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請家堂習俗(喬遷之類的家慶風俗)
2023-05-22 23:23:47 1
家慶通常包括家庭成員的誕生禮、冠禮、婚禮、壽禮等事項,還有四世同堂、五世其昌、喬遷之喜、榜上有名、店鋪開業、糧食豐收等一切為家庭添喜的事。(誕生禮、婚禮、壽禮在之前的文章中已有介紹,不再贅述。)
冠禮。古時冠禮在山東頗為流行,且稱為「巨典」,但至清朝,許多縣誌上記載多稱「久衰」。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修《樂陵縣誌》記載:「古者男子十五至二十皆可冠。告諸宗廟,肅賓三加元服,致祝語,去幼志,順成德,巨典也。古禮之廢久矣。舊志男子十五以上便加冠,女子受聘時乃笄,紳士家亦然。」冠禮廢除後,它的某些儀序被併入婚禮。1933年修《新城縣誌》記載:「冠禮久廢,惟將婚時,著成人冠服,告廟,拜父母叔伯兄弟姑及姊,並宗族長輩鄉先生,此於婚禮無所附,識者以為即冠禮之遺,但未能特舉,故附於婚禮以存其意耳。」
泰安一帶,賀「五輩同堂」是家慶中很隆重的一種。主要習俗與講究有:要把五輩子人畫像(現在是照片)擺放在堂屋裡,也可贈送他人;父子可以同席、坐首席。喝酒划拳有許多的忌諱:有的忌「五」,不劃五,如果喊出「五」來為輸;需帶「好」的,不喊「好」為輸;劃一的時候,忌伸大拇指時朝天,以為不恭敬人,伸時要斜著;劃二的時候,忌用大拇指和食指表示,這樣伸俗謂「虎口」,對人不禮貌,而應伸拇指和小指。劃三的時候,忌伸大拇指、食指、中指,因伸出此三指似手槍,表示心狠毒,而應伸大拇指、中指和小指。划拳一次有劃四盅酒的,也有劃六盅、八盅、十二盅的,忌「單」,謂「劃雙不劃單」。
喬遷。新房落成或購得新房,選吉日遷居,俗稱「搬家」「上新房」等。喬遷後,眾人來賀,稱為「暖房」,俗稱「溫鍋」。富裕人家要在新居張燈結彩,鳴放鞭炮,祭祀神靈,舉行「安宅神」儀式,大擺宴席,演唱堂會;親朋好友贈送家具、廚房用具、名人字畫等禮品致賀。一般人家遷入新居,親友送上只新鍋或隨手買上點吃的喝的,放掛鞭炮,在新居內吃頓飯,算是慶祝了。濟寧一帶贈送禮物中,必須有一塊用以發酵用的酵頭蒸饃、黃豆芽及肉、魚,寓意發家致富,過得肥潤,年年有餘。濟南一帶慶喬遷時,要把新灶火點著,以鍋熱火旺之景寓今後生活紅紅火火之意;致賀禮品中除有新鍋外,還要送豆腐和魚,取「有福有餘」之意;舊時沾著官面人家的喬遷之慶,賀禮最好送上一隻花瓶,瓶中插上三支畫戟,祝其「平(瓶)長三級(戟)」,步步高升。
微山湖漁家祖祖輩輩以船為家,造船稱之為「排船」,排好新船舉行下水儀式,俗稱「澆船頭」。遷入新船,等於陸上人家遷入新居,要擇個好日子,還必須在太陽不出前進行。屆時,船主備好鞭炮、菸酒、糖果、紅綢、香燭等物,船主的近門親戚、朋友也會帶著肉、雞、魚、酒、船用炊具等禮物前來祝賀。澆船頭,有著撒艙、下河、宴請等程序。撒艙,是船下河前,造船的工匠頭兒「線頭」一邊唱著喜歌,一邊用簸箕(不得用筐子)向艙內撒穀物、姜、蒜、蔥、大棗、花生、瓜子、糖果、饅頭和制錢等。此時,船主要燃放鞭炮。「線頭」所唱喜歌,稱《撒艙歌》,「線頭」領,眾人合:
太陽出來亮堂堂,(合:好!)
老師差我來撒艙。(合:好!)
前趕去,後趕來,(合:好!)
又得順風又發財;(合:好!)
前裝金,後裝銀,(合:好!)
當中裝個聚寶盆;(合:好!)
裝一千,卸一萬,(合:好!)
掃艙掃出八百石。(合:好!)
聚寶盆落鳳凰,(合:好!)
鳳凰三點頭,(合:好!)
今排新船明蓋樓。(合:好!)
天光光,我撒艙,(合:好!)
管船的開船就興旺;(合:好!)
前三艙裡裝珠子,(合:好!)
後五艙裡裝米糧,(合:好!)
管船的嫂子生貴子,(合:好!)
得中頭名狀元郎。(合:好!)
此時,圍觀的人們會跟著喊:
十塊銀圓跑不了!好!好!
一桌大席跑不了!好!好!
撒艙完畢,船主燃香、叩頭,燃放鞭炮,還要請一位德高望重又熟諳澆船頭規矩、聲音嘹亮的漢子,立於船頭協調推船下河的動作。推船前,將下河路線選墊好,上面鋪上大蔥(意衝,興勁大。實為借蔥的黏液滑膩而省力)。大船下河一般要請二三十位精壯勞力,使撬的使撬,拉綆的拉綆,和著號子,推擁新船向水中滑去。下河號子,也是一唱眾合:
新船下河,亮堂堂喲嗨!
大桅豎立,正當央喲嗨!
兩邊都是八仙路喲嗨!
當堂坐著個狀元郎喲嗨!
狀元娘子插金花喲嗨!
插出個劉海戲蛤蟆喲嗨!
劉海好比上八仙喲嗨!
行走不住地撒金錢喲嗨!
富主榮華萬萬年喲嗨!
這種號子反覆唱,一直唱到把船推入河中為止。
新船下水,在河中轉上三圈,以示試航成功。爾後,船主設宴款待「線頭」、船匠、親友以及幫忙之人。席間,船主拿出紅布包好的「線頭掛紅禮」,交給「線頭」。「線頭」掛紅禮,實際上是船主付給「線頭」、船匠的工錢。「線頭」根據所排船的大小、用工多少、平時關係等因素收取禮金,改日再分發給其他船匠。
在泰安的宗族家庭裡,農村農戶有慶賀豐收、城鎮商家有慶賀開業的習俗。
豐收之年,農民會主動地獻錢捐物,組織戲班子或請說書的、耍雜技的、玩猴的,娛樂三天,進行慶賀。也可到集鎮上買些鞭炮、酒肉和紙、香、紙元寶等供品,敬天地、龍王、風婆婆。敬罷,一桌桌酒席擺開,大家便男女分席暢飲;也有的將飯菜做好,按人分開,帶回家去一家一戶慶賀。這一天,像過年一樣,人們梳洗打扮,穿上新衣服,把酒話桑麻,熱鬧非凡。
在城鎮居住的家庭,初幹買賣行的「開業」或老店鋪新年後的「開市」,一般都會舉行慶典。開業慶典時,不僅親戚朋友來送禮物,而且街坊鄰居也來慶賀。客人一般送匾聯和屏風。開業開市的店鋪,祭拜時用整豬、整羊、雞、魚等五樣當供品。開市之日,屋內掛有裙子燈和轉燈,並掛上一面大鏡子,還有風景畫和人物畫。大門口懸上彩旗,掛上一對或兩對大紗燈,並貼上新對聯,門條是「四面來財,八方進寶」「貨如輪轉,財源廣進」,門心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貨殖乘時太公勝算,懋遷有道管子遺風」「奇貨可居制權獨擅,多財善賈商戰稱雄」,橫批「新生駿業」「以義為利」「財源茂盛」「招財進寶」「日進鬥金」等。大門口尤其要貼上鮮豔的「開業大吉」「開市大吉」字幅。客人來慶賀,主要事項就是拜財神。財神供桌不能朝西,怕財神關羽回山西老家,買賣人難以發大財。拜財神時,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拜罷,坐下喝茶聊天。午飯四菜,麵食忌麵條,要吃饅頭,說麵條不利落,吃饅頭能「發」起來。晚宴,四盤、六碗十個萊,俗稱「十大全」。主家讓酒時,先四個,叫「四季來財」;後十個,叫「十全福祿」。(選自山東省民俗志,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