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真實歷史故事(不屈的漢魂辛棄疾鮮為人知的一面)
2023-04-23 23:58:26 2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一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此時辛棄疾任鎮江知府,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上片讚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
當辛棄疾坐定官位之後,當朝皇帝宋孝宗當時曾經表露過自己想要收復河山,一雪國恥的雄心壯志,所以辛棄疾就寫了著名的《美芹十論》上書,又作出《九議》,更加闡發出《美芹十論》的思想,陳列出種種抗金救國,收復失地,一雪國恥的觀點和措施,又希望南宋朝廷能由排除南北勇怯的成見,進而發憤圖強!言辭之犀利,見解之高深,怎一個妙字了得?如果當時候的人個個都想辛棄疾一樣,能夠有這種精忠報國的精神,何愁不能復國呢?可惜,南朝人被打怕了,主和派當政,沒有理會他的見解,人們只是覺得他寫得很好,對他讚譽有加,然後重命他去各個地方打理荒政,與他的想法截然不同。
42歲的時候,辛棄疾因為被人彈劾而被罷官,開始了他歸隱田園的生活,生平所得被朝廷剝削的一乾二淨,人生大起大落莫過於此。
但報國的心願他卻一直未放下,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辛棄疾先後被任命為多地知府,不過對於南宋積貧積弱的陣勢,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六十五歲他被任用鎮江知府的時候,又被諫官攻擊被迫離職,再一次帶著憤恨離開官場。六十八歲的時候,朝廷又一次想任用他,他卻身染重病,命不久矣了。
回顧辛棄疾的一生,當真是坎坎坷坷,自知報國無門,寫出了多少壯志難酬的名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破陣子》等。滿心歡喜、夢寐以求地想要報國,有勇有謀有理想,卻報國無門,被人彈劾,不受重用。包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鬱悶、焦慮、痛苦和憤怒啊!著實悲哀,這也拜當時的制度所賜,據《朱子語類》卷111:「歸正人元是中原人,後陷於蕃而復歸中原,蓋自邪而轉於正也。」歸正人也就是淪落在外邦而後來返歸朝廷的人,無疑辛棄疾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官位最高為從四品龍圖閣待制,嚴重阻礙了他的仕途發展,「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我能理解,可是卻因為「歸正人」這荒唐制度,不問出身就白白斷送了人才,當真可惜。
辛棄疾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抗敵功勞,不過他的愛國之心可昭日月,每每從他的詞當中讀到壯志難酬,報國無望的悲憤之時,自己也不自覺的他的愛國情懷所感染。就算他最後鬱鬱而終,不過他的詞及其事跡都廣為流傳,流芳百世。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雖有一腔報國熱血,然而壯志難酬、英雄遲暮,那一份感情又有誰能夠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