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端履門以銅為鏡)
2023-05-04 13:00:54 1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弟子規·謹》
《說文解字》:紐,系也。本義是能夠解開的結,現代可理解為紐扣、拉鏈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帽子要戴正,扣子要扣上,襪子和鞋子要合腳綁緊。古人這些穿戴的禮儀規矩,是自身端莊自重和對他人的尊重。
在日益興盛的西安中心,有一個鬧中取靜的地方——端履門。無比繁華的東大街中段,一條不深的老巷子蜿蜒而過,兩旁熙熙攘攘安安靜靜的老院子,上至明清,下至民國,朱漆的高門大戶在這裡默默的立著,夏去冬又來,鮮紅的漆彩已經染上斑駁。
近百年的時間,端履門已不復存在,官宦之家權傾朝野也抵不過時代的洪流,在上個世紀的辛亥年,無數先烈喊著革命的號子,湧進了這銅牆鐵壁般的高門大戶,滿城拆除,端履門也不能倖免。現如今,端履門名存實亡,這一名號一直叫了下來,沿用至今。「端履」二字的警醒意義也隨著地名的流傳而深入人心。
何為端履?履者,鞋也。鞋子在穿衣正裝的過程中往往是最後的步驟,同時,因為其視覺在下,不容易被注意。如若一個人能夠注意到鞋子的穿著,那麼他的著裝整體風格就不會差到哪裡去,自然落落大方,乾淨整潔。端履者,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努力,走端行正,一定會成就一番事業。「端履」此時就不僅僅是指修其身了,養其性才是關鍵。
曹植《冬至獻襪履表》中寫道,「玉趾既御,履和蹈貞。行與祿遇,動以祥並。」意思是兩隻腳只要穿上了鞋,步履一定是踏正平直的,行走於福道相遇,行為和君德並提。腳步是通過端履才會變直,人性也因「端履」而平直。我們經常用道路比喻人生,人生的路走直了,平坦了,人生就圓滿了。鞋履,被我們踩在腳底,從來都是端正平直的,在我們無法察覺的地方糾正我們的步伐,讓我們不再迷道,一直走直路前行。
黃河上下,九州內外,「端履」二字已經上升為中華民族的特定標籤。踏實,正直是它的引申義,更是中國人的民族性格。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履為鏡,可以修其性。
柏油路面一直往前,兩側的槐樹正在冬日寒風中積蓄能量,透著這些枯老的枝椏我仿佛能聞到來年盛夏飄散的槐香。
文/城牆下
圖/城牆下、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