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艾灸要從上往下灸(艾灸的秘密在於)
2023-05-14 14:12:16 1
艾灸一段時間,暫時看不到效果,對艾灸有所了解的人,可能會認為是艾灸師的技術不好,轉而去其他的養生館。
對艾灸不了解的人,可能會認為艾灸是無效的,轉而,選擇西醫。
難道,僅僅因為艾灸見效慢!艾灸暫時沒看到效果!施灸者就該被別人質疑嗎?
其實,很多人艾灸見效慢,長時間看不到效果,是因為「灸量」不夠!
一、灸量夠,艾灸才見效快
灸量是指灸療對機體刺激的規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
《醫宗金鑑·刺灸心法要訣》說:「凡灸諸病,火必足,氣到始能求愈。」意思是說要艾灸要產生治療效果,必須「火必足」。
怎麼理解呢?所有的疾病產生都有個過程,邪氣在我們體內囤聚已久,而艾灸是激發身體的正氣去與邪氣相博的調理方式。我們需知正氣戰勝邪氣是有個時間和過程的。
灸字,上面有個久,下面有個火,意思是要從火從久,「火必足」就是要在穴位上久灸、灸夠,直到正氣激發到位,人體也會「得氣」。
人體有了得氣,就說明艾灸產生了治療作用。
古人常按照年齡確定灸量,叫做隨年壯。《素問·骨空論》記載:「灸寒熱之法…以年為壯數。」比如40歲,那麼在穴位上適宜的灸量就是40壯,這也體現了「久灸」的特點。
不過,艾灸時千萬不要矯枉過正,灼傷皮膚,應在不損傷皮膚的情況下,使艾灸的刺激達到足量,一般情況下,維持溫熱效應的持續性即可。
溫馨提示:有些同學體寒較嚴重,一時半會,出現灸不透的情況,請不要急著把五行艾隔得太近,以防燙到,請循序漸進。
但是,很多人說過,艾灸的時候沒有得氣,這是為什麼?
二、陽氣太弱,難得氣
著名中醫李可老先生說:「陽虛者十之八九」。
古人講究「寧事溫補,勿事寒涼」,而現代人,反其道而行,有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再加上環境汙染等原因,導致現代人比古代人更加陽氣不足,經絡淤堵更嚴重,艾灸時,不少人即使重灸,也難灸透。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現代人非時作息,陽不歸根
許多人喜歡「夜生活」,甚至覺得,只要睡眠時間充足、晝夜顛倒也無礙。
但是,從中醫角度來說,人體的生物節律與自然界日夜交替相對應,即「天人相合」。也就是說人體的陰陽跟著天地的陰陽走,才能陽氣不傷。
子時(晚23點)到早上6點,是陰氣隆重的時候,此時熬夜,在陰氣下活動,人體為了戰勝陰氣,就需要消耗陽氣,在中醫裡就屬於「暗耗精血」、損傷陽氣的行為,時間長了易腎精虧損,引起早衰,如生殖功能早衰。
2.現代人食寒、貪涼,傷害脾陽、腎陽
現代人使用空調、冰箱,並且貪食生冷。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所有營養供養,都要靠脾胃的運化。
嗜食寒涼會導致脾胃的陽氣受損,脾不能運化水溼導致機體垃圾,溼氣化熱,進而腎陽受損,人體出現亞健康,再由小病到大病,造成慢性病等。
3.現代人濫用西藥,抗生伐正
現在大病小病都用抗生素,抗生素性屬寒溼,長期濫用口服損傷脾胃陽氣,會導致胃寒、納差、嘔吐、腹痛、腹瀉等症。
靜脈用藥進入血管,易傷及心陽,臨床上,在冬天打點滴後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病例舉不勝舉,就是因為冬天本寒,加上點滴把寒氣帶入心臟,消耗心陽。
4.現代人思慮重、壓力大、物慾難止、壯火食氣
現代的人買房壓力、養孩壓力、養老壓力等,導致物慾太多,欲望會消耗人體陽氣。
《老子》告誡我們要少欲知足,要「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其實就是減少我們的欲望,節省陽氣,不讓其過早的消亡。
5.現代人穿著不當,穿露臍裝、露背裝等
中醫認為,背中心為「人體的陽光三角區」,下面就是心陽;而肚臍更加重要,下面即為人體先、後天的腎陽和脾陽。
人體3大主要的陽氣受了傷害,勢必導致女性的諸多問題:肥胖、痛經、子宮肌瘤、乳腺增生、不孕症、乳腺癌、宮頸癌、煩躁、長痘痘、內分泌失調等,嚴重危害這些70後、80後乃至90後女性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