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如何做一名優秀的錦城教師)
2023-05-14 03:45:10 3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錦城教師
——教師代表、輔導員代表在成都錦城學院第六屆尊師節暨紀念孔子誕辰2573周年教師座談會上的發言(摘要)
各學院教師代表發言
文學與傳媒學院教師代表謝天開:
他在會上圍繞如何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風尚以及進一步提升科研水準等內容進行了發言。他提到文傳學院長期以來依託學院社會資源等邀請到高水平學者進校舉辦學術講座,為學子們展示前沿學術成果,分享學術研究經歷,講授「技術文科」實用技能,有效助力廣大學子提升學業興趣、開闊學術視野、不斷追求更高的學習目標。他建議要繼續大力開展高質量的學術講座,對學術講座的管理制度設置方面更加人性化、更加全面清晰。在助力青年教師成長以及提升科研水平等工作方面,他提到一是在論文研究方面,相關激勵制度要更加完善;二是希望組建成都錦城學院學術委員會,聘請教授學術委員,主要職責為評審校級課題、參審校外課題、審評教師職稱科研成果、推進各學院科研項目等等,為營造更加良好的校園學術研究環境貢獻力量。
工商管理學院教師代表朱麗萍:
她擔任營銷策劃、跨境電商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以及校內營銷策劃大賽的組織老師,學生社團市場營銷協會的指導老師。她在會上以「教賽相長,讓長板更長」為主題分享了自己在錦城學院的成長與收穫,並從四個方面進行了交流。一是為學而賽、長在能力,近7年來組織了3500人次參加校內營銷策劃大賽,在省級比賽中獲獎數量、獲獎人數逐年提升,實現飛躍。二是為教而賽、長在創新,通過大賽促進了產教融合,帶來了教改創新,也讓課程組老師收穫榮譽,如喜獲四川省首屆民辦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四川高等教育學會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項;三是教管聯動、教學相長,大賽組織管理五個階段同步實施,這也更好的培養了新商科人才的高階思維;四是錦城教育、引領實踐,我校在2010年將以賽促學納入「六大教學法之一」,教賽結合,教學相長,讓學生和老師的長板更長。
財務會計學院教師代表吳培培:
她感慨道,自己與錦城一路成長,一路收穫,成長為了現在的自己。她以「錦城教師情感勞動框架下的教育情懷感染力的提升」為主題作了發言交流。她特別提到了孔子的為師之道,「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她認為在錦城課堂,教師不僅能夠傳遞知識,而且具有能夠傳遞思維方式的能力,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是要針對不同學生群體思維方式,做到高階課堂形式的多樣化。而如何實現「有教無類」,則是要與學生平等相待,要有憐憫之心、要能夠接受、信任學生。而關於教師的核心競爭力,她有著自己的思考,她認為新形勢下,單強調教學相長是不夠的,教學還必須與研究、競賽、新技術相互促進,相互賦能。她嘗試推動組建師生科研學習共同體,有助於讓學生學習系統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思考那些尚存爭議的學術問題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研究熱情。
計算機與軟體學院教師代表李丹:
他作為錦城學院ACM集訓隊的指導老師兼總教練,以集訓隊的創建和發展為例,分享了一些個人經驗與心得。他表示,錦城學院ACM集訓隊作為一個以ACM競賽為目標的學生團體,在人數不斷擴招的基礎上,已經從單一的競賽轉為競賽與項目開發同時進行的雙目標學生競賽團隊。截至目前,全隊獲得了A類及以上的各級競賽獎項共計92項。短短兩年內取得這樣的成績,他分析出三個原因:一是學院領導支持、重視,領導們每次都會出席集訓隊的集體活動,從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給予了同學們極大的鼓勵。二是教師團隊通過運用高階教學框架,促進學生從接受性思維向關聯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遞進。學院從內因上發掘學生參加競賽的目的,同時提供相應的外因條件,保障培訓的有序展開,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三是在集訓隊的管理方面,他們探索運用了非認知能力框架,建立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學生團隊管理模式,如選拔「學生教練」、樹立各項事務流程等,提高了管理效率。
智能製造學院教師代表吳開霞:
她在會上分享了八年錦城教學和科研中的一些體會。在教學方面,她認為合格教師必先站穩講臺,要深入研究授課對象,做到有的放矢,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與此同時,還要創造一些破解沉悶課堂的方法,如「隨時隨地獎分答疑」、「保持教學激情」等。她提出選好教材是教課之本,要選擇國家級教材、教育部級教材、獲獎教材。她還說製作好PPT是一門藝術,要對編輯學、美術學有一定的了解,把PPT做到圖文並茂、色彩豐富、層次清晰。在科研方面,李丹老師認為科研不是獨立於教學的,將科研和教學結合會有很多益處。一是科研有助於革新教學內容,能有效地提高授課質量;二是科研有助於提高教學的研究基礎,培養學生可貴的創新精神和能力;三是鼓勵學生參加科研活動是促成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因此,讓科研和教學有機結合,做到教學相長,必定能夠結出更多的碩果。
電子信息學院教師代表周紅:
她回顧了自己在錦城15年的教學歷程,就如何做好一名優秀的錦城教師,她有四點體會。第一,教師的職業和很多工作不同,要做到優秀,必須有個前提,就是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我們的家——錦城。錦城是一所學生在哪裡老師就在哪裡的學校,面對著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我們一定要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第二,做優秀的教師需要保持先進的教育理念,樹立明確的育人目標,形成特色的教學思路,從而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學校的「四大框架」,「兩個結合」等就是國內外教育界最前沿研究問題的整理和實踐優化,她也非常認同學校應用型、工程型的人才培養目標,這樣是真正培養用人單位想要的,好用的學生,在就業方面拔得頭籌,走出我們學校自己的特色。第三,優秀的教師應該有激情,有新思維,有創新,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和魅力。第四,要想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就應有一桶水。老師的「一桶水」是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加滿的,自己要保持內驅力和學習力,在專業領域深耕,才能夠教學、教賽、教研、教技相長。
金融學院教師代表鄭曉曦:
她在會上圍繞如何做一名優秀的錦城之師的內容展開發言。她闡述了四個方面的思考,一是要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師德的根本標誌,也是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部分;一個好的教師,其言行將成為學生優良品質形成中的表率和楷模。二是要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精通自己所教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結構,並且能夠將最新成果引入到教學之中,更新知識,適應時代變化;她建議將「網際網路 思維」運用到教學理念中。三是在教學方面需要培育優秀的教學能力,掌握教育科學,懂得教育規律,並且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當中。四是還要打磨出色的科研能力,教師的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學水平、深化科學理論知識的重要保障;要具有科學的懷疑精神和標新立異、打破常規的創造能力。不僅如此,認真貫徹落實「四大框架」,全面推進以上各個方面的內容,也是金融學院全體教師一直以來兢兢業業在做的事情。
藝術學院教師代表黃婧秋:
她與錦城結緣,已有數十年的相依相伴。她談到了十年來對學校的感恩與融入,十年來對個人的思考與成長,十年來對教師工作的理解與期待。她提到一個老師要潛心於教學,離不開學校的巨大支持,離不開在教育理念上不斷創新的引路人。她不斷從「四大框架」、「五力五升」、「三階遞進」等錦城教育理念中吸收養分;通過教學大賽磨鍊技能、進修、參與論壇……進一步為教育教學提供支撐。近年來,藝術學院全體老師把高階課堂的理念延續到課堂外實踐中,讓學生既能捧起大賽的獎盃,更能勝任未來的工作。藝術學院的教師們堅持錦城教育學的三個特點: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形成特色。她認為教育的意義在於薪火相傳。當看到服裝設計系同學們在暴風雨裡堅持走完服裝大秀,播音系同學們24小時接力小屏直播永不疲憊,表演系同學們揮汗如雨歷經一年排演大戲……傳承一詞,有了最好的註解。
建築學院教師代表劉桂宏:
她認為當好老師要做到三個方面:一是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她提到「做人第一,能力至上」,這也要求老師們不僅教會學生讀書,而且教會學生做人。二是精通專業、把握前沿。教師要關注行業發展動態,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專業技能與素養。她提到了建築學院在建築信息化、工業化發展趨勢下,高度重視BIM技術,老師們積極考取有關證書,並運用BIM技術參加行業實踐,並帶動學生共同實踐,通過努力,效果良好。她也希望學校能夠進行建築經濟實驗室和裝配式建築實驗室的建設,讓畢業生能夠有機會成為企業、團隊的裝配式領軍人。三是創新創造,止於至善。她提議將高階能力和高階思維的培養,貫穿教學課堂始終,採用「玩中學」的課堂模式,引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融入前沿技術,善於利用新技術輔助並促進教學,通過多項目交叉實訓教學,鍛鍊學生用創新、創業思維解決實際工程的能力,實現新時代下專業人才的培養。
外國語學院教師代表羅晴:
她在會上圍繞如何當好一名錦城教師的內容進行了發言。她提到要用高階課堂促進深度學習,實現教學相長,要讓學生發現問題,並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這樣的高階教學,能夠讓學生的翻譯能力、交際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鍛鍊和提高,同學畢業的時候考研出國率超過一半以上;高階課堂上的思維碰撞,也給了自己很多啟發,錦城教育理念在落地、生根、開花。學生增值了,老師也發展了,這就是教學相長。她認為要將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真正落到實處,才能實現教賽相長。外國語學院深入貫徹「四大框架」,積極探索為教而賽,為學而賽的新路徑,以競賽服務教學,推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項目向縱深發展;在過去幾年,她指導的學生拿到了國家級、省級外語類專業競賽各類獎項,而通過這些競賽成長起來的學生,很多都以優異的考研成績被錄取到北外、廣外等全國一流外語院校,並且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師也在為自己賦能增值。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教師代表張曉今:
她分享了自己教學生涯中難忘的瞬間,學生一天天的成長與改變、學生對老師的尊重與理解……讓她在錦城找到了教師這一職業的重要意義。她認為教師具有溫柔而又堅定的力量,他們愛學生、愛工作、愛這個世界,在這個平凡而又神聖的崗位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耕耘、無私奉獻、言傳身教,把愛與真誠帶給所有學子。她認為當好一名錦城教師,一定要充滿愛心,要真正地去思考學生想要的是什麼,怎麼樣把有用的知識教給學生,她提到,高階課堂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把鑰匙,深耕高階課堂,推動深度學習,一定能夠把知識的大門向學生敞開得更寬更廣。當然,對學生的愛不是「溺愛」,教學原則和底線也不能丟掉,要對學生嚴格管理、科學管理,指出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她希望所有老師都能一起做一棵愛的大樹,播撒愛的種子,呵護著學子們健康成長,讓他們奔向更幸福的未來。
通識教育學院教師代表王興波:
她認為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錦城教師,首先必須吃透學校提出的教育理念——「四師」(師德、師風、師才、師能),並結合自身實際,落實到教學實踐中。要做一名有溫情,有深度,有趣的老師。
要打造溫度課,就要做到眼中有學生,心中有溫情,切實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解決學生問題。要想有深度,在課中就要充分調動起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著力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活力」。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進而鍛鍊學生思維能力。要想變得有趣,就應該敢於突破課堂原定的設置,最大程度的發揮翻轉課堂的效果,鼓勵學生創新,同時也督促自己創新。堅持把每一節課上好,讓學生都有新期待。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最終引導學生逐步進步,提高自我認知能力、非認知能力的水平。
輔導員代表發言
智能製造學院輔導員代表曾璐:
她以「從心出發,用情做好學生工作」為中心點,提到四個方面:一,看見每個學生,讓學生感到關注和尊重,從而鼓勵學生積極向上;二,嚴厲後的細語,對待學生要細心和耐心,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引導他們,糾正他們的錯誤,改正他們的一些認知偏差;三,低谷時的陪伴,當學生無法及時梳理自己的情緒時,有著過大的心理壓力時,輔導員要與這些學生一起去度過這段低谷期;四,建立心理契約,告訴學生輔導員是你可以相信的人,他們有難題可以來找你。她相信只要真心付出一定可以融化學生的內心。
金融學院輔導員代表黃子逸:
他以「讓每個人綻放光芒——群體非認知能力的探索」作為發言主題。作為錦城畢業生,他認為要充分發揮留校經驗,來促進非認知能力隱形化培育,鼓勵和監督結合,讓學生的「優秀」變為習慣,並用風氣來薰陶學生,營造環境默化群體,最後發揮群體力量,並以自己班級作為例子。其次提供自檢標準,察覺非認知能力顯性成長,製作成長記錄表,讓同學們一起來參加,與學生們一起去營造良好氛圍。最後辦好非認知工坊,非認知能力顯性隱性共同推進,黃老師開創「心靈手巧工作坊」,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力,自制力等非認知能力。
新進教師代表發言
土木學院新進教師代表牛彬:
她在會上圍繞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錦城老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講到,今年9月,她開始自己的第一堂線上教學課,像做研究生組會分享一樣講課件,剖析重難點,但同學們卻向她反映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她突然意識到老師的主要任務不是「講」,而是讓同學們能夠「接受」。她認為僅僅靠講自己的課件讓同學們接收是不行的,要把同學們放在心中,以同學們為主體,發掘他們的興趣與特長,引導他們由被動學習轉化為自發性的深度學習狀態,設身處地地為同學著想。她還認為成為合格的錦城教師,不能只浮於表面成為一名「教學熟手」,更多的是肩負身上的責任,發自內心地去愛和包容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從低階教學逐步遞進到高階教學,因材施教,利用「長板原理」培養學生的認知和非認知能力;去啟發和引導學生,讓他們心中充滿理想與對未來的希望。
文學與傳媒學院新進教師代表王中昌:
在會上講述了自己作為文傳學院新入職的青年教師,進校以來的感受。這些感受來自於身邊領導、同事的學習和交流,來自於入職培訓課程中的老師對他道與技的傳授。他提到入職前與毛院長的一次長談,了解到文傳學院雖起步艱難,但正因為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團結在一起,培養了各種優秀的人才,才有了今天的成績,聽來使他莫名感動。他認為,在學院老師身上,深切感受到一種鍥而不捨和甘為奉獻的精神;每棟樓的命名「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思維」具有特殊的意蘊,秉承著儒家傳統教育的「仁義禮智信」「恭寬信敏惠」的道德信仰,是錦城學院人文精神的體現。他還提到,在線上教學中,學院老師不厭其煩地解釋需要完善的地方,耐心指導他具體的教學工作,在她們身上,他看到了一位老師的嚴謹求實的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感;在入職培訓中,每一位老師對教學的深刻體悟,使他受益良多,很感謝培訓老師毫無保留地將理論與實踐經驗傳授給他們這些新人。最後,他表示,作為一名剛入職的新人,將繼續保持謙虛謹慎,腳踏實地向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學習。
整 理 | 甘雨絲 周奕含 朱俊潼 李姝穎 梁儀莎 劉雨莎 劉子菡 劉書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