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埃西亞足球為啥這麼受民眾喜歡(戰火與疾苦中走出的藝術足球)
2023-04-18 12:14:30 1
當克羅埃西亞人用一波接一波的攻勢考驗著皮克福德把守的大門,勝利的天平已經逐漸發生了傾斜,曼祖基奇加時賽的致勝進球,只是克羅埃西亞人狂攻的結果兌現。當比賽結束的一剎那,克羅埃西亞隊盡情地歡呼,為他們歷史性的挺進決賽而宣洩,為他們的堅韌得到回報而雀躍。
只是,我們都太過於專注他們堅韌與藝術同在的球風,或沉迷於此時與98年世界盃的對比,而忽略了克羅埃西亞足球簡短20多年來的心酸與成長。
【前輩們的榮光,一度讓他們生活在陰影之下】
在莫德裡奇等超級球星崛起之前,人們在提起克羅埃西亞時,首先想到的就是98年世界盃上格子軍團的黑馬神跡。雖然擁有達沃蘇克以及普羅辛內斯基等球星,但當時的克羅埃西亞隊是獨立之後首次參加世界盃,而且,陣容中有一半球員來自國內聯賽。要知道,結束內戰的克羅埃西亞國內聯賽仍沒有從戰火與混亂中復甦過來,聯賽的整體競技、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
圖1:98年世界盃上,達沃蘇克領銜的克羅埃西亞黃金一代震驚了世界。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穩守反擊策略為主的克羅埃西亞隊一路殺進了98年世界盃的半決賽。要不是法國隊的圖拉姆連進兩球,挺進決賽的可能就是這支格子軍團。
但是,很多人忘記了,達沃蘇克等人領銜的黃金一代早就是成名已久的球星,他們大多數人源自南斯拉夫的青訓體系。而且,像達沃蘇克這樣的球星已經是超級豪門皇馬的悍將。根據前克羅埃西亞足協青訓發展計劃的負責人羅梅羅-茹亞克介紹,「98年世界盃上的克羅埃西亞黃金一代源自前南斯拉夫的青訓體系,而前南體系下這批球員中很多人在1987的智利奪取了U20世界盃冠軍,在他們的折桂道路上,他們擊敗了巴西、聯邦德國的球隊。」
前輩們的榮光,讓克羅埃西亞足球震驚世界的同時,也給後輩們樹立了一個難以逾越的「豐碑」。在14年的巴西世界盃上,早已成名且處於當打之年的莫德裡奇、拉基蒂奇、曼祖基奇等人卻未能兌現預期,折戟小組賽。波赫與克羅埃西亞誰才能成為南斯拉夫足球的繼承者,已經不是人們所關注的話題。無法兌現預期且大賽神經孱弱,被深深地印在了莫德裡奇等人身上。
圖2:同樣的格子戰袍,卻未能在14年世界盃上迎來閃耀時刻。
很多時候,前輩們的榮光不僅是你前進道路上的燈塔,也可能是壓在你身體與精神上的枷鎖。
【戰火與疾苦中成長,他們足夠的堅韌與強大】
南斯拉夫的解體,對於歐洲足球乃至世界足球的勢力版圖都有很大的影響。而南斯拉夫解體之後,克羅埃西亞獨立之前的歲月,無比昏暗。這時候的克羅埃西亞,既有塞族與克族的民族、宗教衝突,原本和睦相處的鄰裡會忽然變成世仇;也有戰火紛爭帶來的難民潮;也有一片瘡痍後直到2003年國內經濟才恢復到1990年水準的悲涼。
這時候的克羅埃西亞,民眾感受不到安全,絕大多數人也無法保證一日三餐。而本屆克羅埃西亞隊的成員,絕大多數都在幼年時期經歷過這場戰爭,即便是96年出生的後衛卡爾未能經歷這場噩夢,但是在他的童年時期也會近距離觀察到戰爭帶來的痛苦。
圖3:長達4年的內戰,讓克羅埃西亞一片瘡痍。
這種痛苦遍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85年出生的莫德裡奇再孩童時期親眼見證了戰爭的殘酷,他的父親扛起槍參加了軍隊,他的祖父在內戰中被殘忍殺害,而他的家園也被付之一炬;而前克羅埃西亞國腳耶拉維奇,他家所在的小鎮距離交火前線只有10公裡,每天都能聽到槍炮的聲音;加時賽對陣英格蘭隊攻入致勝進球的曼祖基奇,童年卻只能跟隨家人前往德國避難,因為,在這裡是安全的。
戰爭不僅會讓一個國家遭遇重創,也會讓一個民族成長。
戰火,澆築了這支克羅埃西亞隊堅強的脊梁。在進入淘汰賽後,他們在對陣丹麥、俄羅斯、英格蘭的三場比賽中全部率先丟球。但是,堅韌的意志力下他們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扳平了比分,將比賽拖入到加時賽或是點球大戰。沒有堅韌的心態以及鋼鐵般的意志,很難在頻繁陷入絕境中完成這些壯舉。
圖4:戰火磨礪下的堅韌品格,克羅埃西亞頻繁上演神跡的關鍵因素之一。
【藝術足球與團隊的完美結合,人才保障讓對手難以防範】
作為克羅埃西亞隊的主帥,達利奇雖然只是17年才接手國家隊,並且執教生涯並沒有突破性的成就。但是他從07年執教克羅埃西亞本土球隊裡耶卡開始,到後來前往西亞執教,讓他更能讀懂克羅埃西亞國內的足球故事以及外界對於他們褒貶不一的評價。
他接手球隊之後,不斷給弟子灌輸的就是:「自1998年法國世界盃以來,克羅埃西亞在之後的世界盃上表現都不佳,但我們需重拾在法國世界盃所擁有的精神,以及我們一直所擁有的優秀品質,我們一定會東山再起。我們有了解過去輝煌的球員,我就是其中的一員,但我們不能總是活在過去的榮耀中。 我們的目標是俄羅斯世界盃,我們必須在那裡重新證明自己。」
圖5:達利奇,名不見經傳卻讓克羅埃西亞放下心理包袱的人。
當卸下沉重的包袱,將滲透到骨子裡的前南地區藝術足球底蘊,與世界足壇的發展大勢相結合之後,克羅埃西亞足球開始展現出他們的優勢。像喬爾盧卡、洛夫倫、科瓦契奇這些年幼時期為了躲避戰亂搬遷國外或是出生於異國他鄉的球員,在不同的國度接受現代足球滋養的同時,那些年幼時期在國內足壇綻放光輝的球員也開始走出國門,去學習先進的理念與接受高水平的磨礪。
這是藝術足球與現代足球的一次碰撞融合,給克羅埃西亞隊提供了騰飛的基礎。
98年世界盃上,克羅埃西亞隊有14名球員來自本國聯賽;在本屆世界盃上,除了替補門將裡瓦科維奇與中場布拉達利奇來自克羅埃西亞聯賽之外,其餘球員全部來自海外聯賽。以莫德裡奇、拉基蒂奇、曼祖基奇、佩裡希奇等豪門主力為代表的克羅埃西亞軍團,星光熠熠。而且,像科瓦契奇這些的豪門替補以及德甲霍芬海姆的進攻大腿克拉馬裡奇都無法在這支克羅埃西亞保證主力位置,這是何等殷實的陣容。
圖6:堅韌且充滿藝術的戰鬥團隊。
最為關鍵的是,這支克羅埃西亞的整體足球要遠好於98年世界盃上的黃金一代。在98年世界盃上,穩守反擊為主的克羅埃西亞頭號射手是攻入6球的達沃蘇克,而球隊其他的5個進球來自普羅辛內斯基等4人,可以看出,當時的克羅埃西亞隊攻擊火力較為固定。但是,這支克羅埃西亞隊的整體足球更加恐怖,在半決賽結束後,球隊的11個進球由8名不同的球員完成。而且,除了被開除的卡利尼奇以及第三門將裡瓦科維奇之外,其餘的球員都已經獲得了登場的機會。
【結語】
戰爭讓克羅埃西亞全國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但是戰爭也培養出了國民的強大的內心。當98年黃金一代在世界盃舞臺上大放光彩之後,那些童年並不幸福的孩子們得到了巨大的鼓勵。他們的足球夢想,與克羅埃西亞這個國家一起實現著快速的復甦。14年巴西世界盃的折戟,並沒有讓克羅埃西亞的「黃金二代」消沉,最終,他們將藝術與團隊捏合成型的足球中灌輸了堅韌的意志,並一直殺到了盧日尼基的決賽場地。
三場加時賽的消耗,讓他們在對陣實力強大且多獲得更多休息的法國隊時面臨巨大的考驗。只是,看過了他們此前的發揮,我們是不是應該像我們的生活那樣,多一點期待?
(開水沒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