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的清華博士(成都2名15歲學生太厲害了)
2023-05-25 15:35:34 1
很多網友將一些笑話段子演繹成視頻,其中就有一個很經典:當孩子還在襁褓中,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就想著:我的孩子將來肯定得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
等孩子上了幼兒園,目標就降到了985、211院校,等到了孩子上小學,當父母的就想孩子能夠上個本科就很不錯了。這雖是個搞笑段子,但是也是顯示出父母們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只不過是被現實一次次糾正。
成都2名15歲學生太厲害了,被清華選中,或將成為最年輕的博士
但是成都的兩個中學生確實實現了全國父母的夢想,在讀高中期間就考上了清華大學,而且人家從清華大學一畢業,那就是博士生。這兩位學生確實是名副其實的人中龍鳳了。
大家想一下,15歲的我們應該在做什麼?是不是剛剛考上高中,每天從早到晚做不完的習題,考不完的試?這還是比較好的學生,還有很多學生不能在中考時取得好成績,只能上職業學校學習。
但是成都市第七中學的兩個高中生:鮮思成和王雅璇,都是2007年出生的,今年剛滿15周歲。他們被卻被錄取,成了人們羨慕都羨慕不來的大學生。
而且讀的是本科、碩士、博士八年連讀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是不是很凡爾賽?王雅璇是成都市第七中學的高中二年級女生,從上初中時就是寄宿制學校,完全能夠照顧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不但如此,各方面還非常優秀,熱愛運動,鋼琴也是考過了八級,是典型的的學霸。早已適應了高中生活的她,一想到要離開自己的老師和同學,心裡十分不舍。
鮮思成是成都市第七中學高中一年級的男生,陽光帥氣的他不僅喜歡運動,也是酷酷的吉他手。帶著對高中生活的不舍,也要步入自己新的人生階段。
鮮思成和王雅璇兩人均是在「清華大學2023年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第一批次招生」的活動中,被錄取。這個培養計劃從去年開始實施,目的是培養具有過硬過強數理基礎的學生。
而且每年該計劃只招收不到一百名學生,而且分成四次進行招生,鮮思成和王雅璇是今年第一批,也是最重要的一批中「幹」掉上千人,獲得清華大學的錄取。面對這樣的學生。
不僅僅是同齡人,就是平常人看見,也是說「羨慕都說不過來了」。但是我們要相信,這兩位學生的成功不是偶然,在這成績的背後肯定付出了比平常人千倍百倍的努力。
是不是做父母的更是羨慕得不行,恨不得這倆娃是自己生的?但是這只是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當父母的還是要認清事實,不能強逼著自己的孩子像人家這樣優秀。
畢竟,上千人中也就是被選中了50人,這都是學生中的翹楚了。現在網絡上流行著很多的新詞,其中就有一個「雞娃」,指的是當家長的為了自己的孩子更加優秀,就給孩子過度「打雞血」。
使孩子的心理壓力、學習壓力、身體壓力都增加。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折中拔苗助長式的培養方式,只能是適得其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適合學習的。
所以不是只有考大學才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徑,現在孩子們的壓力越來越大,網絡上學生自殺的事件頻發,這都是各種壓力造成的,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孩子已經壓力很大了。
當父母的,最應該做的事是關心愛護孩子,及時給予疏導,而不是再「雞娃」。或許父母給的壓力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到時候真的就後悔晚矣。像鮮思成、王雅璇這樣優秀的人是鳳毛翎角的。
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每天都有進步,能夠超越之前的自己的例子卻是層出不窮的,只要孩子在努力,做家長的不僅僅是欣慰,還要有鼓勵和肯定,家長的鼓勵和肯定是孩子努力的不竭動力。
很多父母將自己最好的給孩子,希望孩子能夠體會自己的一片苦心,並表示不想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事實上,家長忽略了一點,就是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這個時間就說明這是一場馬拉松。
而非短跑,所以起跑線固然重要,跑的過程也是相當重要的。當然上了高中就是大孩子了,有了更加堅毅的品格和更加成熟的心智,不懈的努力是對父母的回報,更是對自己未來的一種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