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保險公司保險價格有差別嗎(你沒聽過的保險公司比你想像的強大)
2023-05-18 17:44:48 1
做保險以來因為經常推薦一些性價比高的產品,導致很多人有一種感覺,保險產品確實好,但是公司沒聽過,到底靠不靠譜,會不會哪天公司就不在了。
我們國內現在大家聽得比較多的保險公司就是國壽、平安、太平洋、新華、泰康、太平這些公司,在很多人眼裡這些才是大公司,大公司的產品靠譜。
那沒聽說過的公司是不是就是小公司呢?
今天來盤點一下那些你沒聽過的保險巨無霸。
友邦保險友邦1919年成立於上海,後遷至香港,1992年再次回到中國內地,給中國保險市場帶來了代理人這一奇特的用工制度,是內地第一家純外資的保險公司。
友邦之前的母公司是美國國際集團,後來脫離美國國際獨立,總部在香港,2021《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排名213位,最新市值1.07萬億港元,業務範圍覆蓋亞太地區18個市場,有超過3800萬個人保單持有者和超過1600萬團體保單,集團總資產超過3260億美元(2020年12月31日)。
在國內只有友邦代理人敢說平安和國壽是小公司。
安聯剛進入中國市場也是採用合資形式,但後來國家政策放開後,成為首家由合資轉外商獨資的保險公司,安聯保險成立於1890年,2021世界500強排名38位,營業收入1361.73億美元。承保過鐵達尼號,美國911事件安聯是賠付額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累計賠付15億歐元。
由工商銀行和安盛保險合資,安盛保險成立於1817年,已經有200多年歷史,2021年世界500強排名46,年營業額1280.11億美元,安盛進入中國市場時與五礦集團合資成立金盛人壽,後工商銀行接手五礦集團股份,與安盛成立了現在的工銀安盛。
由同方股份和荷蘭全球人壽合資成立。
荷蘭全球人壽保險集團成立於1844年,至今170多年歷史,在美國、荷蘭、英國、西班牙等全球數十個國家開展人壽保險業務,2021年世界500強排名172位,營業收入582億美元。
全球人壽進入中國時與中海油合資成立海康人壽,後來清華同方接手中海油股份,公司名稱變更為同方全球人壽保險。
由中石油與義大利忠利保險合資成立,忠利保險成立於1831年,有170多年的保險經營經驗,業務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世界500強排名第73位,年營業額971.29億美元。
諸如此類的還有復星保德信,中信保誠、光大永明、恆安標準、中英人壽等一系列中外合資的保險公司,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些保險公司名字,但是其背後的都是上百年的金融保險集團。
只不過因歷史原因,國內的金融市場沒有完全對外資開放,所以才選擇找國內有實力的集團公司合資,其背後的經營和管理經驗比我們國內很多你們認為的大公司成熟的多。
我們現在不是很多網友吐槽國內的保險不靠譜,希望外資進來嗎?其實外資早就已經進來,只不過很多人不知道採用的是合資形式。
但其實這些對於我們行業內的人來說都是浮雲,因為中國的保險監管體系很嚴格,有《保險法》和銀保監幫我們看著保險公司,從來不用擔心保險公司跑路。
《保險法》第八十九條 規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因分立、合併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
第九十二條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
簡單來說,想要讓保險公司破產非常難,真的經營不下去了,也會把客戶的保單連同責任準備金一起轉讓給其他保險公司,由新接手的保險公司負責保單後續服務。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安邦保險案,安邦保險因為董事長吳小暉經濟犯罪被保監會接管,後又新成立大家保險集團,全面接手客戶的保單。
所以其實在懂行的人眼裡,買保險一定是先看條款,一個保險最終賠不賠是條款決定的,不是公司大小決定的。
所以買保險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