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哈尼族的蘑菇房(尋根紅河縣)
2023-05-17 11:54:27 1
哈尼蘑菇房,因造型奇異,給人一種新奇的感覺。房子主要以土石混合,堆砌成牆壁,具有福建土樓的特色,以乾草為頂,這樣可以起到東暖夏涼的效果。
蘑菇房不僅構造簡單,而且很具有特色,引人注目。那麼,大家就隨小編走進哈尼族看看蘑菇房吧。
蘑菇房建築是在平頂碉式建築的基礎上,吸收百越族群幹欄式建築模式,帶有「牆壁式構造」與「框架式構造」相交叉的建築結構風格。
蘑菇房結構近似方體,一般橫寬10m,縱深8m,面積一般為60㎡~100㎡不等。由正房三間,耳房兩間,走廊和天井、大門構成。外牆用石料、土基、磚塊支砌,適當位置放孔為窗。牆體高5m~8m,厚度40cm,室內間隔立直木為柱,穿榫搭架橫梁,構成框架,在橫梁上再搭橫木承重,鋪木板為樓,其頂樓層以土封頂,稱封火樓。封火樓一般出簷長6m,寬2m,用作曬場。封火樓之上用木架搭成45度斜面,再用木條或竹條編成網狀作支撐,用茅草或稻草鋪成30cm~40cm厚的草層,草層之上再用竹條或樹枝條捆綁固定,防止風吹移動作為草頂。草頂有的僅鋪前後兩面,有的前後左右呈梯形斜面鋪設,成蘑菇狀,蘑菇房以此得名。
居室結構一般為正房三層,耳房兩層,兩房底層互通,不設隔離,作為畜禽廄舍或堆放農具。兩房的二層住人,其中正房二層用木板隔為三間,中間正堂祭祖、會客、就餐。並設有火塘,火塘用泥土鋪墊,立有鍋樁三角石或三角鐵架,作烹飪之地。火塘常年煙火不息,代表住戶生命不息,幸福吉祥安康。火塘上方置一爐笆,用以烘烤糧食或肉食。正房內設木梯至三層封火樓,封火樓用於防火,平時堆放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正房左室為主人臥室,右室為廚房。耳房二樓為子女住房。
哈尼族男女青年婚前享有廣泛的社交、戀愛活動。每逢各戶建蓋房屋均在正房(母房)兩側建蓋耳房(小房)給兒女住宿。哈尼族青年男女一旦進入青春期,必須搬出正房,不再與父母內寢一屋,到耳房獨宿,以便讓他們自由尋求不同氏族的異性青年社交。如果男女青年若仍留宿母房或父母身邊,會將被外人譏笑為「不成器的人」。
哈尼族正房基石平臺必須高出耳房、前廊基石平臺,否則就會兄弟不和睦,子孫不孝。房屋大門門向的設置也十分講究,門向以對著青山綠水為最佳位置。
哈尼族傳統建房就地取材,有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互相幫忙的傳統。除技工師傅須付一定報酬外,其他人員均為義務幫助,房主只需籌備酒食款待即可。
來源:夢想紅河 紅河縣民宗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