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收益最大的一天是哪天(4億網友和30萬朵小紅花的故事)
2023-04-18 08:37:29 3
「姐姐你那裡也是免費午餐嗎?可以回復一下嗎?」
圖源:公眾號「我要WhatYouNeed」
這是張文浩小朋友收到愛心午餐後,寫給獻愛心姐姐的一句話。
這樣獻愛心的「大哥哥大姐姐」還有很多,他們會在每月捐出免費午餐,也有人會在「免費午餐」捐助平臺上留言,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不久前,「我要WhatYouNeed」請小朋友們回復了這些真實、心酸又樂觀的評論。
文章末尾,「我要WhatYouNeed」編輯部這樣回復了張文浩小朋友:
很抱歉,成年之後,我們的世界再也沒有免費的午餐了。但是幸好,我們在這樣的世界裡活下來了。我相信,未來你也會在這樣的世界裡活下來的,而且,你也一定會有能力,給其他人買一份免費午餐。——WYN
公眾號:我要WhatYouNeed《網際網路僅存的沒有爭吵的地方,我不想你錯過。》
他們還發起了一個倡導,號召粉絲們加入「為鄉村學童籌集免費午餐」的公益計劃,讓更多小朋友吃上愛心午餐。
這是今年騰訊公益發起的「一花一夢想」活動之一,他們用專屬「小紅花夢想戰隊」的形式,號召讀者和粉絲加入戰隊,通過捐步、捐款、答題等方式參與收集小紅花,以捐花或捐款的形式獻出愛心。
類似的號召還出現在「夜聽劉筱」、「小聲比比」等數百個自媒體大號的推文中,他們同時也是騰訊99公益日的「自媒體合伙人」。
鄉村兒童和百萬大V,孤寡老人和文化博主,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群體,都被一朵「小紅花」聯繫在了一起。這朵「小紅花」即「99公益日」,至今已走過8個年頭。
掃碼查看完整版報告
9月22日,新榜聯合騰訊公益正式推出《自媒體人公益傳播觀察》報告(下文簡稱報告)。《報告》背後,是120個自媒體、4億網友和30萬朵小紅花的故事。
自媒體人是怎麼做公益的?本文將圍繞這份報告展開解讀。(查看文末海報,即可看到完整版報告)
內容的力量,讓角落裡的故事被看見
這次《報告》中,共有自媒體傳播熱度榜、互動連接榜、募捐影響榜和輻射呼籲榜四項榜單,並基於內容數據和帶捐數據,加權計算後得出了自媒體綜合公益榜。
在自媒體人綜合公益力榜上,「好奇博士」「夜聽劉筱」「小聲比比」幾家頭部自媒體位居前三。評估自媒體帳號公益力的指標,在於作品等級評分、傳播數據、互動數據、總募捐數據和總帶捐人數。
內容能力則是自媒體做公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一個好的故事勝過千言萬語。
2022年夏天,「夜聽劉筱」團隊來到湖南邵陽,記錄了一位盲人老王的故事。視頻中,老王小心又熟練地在山裡砍柴,回到沒有電燈的屋子裡,生火,做飯。雖然生活生活清苦,老王卻總是笑著面對一切。
「在拍攝中,劉筱這樣一個大男人不止一次流淚,剪輯的同事也是剪一次哭一次,硬生生把原定1分鐘的視頻剪到8分鐘,每一條素材都捨不得刪掉。」負責「夜聽劉筱」團隊公益項目的Kevin說道。
這條視頻發布後播放量超過百萬,很多網友觀之淚目,自發地想為老王做些什麼。
同樣選擇為老人群體做點什麼的還有楊鑫。
「真實故事計劃」記錄了她為2000多位農村老人拍遺照的故事:「有伴侶和子女的老人去世後,身前身後都有人託住,遺照會被擺放在家裡最顯眼的位置,過年過節兒孫後代祭拜。而孤寡老人不僅生前孤獨,死後不久便無人知曉,隱入塵煙,能有一張遺照也是奢侈的。」
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讓人們感受到了老人不害怕死亡卻害怕被遺忘的恐懼。
孤寡老人們有的被疾病纏身,有的行動不便,但都在努力生活。
圖源:真實故事計劃
自媒體用一條視頻,一篇文章,亦或者一條漫畫,這些人群的故事被更廣泛地看見,點燃了更多人內心做公益的火苗。
「夜聽劉筱」和「真實故事計劃」帶動粉絲加入「關愛陪伴10000名鄉村孤寡老人」公益夢想,用加入戰隊一起捐花的形式,讓更多老人能得到切實的幫助。
粉絲的力量,讓公益夢想落開花
傳播與互動,則直接體現在自媒體和粉絲的互動中。
9月3日,「好奇博士」發布一篇題為《這3張圖,沒有人能笑著看完……》的條漫,講述了鄉村留守兒童只能向大樹樹洞傾訴煩惱的無奈,呼籲更多人關注兒童心理問題。
很多「好奇博士」的粉絲都為「守護10000名鄉村兒童的心理健康」的夢想助力中,並在文章的評論區留言:「每天堅持捐步數」,「很早就在做,已經將近600的花花了」。
每500朵小紅花就可以讓1名鄉村兒童獲得心理健康支持,這意味著上述這位留言的網友,已經讓一位小朋友獲得了心理健康方面的幫助。
在開頭提到的小朋友回覆中,不少網友表示,看完之後淚流滿面。
鄉村孩子們不僅面臨身心健康問題,還有關乎未來的教育問題。
「小聲比比」創始人梓泉說,他在B站UP主「Sensikao」的視頻中,發現鄉村孩子們第一次看見奶茶和蛋撻時,眼睛都在閃光。
「這兩樣東西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可孩子們長這麼大卻沒見過,這讓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想要做點什麼。」
對於鄉村的孩子們來說,去一次博物館都是奢望。為了幫助孩子完成透過望遠鏡看遙遠星河、看恐龍化石的心願,他在「小聲比比」發文《刷完這真實的支教生活,我譁譁流了3升淚》,帶粉絲參與「帶1000名鄉村兒童去看博物館」的公益夢想。
文章評論區,很多粉絲分享了自己或家人、朋友曾經去支教的故事。
梓泉說:「參加公益時,感知到了自己力量的渺小。」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以自媒體為支點,他撬動了百萬粉絲的力量。《報告》數據顯示,「小聲比比」不僅是綜合榜單的第三名,還位列自媒體募捐影響榜和輻射呼籲榜第四名,戰隊共捐贈出16000朵小紅花,超額完成目標,讓這個夢想照進了現實。
持續的力量,讓公益不是三分鐘熱度
今年,是自媒體夫婦「饅頭說」和「石榴婆報告」捐書的第4年。
兩年前,他們在公益項目「滿天星公益圖書館」的支持下發起了專屬公益計劃「湯圓讀書會」,帶動更多人給鄉村的孩子們買一本書,想以此「開一扇窗,播一顆種,見一個世界」。
目前,已累計為項目捐款75萬元,並帶動超過17500多人參與,總捐款超過153萬元。
在自媒體募捐影響力榜中,「饅頭說」和「石榴婆報告」是捐款數量最高的自媒體。
「饅頭說」創始人張瑋認為,公益最關鍵的兩個詞是專業和信任。
「做公益看似很簡單,但背後有一系列複雜的流程和操作。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讀者問,『為什麼家裡有很多看過不用但很新的書,不能直接捐給山區的孩子?』仔細想想,誰來收書、運輸、投遞並確保書發到孩子手中,書籍如何分類、甄別和消毒。一件看似很簡單的事,其實背後有很多我們想不到的問題。」
在騰訊公益的活動中,最終進展會定期向用戶反饋,所有的自媒體人、粉絲和網友都是這場公益事業的監督人和見證者。
創新的公益形式不僅降低了公益門檻,也提高了用戶獻愛心的熱情。
在加入自媒體戰隊的玩法中,粉絲們的捐花數額決定了最終項目能否落地,這也激發了用戶在公益活動中的「好勝心」,帶動了內容傳播和募捐效果大幅提升。
公益需要細水長流,也需要更多人持續地參與。
目前,連續2-3年持續參與自媒體合伙人計劃的自媒體達60家,他們長期跟蹤監督公益項目,實現了「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的社會責任。
發揮內容影響力的自媒體們,不僅成為了網際網路公益的見證人和同行人,也通過「自媒體合伙人計劃」成為平臺項目的「共創者」。
他們結合專業優勢和粉絲畫像來推動公益項目,《報告》也提到,截至目前,「關愛陪伴10000名鄉村孤寡老人」、「帶1000名鄉村兒童去看博物館」、「守護10000名鄉村兒童的心理健康」等項目已經全部達成捐花目標,等待落地。
此外,《報告》顯示,有120家自媒體參與到自媒體合伙人計劃,吸引了20多萬粉絲貢獻了超過30萬朵小紅花,觸達用戶超過4億人次。
自媒體人合伙人計劃通過種花行動,完成了公益傳播的一個創新範本:好的內容有直擊人心的力量,引發了用戶自發的傳播和參與;視頻、圖文和條漫等不同形式的內容,讓公益夢想觸達了更多的圈層;有趣、互動性強的捐花玩法,保證了公益項目的募捐效果。
在計劃開展的三年來,已有累計超420家自媒體通過自媒體合伙人計劃發起專屬公益戰隊,帶動各自的粉絲走進公益事業,公益內容觸達用戶超10億,累計捐款近千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日發布的《自媒體公益傳播觀察》報告不僅是一張答卷,也是等待被接力的愛心火苗。
ps. 完整版報告見下方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