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戴眼鏡反派(TVB特殊立意的律師)
2023-04-27 06:54:13
作者:咖啡裡的雲
聲明: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踩過界》裡面有一段對白重複了兩次,分別在第一集和最後一集:
我怕開始,是因為我怕建立,我怕建立,是因為我怕結束。
可以說這段臺詞就是劇中盲俠本人的真實寫照。
沒有得便沒有失,這樣保護自己的方式有點讓人心疼。
盲俠,從6歲時意外失明被他親生父親拋棄開始,他不再去完完全全相信任何一個人,或者說他是不想再讓任何人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他雙眼無光,卻用心去感受世間情。
長大後成為一位平權大律師,關注小眾權益。
表面上他愛錢如命,實則內心溫柔,為那些在社會上法律上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少數人爭取應得的權利。
其實盲俠就是嘴上說一套,做起來又是另外一套,只不過他覺得只有錢財能給他安全感。
如果他真的只認錢,就不會僱谷一夏,一分錢不收還小琛一個清白了。
盲俠、癲姐、谷一夏、王勵凡,四人因共同的信念——公義,而一路互相扶持。
他們都心懷大愛,為愛踩界。
盲俠四感超強、外冷內熱,專為小眾人士打抱不平。
王勵凡相信公義,追求平等,一生無愧。
癲姐人醜心善、財大氣粗、背景過硬、黑社會資源任意調用。
谷一夏曾任警察,斷腿後身殘志堅偷拍探查本事俱全。
他們都平凡卻並不平庸。
於是,擁有足夠的權力和力量與黑暗勢力抗衡,開始了一場正義與邪惡之間的較量。
為了正義,不僅僅是他們四個,連陌生人之間也可以合作,可以共同維護這個集體這個制度,這就是信念的力量。
盲俠和他的朋友們,之所以為弱勢群體維權,是因為他們相信正義。
哪怕這個世間沒有真正的正義,他們也仍然相信正義還存在,並盡全力維護心中的信念。
他們四個還有一個共同點——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缺陷。
盲俠,兒時車禍致全盲,劇中數度被提到「盲的也能做大律師」。
他需要花7倍努力才能鍛鍊出超強四感,能與常人一般成為律師。
癲姐,小時因母親遺傳有一副大齙牙,被黑社會追殺臉上留下一道刀疤,劇中數度被吐槽「醜」。
除了在盲俠面前有點小自卑,其它時候她都可以坦然接受這一切。
谷一夏,被嫌疑人陷害,導致左腿膝蓋以下截肢,因此斷送警察事業。
王勵凡比較特別,像她這樣的人生贏家和「弱勢群體」以及「歧視」理應是完全不沾邊的。
她膚白貌美大長腿,名校法律專業一級榮譽畢業生,年紀輕輕已然穿起法官長袍一錘定生死。
但她是一位「雙面」伊人,喜歡在夜店與眾男熱舞,因此就被認定是做」特殊服務「的女生。
於是這種單憑外表衣著打扮就下定論的行為,其實是典型的外貌歧視。
而因一年前王勵凡判處一位女子一年有期徒刑險些被燒死,後來腿上留下很大一塊疤痕。
主角們身體缺陷的設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劇拒絕歧視的主題。
所以,對於他們四個人來說,任何表象都不足以證明一個人是否有意圖做出犯罪行為。
其實TVB之前也有一些特別的律師形象。
比如《忠奸人》裡的高哲行,雙腿癱瘓,也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最後終於可以如平常人一樣行動,不同的是這是一位笑裡藏刀的大律師。
比如《怒火街頭》裡那位邋裡邋遢玩世不恭,遊走於草根及夾心階層為民請命的深水埗律師羅力亞。
所以一開始我以為盲俠也不過是為了符合「每個主角都有缺陷」的設定,與以往特殊的律師角色並未有什麼不同。
律師,是一個擁有一定支配權和影響力的職位。
對於一些無權無勢的弱勢平民,官司如果誤判,一是他們的權利無法得到保障,二是他們的後半生要受牢獄之災。
律師這兩個字承載著維權者的希望和命運,顯得沉重。
可正因為這樣,律師不僅要有高超的辯論技巧和專業知識,還要有一顆溫暖、追求公正的心。
如果司法辦案只看證據,那麼真相可能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一個疑點重重的案件,如果光看證據,得出的結論可能是真相,但也有機率是真相的誤判。
上帝給了我們眼睛和耳朵,讓我們看到現象和聲音,我們以為這樣就足以看清真相,卻忘記了上帝還給了我們一個東西,那就是心靈。
真相,從來不是用眼睛看,也不是用耳朵聽,而是用心去傾聽和觀察。
聽到被告者絕望的咆哮,看到真相的蛛絲馬跡,感受受害者的情感脆弱,盡全力用自己的力量去為他做辯護,只為給予他一個正義的公道和溫暖,給社會一個真相的交代。
在那一刻,我感覺律師頭上戴的假頭套、身上穿的律師袍散發著神聖、不可污衊的光芒。
心會澄清你的雙眼,破解他人的謊言,但證據不是。
盲俠不是全能的神,做不到脫離社會孑然一身無所依倚,所以要受委屈,要接住現實賦予他的滿盆狗血,把一手「爛牌」玩成梭哈。
盲俠獨居時整潔的廚房擺設,就像英式的「深夜食堂」,雖然簡約,卻是用色香味在品位人生;鐘擺的滴答聲,如同有條不紊的節奏。
在他的世界中讓時間靜止,一如盲俠內心靜如止水,不願受外界的絲毫影響。
但是盲俠知道別人內心隱藏秘密的人,卻不願正視自身的問題。
他假裝披著不在乎的堅硬鐵盔甲,假著假著很可能哪天就徹底反社會了淡薄人性,很難再感受到對生命的熱忱。
盲俠嘴硬心軟的本性早已被癲姐道破,缺的是那股子勇敢改變的力氣。
脫序的行為不在盲俠考慮的範圍內,漆黑中需要的是安全感、固定有規律的事物。
可身邊習以為常的存在乃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哪能如盲俠所願的一層不變。
人,遲早要在自我與外界之中達到某種平衡。
盲俠全盲的時候因為用心感受世界,所以一直可以做到公平公正。
但後來他手術後,帶上復明眼鏡,卻反而被表現迷惑,分不清真相了。
拿戴天恩被誤殺事件為例,盲俠因情感等其他因素被表象蒙蔽,戴德仁和谷一夏因此成了此案的犯罪嫌疑人。
「白月光」死了,盲俠被仇恨蒙蔽了心,僅根據證據與現場情況的吻合,誤以為是谷一夏持槍誤殺了他一生最愛的女人。
盲俠選擇戴著戴天恩留給他最後的禮物——復明眼鏡,卻失去了他的四感和感受真相的心,拒絕做谷一夏的辯護律師。
直至最後,盲俠才知道自己錯怪了谷一夏,使得真正的殺人犯戴德仁無罪釋放。
看到這裡我才發現,盲俠與之前那些「特殊」的律師角色設定完全不同。
盲俠之所以一直能夠堅守正義,始終為了實現平權而奔走,正是因為他不能用眼睛去看,只能用四感與心去感受。
而當他能恢復一部分光明之時,反而喪失了大部分的心靈感應。
這就是盲俠與之前TVB塑造地所有「特殊」律師不同的立意,也是編劇另一主題的體現——眼見未必為實,別被表象迷惑,唯有用心感受,才能獲得真相。
世界上存在形形色色的人類,有著各式各樣的工作,正如劇中全是一些與人們界定的「正常人」不同的少數群體。
智障人士、行為藝術工作者、變性人等,影片中講述的都是因為人們對這些群體的偏見而隨意對他們進行指責,給他們貼標籤,因為偏見使得他們不被公平對待。
但標準都是人劃定的,說不定今天與所謂「正常」對立的是這些少數群體,明天我們也可能被劃分出去與「正常」對立。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既然不會傷害到別人,只是想做自己而已,那麼憑什麼把他們劃分出去呢?
雖然當今社會早已提倡多元社會,包容並舉,但當與平常稍有不同的人或事出現之時,真正做到包容理解的又有幾個?更不要說小眾群體。
看到「異類」的出現,有人覺得「非我族類」,避之唯恐不及,有人尖酸刻薄挖苦嫌棄,有人想方設法排擠她們,甚至出手消滅也大有人在。
能真正做到相互理解、體諒的,真的是鳳毛麟角。
小眾群體其實不需要一般人的過分同情,一般人也不應該帶有歧視的目光看待他們。
只要給一點時間他適應,生活完全可以和一般人一樣自理,工作也可以很出色地完成,劇中的很多人都體現了這一點,
「生而平等」這句話並不是只存在於嘴邊,而在於我們的行動,我們需要不斷學習的就是打破偏見,以平常心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踩過界》就從主人公盲俠身上開始打破,到對行為藝術、跨性別人士的探討,再到對弱勢群體的偏見。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這部劇中,法官不像法官,律師不像律師,師爺不像師爺,警察不像警察,偵探不像偵探,檢控不像檢控......大家都好不羈。
但這些表象背後,是真正高貴的靈魂,是為爭取公平公正而不在乎世俗眼光和流言的真性情。
但我們看到,即便盲俠的四感開掛,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證據看到事實真相,為了維護正義都還要屢屢踩過線。
可見在強勢的公權力面前,弱勢群體維權是有多困難。
當然,並不說他們為此而沒有原則底線,比如王勵凡的法官守則絕不會違反,比如癲姐不肯在法庭上撒謊等。
(所有配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咖啡裡的雲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訴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願你能在我的文字裡感受溫暖和深情
推薦閱讀:《踩過界》:眼見未必為實,唯有用心去「看」,才能尋求真相
《踩過界》之另類的悲涼——人生悲劇之一,站錯CP
《踩過界》:四個主角都有「缺陷」,每個案件都與他們息息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