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有一個家(我想點一首我想有個家)
2023-05-09 08:39:17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調頻立體聲電臺如雨後春筍般在中國內地各大城市出現。更出色的音質、接近於磁帶播放效果的聆聽感,也讓那個時代的立體聲電臺,很快成為華語流行音樂重要的傳播基地。
也因為這陣電臺熱,我記得當時國內很多國營無線電廠又復活了,因為很多人為了在路上也能收聽電臺,都會去買一種只能播放電臺的隨身聽,以至於工廠的出品很快供不應求,甚至一時洛陽紙貴。
也是一個時代的記憶了。
立體聲電臺的火熱,也帶動了一些新的節目形式,比如電臺點歌就是當時很火爆的節目,一般能在節目期間打進熱線為親朋好友點到歌,都是要看運氣的。
我上學時也打過電臺電話點過歌,為哪個「殺千刀」的好友點的歌倒是忘了,記得最清楚的一次,反倒是接電話的那個導播(要經過導播審核才能把你的電話最終推到直播間)讓我記憶猶新,他就是後來你們都愛的萬峰老師。
那時候的電臺點歌節目,有一些歌名討喜的歌曲特點受歡迎,比如《只要你過得多我好》、《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這類的歌,就特別適合送人。當然,還有一些歌適合送給自己,比如潘美辰的《我想有個家》。
當然,《我想有個家》這個歌名,後來還被另一種節目給「利用」了,很多城市電臺這種類型節目的片頭,甚至都會用這首歌曲當片花。你應該能想得到,那就是房產類節目。
《我想有個家》這首歌曲,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也是一首紅得昏天黑地的歌曲,不僅在潘美辰的老家臺灣地區火,也火到了東南亞及中國大陸地區,甚至可以說大陸地區比臺灣地區還火。
《我想有個家》這首歌曲在大陸火,也是得益於「永聲唱片」將收錄這首歌曲的《是你》專輯,以代理的身份轉授權給了「中圖」引進發行。而引進版的版號來自「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發行和印製商,則是那個年代知名企業「珠海華聲」。
《是你》的引進版,當時發了磁帶和黑膠版本,不久後也發行了CD版本。CD版本在封面的左下角,標註了「原裝成品進口」,這意思可能是CD是香港那片壓盤的,印刷和包裝則是國內完成的。
不過,我買的這張引進版《是你》,內圈碼是K209,查了一下是「華韻影視光碟」刻的,而這個公司直到1998年才成立,那就應該是後期的加印了。
《是你》這張專輯還有一個「瑞華」版,就是在東南亞地區發行的版本,而前幾年香港「新世紀」復刻的版本,用的也是「瑞華」版。
但「永聲唱片」和「瑞華唱片」,都不是《是你》這張專輯真正的版本擁有者,這張唱片真正的製作者和原始出品商,其實是臺灣地區的「藍與白」。很多時候,歌迷一般都會稱為「藍白唱片」。
但就我手頭的版本,無論是「瑞華」、「藍白」還是「中圖」引進「永聲」的CD版本,竟然都沒有幕後的Credit。而意外之處,反倒是早期的引進版黑膠和磁帶,都有詳細的樂手和製作人名單,不知道早期的「永聲」和「藍白」版磁帶有沒有,反正沒有這種Credit,很讓人不舒服。
所以就在這裡複製一下這個名單,記錄一下:
監製/策劃:高耀棟
製作:李富興/黃介文
編曲:洪艾倫/丹尼
錄音室:雅弦
錄音師:劉文毅
混音:陳建平/黃金河
鼓:黃瑞豐
吉他:遊正彥
貝斯:郭宗韶
鍵盤:洪艾倫
鋼琴:洪艾倫
薩克斯風:蕭東山
弦樂:陳建霖/楊紀偉/陳美芳/江宜漳/陳蕾安/劉慧玲/陳毅榮/韓慧雲/陳主惠
這個音樂製作陣容中,如果把洪艾倫換成陳志遠,那就是又一張四巨頭作品,也是那個年代臺灣流行音樂出現在無數專輯裡的頂配陣容。
而洪艾倫,我能想到的他最有名的作品,還是張鎬哲的《再回到從前》。
專輯的製作人李富興和黃介文是一對夫妻,李富興曾經被譽為臺灣最兇的音樂製作人,很多歌手都怕他。而因為潘美辰從入行起,就由李富興負責專輯的製作,所以李富興也算是潘美辰的師傅。其中,《是你》專輯裡的那首《痛苦是你 孤獨是我》的男聲,就來自於李富興老師。
李富興和陳進興後來也成了「上格唱片」(上華前身)成立後的重要班底,他們兩人在「上華唱片」時期,還進入了另一個製作或創作的高峰期。
陳進興是《是你》這張專輯同名主題曲的詞曲作者,現在很難知道這張專輯在最初的企劃時,是不是真正主推的是《是你》這首作品,因為從《我想有個家》當時在A面第三首的排位來看,似乎《我想有個家》並不是「藍白唱片」有意首打的曲目。
但後來這張專輯最火的,顯然是《我想有個家》,以至於很多人把這張專輯都叫成《我想有個家》。
《我想有個家》還有另一個身份,即中視黃金劇場《把愛找回來》的片尾曲,而這首歌曲還創造了一個所有歌曲都無法創造的歷史,那就是它是臺灣「金曲獎」歷史上的第一首「最佳年度金曲」。這一年的十首提名歌曲中,現在我比較熟悉的,可能也只有葉歡的《記得我們有約》和趙傳的《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了。
《我想有個家》確實是一首很容易讓人破防的歌,「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這些簡單的句子,真是把家的意義給寫明白了,即使現在的我們,其實並不是這樣一個家……
當然,一直以來我都有點不太明白《我想有個家》的副歌,為什麼潘美辰要寫「雖然我不會有溫暖的家」?中間為什麼又突然出現了一個你的視角?而到最後那句「相同的年紀、不同的心靈,讓我擁有一個家」,也有點轉折的突兀。
除了《我想有個家》,潘美辰在這張專輯裡還寫了《我不願》和《請你試著了解我》,後者也是一首很好聽的歌曲。
除此之外,民歌時代的重要歌手施孝榮,還給她寫了《只要一絲溫柔》。而另一首《我往南方去》,則來自於後民歌時代——「大學城」系唱作人謝乃嫻的作品。這首作品的基調,感覺是一首很鄉搖的作品,不過編曲上進行了很律動化的處理,其中薩克斯風的加入堪稱是點睛之筆。
也許是因為潘美辰的演唱方式使然,整張專輯的氣質還是非常統一的,即使潘美辰在專輯裡只寫了三首歌,聽起來也像是一張全創作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