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時刻又一件(敏感時刻又一件)
2023-05-25 22:10:39 1
來源:海峽之聲
日前,有臺媒關注到,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在社交平臺發布一則動態。其中貼文部分寫道,國際班次學員參加校外家庭日活動,參訪美國賓州農業展;配圖則曝光了正在美國受訓的臺陸軍步兵中校呂仲豪與其他國際學員。
在照片中,臺軍中校抱著女兒面對鏡頭微笑,畫面溫馨。但該消息所披露的卻是一件以往「見不得光」的「公開秘密」。即臺軍「骨幹軍官」前往美國就讀受訓一事。
為什麼臺軍赴美受訓長期以來成為「臺面下的事」?原因要追溯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1979年1月1日,中國和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與此同時,美方終止與臺灣方面的「邦交關係」,廢除「共同防禦協定」,撤除派駐臺灣的所有武裝部隊。雖然此後美方炮製了所謂「與臺灣關係法」,但雙方軍事勾連動作因「名不正」,長期保持低調,鮮少見諸於媒體。
實際上,臺軍不少將官都是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畢業生,連現任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也是該校校友。該學院隸屬於美軍,目標是「教育和培養服務於戰略層面的領導者」。有分析指出,該學院將涉及臺美軍事勾連的敏感信息公之於眾,顯然有意為之。
將「臺面下的事」拿到媒體上公開炒作,這是美方的慣用伎倆。此前美方曾多次通過媒體炒作「美軍在臺灣」「臺軍在美受訓」「美軍訓練臺特種部隊」等消息。類似消息除了讓外界感覺「臺美友好」「關係親密」外,其實美方並未加碼投入資源「挺臺」,等於給民進黨當局打了一針「安慰劑」。
當前敏感時刻,為何美方要故技重施,放出「友臺」訊息?顯然,島內「疑美論」已令美方感受到了壓力。15日剛剛當選為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此前曾公開喊話稱,不要讓「疑美論」成為臺灣社會主流共識。賴清德的大聲疾呼,與美方刻意「示好」動作,共同證明「疑美論」在島內已成風潮。
臺美「此地無銀三百兩」,越是強調什麼,就越證明其害怕什麼。但臺美勾連所引發的兵兇戰危與災難性後果,豈是靠他們喊喊話、發發照片就能抵消的?烏克蘭的例子「活生生」擺在眼前,而前不久美智庫發布的兵推結果,更進一步驗證了臺灣社會此前對美方「毀臺」以「抗中」的猜想。
有媒體注意到,美方近期涉臺挑釁動作不斷,包括在美日元首會談及美日外長防長「2 2會談」中渲染「大陸威脅」,以及此前在「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炮製超過50頁的涉臺內容,其中提到加速對臺軍事融資、加速對臺出售武器、加強臺美軍事勾連、派遣官員「駐臺」等消極舉動。
這些動作均證明,美方正在一步一步將臺灣「豪豬化」,而「豪豬」對美國的意義僅限於刺傷大陸,而非讓「豪豬」自身更加安全。島內社會對此看得清清楚楚。
臺灣《中國時報》以《不能疑美只能信「賴」?》為標題發表評論指出,美國兩黨政客信奉的是美國國家利益、美國優先,萬一臺海發生戰爭,寧可炸毀臺積電也不能落入大陸之手,對臺島既無情也無義。評論表示,如有必要,美國就會犧牲盟友,臺灣地區不是特例。過去歷史也不乏被美國出賣過,只是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對臺灣民眾而言,比美國更值得懷疑的,是那些高呼「不要懷疑美國」的政客。一個在臺灣執政、要靠臺灣人選票上臺的政黨,滿腦子裝的卻都是美國;不僅為美國利益鞍前馬後,甚至要求民眾連一絲質疑都不能有,這究竟是政黨還是邪教?
賴清德(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賴清德要求臺灣社會把「相信美國」變成「信仰」,只能證明其與臺灣民意真實訴求的距離越來越遠。臺灣民眾需要一個敢於質疑美國的政黨,更強烈期盼一個敢對美國說「不」的政黨。
香港「中評社」指出,當美國不只把臺灣地區當籌碼,還要把臺灣變成「地雷島」,「拐走」臺積電,懷疑美國者不但會越來越多,對美國說「不」的聲音還會越來越大。臺灣《中國時報》反問,臺灣為未來臺海戰爭準備好了嗎?臺灣註定要變成地雷遍地嗎?文章強調,美國「遞刀子」,臺灣應大聲說「不」。
此刻,美方將臺軍在美情況主動曝光,甚至把孩子的笑容當成政治炒作的工具;但臺海局勢若照美方「劇本」發展下去,臺灣無疑將淪為戰場,臺灣青年將變成「炮灰」,臺灣孩子的未來將被斷送。
針對近來民進黨當局加緊與美國開展軍事勾連,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指出,人民解放軍的演練,是對臺美勾連挑釁升級、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嚴正警告。他強調,任何企圖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圖謀都不可能得逞。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要低估我們遏制「」分裂、反對外來幹涉的決心和能力。
馬曉光指出,我們期盼新的一年兩岸關係能夠改善發展,臺海局勢能夠和平穩定,兩岸正常交流合作能夠儘快恢復,這是我們衷心的期盼,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兩岸同胞應當團結起來,制止臺美勾連挑釁升級,這樣我們的美好願望和善良意願才能夠實現。 【來源:海峽之聲為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