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明如鏡,吏清如水(老話說官清似水)
2023-05-14 02:13:27 1
在過去的民間,有這樣一句老話,說是「任你官清似水,怎奈吏滑如油」。意思就是說,即便一個官員再清正廉潔,也架不住手下的小吏們偷奸耍滑。
難怪一代偉人說,「治國就是治吏」。
雖然在我們的人的印象中,古代的官和吏,其實也沒什麼分別,反正都是欺壓老百姓的,這一點從詩詞中就能看出來。無論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還是「官吏但索錢,詔書哀煢獨」,甚至是「吏橫民重足,時危命一絲」。
總而言之,一個成語就可以概括,一丘之貉。
但實際上古代的時候,尤其是在唐朝以後,在封建君主制的官僚體制中,官和吏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了解一下。
尤其是從宋朝開始,官和吏有了明顯的區分。
其中,官大多是通過科舉考試,從天下學子中選拔出來,由吏部直接任命的,因此也被稱作「朝廷命官」。吏則大多是官到任以後,為了管理地方事物,從當地聘用的一些具體的辦事人員。
按照現在的說法,吏就是在官府裡打工,某一方面有專長的人。比如《水滸傳》裡的宋江,作者施耐庵說他是:
刀筆精通,吏道純熟。
實際上宋江就是刀筆吏出身,擅長寫個文書、狀子什麼的,還特別懂得怎麼服務官員。
級別不同
官是有品級的,而吏則沒有。
魏晉南北朝以後,官的品級大多是「九品十八階」,具體就是在每一個品級上,再區分「正」和「從」。例如一品就分為正一品、從一品。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唐朝,實行的就是「九品三十階」,其實就是在三品以下的品級上,在區分上和下。例如四品就分為正四品上、正四品下、從四品上、從四品下。
吏雖然也在官府做事,但卻不在這個品級體系之內,在古代也被稱為不入流。如果非要劃分級別的話,也在從九品以下。
類如在兩宋年間,負責起草文書的押司,負責奔走差務的衙役等。
職責不同
官的職責是根據自己的施政理念,發布具體的政策和措施,而吏則負責幫助出謀劃策,並將這些政策和措施落實下去。
這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當吏不認真去落實的話,官的政策和措施就會打折扣。
當然,這也可以分為兩方面來看,如果官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對當地的老百姓是不利的,吏這樣的做法,反而會起到保護百姓利益的作用。相反,則會損害到百姓的利益,尤其是當一些好政策,觸碰到吏這個階層的利益的時候。
實際上,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過去的民間,會有「任你官清似水,怎奈吏滑如油」這種老話的原因。
任期不同
自唐宋以來,官員的任期,大多是三年,當然具體會有差別。例如唐朝中後期的州刺史就是五年一任,而清朝說是三年一任,但大多幹不到三年。
吏因為是本地人,基本上沒有任期,只要新來的官員不辭退,自己就不會失業。而新官上任後,因為是初來乍到,對當地的風俗人情不是很了解,很多事還要仰仗吏去做,因此也不會輕易辭退。
不過這樣一來,就很容易讓這些吏,在當地形成利益集團,從而危害地方。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說,「吏治清,天下寧」的原因。
本文為「索彥聊詩詞」原創,歡迎關注、點讚、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