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中東特色(你不熟悉的伊朗)
2023-04-18 17:21:34 1
文章:公眾號和頭條號同時發布
文章精簡後製成的短視頻:西瓜、抖音和嗶哩嗶哩發布
2019年1月,我創建了我的公眾號,兩年多的時間內筆耕不輟,最多的時候一周寫了十四篇原創文章,現在的更新頻率是一周一篇長篇,從無斷更,已寫了300多萬字,內容主要是時事政治、國際關係、歷史、文化、宗教、哲學、金融、宏觀經濟和地產等領域。我在此處已發布的長篇,後續篇章可以去我公眾號先睹為快,搜索侃侃亂侃即可。
2020年1月3日,川普下令對伊朗和伊拉克軍事將領蘇萊曼尼的斬首行動,使得海灣局勢十分緊張,伊朗也隨即和俄羅斯還有我國聯絡,希望我們表態。就連美國在北約的盟友法國、英國和德國等,也紛紛覺得川普的舉動太魯莽,在未與他們通氣之前,就下達了如此的命令,而且還是跨年後的沒幾天,大家都在放假,被這消息弄得更鬧心。
而美國國內的媒體也都在質疑,川普這麼做究竟誰會受益?當然是軍工企業了,洛克希德·馬丁對即將到來的一大堆新訂單,可是翹首以盼呢!
川普的行動,激起了伊朗國內巨大的反美情緒,甚至有伊朗人已經開始進行籌款,在社交媒體上動議,8000萬伊朗人,一人1美元,就有8000萬美元,懸賞川普的人頭。雖然伊朗官方不可能這麼做,但足以見得伊朗反美情緒的高漲。
伊朗於1993年接入網際網路。截至2017年,伊朗約69.1%的人口是網際網路用戶。根據網際網路用戶數量,伊朗在各國中排名第17位。根據阿列克謝網絡信息公司提供的統計數據,谷歌搜索是伊朗使用最廣泛的搜尋引擎,Instagram是最受歡迎的在線社交網絡服務。
伊朗禁止直接訪問許多全球主流網站,包括臉書Facebook,2009年以來因組織反政府抗議而被禁止。然而,截至2017年臉書Facebook在伊朗有大約4000萬用戶(佔總人口的48.8%),他們通過使用虛擬專用網和代理伺服器訪問網站。
我相信大家在諸多媒體上,已經看過了很多關於川普與伊朗的內容,我也不想再多贅述,但是我發現,其實我們很多人對伊朗還是不甚了解,所以我決定寫一點伊朗的內容,簡單了解一下這個4000多年的文明古國究竟是何模樣。
伊朗是西亞的一個國家,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現在有8253萬居民,是世界第18大人口大國。其國土面積為164.8萬平方公裡,是中東地區第二大國家,也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十七大的國家。是不是沒想到伊朗還挺大的?
伊朗的首都是德黑蘭,它也是伊朗的政治和經濟中心,是西亞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該市市區有880多萬居民,如果算上周邊的郊區,整個大都市區的範圍內就有1500萬居民,整個伊朗超過18%的人口居住在德黑蘭。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遺產標準,伊朗就有22個遺址獲此殊榮,這些世界遺產遺址的數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一 ,在亞洲排第三,可見伊朗的歷史有多悠久了,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儲量國,石油儲量位居世界第三。這些我在介紹中東局勢的文章中已經多次提及,也因為伊朗的地理位置和地下豐富的不可再生資源,使得美國十分覬覦。
可是,自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在伊朗最高宗教領袖霍梅尼和後來的哈梅內伊的領導下,美國無法再在伊朗培養親美的代理人政府(巴列維國王那時候可是非常聽英國和美國的話),使伊朗成為了美國的心頭大患,美國才會對伊朗實施了前前後後十幾年的制裁。
伊斯蘭什葉派因為宗教原因十分團結,伊朗建立的「什葉派之弧」,哪怕美國政府對伊朗實施了強烈的制裁,伊朗也憑藉「什葉派之弧」在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附近展開活動,打開了美國政府制裁之下的缺口。通過賣石油和天然氣賺著外匯,也在中東地區加強著地區影響力。
而要了解伊朗人,肯定要先從歷史入手。
伊朗在公元前3200多年,也就是距今5200多年的時候已經有了王國,這是伊朗考古發現最早的一個王國,名叫埃蘭王國, 建立在底格裡斯河的東岸,所以伊朗肯定是世界上擁有最古老文明的幾個國家之一,而被譽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也與伊朗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古希臘說的兩河流域,就是指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發源地——美索不達米亞,這個詞就是指兩河之間的地方。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一個早期民族——蘇美爾人,他們發明了楔形文字。這片平原孕育了很多的文明,伊朗也是受益者之一。
而提到伊朗,肯定繞不開——「波斯」這兩個字,這在人類歷史中佔據著重要的一個篇章。
波斯帝國是人類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始於公元前553年。這個比亞歷山大大帝對外的徵服還要早呢!
波斯作為巴比倫和亞述的後繼者,從這兩個民族處繼承了優秀的文化,從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處繼承了楔形文字,從亞述人那裡直接或間接地繼承了建築工藝,學到了軍隊組織的管理方法,更是吸取了亞述人對於帝國的統治方式,這也為後來波斯帝國的強盛打下了基礎。
公元前553年,居魯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國。居魯士二世和其兒子岡比西斯二世先後徵服了米底王國、呂底亞王國、新巴比倫王國和埃及王國,擴大了波斯帝國疆域。
公元前 539年,波斯軍隊在奧比斯打敗了巴比倫軍隊,通過徵服這個新巴比倫帝國,標誌著波斯帝國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統治的開始。
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攻佔色雷斯,波斯帝國疆域終於橫跨那時的亞細亞洲、阿非利加洲、歐羅巴洲三大洲。
今天這篇文章,我只是拋磚引玉,簡單介紹一下伊朗的歷史,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朝代更迭,之後我會開一個專篇單獨講述。
波斯語起源於伊朗西南部的波斯地區,通過小亞細亞、中亞和南亞的波斯人社區,波斯語得到了進一步地使用和發展,對之後的奧斯曼帝國和莫臥兒王朝的文學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居魯士大帝統治下的阿契美尼德帝國,版圖從東歐延伸到印度河流域,是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當時有5000萬人生活在阿契美尼德帝國,鼎盛時期統治著世界約44%的人口。
在公元前4世紀,「波斯第一帝國」 落入亞歷山大大帝的手中,並被分成幾個希臘國家。伊朗古代史中的巔峰也就這麼落幕了,開始了希臘化的短暫歷程,可惜亞歷山大大帝年僅33歲就英年早逝,他死後,曾經的版圖就很難再維繫。
公元前247年,波斯人的後代建立了安息帝國,被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7世紀後,伊斯蘭教興起,這片土地就迎來了阿拉伯穆斯林的襲擊,被他們徵服後,這才是伊朗被穆斯林化的開端。
而原先波斯人認可的先知——瑣羅亞斯德,他信奉生命與光明之神,他活著的時候,皈依者不多,死後卻成為了瑣羅亞斯德教,也在伊斯蘭教的衝擊下逐漸沒落,這個教還有一個更為人所知的名字,就是——拜火教。
在伊斯蘭黃金時代,伊朗對藝術、哲學和科學的主要貢獻傳遍了整個穆斯林世界。
歷史給予我們的痕跡,可以從中看到各個民族的文明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的,雖然往往是通過戰爭徵服其他民族,但這也成為了各個民族不同文明之間交互的重要手段。封建制度下的國王,才有權利獲得他武力徵服的外族的文明,而且是最全面和最大化的獲取,這是異族之間貿易所達不到的,畢竟無王權,則無法儘可能地驅使外族的各領域人才。
阿拉伯人來到了波斯又走了,在之後的歲月裡,波斯這塊土地又遭受了來自不同外族的侵略。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裡,在塞爾柱克土耳其人和伊爾汗國蒙古人徵服該地區之前,出現了一系列本土穆斯林王朝。哪怕是波斯人的後代,例如古波斯人薩曼家族建立的薩曼王朝,名義上仍承認阿巴斯王朝哈裡發的宗主權,還要向哈裡發奉獻貢物,並且報告軍務。這使得伊斯蘭教在波斯這片土地上真正地生根發芽,直到如今。
突厥人、蒙古人、土庫曼人輪流主宰著這片土地,直到公元十六世紀,出現了一個名為薩菲社團的什葉派社團,這群由土庫曼人和亞塞拜然人組成的社團,建立了薩菲帝國,薩非帝國是伊朗歷史上第一個以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朝代,對什葉派在波斯的壯大起了重要作用。該帝國一直延續到十八世紀,在納迪爾沙統治下,成為了18世紀最強大的帝國之一。
多族入侵,這才使伊朗成為了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如今的伊朗53%是波斯人,18%是亞塞拜然人,10%的庫德人,2%是阿拉伯人,2%亞美尼亞人和亞述人,2%是土庫曼人。
到了十九世紀,俄羅斯帝國又對他們出手了,衝突中被俄羅斯帝國搶走了很多領土。而且不止是俄羅斯,英國、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他們訂立了不平等條約。
在西方文化的侵入下,20世紀初的波斯憲法革命創造了君主立憲制,並建立了該國第一個立法機構。
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佔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
1941年禮薩·汗遜位,由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位。巴列維執政時期,美國為了獲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東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維王朝,伊朗強大的軍力儼然成為波斯灣地區的警察。
1953年,由英國(軍情六處MI6)和美國(中情局CIA)煽動的政變發生,把伊朗伊斯蘭議會選舉出的總統——摩薩臺給推翻了,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臺,導致部分伊朗人不滿,使巴列維國王有了更大的獨裁統治,他聽話於英美,使得兩國在該地區的政治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而摩薩臺為什麼會被英美推翻?因為1951年,他把被美國與英國佔有的石油資源收歸國有,實現了國有化,伊朗人民終於把自1913年起就被英伊石油公司(後稱英國石油,簡稱BP)掌控的伊朗石油業拿了回去。可惜才過了兩年不到,就被英美給政變了,這兩國不願意放棄伊朗石油這塊大蛋糕,誰動就弄誰,哪怕美英之前一直在伊朗宣揚西方的議會制,一旦議會選出來的人不聽他們的話,依然可以馬上發動政變。
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看看,美國政府那個時候就想限制伊朗的宗教勢力,畢竟搞定一個國王簡單,搞定所有教徒就難得多。
另外,巴列維國王還籤下了協議,允許在伊朗的美國軍事人員可以享受治外法權,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交給美國處理。
伊斯蘭教宗教領袖霍梅尼大力反對,巴列維國王於是逮捕了霍梅尼,最後於1964年11月4日將霍梅尼強行驅逐出境。巴列維國王的改革不得民心,又太親近西方政權,驅逐了什葉派宗教領袖,壓制宗教勢力更是激起了民怨,才會有後來的革命基礎。
1979年,宗教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發動伊朗的「伊斯蘭革命」,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如今伊朗的全稱)自此建立。
然而,好景不長,第二年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那時候的美國和蘇聯都不希望看到伊朗實行政教統一,不然也不會大力支持巴列維國王進行西方式的改革了,既然代理人政府被革命掉了,那只能動用戰爭來摧毀了,可見美國的手有多黑了。
八年的戰爭給雙方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這場戰爭前,伊拉克擁有3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700多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這也是後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卻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介入該地區送去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再也沒有恢復過來。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那個傳說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從來沒有找到過,卻使薩達姆開始了逃亡,2003年被抓,三年後被伊拉克法庭絞死。
沒有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伊拉克和伊朗的諸多動作,他們坐享地下那麼多的石油,完全可以活成杜拜的樣子,可是伊朗在過程中,沒有如杜拜王室那樣俯首稱臣。
霍梅尼是強硬的,不然也不會在1989年對薩爾曼·魯西迪判處死刑。薩爾曼·魯西迪是印度人,後去英國劍橋讀書,加入英國國籍,從小無宗教信仰,被其父視為伊斯蘭教的「逆子」。成為了作家後,作品中穿插了對伊斯蘭教和穆罕默德的不敬內容,伊斯蘭教基要主義者領袖抨擊它為瀆神之作。伊朗還因為此人,與英國斷交。
霍梅尼是1989年去世的,他死後,他的追隨者們也沒放棄對魯西迪的追殺,到了2016年對他的追殺懸賞已經高到了390萬美元,魯西迪潛藏多年,過著有警方保護的「地下生活」,每年的保護費高達160萬美元。足以見得伊朗對外外交的態度了,對於褻瀆他們宗教信仰的人,哪怕斷交都不會退縮,那對美國又豈是輕易就能放下的?
霍梅尼去世後,哈梅內伊接替了他,成為了伊朗新的宗教領袖。霍梅尼是波斯人,哈梅內伊是亞塞拜然人。他明確表示,絕對不會和西方國家的領導人會晤,而且作為原教旨主義伊斯蘭政府,他堅決反對以色列及美國。
哈梅內伊對美國的強硬態度,加上他對伊朗整個政府的掌控力度,哪怕美國再如何制裁伊朗,他都不會低頭。而美國,又哪有可能會放棄對伊朗的壓制,美伊關係不會緩和,最好的情況就是不要爆發戰爭,能在有限的小範圍內進行小軍事摩擦和外交摩擦,就能避免大傷亡。
而且,川普當時對伊朗和伊拉克將領的斬首行動,出師無名,在國際輿論上站不住腳,對方不是恐怖分子,哪可以未審先判直接滅殺的,就連美國國內都爆發了反戰遊行,在白宮和川普大廈門前抗議。
伊朗是強硬的,哈梅內伊是絕對不出國的,無人機也打不著他,而伊朗的老百姓們卻躲不過美國的襲擊。川普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他整個家族無一人參軍,在中東地區傷亡的美國士兵們,也只是聽命行事。底層人民卻要可憐地為上層的政治決定而買單,何其無辜!
願世界更好!苦難更少!國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