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八日國際博物館日相關知識(518國際博物館日我本來就很紅)
2023-04-23 11:49:15 6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全國各地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數千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搭建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的平臺。
《中國文藝報導》
本期《中國文藝報導》推出「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策劃,主持人宮巖對話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主任王巍,以博物館在當代的全新傳播方式為引,結合時下的文物熱點話題,探討博物館、文物與考古的關係。
說起博物館,在小編想來大家都不會陌生,都去博物館裡看過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主題展覽。但是近些年來,網絡端掀起了一場「文物熱」,讓很多博物館和文物都有了「網紅」氣質。
中華大地上的文物「霸屏」是五千年文明該有的熱度
在節目現場,幾組文物「網紅」照片,引得宮巖和王巍哈哈大笑。無論是「文物表情包」還是文物「撞臉」系列,都是博物館在當下探尋出的一種全新傳播方式。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主任 王巍
面對這種改變,王巍表示網友真是腦洞大開,從這些角度進行對比很有意思。這是一種可喜的變化:原來的博物館顯得高高在上,內容也都是給專業人士看的,普通老百姓存在「看不懂」的現象。而現在的這些改變讓博物館和民眾之間沒有了隔閡,越來越走近了。這些創意很好,讓大家對博物館、對文物更有興趣了。
時隔35年,三星堆連拆六個「盲盒」,到底開出哪些驚喜?
三星堆遺址1-8號坑分布圖
三星堆遺址的挖掘是目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新發現的6個坑裡面到底有什麼,是大家最關心的。王巍透露,這幾個坑有很多的象牙,而且象牙在坑中遺物的上邊,本身很「酥」了,所以取出非常困難。經過近兩個月的時間,象牙都已經被取出並保護起來。現在開始取象牙下面的遺物,正是到了不斷地出新東西的時期,也是民眾最喜歡看的時期。
三星堆出土的「縱目面具」
之前在2號坑出土的大型青銅面具——縱目面具,是現今為止最大的青銅面具。現在發現了一個形體比它還大的面具,但是面具的「臉」是朝下的,到底是不是「縱目」目前還不知道,王巍本人也非常好奇和期待。
三星堆到底有沒有外星人?
《中國文藝報導》
「你們挖出來的外星人屍體到底在哪?」「你們是不是籤署了保密協議,不讓說有外星人」,千奇百怪的有關外星人的問題,是三星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每天都會面臨的。因為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根本不是「正常人」的長相,充滿著神秘感。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蜀道難》【作者】李白
王巍講到,根據「古蜀國」的記載,有一段關於古蜀國初代的王「蠶叢」以及「蠶叢縱目」的記錄。原來還不了解「縱目」是什麼意思,直到縱目面具出土後,我們才知道這就是對於古蜀國開國的王——蠶叢的形象描述,只是其中加入了很多神話的元素。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主任王巍
三星堆出土的「縱目面具」其實也有著生活中的來源和參照。王巍表示在綿陽、德陽等地,無論是他認識的考古工作者還是當地的計程車司機,都是這種「方臉」。儘管面具的鼻子、眼睛很大,但那只是一種誇張的表現。
三星堆1號坑剛剛被發現時的情景
節目中,當被問及三星堆遺址的發現過程時,王巍表示,1929年是三星堆遺址被發現的準確時間,當地農民在挖土時發現了幾百件玉器。1986年發現的1號坑和2號坑震驚了世界,這之後進行了漫長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就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勘探工作。90年代以後,也進行過幾次勘探工作,只是不在這個區域。後來才又對1號坑和2號坑的周圍進行了勘探,發現了其他6個坑。
三星堆遺址
王巍還在節目中分享了一個好玩的故事,在1號坑和2號坑被發現以後,三星堆遺址為了保護這兩個坑,同時也能向外界展現坑內的情況,就修建了一個平臺,正好把其他6個坑都蓋住了。如果不是露出了3號坑的一角,這次勘探依然不能發現它們。當被宮巖問到三星堆遺址的這些坑是否都已經被發現的時候,王巍笑著說:「不敢說,只能說迄今為止只發現8個坑,考古就是要留有餘地。」
三星堆3號坑
在談及三星堆出土的象牙時,王巍表示為什麼會出土這麼多象牙,也是在研究的問題之一,目前也有很多推測。至於象牙的來歷,有人認為是印度來的,實際上在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也出土了很多象牙,甚至有小象的屍骨。所以可以推測,象在當時的長江流域肯定是生活過的。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
節目現場,宮巖和王巍就大象的來歷還進行了一番頗有意思的討論。大家都知道「曹衝稱象」的故事,王巍表示還是第一次有這樣的聯想,說明在三國時期就有大象的存在,這讓他在以後的講演當中,多了一個大家熟悉的題材,特別感謝宮巖。
三星堆黃金面具
小夥打造黃金面具
黃金面具,是三星堆出土的「明星」文物,但是面具只有一半。節目中觀看的一位網友用500克黃金打造的「黃金面具」視頻讓王巍驚嘆不已。王巍評價說,這小夥可以!考古中有一個門類叫實驗考古,就是用當時的工藝「複製文物」。
在談及近些年活躍在銀幕上的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時,王巍表示自己特別痛恨盜墓的行為:「他們只關注怎麼把文物偷走,對墓葬進行了很大的破壞,80%的歷史信息沒有了,這是一種對民族的犯罪。」所以對於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他心裡是很排斥的。希望有表現考古相關工作者在探索古代文化甚至是與盜墓者做鬥爭題材的文藝作品出現。這裡面也有很多的故事,應該讓這樣的作品佔領這塊「陣地」。
作為一位有著40多年的考古生涯的專家,王巍說:「我覺得考古最大的意義,就是建立現代人與古人溝通的一個橋梁。通過發掘和研究,再現祖先的生活以及他們的意識、信仰。考古為人民,是扎紮實實的一句話,要讓老百姓了解我們的中華文明。」
「祝融號」火星車
三星堆遺址和「祝融號」火星車都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在談及其共同點時,王巍表示,都是在探究未知的世界,都有神秘的色彩,都需要艱辛、執著,甚至是幾代人的努力,勇於懷疑、勇於探索,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一切既有可能,但是需要科學的論證。」
宮巖最後說道:「保有科學求真的心態,既要知道我們是從哪來的,也要有未來我們將要往哪去的合理想像和態度。科學探索的道路上,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來源: 央視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