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練太極有什麼好處(真源太極文化與身心修養)
2023-05-18 02:51:42 1
真源太極文化修身理論與實務
一、我們的身心狀態
身心和諧,輕鬆自如,逍遙自在的內在需求
現實生活中,亞健康,腰頸椎病痛,慢性疼痛,焦慮抑鬱等不良身心狀態,經常困擾我們,影響我們正常的工作生活學習,影響我們正常的人際交往。
人人都希望自己精力充沛,心情愉悅,身體強健。這是一種能量充實,精神飽滿的狀態,現實中,我們許多人卻往往處於低能量,甚至負能量的狀態,與我們心中的期望背道而馳。
人的低能量、負能量這種身心匱乏的狀態是怎麼來的?
人的生命活動是需要能量作為支撐的。人的生命是一個動態平衡過程,能量流動,能量平衡充實人的整個生命過程,貫穿日常生活始終。
《道德經》說:「出生入死」,人的生命就是圍繞生命能量展開的,能量消耗殆盡,生命枯萎消失。
在這裡,我們把人的能量狀態分為三種:
(一)正能量
(二)低能量
(三)負能量
正能量,是自然天賦人的生命初始的能量狀態,充實、圓滿,光明,至善。
低能量,是人生在世,處理人事物,產生各種認知、各種情緒以後,生命能量消耗,並且,沒有得到及時補充,或者補充的程度不足以抵消消耗的能量,使身心處於一種匱乏、低效,疲憊不堪的異常狀態。
負能量,是一種危險的生命狀態,是低能量狀態不能緩解的進一步發展,有限的能量,不但不能用來恢復、補充生機與活力,反而產生糾結、抑鬱、焦慮、恐懼、嗔恨、敵意等不良身心狀態,有限的能量危害自我身心,危害周邊人群。
二、 真源太極文化修養與我們身心修養的關係
我們為什麼感覺不舒服?為什麼著急上火生氣焦慮抑鬱失眠。產生各種各樣身心病痛?
人離開自然的狀態,離開太極能量,如同魚離開水,這種能量匱乏的狀態,表現在身心層面就是著急、上火、生氣、焦慮、抑鬱、失眠,進而產生各種各樣身心病痛。
因為我們沒有身心平衡修養,補充生命能量,回歸自然狀態的功夫,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愉快了,疲勞緊張抑鬱了,我們第一反應是什麼?如果條件允許,我們會去休息、放鬆,休息、放鬆的結果,有可能得到了我們想要的身心輕鬆愉悅的狀態,也可能沒有得到。而且經常是現實生活往往不能給我們充足的時間與條件,使我們充分放鬆身心,真源太極修養是一種可以使我們自覺、高效、專業放鬆修養身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功夫。
人的生命是一個能量弱平衡狀態,很容易失去平衡,人的生存環境也是弱平衡,需要尋求更大的平衡,更大的能源,維持小平衡,進入大平衡、大能源,才是生命正道。
三、真源太極修養概論
太極文化概論
什麼是太極?太極是氣(《西遊記》中稱為祖氣),太極是能量,是虛無一氣
《易傳·繫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穎達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太極是大生命體,大能量體,是一切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飛潛動植生命的源起、源頭。
《道德經》中說的太極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太極與生活
什麼是生活,我們這裡說的生活是人的生命內在的生機與活力。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在消耗人的精神與精力,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無論喜怒哀思悲恐驚,從生命本質觀察,都是在消耗人的能量,當人因為消耗產生各種各樣身心不適的時候,人往往寄希望於外在的人、事、物,希望外在的人事物能夠平復自己的心情,安定自己的身心,雖然這是人之常情,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現實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外在的人事物並不能究竟、徹底地解決我們在內的身心問題,如果一味要求外在人事物對我們身心狀態負責,往往不但不能解決我們內在的身心不平衡,還會激化新的矛盾,產生新的痛苦,這是我們身心修養、平衡的一個方向性錯誤。比如我們身心不平衡以後,第一時間會尋求身邊的人幫助我們平衡,至少我們覺得對方應該是關注我們的,如果我們認為對方沒有關注我們,或者關注度不夠,我們就會傷心,這是在之前身心痛苦基礎上雪上加霜,產生更大的不平衡,而對方往往還不知道你為什麼抱怨TA。所以我們首先應該認知,身心平衡的第一責任人是我們每個人自己,如果因為自己身心不平衡,向外尋求支點,這個思路一定是有問題的,那個支撐點也一定是不牢固的。你一定要做好失去平衡,得到「痛的領悟」的心理準備。因為平衡的「重心「計算錯誤,結果一定出現問題。
太極是我們的重心,太極是我們身心平衡,圓合一體的中庸之道,身心不偏不倚,飽滿充實,隨感而應,時時平衡,處處圓通,這是生活,生機與活力在其中。
a,問世間情為何物?——風流與下流
為什麼愛情讓人神魂顛倒,一心一意想著那個人,想要和TA在一起,,我們的生命源於太極環抱,氤氳育化,相親相愛,親密無間由此而來。這是一個生命創造,萬物產生的過程,是自然賦予人類的生命屬性,人遺傳自然——太極育化生命的過程,無極生陰陽,陰陽生天地,天地是大夫妻,天地孕育無數小天地——小夫妻,陰陽交合,再孕育產生新的生命,享受愛情。
無極而太極,太極氤氳,育化萬有是風流,太極而下,是下流,是形而下的能量流動,是消耗能量,一定會有平衡與不平衡的問題,產生虛弱、痛苦、矛盾、是非,人世間所謂愛情就是試圖恢復混元一氣,恢復陰陽環抱,陰陽平衡,相親相愛,親密無間的太極狀態,由此產生古往今來無數人世間悲喜劇。
人世間生活,人的衣食住行也是恢復元氣滿滿的狀態,可惜人往往忘了初衷,在下流這個層面用足了功夫、結果發現並不難如願以償?這是因為失去樞紐,犯了方向性錯誤。所以不要苛責別人,修養身心,自己要積極向上,人往高處走,爭取風流而不下流,人人如此,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就找回失去的樂園了,這是與「失樂園」相反的生命之旅,「反者道之動也」,無極生太極,太極返無極,這是人往高處走。
「發乎情,止乎禮義」
現實,愛情隨時隨地可以發生,發乎情,止乎禮義,理義是無極層面,高於太極,也就是人的理智功能,理性功能。至於禮義向下兼容,包括太極層面的境界與狀態,單純太極層面的境界與狀態,不能兼容禮義,也就是不能兼容無極層面的境界與狀態。
修養層面,認知凡俗之情是太極之下的產物,悲喜交集,讓人歡喜讓人憂愁。太極分化,產生陰陽,江河日下,能量耗損,直至精疲力盡。恢復太極,返還無極,返還生命根源,是生活,是生機,是萬古長春
b,太極混元一氣,陰陽未分,生命的初始狀態,陰陽環抱,生命的初始狀態,恢復太極狀態,就是恢復生命能源,補充生命能量。
c、怎樣才能活的自在逍遙,避免疲勞過度,深陷壓力緊張狀態不能自拔
恢復太極是良好的休息、是真正的身心放鬆,可以超越一切煩惱、痛苦、是非、矛盾,化一切煩惱為烏有。
無為與有為
為什麼聖人提倡無為?
萬有、生命的樞機——太極的兩個取向,順生與逆生,順為人,逆為仙
生命的起源,萬有的源起
靜極生動,無中生有
善惡樹上的果子,失樂園的故事,說的就是太極分化陰陽以後,產生的生命狀態。
《莊子》中有這樣一段故事,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先秦·莊周《莊子·應帝王》
失樂園與「日鑿一竅七日死」故事說的都是氣質孕育生命,能量做功的過程,這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人生努力奮鬥的過程,是一個消耗能量,消耗生命的過程。
太極修養,是反其道而行之,空能生有,有歸空,恢復能量的過程,回歸能源的過程,從消耗生命能源,化生物質的過程,回歸生命根源,恢復生命本質的過程,達到清淨無為的過程。
逍遙適意的生命
——真源太極文化修養
真源太極修養是整體的、全方位的、自覺自主的、上下內外合一的、動靜一體的、身心統一的養生運動。
認知三種運動,外在之動,內在之動,不動之動
1. 外在之動,肢體運動,以四肢軀體運動形式為目的。
2. 刻意運氣,有意人為導引,
3. 不動之動,找到生命的根本能源,外在運動、內在運動都包含在其中,是一種自然自在的、自覺自主的、整體的、全方位的、上下內外合一的、動靜一體的、身心統一的養生運動形式。真源太極養生運動屬於不動之動。不動是說修養的本質與能源,之動是說包括外在運動、內在運動。
人體由精神、氣血、軀體三部分組成。修養也應該是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的。
人,自有生以來,初始軀體的運動是源於精神的感知功能。精神的感知功能與大腦神經建立連接,協調全身神經肌肉骨骼,由簡單運動、到複雜運動;由局部運動、到全身運動;這個生命成長的過程,自始至終都是以精神感知作為基礎能源,氣血作為內在支撐,軀體骨骼肌肉作為外在形式體現出來,構成了一個人在地球村上的生命存在與生活載體。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天地,天,無形無相;地,有形有相。人的精神無形無相,人的軀體有形有相。人的生命是由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與看得見、摸得著的形體組成的,
人的身心健康也需要有精神、氣血、形體三個層面的認知與修養才能達到良好的身心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