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十大令人動容的情節是什麼(覺醒年代十大令人動容的情節)
2023-04-18 04:33:06 4
《覺醒年代》該劇是熱血的,同時又是充滿了悲情的,在那個國難當前的時代,匹夫有責,卻又顯得極其的無力!很多情節,一個鏡頭,一個畫面,一個動作,背曲一響就會引人共鳴,潸然淚下!劇中有太多太多讓人動容的情節了,今天就整理出十個本人最喜歡的片段,看看大家最喜歡的又是哪一個?
陸徵祥談判團的孤掌難鳴
一戰勝利後,我國作為戰勝國一方,上到政府,下至人民都是有一吐惡氣的感覺的!被德國侵佔的青島終於能堂堂正正理直氣壯的要回來了!更重要的是,美國也站在我們這一邊,威爾遜總統也是支持青島還回中國的,做為當時的大國,美國這靠山的支持更是讓我們覺得是十拿九穩。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巴黎和會上,日本跳出來搶食,說出了中國軍閥政府向他們借錢的事,現在青島應該歸他們所得。得到了義大利與法國支持的日本有持無恐,美國雖有意阻止日本的狼子野心怕他們更加強大,但也毫無辦法。
中國談判團陷入絕境,前有21條不平等條約,後有軍閥政府的膽小怕事,陸徵祥的嚎啕大哭,顧維鈞絕望地說著他曾經做過一個夢,夢中他們榮回祖國,在天安門廣場有很多人在迎接他們...
結果發現僅僅是個夢!這夢這麼近卻又那麼遠!這個片段,很是讓人壓抑!非常沉重,有種螳臂當車的感覺,想拼卻直接被輾壓!
陳獨秀怒罵胡適
胡適是新文化的主將之一,但他卻也是最堅持只談文化不談政治的人沒有之一。或許是他看得透徹,他清楚明白在那動蕩的時代談政治的後果,他不是不愛國,他覺得有另外一種救國方式!
當然,我們後來走的是陳獨秀李大釗這一條,所以也不知道胡適的那一條湊不湊效!但胡適當時看得也算非常的清楚。陳李這一條不管能不能成功,他們的家肯定沒了!
他是抱著先救夥伴的想法去做的,所以這裡的情感非常的複雜,國讎家恨,孰輕孰重各有各的選擇,都沒錯。陳獨秀罵他太軟!李大釗說已做好了準備願當急先鋒!
後來李大釗英勇就義,陳獨秀兩個兒子也全部犧牲,自己也被戴帽幾十年,胡適雖去了臺灣但終身沒加任何黨派並一直對陳獨秀的事耿耿於懷也可以看出他內心深處的一些更私密的想法。
對於天下是誰執政,他是無所謂的,這裡不作討論。但他對兄弟的情義,無話可說。陳獨秀怒罵一個對他真心好的兄弟,對他來說也是相當痛心的,如果胡適也站他這一邊,也意味著胡適隨時會犧牲!
但是,陳獨秀也清楚得很,這一次的血不會白流,這一次所有的流血將會把中國推向無比強大的巔峰。如果歷史能重來一次,陳獨秀一定還會這樣選擇!這種情感能叫人不動容嗎?
李大釗與夫人雨亭訴情
趙紉蘭比李大釗大5歲,李大釗管她叫姐,她叫李大釗憨坨,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這種情況不多見。他們的恩愛是全劇最甜蜜的情節。他們的夫唱婦隨是全劇主導矛盾重重,處處爭執唯一最和諧的畫面。
李大釗不管做什麼,趙紉蘭都是無條件支持,包括連家裡的費用都補貼出去了。別說以前,換現在也很少有家庭能做到像他們夫妻這麼同心同德的吧!
李大釗算是劇中相當完美的一個人設,有著胡適的那理性脾氣,有著陳獨秀的那沸騰血性,有著蔡元培那寬廣的胸襟,有著辜鴻銘那執著的堅守,還有一個讓人羨慕的好老婆。
他的願望很簡單,等革命勝利了,在明亮的教室,一筆一划教他夫人寫信。她說她會把家守好。兩人默默的哭了,我們也哭了,二人的諾言都沒做到。李大釗犧牲幾年後,她也病逝了,當時幼子李欣華才幾歲。雨中趙紉蘭在李大釗背後的這一幕,讓人無比心酸!
蔡元培為國辭職
蔡元培後來雖加入了國民黨,412事件令人痛心。但他心繫的一樣是中國的強大。兩黨不和時,也營救過不少共產黨員。他的一生中大多數時期是令人值得敬佩的。
他在北大時期,正因為他的"爭辯是好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的辦學方針理念,才有了空前絕後無比強大的北大!
正是他的廣招人才,才使北大前所未有的匯集了民主主義、社會主義、自由主義、激進主義等各種思想於一體,支持李大釗在北大建立馬克思研究會,開設宣傳唯物史觀與社會主義的課程講座,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發芽、生長對新中國來說是最重要的裡程碑節點!
在劇情中,再混亂的場面,他都是冷靜理性的!他的一字一句鏗鏘有力,他為國為民為學生為同人,出錢出力!如果每個時代都有一個蔡元培這樣的校長,那國家估計能強大好幾十倍!
千裡馬常有,伯樂難尋!可惜世上只有一個蔡公。蔡元培的血性跟陳獨秀李大釗不同,他的血性更多時候是讓旁邊的人更血性!看著他無能為力的憔悴,讓人一聲嘆息!
辜鴻銘對正義的執著
晚清怪才辜鴻銘,最恨的是外國人,最討厭的是胡適!因為他愛國,是固執的保皇一族。胡適是最想堅持讓中國全面西化的,所以被他恨死!
在劇情中,精通13個國家語言的他懟得胡適好生尷尬。在歷史上他見到英國人拿英語罵,見到法國人拿法語罵,見到德國人再拿德語罵,後來回到中國,辜鴻銘更是用流暢的拉丁文把國內的洋教授們罵的服服帖帖。
雖然他對北大的新派很是反感,但他更反感一些特別用心的人,比如張長禮議員述拉攏他對付蔡元培他們時。他是嗤之以鼻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辜鴻銘這個角色絕對是《覺醒年代》中最有趣的,而他那另類的堅持也讓人很是感動!
魯迅最硬氣的孤獨鬥士
牛羊才會成群,猛獸只會獨行。如果說《覺醒年代》整劇中,誰最像猛獸,那肯定是魯迅。雖然他經常跟《新青年》幾個主將一起開會,談事,但很神奇的是,就是能讓人感覺到他的格格不入。
這裡真的不得不對導演佩服得五體投地,這種感覺都能拍得出來!魯迅的筆是出了名的鋒利,他傷的人可多了。魯迅的性格,是出了名的傲。幾乎沒什麼朋友。
非要評價一下魯迅的思想理論,那就是:「特別左」。他曾因為對那個年代感到絕望而在家抄寫碑文六年。因為"女師大風潮"事件,他與胡適劃清界限,並辛辣地諷刺胡適出賣靈魂,醜態而蒙著公正的皮,令人生厭!
因為陳獨秀被開除黨籍,他便對其產生仇視,從此形同陌路。在蔡元培成了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之後,魯迅更是對此嗤之以鼻,談到蔡元培時,曾說:「其實,我和此公,氣味不相投者也。」要知道,蔡元培在經濟上對魯迅可是特別的照顧的!
《覺醒年代》中,魯迅痛批陳獨秀的《新青年》溫墩水,不夠勁。倡導白話文卻自寫文言文,猶抱琵琶半遮面。也沒大眾所需求的喜聞樂見的文章,還整天講大道理!陳獨秀趁機投誠,魯迅終於正式加入《新青年》!
1918年5月他將帶著他的《狂人日記》上登《新青年》雜誌第4卷第5號上,為五四運動的到來注入了必然的條件。劇情中看看躺在地上已完稿的魯迅,是不是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對,像是新生嬰兒的誕生,讓人激動,讓人期待!
陳延年的不屈的精神
陳延年在《覺醒年代》中,剛開始會讓人感覺也太倔強了!簡直就是一個叛逆少年,而且還有種教壞他弟喬年的感覺。
慢慢的,看到他卻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心酸。也許是提前知道了不久的將來他會犧牲,而且算是比較慘烈的一個,因為不肯下跪,被亂刀砍死,連屍都不給收回!
硬漢有很多,但他的硬,卻讓人格外的印象深刻。他執著但不偏激,他一直很崇尚無政府主義,但最後還是理智加入了共黨。他天天跟他爸唱反調,卻並非無理取鬧。
他心地善良,為工友打抱不平,即使在水碗裡發現了一隻螞蟻,也要小心翼翼把它放生,挨餓受凍也要在原地等待錢包失主;他自強,既不接受家人的資助也不接受他人的施捨,也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柳先生給他們提供的留學便利的幫助。最新劇情陳獨秀一家在說心裡話的那個場景,太過悲壯!正是: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易白沙絕望的痛哭
易白沙是《新青年》早期創始人,後來陳獨秀應蔡元培之邀去北大,《新青年》也就此搬去了北大,他沒跟著去,而是回到了湖南。
在《覺醒年代》中情節不多,但讓人難忘,他是一個悲觀者,所以他的結局也不樂觀,最後感覺看不到希望,跳海殉國了!劇情應該不會再有他的描述。但相信大家對他的印象大多是極其深刻的!你看,星空多美呀!
毛澤東雨中求真理的熱血
《覺醒年代》中的毛澤東還小,還沒真正成為主角,關於他的片段也不多,但他出場的那一幕,堪稱一絕,世間疾苦,盡收眼底,一切的真理,盡在掌握之中(抱著一堆《新青年》),這也正是陳李他們真正想要的,通過《新青年》為中國找到正確的道路,而《新青年》找到了毛澤東,毛澤東抱著《新青年》在坎坷不平的泥路上,冒雨前進,這個手法真的很用心,真是讓人熱血沸騰!
全國學生們的愛國情懷
五四運動,第一個犧牲的新青年是郭心剛,真正的為了國家嘔心瀝血。在歷史上五四愛國運動爆發。此時郭心剛已身患嚴重的肺病,但仍抱著「以死作氣、以命醒民」的決心,奮袂先行,積極奔走,同愛國學生一起上街遊行示威,在衝向趙家樓搜尋賣國賊時,遭到曹汝霖衛兵的鎮壓,「見當局下逮捕學生之令,憤然大痛,嘔血盈鬥。
至法國醫院,已有不起之勢。」悲憤交加又疲勞過度,郭心剛的病情愈發加重,彌留之際長嘆道:「國家瀕危,政府尤以獅子搏兔之力,以壓一線垂盡之民氣。」延至7日溘然遽逝,年僅24歲,此時距離其兄卒世僅兩年。
郭心剛「早年失怙,中復喪兄,英年早逝,老母在堂,遺嫠在室,孩稚在抱,傷心慘目,尤非生人所忍聞也。」
接下來還有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等等等很多熱血青年為救國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劇情中,由北大帶頭,四面楚歌,全國連心,天津的周恩來,湖南的毛澤東也正式加入戰場!他們也將為開創新中國書寫最輝煌的一頁。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是由于和偉、張桐、侯京健、馬少驊、朱賀日堯、張晚意等演員主演的,而該劇發揮最精彩出色的,絕對是導演張永新。
無論是對歷史事件的還原度,人物的塑造,劇情的拿捏,鏡頭的把控,都是非常到位的了,只要音樂一響起就能把觀眾迅速的帶到那個年代裡去。致敬英雄!正是他們創建了新世界,讓億億萬中國人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