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大棚羊肚菌(號稱投資一畝淨賺六萬)
2023-04-21 19:42:32 3
2021年,小劉抵制不住「投資一畝,淨賺六萬」的誘惑,拿出在外打工攢下的錢,在老家城固種了8畝羊肚菌。
在此之前,小劉的生活和羊肚菌並無交集。他只知道,這是一種和松茸差不多的山珍。畢竟,羊肚菌幹製品長期保持著千元一斤的價格,常常使其與平凡的餐桌相隔甚遠,往往只作為西餐或燉湯裡的頂級食材而出現。
只是最近小劉發現,自己的羊肚菌發財計劃怕是要破滅了。如今已經是羊肚菌成熟採收的時間,而自己的大棚裡卻一顆也沒能長出來。即使自己完全按照菌種公司傳授的技術,沒日沒夜照顧了大半年時間,卻還是顆粒無收。
小劉這樣的經歷並非少數。由於氣候變遷和政策利好,原本生長在雲貴川山區的羊肚菌,開始逐漸向陝西、甘肅、河南等北方地區轉移。火爆的市場不斷刺激著投資者的神經,不少菌種公司打著「低成本高回報」的口號,吸引了不少陝西種植戶入局。
在種植業內,羊肚菌又名羊賭菌,收益高風險高。在這場賭博中,有人賺得盆滿缽滿,有人賠得血本無歸。一湧而至的種植者,真的準備好面對風險了嗎?
01
有時,食材的昂貴並非其由自身品質決定,而更多得取決於市場的稀缺。
早期,只有氣候溫和的森林中能夠生長出羊肚菌。這是一種極為嬌貴的菌子,對氣溫和溼度有著極高的要求。最關鍵的是土壤,只有充分的腐殖質才能提供其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所以,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採菇人,一天也只能採集不過百餘斤。
也正是因其珍稀程度,羊肚菌和松茸、松露一樣,成了法國宮廷偏愛的料理食材。十九世紀後,高級法式料理流行於全球的富人餐桌之上,成為了文明開化的象徵。人們對羊肚菌的需求越來越大,但供給有限,而且不穩定。
如何才能提供充足且穩定的羊肚菌貨源?答案指向了人工種植。只是這一百多年來,人工種植羊肚菌的嘗試一直沒能成功。
直到1986年,美國學者首次在實驗室內成功培育了羊肚菌。但這項技術長期不達標,產量低,成本高。後來,四川林科院的技術人員開發了一種技術,即在土壤中放置營養袋,維持菌種的供能,最終實現了量產的突破。
這種營養袋成分非常簡單,以麥粒、玉米、甚至秸稈這樣的生物廢料為主,再輔以石灰和石膏,裝在塑膠袋中就能滿足羊肚菌生長的營養需求。
這種技術價格低、門檻低,使得羊肚菌種植很快風靡四川和雲南。這裡享受了羊肚菌早期的市場紅利,也承擔了早期技術不成熟的風險。直到如今,還是全國羊肚菌的核心產區。
2020年,四川羊肚菌種植規模一度突破十萬畝,位列全國之首。
但是好景不長,近年來川渝地區氣候變化,雨水增多,溫度升高,不利於羊肚菌的生長,產量嚴重下降。並且由於長期種植,土地中雜菌較多,也極易發生感染,導致羊肚菌成品質量下降。羊肚菌大規模的減產和絕收,對許多種植散戶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甚至引發了群體性糾紛事件。
在新的種植季即將開始之時,四川省食用菌協會緊急發布了《關於羊肚菌大田種植的風險提示及對策建議》,建議當地農戶切忌不顧自身條件盲目擴大規模,最好還能參加農業種植保險,以對衝風險。
與此同時,「南菌北移」的政策引導,使得原本種植果樹、小麥為主的北方農村,越來越多轉而去種植投入更低、收益更高的食用菌。羊肚菌也搭上了政策的順風車,在陝西遍地開花。
02
羊肚菌的流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陝西,其種植最早集中在陝南的漢中和安康;隨後,慢慢向關中農村地區移動;如今在陝北的部分試驗大棚中,也出現了小規模種植。
在關中,羊肚菌的核心產區在鹹陽興平。這裡在2017年就引入了種植項目,幾年來不斷擴大規模,從2017年的60畝擴展到現在的500餘畝,種植基地由一個發展到五個,分布於興平的多個村鎮之中。
在北方的氣候環境中,需要嚴格控制羊肚菌大棚內的溫度和溼度,土質和酸鹼度也影響著產量和質量。
因此準備種植的前三個月,就需要在土壤中撒生石灰,以殺滅蟲卵和其他微生物。重複三次之後,才能大概實現羊肚菌生長所需的無雜菌環境。
然後是搭建大棚。如果冬季氣溫低,晝夜溫差大,則需要成本更高的暖棚。不過近年來關中地區的氣候,也有逐漸暖溼的傾向,更多種植戶傾向於普通常溫大棚。但羊肚菌的管理依舊馬虎不得,中午溫度高,需要開棚通風降溫,夜晚則需要覆蓋著保暖布保持恆溫。
清明正是羊肚菌即將成熟的時節,許多種植戶會忙著在地裡給羊肚菌澆水。業內俗稱出菇水,是辛苦勞作能否轉變為真金白銀的關鍵一步。在澆水前,羊肚菌的白色菌絲在冬天過後已經慢慢消退,開始形成一個個原基,但通過肉眼還是難以觀察到。而這時放入大水漫灌,原基吸水後會迅速變成幼苗,然後陸陸續續生長出來,就能夠直接收穫。
在老王看來,土壤殺菌、控制溫度和出菇水,這三項是能否出菇的關鍵所在。作為最早一批的羊肚菌種植者,老王積攢了不少經驗。如今他擁有三百餘畝羊肚菌種植大棚,這幾乎是整個關中地區最大的種植規模。
如果管理妥當,一畝地除去成本就能夠賺取三四萬元。在他看來,羊肚菌種植不僅收益高,而且速度快,秋季種植後等到第二年開春就可以採收,尤其比果樹之類的傳統作物快多了。
03
採收季是老王一年到頭最忙的日子。地裡的羊肚菌一茬一茬地冒出來,老王需要僱傭周邊村子的農民一起來搭把手。由於羊肚菌無法長期保鮮,早上採收,下午就要整理好準備烘乾。
烘乾能延長羊肚菌的保存時間,這也是目前最廣泛應用的一種加工方式。老王買了燃燒秸稈生物質的烘乾爐,通過蒸汽加熱,如果兩個烘乾通道同時開啟,四十分鐘就能出成品七十斤,一天時間開足馬力就能處理將近三萬斤新鮮羊肚菌。
除此之外,老王明年還準備購置幾套凍幹設備。在他看來,凍幹技術處理的羊肚菌能更大程度保鮮,並且在泡水後也能更高程度地還原。
事實上,市場傾向於烘乾羊肚菌,不僅有保鮮原因,還有一個最根本的經濟邏輯——只有保存期更久的乾貨才能炒上價。
對於種植戶來說,一斤新鮮的五十元,十斤才賣五百元;而只要技術達標,八斤鮮品就能得到一斤幹品,而其收購價就在五百元以上,即使除去烘乾的成本也是更為划算的選擇。對於經銷商來說,只要掌握了收購和市場渠道,幾經轉手,幹品羊肚菌就能從五百元一斤的收購價,炒到近千元的市場零售價格。如果面向海外出口,價格只會更高。
所以每到採收季,老王的羊肚菌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去年,甚至有一個經銷商來老王這裡義務幹了七天的採收工作,幾乎是求著他,才拉走了一車烘乾的羊肚菌。
而這些採收的經銷商大多來自四川,由於種植經驗早,他們也幾乎壟斷了國內羊肚菌的銷售渠道。先是在開春採收後,從種植戶手中收購一批。通過囤貨、炒作,等到八月十五左右,再高價賣給廣東和福建的消費者,以滿足其地區入秋煲湯的廣泛需求。
■ 羊肚菌銷售渠道大多由四川、雲南等經銷商把持
這聽起來幾乎是一個無本買賣,無論種植還是銷售,羊肚菌都成了一個典型的農業致富神話,每個人都能賺得盆滿缽滿,供不應求。
但現實並非如此。根據市場總體行情,全國大規模人工種植的近十年來,羊肚菌的鮮貨收購價格已經從每公斤130元降到了80元,貶值40%左右。
供給越多,價格越低,這是市場的基本經濟規律。許多種植戶心痒痒,看到羊肚菌的高收益就想入行。但是許多人仍在觀望,他們擔心羊肚菌會不會變成和大鯢養殖一樣的騙局。
2000年左右,野生大鯢走俏,黑市收購價一度高達2000元一斤。由於其珍稀程度和高昂價格,成了不少人偏愛的高端食材。在這種利益誘導下,漢中不少農民開始大規模養殖大鯢。到2009年,漢中的大鯢產量佔了全國的60%。
對大鯢這類小眾食材來說,許多人就是吃個稀奇,一旦在市場大規模流通後,食用需求也開始垂直下降。隨之而來的還有價格暴跌,即使是人工養殖種,也從1000元一斤跌至如今的30多元,成了和菜市場的草魚一樣的水平。
04
陝西的「羊肚菌種植熱」背後,還少不了各地出臺的政策性扶持方案。
2021年,周至縣對羊肚菌大棚建設給予補貼,當時種植規模只有500畝左右。今年,周至縣持續加大扶持力度,準備新建3000畝左右的種植大棚,將超越興平成為關中地區的核心種植區。商洛的山陽縣還將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在當地試驗羊肚菌反季種植。
■ 山陽縣試驗羊肚菌反季種植 | 圖源:陝西省自然資源廳
各地政策大多是補貼農戶種植,但是在內行人看來,羊肚菌制種才是關鍵。
在早期投資中,最關鍵的就是菌種。即使是老王這樣種植經驗豐富人士,每年也不得不從菌種公司購買。老王也表示,自己雖然在嘗試製種,但是技術一直不達標,種植後產量低,平時再好的細心管理也是白搭。
如今陝西境內的羊肚菌菌種公司,大多分布在陝南。這裡的不僅種植經驗相較關中、陝北更豐富,制種技術和環境條件也更為達標。
隨意走進洋縣的一個村子,除了油菜花田,還會看到無數黑色大棚。甚至計程車司機都知道,最近三年以來,越來越多人開始種植羊肚菌,這股熱潮也蔓延至周邊的城固、寧強和勉縣。
楊總在洋縣經營著一家菌種公司,不僅開發羊肚菌,還有茯苓、木耳等多種食用菌類。據楊總表示,羊肚菌制種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他們需要從野外採集多個品種的羊肚菌,收集其組織液和孢子,在實驗室混合後再放入不同環境的容器中培育,以獲得更強的適應能力。
在楊總的實驗大棚中,他的新品種混合了市場上常見的六妹和七妹羊肚菌,如今第一茬已經出菇,即將可以收穫了。這一新品種生長快,只要幼苗冒出來,一個禮拜就能準備收貨。並且產量也不錯,每畝能穩收一千斤左右。
關於種植風險,楊總則是大方表示,「我們是有蘇陝協作的政策支持的,從種植、制種到保鮮、烘乾,都有資金和專家協助。」
然而並非所有菌種公司都在研發產品,更多則是搞起了和「奶茶加盟」類似的騙局。在羊肚菌百度貼吧中,許多人都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大家排雷。
許多菌種公司的主營業務並非制種售種,而是一次性買賣。拙劣一些的,通過照片P圖,以顯示自己菌種的產量高。更精明一些的,則會把其他土地中的羊肚菌摘下來,放在一個大棚中湊數。
■ 陝西某菌種公司宣傳圖
並且這些菌種公司還會以傳授技術、大棚搭建的方式,收取額外服務資金。用「低投入、保回收、保產量」的話術,吸引許多並未準備好的種植者倉皇入局,種植等待多月後才發現顆粒無收。然而這時如果想要維權,這些菌種公司大多已經跑路,或者用「管理技術不恰當」等藉口推脫責任。
很不幸,小劉就是遇到了這樣的菌種騙局。如今,眼看著身邊的朋友羊肚菌或多或少都有收穫,而自己的大棚中卻顆粒無收。事實上,小劉這樣的遭遇絕非少數。在裁判文書網中,與羊肚菌相關的就有533篇文書,其中關鍵詞為合同、投資和賠償損失相關的,就分別有254、70和57條。
05
1637年,一株頂級的鬱金香球根在阿姆斯特丹的期貨交易市場上,賣出了十萬英鎊的天價。無數荷蘭人傾盡所有存款、押上全部財產,只是為了加入這喧囂躁動的球根交易。他們購買鬱金香的球根不是為了種植,而是打算轉賣。那時,幾乎所有荷蘭人都堅信這場投資是穩賺不賠的。
就當鬱金香球根價格又一次突破頂點後,突然間就毫無預兆地下跌了。幾天時間,就狂跌至原來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那時,荷蘭曾經最富有的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其他許多大筆投資的普通民眾也面臨著血本無歸的下場。
這場鬱金香狂熱,如今成了泡沫經濟的典型案例。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鬱金香有著令人心馳神往的美麗,但它真的值得這麼多錢嗎?
這一問題還可以引申到更多投資寵兒之上,九十年代風靡東北的君子蘭,上個十年在漢中大規模人工養殖的大鯢,剛剛過氣不久的保健神藥瑪咖,以及當下的羊肚菌……這些農產品並非如同電視裡《致富經》講的那樣簡單,似乎隨隨便便就能賺到大錢。然而這些產品的市場需求到底有多大,價格天花板在哪裡,卻一直沒人能給出答案。
過了清明,也到了陝西大批羊肚菌上市時節。羊肚菌的鮮貨收購價格一降再降,往年60元一斤的均價,今年品相好的也只有40多元。
在漢中城固,當地農戶都流傳說今年有人種了200畝卻是顆粒無收。但這依舊無法阻擋收購期的熱情,大批外地客商的車就停在村口,等著村民送來一筐又一筐的羊肚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 漢中城固的村道邊擠滿了收購羊肚菌的客商
豐收的農戶滿面春風,和來往詢價的客商開著玩笑。如果被問到今年賺了多少,大多數農戶都把這當作一個幸福的秘密,絕口不提。
村子裡還來了不少準備租地搭棚種植的外地商人,所有人都知道羊肚菌種植無異於一場賭博,從菌種、管理到採收都有極高的風險,卻為其高收益誘惑,無論如何也要趕在別人之前入場。
對於資本雄厚的種植公司而言,這場賭博可能意味著在自己可接受範圍內的一場試錯罷了。只是對小劉這樣的成千上萬的散戶而言,贏得賭注是最誘人的賺錢方法。然而賭博通常都是艱難生活的一個必然結果。
作者 | 佳星 | 貞觀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