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成長中應採取的管理思想路線(五類企業的生命力特徵)
2023-04-22 03:07:52
文/董立 《中歐商業評論》
我們歸納出了企業生命力的五種不同類型,並將生命力類型與企業的控股方性質和所處行業相聯繫,揭示了企業生存和發展之路的多樣性。
我們將企業生命力分解為兩個維度,每個維度包含兩類指標。由此計算而得的生命力四邊形面積大小代表了每家企業生命力的強弱,可以在所有入圍企業之間橫向對比。 根據我們的模型設計,每個維度所包含的兩類指標之間,還有一種側重和平衡的關係。一方面,市場地位得分與戰略得分的總和代表了企業在商業維度上的總體生命力,但一家企業在市場地位得分與戰略得分之間的相對大小,也體現了該企業在中短期和長期生命力之間的平衡。如果一家企業在市場類指標上的綜合得分顯著地高於其在戰略類指標上的得分,那麼我們認為,相對於上榜企業整體而言,該企業的商業生命力更多地體現在短期業績,特別是近年來的營收和盈利能力。相反,如果一家企業更偏向於戰略類得分,那麼它的商業生命力就更多地在於中長期戰略,特別是對風險的把控和對前瞻性問題的部署上。 另一方面,組織得分與人才得分的總和,代表了企業在社會維度上的總體生命力,但一家企業的組織得分與人才得分之間的相對大小,也體現了該企業在組織層面和個體層面的社會生命力之間的平衡。如果一家企業在組織類指標上的綜合得分顯著地高於其在人才類指標上的得分,那麼我們認為,相對於上榜企業整體而言,該企業的社會生命力更多地體現在整體結構上,特別是它的組織規模和治理結構。相反,如果一家企業更偏向於人才類得分,那麼它的社會生命力就更多地體現在個體能力上,特別是對人才的激勵和培養。 在此基礎上,如果我們同時考慮兩大維度的偏重方向,就會發現任何一家上榜企業的「生命力四邊形」可能會偏重於「生命力象限」的某一個象限。由此,我們可以劃分出五類不同的企業生命力類型,其中的四種類型分別偏重於生命力象限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象限,另一種類型則較為平衡,沒有明顯地偏重於任何一個象限(圖 1、圖 2)。下面我們依次討論這五種生命力類型的特徵。
榕樹型企業:規模優勢顯著企業代表:中國石油(第1)、工商銀行(第3)、中國建築(第9)、京東(第12)、萬科(第21)上榜總數:59家 榕樹樹冠寬廣、根枝相織、獨木成林,是南方溫暖溼潤地區常見的長壽樹種。在傳統中國,榕樹以其龐大的體量和繁衍不息的根系組織,不僅給人們提供了遮蔭的社會生活場所,也常被視為生命力世代延續的象徵。榕樹型企業也是如此。典型的榕樹型企業是巨無霸級的組織,業績耀眼、規模優勢顯著、佔據市場支配地位(圖 3)。作為商業機構,榕樹型企業在市場地位指標上的平均得分(3 470.01)遠強於其在長期戰略指標上的平均得分(728.40)。作為社會組織,榕樹型企業在組織指標上的平均表現(2 128.75)也明顯高於其在人才指標上的平均表現(1 012.23)。因此,在企業生命力坐標中,這類企業的生命力四邊形最主要的部分位於左上象限(「市場地位-組織」)。
從整體上看,榕樹型企業牢牢佔據了企業生命力總榜單的前茅:前25強佔21席,前50強佔35席,前100強佔47席。在具體的市場地位指標上,榕樹型企業除6家外均位列總營收的前100位(前20強佔18席),有44家進入淨利潤的前100位(前20強佔16席),有38家位列總市值的前100名(前20強佔15席)。在營收增速和毛利率這兩個比率指標上,分別只有6家和2家榕樹型企業進入前100名。在組織規模上,榕樹型企業除7家外均位於員工人數的前100名(前20強佔19席)。而在其餘的組織指標上,榕樹型企業表現平平:僅有8家進入員工增速的前100名,10家進入人均營收的前100名;在高管穩定性和高管多元化方面,也分別只有2家和7家進入前100名。因此,我們發現,榕樹型企業在總榜單上的領先地位主要來自它們在營收、利潤、市值和規模上的絕對體量,而並非來自業績增長速度、超額利潤率,或組織治理和擴張上的優勢。 在行業分布上,有接近半數的榕樹型企業來自金融業(27%)和工業(17%)。從控股方性質來看,有45家為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佔榕樹型的四分之三。而在這45家企業中,有18家進入總榜單的前25名,29家進入前50名,36家進入前100名,勢頭完全蓋過非國有控股的榕樹型企業(僅11家進入前100名)。換言之,榕樹型企業的主體是超大型國有控股公司,並且高度集中在總榜單的前100名。白楊型企業:側重人才激勵
企業代表:阿里巴巴(第4)、騰訊(第5)、碧桂園(第18)、興業銀行(第49)、中信證券(第97)上榜總數:62家 白楊高大挺拔、耐幹耐旱、適應性強,是溫帶和寒溫帶常見的防風護林樹種。雖不具備榕樹獨木成林的體量,但白楊在北方的秋冬季節依舊堅挺偉岸,從而象徵著一種積極向上、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相應地,白楊型企業的典型特徵是市場地位突出、人才濟濟、奮鬥不息(圖4)。作為商業機構,白楊型企業的平均市場地位指標(1 646.06)要遠強於其平均長期戰略指標(636.52)。作為社會組織,白楊型企業在人才指標上的平均得分(1 372.74)也明顯高於其在組織指標上的平均表現(973.96)。在企業生命力坐標裡,這類企業的生命力四邊形最主要的部分位於右上象限(「市場地位-人才」)。與榕樹型相比,白楊型企業在市場地位指標上僅為前者的一半,但在人才指標上則小幅領先。 從整體上看,白楊型企業主要位於企業生命力總榜單的中上遊:前50強佔10席,前100強佔28席,前250強佔49席。在營收增速和毛利率這兩個比率指標上,則分別只有5家和8家白楊型企業進入前100名。可見,與榕樹型類似,白楊型的強勁市場地位也依賴於其在營收、利潤、市值上的絕對體量。在其表現最搶眼的人才類指標上,白楊型企業有30家進入員工薪酬的前100名,24家進入高管薪酬的前100名,有超過八成(53家)建立了管培生制度,但在營收薪酬比和薪酬平衡度上,分別只有18家和17家進入前100名。另外需要留意的是,白楊型企業憑藉在人均營收上的優異表現(27家進入前100名)得以在組織指標上毫不亞於雪松型企業。可見,白楊型的組織和人才優勢主要在於較高的人才激勵水平和組織效率。
在行業分布上,有四成白楊型企業來自金融業,特別是商業銀行(14家)和證券公司(9家)。而在單個行業上,白楊型企業在金融業(46%)和房地產業(35%)佔據相對多數。從控股方性質來看,有47家白楊型企業為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佔到該類型的四分之三。但在這47家企業中,無一進入總榜單的前25強,也僅有17家位於前100強。也就是說,與榕樹型企業相比,白楊型企業雖然主體也是國有控股企業,但其主要集中在總榜單的中上遊,而頭部的白楊型企業並非國有控股。雪松型企業:極具韌性企業代表:百勝中國(第36)、百度(第46)、匯川技術(第100)、東風集團(第170)、青島啤酒(第309)上榜總數:83家 雪松來自高海拔地區,樹體聳直、樹冠繁茂、側枝舒展。在常綠針葉樹種中,雪松以其端莊穩重的樹形而獨具一格,是寒冬裡的一道華麗風景線。同樣,雪松型企業的典型特徵是戰略領先、治理穩健(圖5)。作為商業機構,雪松型企業在市場地位指標上的平均表現(441.89)不及其在長期戰略指標上的平均表現(1 105.17)。作為社會組織,雪松型企業在組織指標上的平均得分(964.78)則高過其在人才指標上的平均得分(667.10)。在企業生命力坐標中,這類企業的生命力四邊形最主要的部分位於左下象限(「戰略-組織」)。與其他生命力類型相比,雪松型在戰略指標方面佔據榜首,在組織指標上仍然明顯落後於榕樹型。 從整體上看,雪松型企業主要位於企業生命力總榜單的中下遊:無一進入前25強,前100強僅佔6席,前250強佔28席,有55家位於250名之後。具體到戰略指標上,我們可以看到,雪松型企業有24家位列高管數位化的前100位,有23家位列研發投入比的前100位。而在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和非負面輿情這些風險控制指標上,雪松型企業表現一般,分別只有12家、18家和9家進入前100名。這說明,雪松型企業的戰略優勢主要體現在它們對於前瞻性戰略的投入上,而並非來自對於風險的控制。在其表現相對不錯的組織類指標上,雪松型企業有35家進入員工增速的前100名,31家進入高管多元化程度的前100名。但在高管穩定性、員工人數和人均營收方面,分別只有18家、17家和3家雪松型企業進入前100名。可見,雪松型企業在組織方面並不依賴絕對規模,而是以擴張速度和公司治理見長。
在行業分布上,有超過20%的雪松型企業來自電子製造產業,另有18%來自醫療保健行業,15%來自信息技術行業。從單個行業來看,雪松型企業在非日常消費品(47%)、電子製造(39%)和醫療保健(28%)領域都佔據一定數量優勢,但這種優勢尚不及翠竹型。從控股方性質來看,僅有13家雪松型企業為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佔比不到五分之一),且無一進入總榜單的前100名,這是所有生命力類型的國有控股公司中最弱勢的。在佔雪松型主體的非國有控股企業中,有2家進入總榜單前50名,6家進入前100名,但有45家位於250名之後,實力並不特別突出。翠竹型企業:未來發展潛力優秀企業代表:信達生物(第57)、浪潮信息(第59)、科大訊飛(第93)、蔚來(第110)、信義玻璃(第240)上榜總數:248家 翠竹莖系稠密而堅韌,生長速度快,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由於經常生長成林,但也在開花之後成片地死去,翠竹象徵著巨大的成材潛力和較高的風險挑戰。典型的翠竹型企業將風險管控與研發投入並舉,同時注重人才培養,處於高速成長期(圖6)。作為商業機構,翠竹型企業在長期戰略指標上的平均表現(1 098.41)遠超其在市場地位指標上的平均表現(390.96)。作為社會組織,翠竹型企業在人才指標上的平均得分(992.44)也要強於其在組織指標上的平均得分(690.28)。在企業生命力坐標中,這類企業的生命力四邊形最主要的部分位於右下象限(「戰略-人才」)。與其他生命力類型相比,翠竹型企業在戰略指標上僅略低於雪松型,在人才指標上則稍遜於領先的白楊型和榕樹型。
從整體上看,翠竹型企業主要位於企業生命力總榜單的中下遊:無一進入前50強,前100強僅佔15席,超過半數(164家)位於250名之後。在其表現相對出色的戰略指標上,翠竹型企業有41家進入資產負債率的前100位,60家位列流動比率的前100位,43家位列非負面輿情的前100位,61家位於研發投入比的前100位,62家位於高管數位化的前100位。翠竹型企業在風險控制和前瞻性戰略兩方面都表現良好,尤其在研發投入和數位化方面遙遙領先其餘上榜企業。在人才類指標裡,翠竹型企業有49家進入營收薪酬比的前100名,41家進入員工薪酬的前100名,40家進入高管薪酬的前100名,37家進入薪酬平衡度的前100名,有超過半數(136家)建立了管培生制度。翠竹型企業在營收薪酬比和薪酬平衡度方面實際領先於白楊型企業,而在薪酬水平和人才培養制度上也僅略遜於後者。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翠竹型企業雖然在總營收、淨利潤、總市值方面表現不佳,但在營收增速和毛利率這兩個市場地位指標上,分別有46家和54家進入前100名。而在組織指標方面,翠竹型企業雖然在員工人數上排名靠後,但在人均營收、高管多元化、高管穩定度和員工增速四個指標上實際表現不俗,分別有49家、46家、41家和32家進入前100名。可見,翠竹型企業在戰略端和人才端的優勢並非依賴少數幾個指標,而頭部翠竹型企業的未來潛力也體現在營收增速、毛利率、人均營收、組織治理和規模增速等方面。 在行業分布上,逾兩成翠竹型企業來自通信與信息技術行業,其中43家是信息技術企業。另外,有19%的翠竹型企業來自原材料業,多數來自金屬採礦(21家)和化學製品(20家)。在單個行業來看,翠竹型企業在通信(77%)、信息技術(74%)、原材料(69%)、醫療健康(57%)及交通運輸(50%)領域都佔據一半以上比例,畢竟翠竹型的總數佔到上榜企業的一半。從控股方性質來看,有91家翠竹型企業為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37%),佔比並不如榕樹型和白楊型高。而在所有上榜的非國有控股企業中(281家),翠竹型企業也超過了半數(157家)。也就是說,翠竹型企業與雪松型企業類似,以非國有控股公司為主,且主要集中在總榜單的中下遊。香樟型企業:略顯保守的平衡發展企業代表:小米(第22)、聯想(第26)、拼多多(第34)、中國鋁業(第104)、中興通訊(第113)上榜總數:48家香樟樹形端正、枝葉繁茂 、根系發達。雖然在外型體貌上並不出眾,但香樟憑藉其四平八穩的優良品性,成為最常見的城市行道樹種之一。類似地,典型的香樟型企業在四類生命力指標上的得分都比較平衡,每一類佔比均在20%以上(圖7)。這意味著,作為商業機構,香樟型企業在市場地位上的平均表現(858.35)接近其在長期戰略上的平均表現(876.13)。作為社會組織,香樟型企業在組織指標上的平均得分(958.17)也與其在人才指標上的平均得分(983.45)相當。在企業生命力坐標中,這類企業的生命力四邊形在四個象限之間的分布基本平衡。與其他生命力類型相比,香樟型企業的各類指標都處於中流。 從整體上看,香樟型企業主要位於企業生命力總榜單的中上遊:前25強佔1席,前100強佔4席,前250強佔33席。而在各項具體指標的前100名中,香樟型企業佔據了近年總市值的17席、總營收的11席、員工人數的10席、員工增速的11席、營收薪酬比的15席、高管薪酬的15席,而在其他指標上均未佔據10席以上。也就是說,超過三分之一的香樟型企業有非常搶眼的短期業績表現,也有接近三分之一的香樟型企業在人才激勵方面領先大部分上榜企業。但正是因為其平衡性,所以香樟型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單項優勢。 在行業分布上,香樟型企業中,來自公用事業、日常消費品和原材料行業的公司各佔比15%。而在單個行業上,香樟型企業除了在公用事業、日常消費品和房地產行業佔據20%之外,並無數量優勢。從控股方性質來看,有近一半(23家)香樟型企業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但均位於總榜單100名開外。而在非國有控股的香樟型企業中,則有4家進入總榜單前100名。
「生命力」(vitality)在傳統中文裡,被稱為「元氣」。從構成世間萬物的基礎,到維持人體運轉的要素,「元氣」學說貫通了古代中國的哲學和醫學。在牛津英文詞典裡,「vitality」指強壯和活躍的狀態,以及具備持續發展的力量。「生命力」一詞也被多個現代學科所借用。在社會科學中,生命力指社會組織或社會群落的生存及發展能力,包括其維持自身組織特性的能力。 我們不難看出,「生命力」一詞往往被用來指代自然、生理、精神、社會等多重維度上的生存和發展能力。正是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企業生命力」的概念,即現代企業作為一種商業組織所具備的長期生存和發展能力。通過今年的調研,我們成功地歸納出了企業生命力的幾種不同類型,並將生命力類型與企業的控股方性質和所處行業相聯繫,揭示了企業生存和發展之路的多樣性。 這種多樣性既讓我們看到了不同企業和不同行業在資源、策略、周期上的差異,也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思考如何在國內的市場條件下更合理地評估中國企業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