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上最經典的五個瞬間(淺析二十年前的奧斯卡影片心靈捕手)
2023-05-20 19:41:00 1
前言:「當你緊閉自己的世界時,什麼都進不來,什麼也都容納不了;當你敞開自己的心扉,正視自己的過往時,陽光便進來了。」——這是我第一次觀看影評得到的最深的感悟。當我第二次觀看再結合專業文化知識時,我的感悟不僅這樣一句勵志的話,它引發了我很多思考。圖片源自網絡
一、電影簡介《心靈捕手》這部20年前電影在今天看來依舊很經典。從個案社會工作理論的角度出發,是講述社會工作者幫助案主解決心理問題,走出自身陰影,最終實現自我價值的成功案例。電影的主角名叫威爾,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他擁有超強的數學天賦,但由於童年的創傷,心理總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坎,是一個叛逆的問題少年。在心理學家肖恩與朋友查克的幫助下,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並找回了自我與愛情。
二、主人公威爾簡介威爾的原生家庭存在很多問題,他的成長環境很惡劣,出生在貧民區,治安非常混亂,威爾被自己的親生父母拋棄後,在不同的寄養家庭均受到虐待,這給威爾的心理造成了很深的陰影,人格缺陷也由此而來,所以導致威爾的心理扭曲,他很自卑,害怕自己受到傷害,威爾的防備心理很強,不願意相信他人,性情很暴躁,空閒時間喜歡打架鬥毆,泡酒吧。即使他有過人的數學天賦,卻認為天才並不能換來社會關係中的親密友好,反而平庸可以做到這一點,所以他不樂意展現自我的才能,整日與好友廝混。
圖片源自網絡
三、電影中治療過程運用的理論模式分析著名藍勃數學教授發現威爾的天賦後,也發現他有著較嚴重的心理疾病,便連續請了五位心理醫生為其做心理輔導,但是這些心理醫生均遭到智商極高、攻擊性極強的威爾的羞辱,他們不願再為威爾做心理輔導。藍勃教授無奈,只好請自己當年的同班同學,即第六位治療師肖恩來幫助他。電影著重講述了治療師肖恩幫助威爾治療的過程,結合《社會工作概論》裡面的相關理論知識,我的分析思考如下。肖恩在治療的過程中我認為屬於社會個案工作的「心理社會派個案社會工作」的模式。在這個模式過程也運用到了很多理論,從學科上來說,該片主要是運用心理學理論的治療方式。治療師肖恩在幾次的交談中採用心理學中的「認知療法」,根據威爾的的認知過程,並通過威爾的認知和行為來一步步改變威爾內心的不良認知。從社會工作理論的四大傳統範式中來看,我認為該電影則體現了「人本傳統」中的實務模式,以及「社會重構傳統」中的實務模式:關注個體或團體與環境的互動,尊重個人對自己經歷的理解和解釋;關注案主的優勢意義和能動性,並以此為出發點幫案主改變境遇,減輕痛苦。
圖片源自網絡
四、肖恩治療過程分析:第一次會談中,威爾就像對待以前的心理專家一樣,一直處於抗拒狀態,面對肖恩的詢問和話題時都是迴避的,還引發多次的語言攻擊,但是肖恩每次都很有耐心傾聽和回答威爾的問題。體現了肖恩在會談過程中的尊重理念。教化引導、接納威爾。第三次會談時,彼此沉默就是肖恩進一步表明了態度,即我可以理解你,也願意幫助你,但必須是你坦誠的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第四次會談時,威爾終於打開了自己的心扉,主動與肖恩教授講笑話,講自己的生活。肖恩很專注的聽威爾說他的情感生活,他也再次發現威爾很害怕了解現實,於是他又進行了自我披露,談起了他太太的事,這樣適當的私生活的暴露,既生動地告訴威爾,有時候不完美的地方才是生活美好的地方,也可以拉近兩人之間的距離,我認為這是二人關係轉折的時候。終於在第七次會談中,威爾告訴肖恩說自己的經歷以及和女友分手的情況,這個時候肖恩拿著他的評估書對威爾說「不是你的錯」,並且不斷地重複著,這是一種同理心的表達,在肖恩不斷的刺激下,威爾終於釋放了自己。
圖片源自網絡
五、為什麼其他五位治療師失敗了,而肖恩成功了?藍勃教授給威爾尋找了五個心理治療師都失敗了,到第六個肖恩才成功,我認為那五位治療師失敗的原因是沒有充分地尊重案主,在治療過程中有對案主的排斥甚至歧視,沒有和案主建立良好的關係,很刻意著急去直接進入案主的問題去解決問題,也不會運用相關的方法和技巧。而肖恩卻在整個過程做到了循序漸進,綜合了很多社會工作中的方法,運用的很多心理學上的技巧,耐心幫案主治療,所以他成功了。肖恩不只是看到了威爾的缺陷,也看到了他的優點優勢:首先是有著超乎常人的數學才能,是個數學天才;其次威爾有賞識他才能的「伯樂」藍勃教授,並且藍勃教授幫助他很多,比如保釋他,給他找了一個又一個的心理醫生;最後,威爾有一個很愛他,不嫌棄他的過往,理解並尊重威爾的女朋友,還有支持他追求更好生活的好友查克。這些優勢,是肖恩的支持系統,在現在的生活來看,是任何一個正常人所夢寐以求的。
六、治療過程有哪些社會工作的價值和專業倫理知識值得學習?
在社會工作價值方面,影片中肖恩作為治療師,在個案工作中肖恩既遵循了關於人的價值,又遵循了社會的價值。首先關於人的價值方面,肖恩懂得案主威爾的生存狀態是最應該珍惜的;懂得人應該受到社會的關懷和保護。肖恩承認案主威爾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在治療的過程一直以友好的態度去尊重威爾,然後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指引威爾;其次,肖恩遵守了社會工作關於社會方面的價值觀:肖恩承擔了教化的責任以及保護責任。第一次見面時,即使威爾用惡語攻擊肖恩,肖恩還是懷著寬容的心態去看待他,接納他,給他治療。利用自身的積極因素去教化威爾,從而使得威爾最終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在社會工作倫理守則方面,這部電影遵循了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倫理守則中的對案主的倫理責任「自決原則」,社會工作者尊重並增進案主的權利,重案主的隱私權,幫助他們自我決斷,以自我努力理清自身的目標。同時也遵循了中國大陸地區社會工作的倫理守則,一是尊重、關心人、幫助案主。二是同案主保持密切聯繫,主動了解他們的需要,切實為工作對象排憂解難。三是樹立正確的服務目標,以關懷的態度為案主解決困難。
七、我認為作為社會工作者的身份可以從成功的肖恩身上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在個案社會工作中,作為社會工作者,在面對案主時,不要顯示自己的權威然後質疑或是排斥案主,要多理解、尊重、真誠,細膩的觀察,及時的鼓勵,還要多積累一些方法技巧,對不同境遇的案主綜合不同的理論方法,不要刻意去解決問題,而是從案主本身的特點出發,才能更好地為案主服務。
圖片源自網絡
結語綜觀這部影片,作為觀眾身份的我們,也應該明白這部影片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心理不健康的天才的心路歷程,影片通過對心理諮詢的描述,向我們表達了很多內容,其中較深層次的內容,我認為是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正視我們的過去,正視我們的生活,正視我們的未來。有些事,沒人希望它發生,只是當其不可預期的發生了,我們該如何面對?麻木,既非生者所想亦非死者所願。生活總是要繼續的,當肖恩看著威爾的眼睛一遍遍的說「那不是你的錯」時,他打開了威爾的那扇心門,威爾也打開了自己的心門。電影中肖恩說的一段話,深得我心:「也許現在是你很完美,也許你並不想破壞自己的完美。但我覺得這是一個極妙的哲理,因為這樣你可以一輩子不用認識任何人。人們稱之為『瑕疵』,但其實不然,『不完美』才是好東西,能選擇誰進入我們的小世界。」現實生活中,並沒有誰是真正的完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也沒有完美的歲月生活,但是我們可以用真誠、用信任、用愛去與他人相處,可以端正心態,樂觀生活。
圖片源自網絡
天生我材必有用,解開心靈的枷鎖,需要愛和信任,也需要我們自己足夠勇敢,才能找到打開它的鑰匙,如驕陽般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