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古法制醬油的製作方法(古法如何釀醬油)

2023-04-22 09:09:34 1

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黃逸

「七月初一恭祭醬祖、醋姑。原系此日,交帳換班之期。因三、七月祭祀大典,由十九年(1930年)議定,改為陽曆十月一日舉行。」這是1932年《臨襄會館祭祀條規》中所定行規。

臨襄會館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是山西臨汾人、襄汾人在京經商「相聚會晤之所」,在今東城區曉市大街,該會館是明清乃至民國時期北京醬業的重鎮,內供協天大帝(關公)、玄壇老爺(趙公明)、火德真君、酒仙、醬祖等神祇。

其中醬祖甚含混,應是蔡邕、顏真卿、劉邦、姜太公中的一位。

蔡邕是醬菜業的祖師爺,名字諧音「菜傭」,唐代已「供位於行廚之側,祀為菜神」,而醬菜工的俗稱即「菜傭」;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封為魯郡公,世稱「顏魯公」,諧音「鹽滷」,制醬業離不開鹽滷,所以「醬園報賽(古代農事後舉行謝神的祭祀,此處泛指謝神)必在顏魯公祠」;至於劉邦,曾被韓信稱為「善於將將」,即會管理將軍,「將將」諧音「醬醬」,劉邦被視為醬園業的祖師爺;劉邦且能「將將」,姜太公自然更厲害,美食家袁枚便認為,姜太公才是「將將」高手,也有醬園認同此說,尊姜太公為醬祖。

總之,從1930年起,即10月1日祀醬祖,此俗今已無傳,但今年「十一」期間,醬油產業頗受輿論關注。對於具體技術問題,本文不敢亂發言,僅對醬油史做一番鉤沉。一方面,網友總說「打醬油」,知醬油史可增趣;另一方面,從歷史看,「古法釀造」等宣傳語未必都靠譜,知此可多幾分平常心。

老北京醬園

早期醬油用肉做

醬油是常見調料。2021年,中國醬油總消費量達761.2萬噸,人均5.39公斤,考慮到日本曾達人均13.23公斤/年,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醬油堪稱第一調味品,但長期不受重視,比如含「醬」的古詩汗牛充棟,而含「醬油」的古詩寥寥無幾。原因無非三點:

其一,長期被豉汁壓倒,宋代才真正翻身。

其二,早期醬和醬油都有豆腥味,且含蛋白酶抑制素、皂角素等有害物質,影響了推廣。

其三,醬油貴,古代消費者少。

制醬油出自製醬,制醬出自釀酒。釀酒的根黴曲即可制醬,液體部分即醬油。我國至少從商代起便已掌握釀酒術,黃豆又原產於我國。1959年,在山西省侯馬縣發現人工栽培大豆粒,距今已2300年,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人工種植大豆。由此推論,在有歷史記錄之前,國人已會制醬。

文字最早記錄的醬多是肉做的。

據《周禮》記:「醢人掌四豆之實,朝事之豆,其實韭菹、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茆菹麇臡。」大概做法就是將肉(或帶骨肉)曬乾後粉碎,加粟曲、鹽,用酒泡,裝瓶發酵,需百天。

肉醬之外還有魚醬,與今魚露近似。肉醬、魚醬鮮美,但可能是有異味、價格高,只供貴族,影響了普及性,漸被邊緣化。豆醬、果醬也受重視,《周禮》記:「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醬用百有二十甕。」在《論語》中,孔子要求「不得其醬不食」,就是不同的食物要蘸不同的醬,否則罷吃。

根黴曲制醬的質量較差,蛋白質分解不充分,今天主要用米麴黴。

竟被豉汁壓在身下

至遲到魏晉南北朝時,國人已掌握米麴黴制醬技術,即用小麥發酵,加入黃豆制醬。

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提供了多種制醬法,都以麥豆為原材料,但只用小麥制曲,沒有黃豆曲,發酵時間長,滋味也受影響。

小麥曲分兩種。一是黃衣,用整粒小麥;一是黃蒸,將小麥磨碎成粉,再制曲。黃蒸的米麴黴生長狀況更好。制曲必須在夏天進行,農曆「六月中」「六七月中」,即「伏天踩曲」。此時溼度大,氣溫也契合米麴黴最具活力的30℃以上。

因沒有黃豆曲,掌握髮酵時間就很重要,《齊民要術》認為:「十二月、正月為上時,二月為中時,三月為下時。」所以,魏晉南北朝的醬可能沒有漢代醬好吃。

漢代制醬,近似後來的制豆豉法,據東漢崔寔《四月民令》稱:「(正月)可作諸醬。上旬炒豆,中旬煮之,以碎豆作末都。致六七月之交,分以藏瓜。可以作魚醬、肉醬、清醬。」這種炒熟豆子制醬的方法,至今仍存,但不普及。漢代也有面醬,據南北朝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稱:「醬多以豆作,純麥者少。入藥當以豆醬,陳久者彌好也。」

《齊民要術》中用豉汁做菜的地方共計80多處,用清醬僅7處。可見豆豉醬滋味更好。

日本的味噌即只用麥曲制醬,相當於魏晉時的醬。賈思勰更喜歡豉汁,但未記製法,唐代韓鄂在《四時纂要》有記錄,要加入大量花椒、麻椒,還要用椒葉覆蓋,所以「點素食尤美」,完勝味噌。

曹植的《七步詩》中有「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句,指的就是豉汁。

老上海新閘路醬園舊影

唐代人理解不了漢代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崔寔的《四月民令》中,已有「清醬」一詞,清代稱醬油為「清醬」「醬清」,那麼,漢代人是否已「打醬油」?

從醬到醬油,技術上沒門檻,米麴黴制醬,需加大量的水,易得醬油。不過,「清醬」也可理解為稀釋的醬。

名菜「清醬肉」(也稱「醬清肉」)就是用稀釋的醬塗在生肉上晾乾,反覆幾天後再烹製。

就算「清醬」是醬油,當時也非美食。制醬需重鹽殺死不耐鹽乳酸菌,避免酸敗,含鹽17%時,芽孢桿菌停止繁殖,又不會死亡,它能給醬增鮮。鹽還能抑制酶,延長發酵時間,使醬的滋味更成熟。漢代食用鹽質量差,多是雜質多的黃鹽,味苦澀,難怪賈思勰不願用它做菜。

在《齊民要術》中,「清醬」(或稱「醬清」)多用來做肉醬。

比如做燥脠(音如刪,意為肉醬)法,即:「羊肉二斤,豬肉一斤,合煮令熟,細切之。生薑五合,橘皮兩葉,雞子十五枚,生羊肉一斤,豆醬清五合。先取熟肉著甑上蒸令熱,和生肉;醬清、姜、橘和之。」

唐代已用完全制曲法做醬,《四時纂要》中有詳細記載。此書一度亡佚,2017年在韓國發現,是1403年至1420年間的重印本。書中「十日醬法」既用麥曲,也用豆曲。

有了新技術,唐人可以在任何時候做醬,不必像古人那樣,必須正月開始。唐人甚至對古代正月制醬的規定感到困惑。李匡義在《資暇集》中辯解道:「古人說正月不制醬就晚了,實屬誤會,這是王者怕耽誤農時,騙百姓在農閒時制醬,其實方法得當,不必非趕正月,也不必避雷。」

蘇東坡拿醬油當清潔劑

李匡義的推測未免誇張,「雷鳴不做醬,(否則)腹中當鳴」一說漢代就有,可能是當時工藝水平落後,無法控制雜菌,只好訴諸迷信。

有了完全制曲法,唐人採用各種技術抑制發酵速度,讓發酵變得更徹底。比如低溫,可抑制耐鹽乳酸菌,且減少香味揮發。再如不斷添水打耙,即用長木棍攪拌,每天打耙3至4次,一缸每次10耙,夏至以後「定耙」,一天6次,每次20耙,以使內部的鹽分均勻分布,避免有的地方因鹽分少而酸敗。

發酵時間長,小麥和黃豆中的蛋白質轉化為胺基酸的比例高,做出的醬就好吃,毒性也沒了。唐人做醬「百日始熟耳」,豆豉最短只需10天。兩相競爭,豆豉的「傳統領地」漸被醬奪走。

宋代時,普通人甚至把醬當成副食。據學者楊瑩在《宋代烹飪技藝研究》中鉤沉,《夢粱錄》所記「麵食店」的「下飯」中有糟醬。《武林舊事》所記酒樓食品中有「鯗醬 」,所 記 菜 蔬 中 有「 皮醬」……醬本身就可以算成一道菜。

最早記錄「醬油」一詞的是蘇東坡。他在《格物粗談·韻藉》中說:「金箋及扇面誤字,以釅醋或醬油用新筆蘸洗,或燈芯揩之即去。」醬油成了清潔劑,可能是傳統制醬用整黃豆,含有豆油成分,可去汙,而用榨完豆油的豆粕,便起不到此效果。

南宋林宏在《山家清供》中,記錄了一道食療菜「柳葉韭」:「韭菜嫩者,用薑絲、醬油、滴醋拌食,能利小水,治淋閉。」淋閉即小便不通暢、疼痛,可能是炎症引起,醬油有消炎功能,加上韭菜,竟被當成藥。

時間長了 成本高了

醬油推動中餐劇變,紅燒、醬燜、醬爆、生醃、涼拌、醬菜等都離不開它,在困難時期,醬油拌飯都成難得美味。

明清醬油製作技術日漸成熟。

一是更重視衛生。「壇口須用紗或麻布包好,以防蒼蠅投入」,「醬油濾出上翁,將瓦盆蓋口,以石灰封好,日日曬之,倍勝於煎」,「造醬要三熟:熟水調面,蒸熟麵餅,熟水浸鹽也」。

二是部分工藝有進步。比如從醬中提取醬油的方法,還有制酵母的方法。過去「踩黃子」都是把曲料攤在樹葉、竹葉、蘆席上,自然培植,雜菌多,品質無法保證。

三是更重視口感。「如要香,可加香蕈、大茴、花椒(整粒)、薑絲、芝麻(用袋盛),各少許」。

四是嚴格三次發酵。有的陳醬油要3年以上,「做醬油愈陳愈好,有留至十年者,極佳」。

明清制醬油始終未與制醬分離,因為制醬油會產生大量醬渣,成本太高。以六必居的鋪淋醬油為例,民國初年,一桶便值5元大洋,比普通體力勞動者一個月的工資還高。

民國時,戰亂不已,百業凋零,傳統手工作坊式生產在現代生產衝擊下難以為繼。1949年後始有改觀,上世紀50年代,從蘇聯引入固態無鹽發酵工藝,生產速度快,發酵周期只用56小時,在此基礎上,又開發了低鹽固態發酵法,發酵周期延長到25至35天,質量有所提高。以後,又引入日本的適溫發酵法,發酵時間延長,滋味更好,但成本比過去提高了一倍以上。

隨著人們生活改善,傳統發酵法回暖,但生產周期長,「春曲、夏醬、秋油」,至少要大半年,價格上沒優勢。

傳統醬油也有缺點

日本產醬油中,中高品質佔90%,面向普通用戶,剩下10%面向食品生產廠家。受計劃經濟時期影響,不少國人認為醬油是「便宜貨」,希望用蘇式發酵法的價格,享受傳統發酵法的滋味,導致70%國產醬油困在中低端市場。

傳統發酵法也有缺點。

據學者趙榮光鉤沉,中國醬油承續1000餘年「天然踩黃」「日曬夜露」等工藝,易受雜菌汙染,業內有「無蛆不成醬」之說,民間亦有「井裡的蛤蟆,醬缸裡的蛆」等俗語。

許多傳統工藝不合理,比如日曬增色,生抽曬去一半即成老抽,造成大量營養成分流失,如今已改用添加焦糖色(可樂也用焦糖色)。據學者馬學曾鉤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醬油廠排斥焦糖色,南方廠則主動改變,靠老抽橫掃市場,北方醬油業遭重創。

傳統工藝生產的醬油含鹽度高,不利於健康,但放棄高鹽,又難降低發酵速度。境外一些醬油品牌自稱「古法製作」,一開蓋,須放入冰箱保存,否則2至3天內便長毛,但冰箱只能抑制細菌,很難殺死有害菌。

日本長期佔據醬油高端市場,以致一些外國人以為醬油是日本發明的,據日本學者鉤沉,日本文獻中醬油一詞首見於《易林本節用集·跋》中,該書成於1597年,且日文「醬油」發音是閩南話「豉油」的對音。中日醬油不太一樣,但毫無疑問,中國是醬油的發明國。

2019年,我國人均調味品消費量已達美國的1/3,但支出僅為13.6美元/人,不足20%。也許,隨著中國調味品向更高端發展,優質也能優價,到那時,姜太公也會以當醬祖為榮吧。(責編:沈灃)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