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麼未來的服務模式建議(跨越老年人數字鴻溝)
2023-05-17 00:37:05 1
「我今天中午就是在餓了麼上面買的單。」來自北京西城區太僕街道的馬小明對中國財富網說。馬叔60多歲了,他和老伴兒是西城區太僕寺街社區養老驛站的常客。以前經常用老年卡現場付費的他,最近迷上了用餓了麼付費點餐。
「就是方便,不用拿著卡,線上付了錢,到驛站裡給工作人員看一下訂單就行了。」馬叔說。
這是餓了麼參與北京適老化改造的一個縮影。據餓了麼有關負責人介紹,餓了麼與西城區民政部門已共同搭建行業首個專門服務老年人手機點餐、包含「網絡平臺 驛站 第三方膳食營養評估 數據跟蹤反饋」的「數字助餐」服務模式。據了解,該模式已於今年3月在西城區6家驛站啟動試點,並計劃在8月覆蓋至西城區內所有驛站。
用餓了麼買單,老年人想用也能用
馬叔用的就是餓了麼和養老驛站合作的老年人手機點餐模式。每天早上十點多,驛站的工作人員先把今天的菜譜發到養老驛站的微信群裡,老人們選好今天想吃的菜後就可以先用餓了麼網上買單。「一葷一素15元,兩葷兩素25元。」西城區太僕街道養老驛站經理彤彤介紹,「用老年卡支付和用餓了麼線上提前支付都可以減兩元。」
「首先您先打開餓了麼APP,裡面有個企業訂餐,直接輸入價格就行了。」馬叔叔輕車熟路地給中國財富網解釋他點餐的過程。
為何馬叔能這麼快就點好餐呢?一方面,餓了麼APP將企業訂餐入口做得很醒目,馬叔說,他和養老驛站工作人員學一兩次就找到入口了。另一方面,養老驛站為了更方便老年人,提前將老人們的信息錄入系統和餓了麼做了對接。
此外,由於驛站提前讓老人們知曉菜單,老人們在餓了麼點餐時只需輸入金額。「例如,我今天吃的是兩葷兩素,我下單的時候直接輸入23元就行了。」馬叔說。
餓了麼介紹,考慮到老年人在使用智慧型手機、在線支付方面存在困難,餓了麼「數字助餐」平臺專門開發了「飯票」功能,協助老年人綁定養老助餐卡,讓老年人可以方便地在線支付。
科技背後的人文熱度
馬叔說,跨越數字鴻溝也好,適老化改革也罷,冷冰冰的科技背後需要有人文的熱度。
圖:驛站工作人員指導老年人通過餓了麼APP進行點餐 餓了麼供圖
馬叔說出了很多老年人的心聲。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的網民群體佔比為11.2%,網民的增長主體由青年群體向未成年和老年群體轉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老年人加速觸網的同時,智能時代也在加速擁抱老年人。
艾媒集團近日發布的《2021年中老年群體觸網行為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中老年網民日均上網時間相對較長,社交、生活、醫療、娛樂等成為主要訴求。因此,中老年群體更傾向使用有多個功能的生活服務類APP。
想要做出真正的「適老化產品」要以老年人的權益保障為初心,紮實做好用戶調研,在操作上做減法,在服務上做加法。摸準老年群體消費脈絡,探索新內容開發,打造老年人專屬數位化產品。而讓老人們方便吃飯,是適老化改造的第一步。
馮大爺(化名)說,他用餓了麼點餐的契機是他的老年卡密碼忘了,卡被鎖了。「要是解鎖的話,需要去阜成門那裡。」馮大爺說,「我愛人就說,先用餓了麼點單吧,很方便!用我媳婦的餓了麼點完,截個屏給我,我就能買飯了。」
餓了麼想做的還很多
據餓了麼方面介紹,餓了麼「數字助餐」作為適老化改造深入街道的試點,目前已為驛站的老年人定製了包含線上自行選餐廳送餐上門(外賣)、選擇盒飯配送到驛站(團餐)以及驛站內就餐(到店)在內的3種用餐模式。如今在西城區太僕寺街社區養老驛站,每天通過 「數字助餐」平臺點餐的老人上百位。隨著盛夏高溫來臨,越來越多老年人開始嘗試通過點外賣的方式選擇餐點直接送上門。
餓了麼外賣小哥上門給老年人送餐 餓了麼供圖
據餓了麼「數字助餐」業務負責人梁東介紹,除了驛站本身的餐飲和中央廚房供應商外,目前已有約20家在驛站周邊3公裡以內、符合標準的餐廳可供老年人選擇外賣配送服務,後續更多專門提供老年餐的優質供應商也會陸續上線。
為保證老年餐「外賣」的質量,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營養食品分會也會對餐食的品質進行「把關」,制訂老年營養餐和代餐食品的品類、標準和價格基準,協助篩選產品和供應商。同時平臺還將建立商戶評分機制,對評分較低的商家進行勸退,定時更新和更換供應商,保證老年人的用餐體驗。
針對高齡老人或智慧型手機操作不便的老人,平臺還將推出適老化界面,對養老服務驛站、社區居民、照護人員進行一系列的培訓,方便老人使用。
除了加速覆蓋「數字助餐」項目外,餓了么正在推動上線針對老年人的購藥送藥服務體系。目前,金華「網訂店送」醫保結算已啟動試點,當地參保的老年人可以通過餓了麼下單,直接在試點藥店「刷醫保」買藥,並由餓了麼配送到家。該項服務後續也會輻射到全國多個城市。
來源: 中國財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