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律師靳東處變不驚(靳東演的精英律師)
2023-04-24 11:21:53 1
精英律師靳東處變不驚?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精英律師靳東處變不驚?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精英律師靳東處變不驚
文章來自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靳東主演的《精英律師》開播了,最有意思的是裡面有大量的《慶餘年》的演員,比如那個範閒的跟班王啟年,搖身一變,演律師去了,讓同時看兩部劇的人有種穿越的趕腳。
精英類角色靳東出演過很多,《我的前半生》裡的諮詢高管,《歡樂頌》裡的投資大佬,《外科風雲》裡的莊大夫,乃至如今《精英律師》裡的這個毒嘴律所合伙人。
要說可視性肯定是很好的,但我覺著吧,靳東演的所有這一類職場的戲都只截取了一個面。
即便是真人秀,比如《令人心動的OFFER》,在上海一家律所裡直接讓八名實習生真實的給你再現律師的工作,實習的生活。依然讓人覺得脫離職場很遠,一切都像表演。
當然我完全理解這一切是為什麼。
一本影視作品要上映,得有層層把關,這使得它能夠展現的方面本來就非常少。
職場裡很多人真實的經歷,它不方便,也不適合在電視屏幕上演給大家看。
比如我們就說律師。
其實30%的青年律師的年收入連10萬塊都達不到。
要知道律師的收入在他們行業圈子裡是最高的,肯定比法務高。
但他們的收入差距拉的很大,那些做公司業務的,收入就比較高。
有的公司成天要告別人專利侵權,或者什麼併購引起的經濟糾紛,這種是有固定業務往來的。
好比一家公司把業務包給某個律所了,那它們就老有官司。
也有的是打那種刑事訴訟的,這種顯然是一錘子買賣更多一些。
兩種不同的業務類型會導致收入差距很大。
青年律師之所以收入不容易高,原因很簡單,沒名氣,接不到活。
可實際上,一個人最需要錢的,恰恰是青年的時候。
更糟糕的還不只是沒啥錢,更重要的是非常累,非常疲勞。
電視劇裡給你演的總是光鮮亮麗的一面,讓你覺得職場精英永遠是精神抖擻,西裝革履,出入高檔場所。
但實際上,那是他整個工作過程裡的一個面,僅僅是一個面。
我給你舉個例子,比如《令人心動的OFFER》,它給你展現的始終是辦公室裡開會,辦公室嘛,一定要大一些,採光好一些,這樣攝像頭才能拍。
可這些來自名校的實習生們,他們是怎麼來到辦公室的呢?
往往就只給你拍一個鏡頭了,比如她進了地鐵口,比如下雨了,她脫了高跟鞋在地鐵站裡狂奔。
我年輕的時候騎自行車比坐公交車多,至於地鐵只坐過幾次。
這個過程很難說是舒服的,我記得我做實習生的地方距離我租的房子大約7公裡,騎自行車要半個小時。
春秋天不下雨感覺是蠻好的,可問題是下雨了呢?夏天呢?
其實是很難受的。
有人說不就是淋溼點鞋,不就是出點汗麼?
是的,本身沒啥,可問題是,你不是去旅遊,你騎完車,或者擠完地鐵公交之後,是要去上班的。
換言之,一切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你經過不怎麼舒服的旅途,到達的那個目的地,是你接下來十二個小時高強度工作的起點。
有人說,買輛車嘛,住在公司附近唄。
是的,多花點錢可以抵消一部分不愉快,但這得等你能夠多賺點錢,而你要多賺點錢,需要熬過最初的作為職場新兵的兩三年。
很多人對所謂名校,對所謂名企,對所謂高收入的圈子的了解都來自於媒體,媒體很多時候都只給你描述一個面。
比如十幾年前,英特爾招碩士階段的實習生,每個月只給1600塊。
要求呢?是前十所名校的系前五名。
你自己想嘛,熱門行業,前十名校,系前五,你肯定在國內同行應屆裡排進前五百了,可是待遇呢?那個年月實習期你不能說絕對值太低,但那點錢,能改善什麼生活?
有人說,沒法子呀,誰要你還沒畢業,熬到畢業籤了合同就好了呀,動輒年薪多少多少。是的,那你也得等到畢業呀。
如果你不問父母要,研二出去實習一年,畢業後工作一年,買車,租個好點的房子,是不是兩年過去了?
這兩年是怎麼過的,媒體有告訴過你麼?
你想過沒有,一個人一天工作12個小時,可以靠熱情度過;一個人一個月每天工作12個小時,可以靠職業信仰熬過;那一年呢?兩年呢?
事實上,大部分律師頭三年就轉行了,或者說放棄了。
也就是說,他們根本熬不過頭三年,根本沒法子熬到職場老兵。
因為職場老兵們會坦率地告訴他/她們,現在收入低不要緊,熬吧熬吧就習慣了,反正你們未來也高不了。
事實上,他們的確沒騙人。
職場裡除非上市股票套現,其餘的所謂高薪,無論多高,你都不會滿意,因為相比你的付出,這錢掙得太特麼累,太特麼不划算了。
比如我見過律所合伙人平日裡的樣子,和電視裡靳東演的完全不一樣。
挺多年前,我夜裡加班到挺晚,回家路上去某律所諮詢一件事,因為我和那個律師是熟的,直接就去見他了。
我見他的時候他們辦公室裡就他一個人,夜裡挺黑的,他就待在一個小辦公室裡,領帶也摘了,埋頭趴在一堆文件包圍著的電腦中間不知道在搞什麼。
茶几上還有吃剩的泡麵,泡麵裡扔著一堆的菸頭。那年月網際網路還沒興起,外賣都沒有。
我看了就開玩笑,說這律師咋搞的比碼農還苦B,這麼晚了還不回家。
他就跟我說,律師跟碼農相比只有三點不同。
1、讀書時間長,考證要求多。
2、加班時間長,出差次數多。
3、賺的少。
我接茬陪著他調侃,說你漏了一點。
就說碼農可以發飆,可以說老子不幹了,可以說這個搞不定,可以說反正老子是研發,市場不關我的事。
律師不行。
律師又是銷售又是研發,他得繃著,明明內心深處覺得自己混的挺背,還得裝出一副混的挺好的樣子。
否則客戶就對他沒信心了呀。
他必須給客戶以信心,這就叫充滿了正能量。
這一點其實和很多金融民工很相似。
大部分金融民工其實賺的和對等的碼農差不多。早十年有些低端的,每天擠個地鐵去上班,在地鐵上一邊啃煎餅,一邊打電話跟這個總,那個總開口閉口十億的生意,最後都流傳成了段子。
你說賺的少吧,也就算了。裝B,充滿正能量,權當是工作需要,這些未必不能忍。
但有些事兒,長期來看,真的挺累的。
因為這些人的工作,並不是說你朝九晚九從家到公司就行了,很多時候都需要出差。
我們某些不常出差的人不理解其中的辛苦。
出差並不是都去一線城市,有時候,甚至去的是國外。
很多不出差的人聽到國外都想像成東京紐約,但事實上有可能是印度,是塞爾維亞。這種地方,吃住都不會好。
事實上當年我管市場的時候,理論上講,所有銷售跑的地方,我都該自己也跟著跑。
但我跑了一圈之後就後悔了。
我發現除了特定的幾個大城市,去其它地方出差非常累。
旅途中可能有各種變故,吃不好,住不好,車子叫不到,各種突發事故,人搞得很疲勞。
熱門行業其實都算好,畢竟差旅費還是充足的,只要條件允許,都會讓你住在當地最好的酒店裡。
但問題是,你出差的那個地方的客戶附近,可能啥也沒有。
比如你的客戶在馬來西亞某個城市,隔壁城市有個香格裡拉,距離客戶200公裡,你可不可能跟公司要求住在那裡?
客戶辦公地附近半小時車程,最好的酒店也許類似如家,甚至你出門發現周圍沒啥吃的,尤其在經濟不發達的國家,能找著肯德基,就不錯了。
事實上你也不敢做什麼嘗試,人生地不熟,無論拉肚子還是發燒,在國外都是很鬱悶的事。
很多時候,你出差要去的那些國外的某些城市還不如我們八九十年代小縣城的水平。
我記得初中的時候,和我媽單位一起去某個當時還沒有開發起來的風景區。晚上住在山裡的那個招待所。
蟲子多到我只能用衛生紙把自己露在被子外面的腦袋徹底包成個木乃伊,只留兩個鼻孔出氣。早上一起床,發現滿地都是小蟲子。
那時候還小,嫌人家店裡的每一樣東西都不好吃,晚上不吃飯,早上也不肯吃,結果第二天爬山差點給餓死。
知道成年人與孩子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是孩子會表現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成年人不會。
成年人知道自己是出來工作的,有任何的不適,他都會笑著說一切都很好,已經很好了。
甭管他內心深處有些什麼想法,起碼臉上永遠都是雲淡風輕。
但實際上呢?這一切的不適,都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積壓著,變成工作疲勞的一部分。
其實作為男性,已經很好了,男性天生有太多的優勢。
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女生,如果也經常出差,她什麼感覺?
她也許碰巧那幾天身體不舒服,可是當地根本沒有熱水,冰水喝不喝?
也許當地條件就是很差,衛生間不乾淨,你讓她怎麼用?
一個女生,頭髮又長,又要打理精緻的妝容,這一切都是要花時間的,別忘了,不能花你那12個小時的工作時間。
好吧,扣掉工作時間,扣掉旅途時間,你花什麼時間?睡覺時間?
這一切無休無止,你也看不到哪一天是個頭。
所以大部分職場精英表現出來的絕對不是靳東給你演的神採奕奕或者遊刃有餘,天底下沒這麼多好事。
當別人都是豬,隨你玩麼?
真正職場精英的強項更大程度上是「熬」,忍就是職場第一秘訣。
從忍到忍者,從忍者到忍者神龜的過程,才是一個職場菜鳥升級之路。
事實上絕大部分競爭對手都不是被你用什麼神奇的秘訣給淘汰掉的,而是人家嫌不划算,不玩了,最後就剩你了,那不升遷你,升遷誰呢?
我們如果總是去演醫生神奇的一面,律師衣冠楚楚的一面,很可能會誤導孩子們。他們懷著憧憬報了某個專業,一路學到碩士畢業。
等進入工作之後,忽然發現與自己當初的想像相差甚遠。這樣就很難堅持下去,真的做個兩年再轉行,其實對教育資源是一種浪費,對人的生命更是一種浪費。
真實一點,把職場裡的實際感受確切的表達出來,固然缺失了很多正能量,但對於那些沒有進入職場的學生和不了解某些圈子的家長們,才是有用的信息。
我們需要真實一點的職場。
文章來自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