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李銀橋被調離中南海(1962年李銀橋被調離中南海)
2023-05-25 22:43:09 2
你們常來看看我,到北京來看我……我死後,你也不要忘了每年到墳頭上看我一次啊……
這是毛主席對他的衛士長李銀橋說過的一段話,由此可以看出他與李銀橋之間的感情非同一般。李銀橋從20歲起就在毛主席身邊工作,整整在毛主席身邊待了15年之久。
李銀橋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15年時間裡,不僅與毛主席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而且還在毛主席的撮合之下,與妻子韓桂馨喜結連理。
在這15年的時間裡,毛主席與李銀橋之間的相互了解日益加深。即使在離開毛主席幾十年之後,李銀橋也依舊對兩人相處的場景記憶猶新。
一、年少跟隨毛主席出生於1927年9月的李銀橋,在11歲的時候就加入了八路軍。當時賀龍所率領的一支部隊經過他家所在的村子,只有11歲的李銀橋,一心想要去當兵打日本侵略者。
不過因為李銀橋的年齡實在太小了,所以當時的八路軍並沒有收下他。雖然部隊不收,但是他並沒有放棄,他憑藉自己的堅強意志跟在隊伍後邊走了20多公裡,誰也勸不了他。
部隊首長看李銀橋如此有毅力,於是就把他留了下來。因為李銀橋在參加八路軍之前在自己的家鄉上過兩年學,所以首長把他留下來之後,就讓他做了特務員。
在李銀橋20歲那一年,他先是被抽調了上來,後來又擔任了周總理的衛士,然後組織上又把他派給了毛主席當衛士。不過在剛開始得知消息之時,他並不願意去。
這並不是因為李銀橋對毛主席有什麼不滿,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對毛主席十分尊重,所以他才感覺自己的進步比較慢,可能無法勝任這份重要的工作。
李銀橋認為自己應該出去學習一段時間,然後再在基層去鍛鍊鍛鍊,在提高了自己的水平之後,再做毛主席的衛士。
毛主席知道之後,並沒有指責他,反而指定他當自己的衛士, 他對李銀橋說:
不能太委屈你,我們雙方都做一些妥協……半年,你幫我半年忙,算是借用。另外,我給你安個長,做我衛士組的組長。我們訂個『君子協定』,你看行不行?
「行。」李銀橋用力地點著頭說。就這樣,20歲的李銀橋接受了毛主席的君子協定,成為了毛主席的衛士長,而這一當就是整整15年。
在給毛主席當衛士長的15年時間裡,李銀橋見到了毛主席是如何對待工作的,所以他對毛主席的工作態度十分敬佩。
在開國大典的前一天,毛主席通宵工作,一夜未眠。在開國大典這個舉世矚目的日子裡,毛主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李銀橋才會在一夜之間接到周總理三個電話。
這都是因為毛主席在開國大典前一天的夜裡一直沒有睡覺,直到1949年10月1日清晨,周總理第三次打來電話詢問毛主席是否已經睡覺之時,毛主席還依舊沒有休息。
周總理得知消息以後,只得在電話中囑咐李銀橋:下午2點要開會,3點就要上天安門,所以你要想盡辦法讓毛主席休息,這不是毛主席個人的事情,這還是全國人民的心願。
1949年10月1日早上6點的時候,屋外的天空已經被朝陽點亮,而此時的毛主席還依在中南海的辦公桌上工作著,他依舊沒有休息。
此時,李銀橋走進了辦公室,他聞到整個辦公室裡全都是菸草的味道,他猜測毛主席是為了提神才抽了很多煙。思緒紛飛間,他就走到毛主席的跟前。
隨後,李銀橋向毛主席說明了周總理的囑咐,聽得此話的毛主席還是沒有立刻休息。他把自己手中的文件全部批閱完成,又洗漱了一下,然後才上床休息。
李銀橋在毛主席身邊待的時間越久,就越佩服毛主席。本來只待半年的君子協定,也因為兩人之間感情的加深而作廢。直到結婚之後,李銀橋也沒有離開毛主席。
二、毛主席撮合李銀橋和韓桂馨1948年,中央遷到河北西柏坡之後,李銀橋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韓桂馨。當時,他們一人照顧毛主席,一人負責照顧毛主席的妻女,配合十分默契。
韓桂馨在毛主席身邊工作期間,見識到了毛主席的勤儉節約。除了照顧孩子以外,她還經常給毛主席縫補衣服,毛主席一件衣服總是在縫縫補補之下穿了又穿。
而且毛主席當時只有一條毛巾,這條毛巾洗臉洗腳通用。對於衣服補了又補和只用一條毛巾的事情,毛主席也想得非常通透。
毛主席認為,現在軍隊正在打仗,每人如果都節省一點,就可以讓戰爭優勢更大一些。而且對他來說,這些身外之物有或沒有都無太大的差別。
不過,當時的李銀橋和韓桂馨,還是極力勸毛主席換掉他那個全是窟窿的毛衣,但是毛主席並不同意。在兩人不懈地勸說之下,他直接轉移了話題。
毛主席突然問道:「銀橋,你今年二十幾了?」李銀橋回答:「二十一。」隨後,毛主席又轉向韓桂馨說:「小韓,你今年十九歲了,對麼?」
在韓桂馨因毛主席記得自己年齡而激動地點頭時,毛主席笑著說:「那很好嘛,你們應該互相多幫助。」兩個年輕男女立馬紅了臉,這樣直白的話無異於在給兩人牽線搭橋。
根據李銀橋回憶,在對話之後的第二天,毛主席曾悄悄地問過他和小韓談得怎樣了。不過當時的他臉皮很薄,面對毛主席的問詢,只是笑笑不說話。
毛主席見李銀橋一副害羞窘迫的樣子,於是就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訴他:「你們談,我是贊成的,不要靠媒人,我的衛士要自力更生,自由戀愛嘛。」
無巧不成書,就在不久後,李銀橋就收到了家裡送來的,要為他介紹對象的信件。讀完信的李銀橋沒了主意,只得拿著信向毛主席討教,毛主席看完之後問他:你打算怎麼辦?
李銀橋這時又低著頭不吭聲了,毛主席看此情景,哈哈大笑。笑過之後,毛主席就給他出了一個主意,他讓李銀橋拿著信去問問韓桂馨,讓韓桂馨幫他寫封回信。
得到毛主席點撥的李銀橋茅塞頓開,他心裡清楚毛主席此法的目的,就是讓他側面詢問韓桂馨的心意。最終,在毛主席的出謀劃策下,李銀橋和韓桂馨喜結連理,成了一對恩愛夫妻。
從此以後,李銀橋和韓桂馨成了距離毛主席最近的知心人。兩個人除了做日常工作以外,也成了毛主席的主要傾訴對象,畢竟有些話對外邊的工作人員和親屬都不方便講。
三、工作認真細心李銀橋在毛主席的身邊整整工作了15年之久,所以毛主席身邊的很多生活細節都被他看在眼裡。李銀橋之所以能在毛主席身邊工作這麼長時間,主要是歸功於他出色的業務能力。
要知道當時為了安全考慮,領導人身邊的工作人員通常都是三年更換一批。但是不管別人如何調動,李銀橋卻一直都在毛主席的身邊,這足以說明他的工作能力之強。
根據李銀橋兒子的回憶,當時的李銀橋能夠明確知道毛主席的各種想法。不需要毛主席說出口,李銀橋就能及時知道毛主席的所有需求。
當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毛主席都是在處理國家大事,對李銀橋沒有什麼需求。但是一等到毛主席坐下來休息的時候,就是需要李銀橋細緻觀察和做出判斷的時候了。
因長期在毛主席的身邊照顧毛主席的生活起居,所以李銀橋自然也就成了毛主席的主要傾訴對象,毛主席時常把自己內心深處的很多想法告訴李銀橋。
在接觸了真實而鮮活的毛主席以後,李銀橋不僅尊敬他,還在心中把他當成了慈愛的父親和人生路上的導師。15年的時間轉瞬即逝,1962年李銀橋被派到天津工作。
臨走之前,李銀橋萬般不舍並痛哭流涕。毛主席同樣也非常不舍,只是他希望李銀橋能夠繼續學習一些專業知識,讓自己未來的道路更寬廣一些,所以他才會安排李銀橋去天津。
臨別之時,毛主席把自己親筆書寫的《七律·長徵》送給了李銀橋夫妻,並叮囑他們一定要常來北京看自己,甚至感傷地說起了自己死後的事情,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一番話。
結語李銀橋自從1962年離開毛主席以後,直到1979年才被重新調回北京。那時距離毛主席與世長辭,也已經過去三年時間了,但是李銀橋依然記得自己當初和毛主席定下的約定。
所以每逢毛主席的誕辰和忌日,不管自己當時身在何地,李銀橋夫妻總會趕回北京去祭奠毛主席。他把自己和毛主席定下的這個約定,認認真真地執行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