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漢代及以前的漢服形制體現的思想(釋讀秦簡製衣兼論漢服的襦不是必須加腰襴)

2023-04-29 17:10:34

秦簡兼論襦不是必須加腰襴

《製衣》

摘要:襦就是指短款上衣,可以不加腰襴

作者:現代漢服研習小組王月

編者按:「現代漢服研習小組」的全稱是「現代工業化非西化反改涼傳承炎黃堯舜夏商周秦漢唐宋明漢服道和統的研習小組」。請不要看到「現代」倆字就罵,請認真看完我們的考據文章之後再批評指正。感謝大家!

太長不看版

1、秦簡《製衣》分別闡述了「下半部分(帬)」、「上半部分(上襦)」、「衣」、「襦」、「前襲」、「絝(袴)」等服飾本身剪裁和結構,是一整套系統的服飾體系;

2、秦簡《製衣》中的「衣」是指過膝或覆蓋全身的單品,必須接下半部分結構,有著九種原型或者廓形;

3、襦是指短款上衣,可以接群裳腰襴等下半部分結構,也可以不接;

4、前襲與襦在剪裁和結構上整體有差異,並不能通過接腰襴來區分,且與「褶」有名詞流變的複雜關係;

5、秦簡《製衣》反映了華夏-漢服體系中獨立源流和發展完善的褲裝文化;交(上宀下俞)可以用於群和絝,且靈活應用;

6、按照剪裁和結構劃分形制,而非按照朝代劃分。早在2000年前的秦朝,人們就已經知道了總結提煉服飾基礎原型和關鍵特徵,並不對具體款式的描摹,更不是對古代服飾的生搬硬套,而是講一般原理、一般規律。尤其是秦簡基於剪裁和結構的謀篇布局,對我們今天建立現代漢服形制體系有著重大的啟發意義;提出的多種「帬」、「衣」、「襦」原型、廓形,對今天研究和發展漢服理論層面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在撰寫《一期一新款》系列時,需要討論漢服形制,而討論漢服形制,需要從文物圖像、基本結構和剪裁拼接三個層次來分析。後兩者,可歸入漢裁範疇。而討論漢裁,需要從先秦開始,其中北大藏秦簡《製衣》篇尤為重要。這不僅是一篇罕見的記載剪裁製衣技術的出土文獻,更是一篇對服裝原型和廓形進行理論性闡述和總結的珍貴文獻。與之相關的論文約有5篇,大體上釋讀了這篇文獻的基本內容。

本文嘗試從漢服剪裁製作技術層面來釋讀這篇簡文,尤其是「襦」部分。但是必須提醒的是,本文僅為部分內容的釋讀,還有很多疑問有待繼續研究解決。

根據王煊的《北大藏秦簡所見上衣服類相關問題探討》論文,對隸定簡文進行了排序,故而摘抄如下:

以及關於「袴」的部分,引自劉麗《北大藏秦簡釋文注釋》編號㉓:

從謀篇結構來看,本文認為該篇的內容邏輯如下:

①—④講的是製作「帬(裙)」,分為「大衺」、「中衺」、「少衺」三種規格。

從④總結性的語言可知,「帬(裙)」是一種可以獨立存在的單品,同時,也可以作為分裁連屬制的下半部分的裁片結構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開篇講帬(裙)的時候,用詞並不是「大帬」、「中帬」、「少帬」,而是用「衺」這個概念。這說明,《製衣》篇是基於剪裁的角度和工藝技術層面來闡述,而不是從款式廓形等外觀角度來描繪。

「衺」,亦作邪。《說文·衣部》段玉裁注「衺,今字作邪」,又雲「凡衣及裳不衺殺之幅曰褍」,比較明確的是,「衺」是指剪裁術語,按照漢服漢裁的概念,即正裁斜線分割

同時又提到:「交(上宀下俞)」概念:

交(上宀下俞)

(應按照寶蓋頭,不應按照穴字頭來表達),即上為下下為上的表述就是交錯排料方式,所獲得的裁片已經比較明確,是一種直角梯形,屬於正裁斜線分割的一種。

「大衺」、「中衺」、「少衺」三種規格是以裙腰和裙擺的寬度為標準,依次減少。也就是說,對裙腰和裙擺的寬度有尺寸規格的大致規定,而對裙長沒有規定。由於交(上宀下俞)的規定,裙腰與裙擺之間存在比例關係,從而裙擺幅度也不同。

根據劉麗、王煊等學者的考證,「大衺」、「中衺」、「少衺」真正落實到實處時,很有可能是要加上正裁不削幅的裁片,或者是靈活應用。所以,這裡講的是作為單品的裙也好,作為分裁連屬制下半部分的裁片結構(部件)也好,有三種規格的剪裁方式,或者說是三種基礎原型、廓形或者說是模型,並不是指三種具體款式的裙子。

⑤—⑧講的是「衣」的上半部分結構(部件),即「上襦」。首先需要強調的是,「衣」是單品名稱,「襦」是單品名稱,但是這裡的「上襦」,是指分裁連屬單品「衣」的上半部分裁片結構(部件),而非指一種叫做「上襦」的款式或者單品。因此作者黃寄在此特別強調,不可以為「恆襦」。「恆」,《說文解字》:「恆,常也。」「恆襦」就是指常見的、常規的襦,是可以獨立存在的單品,這裡用「上襦」的命名,其實取的是「襦」作為短上衣的含義。

那麼作為「衣」的上半部分裁片結構(部件),作者黃寄給出了三種規格,按照背縫長短來劃分。

「大衣」的背縫長(督)為三尺;「中衣」的背縫長(督)為二尺八寸;「小衣」的背縫長(督)為二尺五寸。

關於簡文裡尺寸的具體長度,即實際使用的計量單位,有可能存在晚周尺(23.1釐米)、周大尺(24.63釐米)、周小尺(19.7釐米)、秦大尺(27.65釐米)等情況。本文認為,簡文的尺寸計量單位應該是周小尺,換算成現行計量單位即19.7釐米。這是因為按照「衣」的結構來看,上下分裁的界線是在腰部,最低也在胯部,不能再往下,那麼背縫(既然叫背縫,最低也應該在尾椎部位)的長度應在腰線為止。

如果是晚周尺(23.1釐米),那麼「大衣」的背縫長三尺達到了69.3釐米,大大超過了正常成年男性的腰線位置;如果是周小尺(19.7釐米),則「大衣」的背縫長三尺換算過來為59.1釐米,在合理範圍內。

「窮袖」

「(窮袖)四幅」、「長各X尺」的表述,進一步說明該簡文是基於剪裁工藝中實際用料來闡述的,而不是基於具體款式的外觀描述。所以在釋讀該簡文時,應該翻譯為展開的剪(排)裁(料)圖,而不是穿好之後的上身效果圖。

主衣身加接袖部分為「四幅」布料,可知是覆蓋手臂的長袖款。具體的通袖長涉及幅寬和領襟削幅程度。目前對幅寬的考證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是二尺二寸,一種是二尺五寸。本文認為幅寬應為「金布律」二尺五寸。理由是,如果按照幅寬二尺二寸計算,那麼四幅拼在一起,總幅寬為173.36釐米,如果去掉縫份(古代沒有鎖邊機,縫份吃掉的量不可忽視)、領襟削幅,通袖長極值160釐米。對於正常成年男性(170釐米身高)來說,通袖長160釐米過短,可謂「捉襟見肘」。如果按照二尺五寸的幅寬來計算,總幅寬197釐米,通袖長極值187釐米,在合理範圍內。周小尺下的二尺五幅寬,換算過來是49.25釐米,比較符合考古的情況。

這裡用的是「大衣」、「中衣」、「小衣」,除了規格外,比較微妙的是,與前面的「大衺」、「中衺」、「少衺」相比,還有用途的含義。也就是說,有「外套」、「穿在中間的襯衣」、「穿在最裡面貼身衣」的區別。如果完全都是規格的差異,不然為什麼不叫「少衣」而叫「小衣」?

➈—⑪講的都是「衣」這個單品的關鍵部位的製作方法或工藝。「凡製衣之狀,先道中賜」,本文認為這裡的「先道中賜」,應該就是指「先劃定結構中線,包括前後衣片的中線,也包括斷腰的腰線」。

「始令交(上宀下俞)」開始,就是講述「衣」的下半部分的裁片結構。關於下裳部分的剪裁方式,在①—④已經講了,所以才引出了「各如帬三章」這句話。

➉講的是主衣身、前襟衣片、衽的剪裁方式,特別提到「衺」的方式來製作「上衽」,說明是用削幅方式來製作領襟。這與我們在馬山楚墓觀察到的情況是一致的。➉的後面有闕文,但是都是在論述「大衣」、「中衣」、「小衣」的關鍵部位剪裁工藝要點。

「上衽」

⑪是對「衣」部分的小結,使用的是「剝」這個字,而不是使用前面「制」這個字。

「剝」

「制」

劉麗在論文《北大藏秦簡釋文注釋》中闡釋:剶(剝),《說文》「剝」字從彔,漢初文字資料則多從「彖」,從「彖」之字與從「彔」之字秦漢文字中常相訛混。參見陳劍《金文「彖」字考釋》一文。《說文解字·刀部》:「剝,裂也。從刀從錄。錄,刻割也。錄亦聲。」可知,作者黃寄在總結「衣」的製作之法時,強調了「割開」、「分裁」的製衣理念,「(剝)毋失帬襦章數」的意思也就是「分裁的時候不要脫離下半部分裙和上半部分襦的製作章法」。上下兩部分都需遵照規則剪裁好了之後,縫合在一起,最終完成單品,則「衣自成」。

從這一段,我們可知,在簡文裡,「衣」是一種專門的服飾單品,而非泛指。「衣」的基本結構是上下分裁連屬制,領襟部分削幅剪裁,可以推知領襟形態為交領,「上賜之緒為左窮」,可推知為「右衽」。主衣身加袖子部分為四幅布料,則可知「衣」的通袖長較長,為長袖。沒有具體規定袖寬,但是從用料的長度來看,可以推算出大衣的袖寬在三尺二寸五(64.025釐米)之內;中衣的袖寬在三尺(59.1釐米)之內;小衣的袖寬是二尺五(49.25釐米)之內。請注意,這個是範圍的推算,並不是說袖寬一定要達到這樣的寬度。簡文中對袖寬沒有規定,完全可以是窄袖。衣的下半部分帬結構,長度沒有具體規定,但是總衣長應該是過膝乃至覆蓋全身。根據睡虎地秦簡《封診式 穴盜》記載:

「複(左糹右古)衣」用料五十尺,夾裡的面料為帛,則單層用料五十尺。

(左糹右古)

按照秦簡「大衣」的規格,上半部分結構用料為4幅*6.5尺=26尺,下半部分結構用料則為二十四尺。下半部分結構按照六幅剪裁,則長度為四尺。上下的長度加起來:3尺 4尺=7尺,換算過來為137.9釐米,這個衣長相當於正常成年男性小腿的位置。

根據西漢初年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記載:

「衣」的用料六丈四尺,按照十進位為六十四尺,因為特別說了表和裡的面料不同,因此這裡的六十四尺指單層的用料。按照秦簡《製衣》的「大衣」規格,上半部分用料為二十六尺,考慮到官員的服裝袖子用料更多,比如要達到回肘的效果,則多接兩幅,即三十九尺,那麼下半部分用料二十五尺。下半部分如果按照六幅剪裁,那麼長度為四尺一寸六,上下拼合總長為七尺一寸六,換算過來為141.17釐米(按照西漢二尺二寸幅寬計)。這個衣長達到正常成年男性的腳背位置。

因此「衣」這個單品是過膝或者覆蓋全身的長款,而非短款。

⑫—⑭講的是三種規格的「衣」,下半部分的裁製方法,作者黃寄不厭其煩地強調都可以。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不管怎麼樣,大衣、中衣和小衣它們之間存在著規格上的差異,那麼至少從衣身長度來說,大衣肯定要長於中衣,中衣要長於小衣。但是並不是按照一般的想像,大衣配大衺做法的下半部分帬結構,小衣配小衺做法的下半部分帬結構,而是大衣可以配小衺做法的下半部分帬結構,小衣也可以配大衺做法的下半部分帬結構。這樣就推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簡文中,想要表達的是九種原型,而不是九種款式。

「衣」的九種原型,呈現出來的是九種廓形,並不直接對應具體款式,也不直接對應具體文物,而是提供了創作的範式,就像骨架一樣,留下了自行發揮的空間。本文理解的是,大衣配大衺,那麼這種廓形更加寬博,大袖長衣,覆蓋全身,下半部分的幅度更大;小衣配小衺,這種廓形最緊湊貼身,下半部分的幅度最小;大衣配小衺,這種廓形較為上博下窄,整體是豎向拉伸;小衣配大衺,這種廓形上半身短小貼身,下半身圓潤蓬大,整體是橫向拉伸。

換句話說,秦簡《製衣》是理論性、總結性的著作,而非對具體款式的粗淺記錄。

從①—⑭全部是在講「衣」如何製作,⑮—㉑講「襦」的製作。

在先秦的某些語境中,「衣」和「襦」是指不同的單品。《呂氏春秋》審應覽第六:「子產治鄭,鄧析務難之,與民之有獄者約:大獄一衣,小獄襦袴。民之獻衣襦袴而學訟者,不可勝數。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是非無度,而可與不可日變。」該文獻中「衣」和「襦袴」並列。

根據西漢初年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可知,「衣」、「襦」、「袴」、「裳」並列,且「衣」的用料六十四尺(按十進位),襦的用料僅二十二尺,可知「衣」是指覆蓋全身的長衣,而「襦」是指短款的上衣。

⑮—㉑中的「襦」就是獨立存在的單品,是常規的「恆襦」,而非作為上半身結構存在的部件。按照尺寸,分為「大襦」和「小襦」兩種規格,又根據削幅與否,細分為「大襦有衺」、「大襦毋衺」、「小襦有衺」、「小襦毋衺」四種原型、廓形。值得說明的是,襦和衣的最大區別在於,襦是專指上衣,所以才有「有衺」和「毋衺」的分類;而衣是專指過膝或覆蓋全身的長衣,根本就沒有「毋衺」的選項。

⑮—⑯講的是「大襦有衺」,也就是採用正裁斜線分割(削幅)方式製作的廓形較為寬博的上衣。

「長丈二尺而交(上宀下俞)」這句話指的是主衣身加下裳單邊的用料。在不破肩縫、主衣身布料對摺的剪裁方式下,上半部分是用不到交(上宀下俞)法的,因此這裡只能理解為包括了主衣身和下裳的用料。又由於「大襦毋衺」,對比來看,就是少了關於「衺」的兩句話,也就是少了接的下半部分結構和領襟的削幅,「毋衺」對應的用料是「長各六尺」,背縫長二尺八寸,兩幅布料對摺剛剛好,換句話說,主衣身上半部分用料至少要十二尺。回到「大襦有衺」,如果主衣身總共用料十二尺,主衣身的上半部分裁片結構已經用掉十二尺,那麼下半部分的結構怎麼辦?再仔細閱讀簡文,「長丈二尺而交(上宀下俞)」的後面還有一句「其一尺各以其衺為上衽」,這個「各」字,揭示了這兩句話一直講的是單邊用料情況,說明主衣身上下結構合在一起,整體用料為二十四尺(秦朝有採用十一進位,本文按照十進位來計算,即便按照十一進位,整體出入不大)。

大襦的衣身總長是上半部分的背縫長(督)加下半部分的帬長。下半部分的用料為十二尺,如果按照大衺的做法,分為四幅,裙腰長度為六尺,換算過來極值118.2釐米,顯然不夠;那麼分為五幅,其中一幅是正裁,其餘四幅大衺,那麼換算過來裙腰極值167.45釐米,去掉縫份後依然顯得極為逼仄。那麼最合理的是分為六幅,帬長為二尺,加上背縫長二尺八寸,總長四尺八寸,換算過來大襦的衣長為94.56釐米。這個衣長大概位於正常成年男性的膝蓋以上,大腿部位。從上可知,最大規格的襦,加了下帬(裳)結構之後,總衣長在膝蓋以上,那麼「襦」這個單品,就是指短衣,或者指膝蓋以上的上衣。又由於緊接著「大襦毋衺」的表述,充分說明,「襦」這個單品,可以不加下帬(裳)結構,總衣長在腰胯部。小襦毋衺,背縫長二尺四寸,則衣長為47.28釐米,相當於正常成年男性的腰線位置。

《說文解字》:「襦,短衣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襦,若今襖之短者。」《急就篇》:「袍襦表裡曲領帬。」顏師古注曰:「長衣曰袍,下至足跗;短衣曰襦,自膝以上。一曰短而施要者曰襦。」《吳越春秋》:「越王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方言》:「襦,西南蜀漢之閒謂之曲領,或謂之襦。」《釋名》有反閉襦,有單襦,有要襦。從文獻上,可知,「襦」這個單品的種類很多,從遣策上看,有單層還是雙層的,但是共同特徵就是「短款上衣」。

「大襦有衺」是指廓形較為寬鬆、尺寸相對較大,上下分裁拼接有下裙的,及膝以上的上衣。

「大襦毋衺」是指廓形較為寬鬆、尺寸相對較大,沒有拼接下裙的,及腰胯的短款上衣。

「小襦有衺」是指廓形較為緊窄、尺寸相對較小的,上下分裁拼接有下裙的,及膝以上的上衣。

「小襦毋衺」是指廓形較為緊窄、尺寸相對較小的,沒有拼接下裙的,及腰的短款上衣。

「要襦」是指上下分裁連屬結構的短款上衣,也就是加腰襴的上衣。從這個詞可以看出,加腰襴的短款上衣只是「襦」的一種。

「襌襦」、「複襦」、「袷襦」是指單層、雙層和夾裡的短款上衣。

「反閉襦」是指開襟在背後的短款上衣。

「長襦」是指及膝或膝蓋以上的上衣,前面的修飾詞「長」是相對於腰胯部位的短款上衣而言。

關於長襦的考證,將專門寫文論述。

㉒講的是一種叫做「前襲(襲)」的單品。

前襲(襲)是指一種無下裙拼接的短款上衣。雖然都是上衣,前襲與襦不同,第一是衣長更短,背縫長(督)才二尺,換算為39.4釐米,比小襦的衣長還要短7.88釐米。除了衣長更短之外,還有一個特點是袖子呈現袖根寬、袖口窄的收束樣式,且袖子部分有專門的名稱「羊枳」。

接袖部分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褎(袖)」,單邊用料半幅三尺,對摺後,袖寬一尺五寸(29.55釐米);一部分是「羊枳」,單邊用料半幅二尺五寸, 對摺後,袖寬一尺二寸五(25.625釐米),兩者拼縫後形成整幅,寬的一邊為袖根(袼),窄的一邊為袖口。且袖口用系帶捆綁收束,還有一種可能是袖口呈方型。

值得說明的是,這個詞多出現在西漢的出土材料中。

馬王堆三號墓的遣策:

鳳凰山八號西漢墓遣策:

江蘇連雲港市海州西漢海州西漢侍其繇墓遣策:

圖片引自郭冬霞《漢代隨葬服飾研究》

《居延新簡》E.P.T57:3A「蔡良買襲一領,直九百;布絝一兩,直四百。凡千三百。」

其次還有一些相關的文獻。《釋名》日:「褶,襲也,覆上之言也。」根據《康熙字典》:「襲 〔古文〕□褶【唐韻】【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席入切,□音習。【玉篇】重衣也 。」

前襲、襲,以及「袴褶服」的「褶」,應該存在一個名詞流變的過程,它們可能存在緊密的聯繫,但是在流變和演化過程中,不再是同一個事物,特徵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本文認為,它們應該看作是同一家族、不同分支的服飾類別。

比如秦簡中,前襲的特徵是短款、袖口收束如羊腿;在漢墓遣策中,前襲、襲的特徵是用精細輕薄絲織品製作的雙層衣物,推知穿在最外層;在邊關漢簡中,襲(襲)的特徵是價值較高昂,推知是穿在最外層的外套,與袴配套穿著;而《急就篇》顏注曰:「褶,謂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一曰左衽之袍也。」褶的特徵是穿在最外面、短款上衣、袖口寬大;魏晉以降的「袴褶服」,則主要特徵是穿在外面(但不是最外層)、短款上衣、袖口寬大、與袴配套穿著。

之所以作者黃寄專門將「前襲」作為一個單品,與「衣」、「襦」、「絝(袴)」等並列闡述,一定是有其特別的地方。也就是說,除了外觀造型、服用功能外,在剪裁方式和基本結構方面,肯定是與「衣」、「襦」等不同源或者不同發展路徑。這一點有待後續研究。

㉓講的是「絝(袴)」的製作方法。在講完下半部分結構「帬」和上半部分結構「上襦」、單品「衣」、單品「襦」、單品「前襲」之後,作者黃寄講述了單品「絝(袴)」的製作。華夏衣冠-漢服體系中包含了獨立起源且發展完善的褲裝文化,絝(袴)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根據彭浩、張玲的《北京大學藏秦代簡牘的 「裙」與「袴」》,對這部分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裚絝,長短存人」,指的是製作「絝(袴)」,褲管長短不一,即因人而定或者是因功用而定,也就是有可能是短袴,也有可能是長袴。這與製作裙子的思路是一致的。

「子,袴的一部分,此指袴襠。」「人子,褲襠的插片。」簡文裡直接闡述關鍵部位「子」的用料二尺,寬度二尺五寸而分成三個部分。這句話反映了以下幾個問題:

1、無論是長袴還是短袴,都是有褲襠的,且用料有一定的規格;

2、劉麗在論文中闡述為什麼這裡要強調「子」的用料的幅寬為二尺五寸,反推秦簡《製衣》採用的幅寬為二尺二寸。本文認為,恰恰是因為當時有多種幅寬的布料,作者黃寄為了強調用的是二尺五寸的幅寬,才在這裡進行著重說明尺寸。在前面寫帬部分的「大衺」「中衺」「少衺」時,是按五寸、一尺、一尺五寸、二尺的點位進行正裁斜線分割,不刻意強調幅寬不會引起歧義;而在「絝(袴)」這裡,需要特別說明幅寬是二尺五寸,這裡的「三分」才不會被誤解為「三等分」,而是正確理解為按照「一尺、五寸、一尺三段」取點,分成三片裁片。為什麼不延續前面「帬」部分的闡述方式?這是因為雖然同樣是交(上宀下俞),但是帬和絝具體形態是不一樣的。根據彭浩、張玲的《北京大學藏秦代簡牘的 「裙」與「袴」》,「帬」的剪裁圖和「絝」的剪裁圖,儘管都是直角梯形,但是兩者存在明顯不同:

「帬」部分是每幅兩份,而「絝」部分是每幅三份,

這就是作者黃寄一定要強調「子」的用料的長和寬,否則會引起誤解。另外,前後聯繫起來閱讀,會發現「帬」的部分可以註解「絝」的部分,而「絝」的部分也可以反過來幫助理解「帬」的部分,語言精煉而準確,描述合理且到位,說明這篇簡文是一個整體,無論是作為部件還是單品,都是一個服裝體系的內容,互相之間存在深層次的聯繫。

3、這句話重點是在講褲襠和褲襠裁片,但是實際上也在講褲腰和褲身。因為無法想像只有褲襠沒有褲腰的褲子,事實上,裁片也看得很清楚,在講裁片的剪裁同時,也就是褲腰、褲身的剪裁。我們會發現先秦兩漢文獻,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描述事物時,只講突出的特徵,並不進行全面周到的描述。比如關於「袴」,就導致了長期以來對華夏衣冠-漢服體系的褲裝體系巨大的誤解。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絝,脛衣也。」這句話本身就是對事物突出特徵和本質的描述,這句話也就是說,絝是腿的衣服。東漢許慎用「腿的衣服」來說明「絝」的本質,並不是說,「絝」只覆蓋住「脛」。還有東漢的劉熙在《釋名·釋衣服》中,也是對事物突出特徵進行描述:「絝,跨也,兩股各跨別也。」在人類的所有下裝中,無論是任何民族和國家,的的確確只有褲子才是分別兩條腿包裹,分開兩條褲管是最突出也是最本質的特徵,劉熙並沒有說「只覆蓋大腿,沒有褲腰」,無論許慎還是劉熙,根本就沒有這個意思。

《前漢書》:「雖宮人使令,皆為窮絝,多其帶。」服防(東漢)曰:「窮絝,有前後當不得交通也。」師古(唐代顏師古)曰:「使令,所使之人也。絝,古袴字也,窮絝即今之緄襠袴也。」有人據此認為秦漢的「袴」無褲襠,甚至無褲腰。顯然這是不懂秦漢褲裝結構而望文生義的結果。

西漢「窮絝」是指講前後交疊圍合穿著的有襠褲前後縫合,形成套穿絝,並且用更多的帶子來綑紮系束,從而達到不方便穿脫的目的。並不是說,西漢孝昭上官皇后發明了前後襠。

正常的袴是這樣的,褲腰部分是有開口的,這個開口可以用今天的西褲、牛仔褲類比:

穿著是這樣的,寬大而分開的褲腰是左右交疊、圍合穿著:

圖片引自琥璟明

《顛倒的真相——從中國古代的褲子說起》

「窮絝」則是褲腰的開口給縫死了,那麼只能套穿,所以叫「前後襠不交通」;又因為褲腰開口縫死了無法正常交疊圍合穿著,只能在套穿之後,強行再多加腰帶來綑紮,否則無法固定,所以要「多其帶」。反過來說,假設窮絝就是指加褲襠,那麼如何解釋「多其帶」這句話?

正是因為「窮絝」的做法違反了穿著習慣,相當地不方便,所以後世並沒有流傳下來。

無論是考古實物還是文獻資料,都證明了漢服體系中的「袴」,是有褲腰、有褲襠且穿戴閉合完全不會露出屁股。但是清代的段玉裁在做《說文解字》注的時候,用清代的「套褲」來做比附:「絝,今所謂套褲也。左右各一,分衣兩脛。古之所謂絝,亦謂之褰,亦謂之襗。」

圖片引自網絡,清代的套褲

清代的段玉裁這段話就是斷章取義,用清代的套褲去解釋秦漢的袴,把袴的褲腰和褲襠直接抹殺掉了。在傳承漢服文化的今天,我們應該回到歷史真實,去重新認識漢服體系的褲裝文化。

從「人子五寸,其一居前左,一居後右」可知褲襠裁片有兩種結構,張玲已經在論文中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本文不重複。從裁片的位置不同,絝的廓形也不同,前後襠片絝的廓形顯得較為肥大、寬鬆,左右襠片絝的廓形顯得相對緊湊、纖瘦。而且比較微妙的是,簡文沒有寫褲腰的開口方向,也就是說,其實開口方向可以是前開、後開、左開、右開,根據具體的用途和功能來選擇。

從「羊枳毋長數」可以看出,「羊枳」是一個描述服飾部件狀態的名詞,可以用在袖子上面,也可以用在褲管上面。華夏衣冠-漢服體系的褲裝本身不收省,是靠系帶捆綁的方式收束。

由此,華夏衣冠-漢服體系主要的幾個服飾種類就全部闡述完畢,通過研讀簡文,我們會發現,秦簡《製衣》不是按照「夏制」、「商制」、「周制」來劃分形制,也不是按照「秦制」、「趙制」、「齊制」、「楚制」來劃分種類,而是按照「下半部分(帬)」、「上半部分(上襦)」、「衣」、「襦」、「前襲」、「絝(袴)」等服飾本身剪裁和結構來劃分形制。秦朝人當然知道過去時代和不同地域的服裝款式肯定不一樣,但是秦朝人卻不按編年史或者地區來拼盤、羅列服裝款式、形制,而是進行了理論性總結,上升到原型的層面。這一點,值得我們思考。

早在2000年前的秦朝,人們就已經知道了總結提煉服飾基礎原型和關鍵特徵,並不對具體款式的描摹,更不是對古代服飾的生搬硬套,而是講一般原理、一般規律。尤其是秦簡基於剪裁和結構的謀篇布局,對我們今天建立現代漢服形制體系有著重大的啟發意義;提出的多種「帬」、「衣」、「襦」原型、廓形,對今天研究和發展漢服理論層面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秦簡《製衣》以及相關的秦漢簡牘帛書出土文獻,為我們理解和建構先秦兩漢服飾裁片結構和剪裁工藝,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撰寫《一期一新款》,我們將在接下來的時間,逐一研習先秦兩漢的史料,對「衣」、「襦」、「襲」、「帬」、「絝」,還有「袍」等名詞概念,從服式結構和剪裁工藝入手加以分析,歡迎指正。

文案:現代漢服研習小組王月

編輯:繼欣

審閱:漢服世代

平中交右 寬褖合纓

古衣今裳 與時偕行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現代漢服知識

如您對內容有疑問或更多看法歡迎留言

歡迎加入粉絲參與討論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