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那點事甜蜜片段(這片聊得百無禁忌)
2023-05-25 10:06:46 1
從《花束般的戀愛》到《駕駛我的車》,
去年的大熱日影,不約而同地將目光對準了都市男女的情感話題。
最近,導演今泉力哉的新片上線,同樣聚焦一段東京愛情故事。
將男男女女的曖昧,遐想,兜轉,夜談,靈動呈現。
叔叔與侄女,偶像與粉絲,陌生人與陌生人……
百無禁忌,啥都敢聊——
《在街上》
男主荒川青,是一名古著店店員。
個性內向拘謹的他,總是頂著一頭亂髮,捧著一本小說,沉默寡言地坐在櫃檯後面。
女友小雪生日當天,兩人一起慶祝,
然而,剛切完蛋糕,她就向他攤牌——她劈腿了。
並且攤牌的態度理直氣壯——
「誰啊,我認識嗎?」
「你好煩。」
「這樣的話,我是沒辦法原諒你的。」
「嗯。」
「我不原諒你,就只能分手了。」
「嗯,你甩了我吧。」
「?」
溫和、木訥,沒有攻擊性的荒川,
自以為對女友最有殺傷力的威脅是「分手」,
殊不知對方正苦於想分手卻不知如何開口。
對於女友的「坦誠」,他也毫無辦法,只得默默接受「被分手」。
於是,本該溫馨愉快的慶生宴,變成了悽悽慘慘的分手日。
被迫恢復單身的他,沮喪地一個人守著店鋪,空閒時便漫無目的地在外閒蕩,在街上偶遇了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
在古著店挑明心意的曖昧期男女,暗戀自己侄女的巡警,總是愛上已婚男人的書店店員,為了相撲角色拼命增肥的酒吧客人,突然邀請他回家留宿的陌生女孩……
影片以時髦的東京下北澤街區的眾生相,勾勒出了一幅現代都市男女的情感生態圖景——
一對男女來到店裡,
男孩希望穿著最潮的衣服,向心儀女孩表白。
單戀男孩的女孩主動提出要幫他挑選衣物,男孩欣然接受。
儘管如此,女孩卻依然在男生進入試衣間的時候,痛苦地低下了頭,甚至在店裡歇斯底裡與對方爭吵起來。
既恐懼著對方告白成功,又享受著被對方依賴的感覺,
這樣的矛盾心理,是不少年輕人在單戀中的寫照。
路遇的陌生巡警,向荒川吐露對侄女的情感。
雖然侄女並非姐姐親生,與自己並無血緣關係且年齡相仿,
但在法律上,三代之內親屬的結合仍然是不合法的,是有悖倫理的。
巡警因此長期壓抑對侄女的感情,不敢被家人知道,卻總會忍不住向陌生人傾訴。
影片最終,他還是決定鼓起勇氣告白。
正如當下許多人的戀愛觀,即使知道沒有結果,也寧願勇敢嘗試,不留遺憾。
那個深夜把荒川領回家的女孩城定,與荒川進行了一場百無禁忌的暢聊。
聊到各自的戀情時,
城定說自己交往過三個男友,
其中第一任與第三任,並非出於喜歡對方才交往,而是無法排遣寂寞。
城定並不打算多談這兩段不夠刻骨的戀情。
而聊到第二任男友時,城定的眼睛亮起來,音量也提高了,喋喋不休起來。
第二任男友是位相撲,兩人是青梅竹馬。
講起一般人所不了解的相撲的職業等級,也是頭頭是道。
出於好奇,荒川問起兩人為愛鼓掌時的體位:
「因為相撲男友的體型,所以只能女方在上吧?」
女孩開玩笑地罵他色情,不告訴他。
換了個不痛不癢的話題扯了一會兒,又忽然沉默了,低聲說:
「其實我們沒做過。
還沒走到那一步,就分手了。」
很顯然,城定對於這樣的結局,依然心有不甘。
在短暫的沉默中,對前任的留戀悄然溢出,
但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這樣傷感的氣氛往往點到即止,
相視一笑之後,又被輕鬆的談話驅散。
愛情中的矛盾、糾結、卑微與唏噓,被影片輕描淡寫地勾勒出輪廓,輕巧地叩擊著觀眾的內心。
除了展現都市男女的情感,《在街上》也敏銳而細膩地捕捉到了當代青年在生活中的一些共性。
這天,一位女顧客來到店裡,邀請荒川出演自己的畢業作品,一部獨立電影《sleep in reading》。
邀請他的原因是,她經常光顧店裡,每次都會被荒川邊看店邊閱讀的場景打動。
出演這部電影,沒有臺詞,也不需什麼演技,只需面對鏡頭,像平常一樣看書即可。
荒川猶豫再三,答應下來。
還為了這次熒幕首秀,在店裡反覆練習著。
可到了電影開拍時,荒川彆扭地舉著書本,時不時瞟向鏡頭,
僵硬的動作讓在場的劇組人員面面相覷……
荒川被當場替換掉,
剛換上的演出服也沒在身上多停留半分,很快就被工作人員要走了。
出於客氣,導演禮貌性地問他晚上要不要喝大家一起喝酒。
雖然再清楚不過自己無法融入這樣的場合,荒川還是抱著一絲希望應了下來。
到場之後,又果然如自己料想的一般——無法參與進集體對話之中,也無法做到灑脫的自斟自飲,時不時地應和幾聲,始終游離在群體邊緣。
荒川這樣的角色,也映射著現實中許許多多的普通人——
既不令人討厭,也不太出眾。
不善交際與表現,卻也始終對他人的關注抱有一些期待與臆想。
在孤獨中,喜歡暗自大開腦洞,給自己加戲,
外表看似平淡,卻往往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
只要別人走出一步,他就會立刻敞開心扉;
又時常因為不熟悉套路,誤解別人的意思,再次迎來冷場。
比如在一場酒吧的live上,
不遠處一個女人,注視著舞臺,淚水自然滑落。
看到這一幕,荒川有些出神。
散場後,那個女人毫無預兆地向荒川走來,並分給他一支煙。
氛圍頓時曖昧起來。
當我們和荒川一樣,期待著新故事的展開時,
卻看到女人顧自站了一會兒,而後三步並作兩步地奔向不遠處幾位朋友,
只剩荒川呆立在原地,嘴裡叼著那根沒點燃的香菸。
尷尬之餘,也為影片增添了一絲幽默。
在人際交往中,自己似乎總是那個被動接受,又被動出局的人。
再比如女導演邀請他拍戲。
他嘴上說著想拒絕,卻在熟人的慫恿下,不自覺地幻想起又一次的豔遇。
甚至開始穿起板正的西裝,不時整理著衣領。
對著鏡頭練習表演,不斷調整姿勢。
可當一切準備就緒後,卻又因為演得太生硬,慘遭臨時換角。
而既不想為難別人,也不願流露出失落的他,不得不裝出毫不在意的樣子。
一邊期待著獲得關注與喜愛,期待著成為光鮮體面的人生主角;
一邊又極其擅長掩飾負面情緒,早已習慣了接受期待的落空。
但在事與願違的常態中,導演也為故事保留了一線溫柔,
回應了那些笨拙的努力與嘗試。
比如,當那部獨立電影放映,荒川的鏡頭被剪得一點不剩時,
曾經陪他一起排練的書店店員憤而找到導演,為他出頭;
在荒川又一次社恐發作,黯然退出劇組聚會的夜晚,
卻意外地迎來了美麗的女服裝師想與他一起「回家喝一杯」的邀請;
而在一個混亂的清晨之後,
讓荒川念念不忘的前女友小雪,也奇蹟般地再一次敲響了他公寓的門……
值得一提的是,頗有劇場感的調度設計,也是《在街上》的一大亮點。
以不大的東京下北澤商圈作為舞臺,片中人物輪番登場,來回交織。
用一幀幀高於生活的偶然與想像,為我們帶來了一種微妙的趣味與張力——
清晨,荒川離開城定家,在街道上再度偶遇古著店的那對顧客,兩人已經變成了一對手牽著手的情侶;
而緊接著,與前女友小雪的「狹路相逢」,則讓一段讓人哭笑不得的「修羅場」來得猝不及防……
都市錯綜的街道,就如同片中男男女女糾纏的情感關係,
古著店、舊書店、小酒吧、咖啡館,各種琳琅小店擠擠落落,
編織出了一個個故事的開篇。
也許不是每段故事,都能擁有起承轉合的機緣,
更多的,是一瞬的心動與火花。
而這些忽明忽暗的火花,也曾在庸常的日子中,點亮過我們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