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什麼時候發現浣碧變壞了(難怪允禮至死都不肯接受浣碧)
2023-04-18 09:42:08 7
浣碧這個角色,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和安陵容的感覺類似,也是內心中極度敏感,並且缺少一種自信。
通過她們的身世也不難理解其中的原因,可浣碧對果郡王的愛是真心的,對甄嬛,更多的則是一種嫉妒,果郡王對於浣碧,並沒有真實存在的感情。
其實,縱觀全局,不難看出允禮為什麼到死都不肯接受浣碧,因為他看透了浣碧的真實面目。
果郡王是先帝的子孫,身上流淌著皇室的血液,他從小就在宮廷之中長大,對於形形色色的女人,也都見過不少,什麼是「大家閨秀」,什麼是「小戶人家」,這些都逃不過果郡王的眼睛。
浣碧是一個很有特定的存在,而她的特定,也是她的親生父親一手造成的。
由於父親沒有把持好自己的欲望,因此浣碧也就出生了,可她又無法得到應有的名分,只能以「丫鬟」的名義養在身邊,明明是甄府的小姐,可天生就是一個「丫鬟命」,在講究出身的封建社會,浣碧就首先比別人矮了一截。
而《甄嬛傳》中能有這樣一個角色出現,自然有它該出現的理由,也有自己的魅力所在,就像人一樣,好和壞的區別本來就很難界定。
要說浣碧是「壞」,可她卻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也給甄嬛幫過不少忙;可要說她是「好」,有幾次,她都差點害死甄嬛。
要說,甄遠道「私生女」的事情僅僅只是一個秘密也就算了,可偏偏,浣碧本人就知道一切。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出身是她們永遠都無法選擇的東西,浣碧心裡如果平衡,那就奇怪了。
這些,從浣碧這個角色第一次在《甄嬛傳》這部劇當中出場就能看出。
那一次,浣碧和流朱以及甄嬛一起去廟中祈福,按理來說,古人是從穿衣打扮上分辨一個人的高低貴賤,甄嬛穿著綢緞一點都不讓人意外,流朱也很得體,穿的是我粗衣。
可也就是浣碧,身上同樣是綢緞,甚至比甄嬛身上的穿著顏色更加豔麗,算是搶了風頭。
她們一行人是從甄府出來的,這也就同樣說明了一點:甄府給了浣碧高於丫鬟的待遇。
這不難理解,甄遠道還是屬於一個中規中矩的人,他也對自己年輕時的衝動深感抱歉,於是只能暗中給自己的這位女兒更好的待遇。
因此,浣碧跟著甄嬛在府中讀書都是日常操作。
後來進宮之後,有姑姑專門要給甄嬛講述宮中的細節和禮儀,在提到純元皇后的時候,浣碧更是聚精會神,生怕漏掉了什麼重要內容。
而浣碧的野心,估計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因為姑姑曾說了一句:宮女也能服侍皇上。
編劇其實也非常貼心,直接將浣碧的野心表露了出來,她說:「聽說當今的皇后是庶出?」
別說浣碧,就連甄嬛說出這樣的話,估計都少不了挨幾個大巴掌,這完全就是一句大逆不道的話。
後來,浣碧身上的細節更是體現了她內心的真實想法:總有一天,飛上枝頭當鳳凰。
每次見到皇上的時候,浣碧身上穿的都是完全不同樣的衣服,各種花裡胡哨的,都是為了皇上能夠多看她一眼。
此時的甄嬛聽了父親的話,還覺得對於浣碧有一些愧疚之情,所以每次甄嬛觀察到妹妹心中的小九九,都意味深長,有趣的是,甄嬛並沒有提醒浣碧什麼,反倒是一直等著皇帝在罵她俗氣。
有人說,後來浣碧是非常悲慘的,甄嬛也從來沒有拿她當作家裡人,一點都不尊重浣碧。
這句話確實是有一定的依據,不過,浣碧也從來沒有尊重過甄嬛,從進宮之後就開始了。
她甚至都看不上安陵容得寵,在浣碧的觀念裡,安陵容雖是名義上的妃子,可在出身、地位方面都完全不如她。
浣碧的潛意識當中,一直都覺得自己有著高貴的血統,畢竟是甄遠道的女兒。
可安陵容呢,僅僅只是一個縣令的女兒。
在那個講究出身的年代當中,她也完全想要擺脫「私生子」的過去,只在內心中「保留」了血統的那一面,即使是在安陵容得寵了以後,她依舊覺得非常酸楚,言語上挖苦著安陵容。
可是,越是想要拼命逃脫的枷鎖,將她束縛的就越緊。
她的一切行為,無非就是想從過去那種日子中跳出來,遺憾的是,她的文化不多,學識也不夠,為人處世中帶著一種天然的怨氣,造成了這種極為尷尬的場面。
甄嬛在提防浣碧的時候同樣也在保護著浣碧,從家族的角度出發,她也逼著自己對浣碧充滿一些感情。
因此,她愛上了果郡王,也一點都不令人奇怪。
首先,浣碧在拿自己和甄嬛不斷比較,那麼,能愛上甄嬛的男人,浣碧也得思考一下,他有沒有可能愛上自己。
姑姑明明是說過的,若是皇上看上了宮女,也是可行的,這更是給了浣碧無限希望。
浣碧東施效顰,直接被皇上一句「俗不可耐」打回了原形。
可果郡王的出現,改變了一切可能。
首先,果郡王本身就是貴族,他對人更加專一,完全符合浣碧對於愛情的認知,果郡王越是愛著甄嬛,那麼浣碧就會越愛果郡王。
在凌雲峰的時候,果郡王和甄嬛談論著古今,兩人都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人,這些,卻戳痛了浣碧的內心。
一方面,她愛的男人,正在和另一個女人不斷交流著,而另一方面,她的內心深處,也是有著這樣的想法:甄嬛和她都是一個爹生的,為何甄嬛能夠接受到如此出眾的教育,而自己只能作為一個丫鬟。
這一切,甄嬛能看出來,果郡王同樣也能。
就算果郡王不能了解她的出身,最起碼也能感受到浣碧「飛上枝頭當鳳凰」的想法。
甄嬛還說浣碧,在府裡面沒見她這麼用功,反倒是在這裡用功起來了。
這樣的話,對於浣碧而言,本身就是一種嘲諷。
果郡王也確實是招人喜歡,在皇帝說浣碧俗氣的時候,浣碧梨花帶雨,果郡王出現並安慰了她;甄嬛復寵需要蝴蝶,也是果郡王安慰了她。
甄嬛也能看得出來浣碧的小心思,可她還是選擇追逐自己的愛情,冒著被砍頭的風險就是要和果郡王在一起。
從果郡王的角度來看,他是看不上浣碧這種只會獻媚的女人,浣碧是可憐的,她所經歷的一切,都決定了她是一個可憐的角色,出身的設定,更是註定了她一生都沒有辦法被愛,特別是在皇城之中。
果郡王和浣碧結為名義上的夫妻,還是因為小像掉落的事情。
這件事,差點讓甄嬛在皇上面前犯下大錯,而這種錯,一旦讓皇上抓到了確切的證據,是要滿門抄斬的。
可此時的浣碧已經徹底血脈上湧,她已經到了不管不顧的境地。
放在兜裡的小像能夠掉落出來,在府中能對果郡王衣服做手腳的人也就那麼幾個,果郡王必然知道是浣碧幹的,也就是從這件事開始,果郡王完全看清了浣碧的真面目。
兩人的結合,只是一方面的「愛屋及烏」和另一方的「道德綁架」。
在以前,果郡王的認知當中,浣碧一直都是陪伴在甄嬛身邊的好丫鬟,是甄嬛從府中帶上來的,應該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可是,在觀察到浣碧表現出的一些異樣之後,聰明的果郡王也很快明白了這是怎麼回事。
那件事情發生後,為了保全甄嬛,也為了保全自己,果郡王只好娶了浣碧,將他封為側福晉。
而果郡王看清了浣碧的真面目,卻沒有想到甄嬛身邊的人竟然能如此複雜,將浣碧娶進來,就是引狼入室。
孟靜嫻是王府當中的另一位側福晉,在嫁入王府以後,就趁著果郡王喝醉發生了關係,從而懷了身孕。
或許,在《甄嬛傳》這部電視劇中,導演還是想對這個可憐的女人網開一面,孟靜嫻的死和剪秋毒害六阿哥的事情有關,可是在原著之中,孟靜嫻的死卻和浣碧有著莫大的關係。
按照果郡王的智商,分析出浣碧對孟靜嫻有加害之心,並不困難。
浣碧本身就是以「嫉妒」貫穿了全劇的女人,她嫉妒甄嬛,無法改變事情的走向和結局,可她嫉妒孟靜嫻,必然是要無所不用其極。
在宮中,浣碧同樣也沒有什麼可以相信的人,她或許也有點點自知之明:在甄嬛的眼裡,她就是透明的。
浣碧不服輸,可又拗不過現實。
她曾在甄嬛面前歇斯底裡,說果郡王和她一輩子都不可能有孩子的,因為王爺從不碰她,就算是喝了酒,碰孟靜嫻都不碰她。
果郡王去浣碧的屋子裡過夜,衣服穿得非常「保守」,也導致浣碧沒有親近果郡王的機會,在古代,特別是等級森嚴、注重禮教的皇宮王府之中,女人是不可以主動的,只能找機會。
還有一件事也足以看出:俗話說醉酒誤事,果郡王喝多了以後,甚至還和孟靜嫻來了一次,這在果郡王的心中都是不應該的,因為他只愛甄嬛;而每次果郡王喝多了以後,對浣碧都視而不見,保持著「高度清醒」,不管是在睡夢中還是在醉酒後,浣碧都根本沒有機會。
這也只能說明,果郡王對於浣碧的戒備心很重,甚至,浣碧「詭計多端」的形象已經徹底安放在果郡王的內心之中,無論她如何假裝,果郡王只會感覺到更加噁心。
果郡王始終沒有忘記:浣碧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嫁給他的。
再加上浣碧的手上自從沾染了鮮血以後,那麼便已經是「自絕後路」了。
在原著當中,作者對浣碧更加「殘忍」。
在浣碧害死了孟靜嫻之後,也一直備受良心的拷問,夜晚也睡不安寢,經常夢見孟靜嫻向她索命,浣碧的侍女前來,瞬間也猜出了浣碧是「做賊心虛」。
而且,果郡王和甄嬛聊到這件事的時候,甄嬛說:「只願相信眼睛所看到的,孟靜嫻的死是榮嬪所致,與他人無關。」
果郡王也充分尊重了甄嬛的意思,只是說:「希望他自己是多心了。」
就算根據甄嬛的表情,果郡王已經能看出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對浣碧,不僅沒有好感,甚至還有恨意。
重新回宮之後,甄嬛已經悟透了一切,她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而這也是她能給浣碧的最後一次機會。
甄嬛深知,自己和果郡王從此以後已經沒有半點可能了,她也不想著去逆天改命,接受了這種有緣無分的宿命安排。
或許,皇上要是沒有動殺害果郡王的心思,甄嬛最起碼在明面上還能和皇上相扶到老,不會出現太多的嫌隙,只要果郡王沒有那麼笨,甄嬛的報復,恐怕也就沒有那麼多了。
果郡王是那種「戀愛腦」,總是把什麼事情都寫在臉上,這也造成了他的小心思很容易被人發現。
浣碧設計,那麼甄嬛能做的也只有那麼多了。
可對於浣碧來說,那也是她人生中僅有的高光時刻,可在這之後,她的身上只有無盡的悲涼。
而浣碧所做的所有事情,也符合她的人設,危難的時刻,她只會顧及自己,後來也加上了果郡王。
果郡王在關外多年,回來之後壓根都沒有見到浣碧,然後就喝了毒酒去世。
自從浣碧撞向了棺材,她的悲劇就來了,這不僅僅是一種悲哀,更是有可憐的成分在,一生都愛而不得,一生都得不到愛。
她的死,甄嬛內心中必然是有些觸動的,皇上害死的那個男人,擊垮了姐妹兩人的心。
這也造成了甄嬛徹底黑化,加快了皇上駕崩的速度。
若皇上沒有害死果郡王,那麼甄嬛還有著心靈寄託,浣碧還有著無限幻想。
那麼,甄嬛還能服侍著皇上,浣碧還能過幾天清閒的日子,雖說,浣碧自始至終都不願意相信:果郡王在內心深處從來沒有給她留過位置,他們只是逢場作戲,果郡王看清了浣碧的真面目。
浣碧多麼希望,果郡王能夠了解她所做的一切,了解她一切故事的背景,可惜,一切都來不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