並說出了這樣一段奇緣:世間飛禽之靈長鳳凰生了孔雀、大鵬,「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裡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獨有的標識紅、綠為主的配色,象徵著人物性格裡的勇猛、血性,而額頭上鮮豔的孔雀翎裝飾,是他獨一無二的身份標識。沒錯,這張京劇臉譜的主人,就是《封神演義》裡的孔雀精——孔宣。

這位神通廣大的孔宣,竟生吞了如來佛祖,闖下滔天大禍。所幸佛祖以德報怨,孔宣反而被封為密宗本尊之一的孔雀明王,貴為「佛母」。無怪乎,準提道人收服他後,仍舊客客氣氣地以「道友」相稱,而不是按照常理結為師徒。

孔宣背後的秘密,還遠不止如此。如果我們順著孔雀明王往下挖,可能會挖出明代歷史上的一樁大懸案:大明的國號,究竟從何而來?

看過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的人都知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原是明教中人。他率領明教起義成功後,看到助他打下江山的都是明教中人,遂把國號定為大明。

這可不是金庸先生信口胡謅,而是借用了明史大家吳晗先生的觀點。據吳晗先生考證,元末農民起義軍,打出的口號是「彌勒下生,明王出世」,而在朱元璋之前的起義領袖韓山童、韓林兒,更是以大明王、小明王自居。這裡的「明」,指的就是源自西域的明教。

但也有不少人提出不同意見:彌勒屬佛教,明王屬明教,兩種截然不同的信仰並列出現在起義口號裡,豈不是會造成起義軍的思想混亂?這個明王,必定是另有其人。有人在明人筆記《雙槐歲鈔》中發現了一段記載:「……已而中原大亂,韓山童自稱宋裔,燒香煽妖言,孔雀明王出世。」顯然,韓山童把自己包裝成了「孔雀明王」,企圖藉助民間孔雀明王信仰的熱度,吸引民眾參加起義。

最炫的坐騎在眾多佛菩薩的坐騎中, 孔雀可能是最富有詩意的一種。它的主人孔雀明王,因而也顯得極具辨識度。圖為重慶市大足區石門山摩崖造像中的宋代佛母大孔雀明王像,其工藝在大足石刻中堪稱精品。相同題材,在唐宋以來的壁畫、造像中比較多見,反映了孔雀明王信仰在民間的流行。

朱元璋稱帝後,也出臺了一些奇怪的政策。鑑於宗教對政權的威脅,朱元璋多次發布律令,嚴厲禁止民間宗教團體及巫覡、符咒等迷信活動。《大明律》中就規定:「妄稱彌勒佛、白蓮社、明尊教、白雲宗等會,一應左道亂正之術……為首者絞,為從者杖一百、流三千裡……」看,啥都禁了,就是沒禁孔雀明王!

非但不禁止,還變相地加以鼓勵。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朝廷頒布了旨在整頓佛教的《申明佛教榜冊》,其中將《佛母大孔雀明王經》與《華嚴經》《般若經》等重要經典同列,可知孔雀明王信仰在當時頗受重視。有學者認為,朱元璋其實是在向世人暗示,自己就是傳說中的「明王出世」。

看來,元末起義中的「明王」,還有朱元璋定國號為「大明」,都是來源於密宗的孔雀明王。孔宣的背景著實深不可測,堪稱大明朝的國寶級「神獸」。這或許也是小說作者花了整整兩個半回目的筆墨,將孔宣寫得神乎其神的原因之一。

《封神演義》中的準提道人和孔宣,用實力為西方教佔領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也反映了密宗在明代的流行。很多人認為,《封神演義》的思想傾向是崇道抑佛,但是從作者對這兩個人物的描寫來看,《封神演義》看似崇道,實則敬佛。

連結:孔雀明王為何那麼「火」?

孔雀明王信仰的興起,源於唐代不空譯《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中的一則小故事:有一個剛出家的和尚,劈柴時被一條毒蛇所傷,口吐白沫,暈厥於地,眼看就要性命不保。佛陀知道後,拿出一卷《摩訶摩瑜利佛母明王大陀羅尼》為小和尚做救護,並言此經「有大威力,能滅一切諸毒、怖畏災惱」。由此因緣,孔雀明王法門廣傳於世。

其實,佛陀的「孔雀療法」,有著更古老的淵源:古印度人認為,孔雀是一種很特別的禽鳥,有不可思議的解毒能力。它喜好吃毒蟲、毒蛇、毒草,非但不會被諸毒所害,反能增其羽毛之色澤。到了佛教中,孔雀的這種「特異功能」,就被演繹成能消災解困、救苦救難了。

在佛教中,明王的數量眾多,為何孔雀明王特別受民間歡迎呢?原來,明王是諸佛菩薩為降伏妖魔而化現的「忿化身」,常常是一副憤怒猙獰、口吐獠牙的恐怖形象。唯獨孔雀明王,卻是面相慈悲、安靜、莊嚴,顯得「平易近人」,因此流行程度遠超其他明王。

孔雀明王有多「火」?宋代以後,民間祈雨、消災、婚喪等法事上,常常都要持誦「孔雀經咒」。比如在明代小說《金瓶梅》中,西門慶為愛妾李瓶兒大辦喪事時,就曾請來僧人「禮拜梁皇懺,談孔雀」。連道教也「蹭」過孔雀明王的熱度,宋末元初的武當派始祖張三丰曾作詩云:「南無孔雀明王佛,南無花開花兒落。」明時武當山的一個崖洞裡,還發現過一部由道士撰寫的《太上元始天尊說寶月皇后聖母天尊孔雀明王經》。

《封神演義》中的孔宣,原本生於東土,無門無派,後來加入了西方教(即佛教),成為孔雀明王。這種設定,或許就是受到了當時本土宗教和孔雀明王信仰相互融合的影響。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