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地區生產總值(株洲市地區生產總值在7年間從1948億元突進到3003.13億元)
2023-05-18 01:01:45 3
昨日,由市委宣傳部組織召開的株洲市「決勝高質量全面小康、鞏固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發布會舉行。市全面小康辦介紹了株洲市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情況和主要成效。
株洲市全力打造中國動力谷,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 記者 戴凜 攝
全面小康實現程度
穩居全省次席
據了解,早在2013年,湖南省即啟動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工作。其中在長株潭三市中,我市市情最為複雜,是唯一擁有全部三類縣市區的市,而且炎陵縣和茶陵縣還戴著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市委政研室二級調研員顏三元介紹,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市立足市情,以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為總攬,按照「分類指導、協調推進」工作思路,突出重點,主攻難點,穩基礎、補短板、促提升,全面小康推進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在全省市州中,我市全面小康實現程度一直穩居第二,僅次於長沙。2017年,繼長沙之後,又以全省第二的名次通過了全面小康測評達標。同一年,全市所有縣市區也通過了全面小康達標認定。
今年,全市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緊緊聚焦「一脫貧三促進六覆蓋三統籌」,集中查漏補缺、補齊短板、深化提升,全力決戰決勝,確保圓滿收官。
產業規模逐步提升
全市域提前完成脫貧攻堅
顏三元說,株洲市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多個方面都有明顯成效。
在經濟方面,株洲市通過全力打造中國動力谷,增強產業體系,株洲也成為聞名的「動力之都」。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6%,從1948億元突進到3003.13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5.2%,在全省市州中第二個超過200億元。
近年來,株洲市還推進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工程,突出「兩型社會」建設,提升城市品質,城鄉面貌得到明顯改善。2013年至2019年,我市建成區面積由133平方公裡,拓展擴大到148.65平方公裡;城鎮化率由60.12%提高到67.91%。通過紮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全市2個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42個村獲評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
2018年,炎陵縣、茶陵縣成功脫貧摘帽,全市域提前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共消除貧困人口15.8萬人。另據統計,2013年至2019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8.6%、9%,分別達到46553元、21680元。
民生事業穩步推進
老百姓更有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民生方面,株洲市近年來也實現了「三個轉變」。例如,教育實現了從「上學難」到「上好學」的轉變;社會保障實現了從「有保障」到「全覆蓋」的轉變;衛生健康實現了從「看得了病」到「看得好病」的轉變。
株洲市還通過「民生100」工程,著力將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辦成了一批利民生、暖民心的好事實事。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7萬多個,從「一位難求」實現了「需有所供」。城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200多臺,惠及4000多戶家庭近2萬市民。城區新建、改造、向社會開放各200座公廁,讓老百姓更有幸福感和獲得感。
另外,通過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創建、平安株洲建設、全面優化政務環境、著力改革行政審批,老百姓生活、辦事更加便捷,更有安全感。
持續發力
鞏固提升小康社會成果
顏三元介紹,對照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36項指標,株洲市當前仍存在一些短板。因此,在下一階段,我市仍將持續發力,努力鞏固提升我市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有成果。一方面對照短板指標繼續攻堅,進一步壓實責任、創新方法、強化措施、破解難點,一項一項補齊。同時,還要提升質量,全面體現株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高質量。繼續做好率先示範,在全省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為全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徵程打下堅實基礎。
知多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是如何監測評價的?
市統計局副局長莊雲庭介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除了要調查老百姓切身感受外,按國家有關規定,各地可根據實際制定一套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既有常規性指標,也有約束性指標,進行年度監測評價並逐年調整完善,確保小康監測更全面、科學、精確、有效。
以湖南省為例,自2012年啟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以來,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評價指標體系共歷經了4個階段性變化。
比如第一階段(2012-2013年):指標體系涵蓋了經濟發展(權重為29%)、社會和諧(15%)、生活質量(19%)、民主法制(11%)、文化教育(14%)和資源環境(12%)六大類別,共23項指標。
到了第四階段(2020年):指標體系調整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監測,涵蓋了脫貧(權重為10%)、三促進(64%)和六覆蓋(26%)三大類別。其中,「三促進」是指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充分就業和促進安全穩定,「六覆蓋」是指義務教育全覆蓋、社會保障全覆蓋、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農村危房改造全覆蓋、農村通組道路全覆蓋,共36項指標。第一、二階段考核市縣兩級,第三、四階段僅考核縣市區一級。
從這四個階段考核體系的指標構成和權重變化可以看出,每個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側重點不同。前期側重於打基礎、抓提升,推動整體實現;後期側重於補短板、強弱項,推動高質量發展。 (記者 戴凜)
講述講述人:黃四平(仙庾鎮樟霞村黨總支書記)
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年前是「0」,如今已達25萬元
黃四平 記者 戴凜 攝
樟霞村是株洲城區最東北邊的偏遠村,曾經進村連一條像樣的道路都沒有。黃四平說,近幾年我市大力推進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生態方面,樟霞村有一半面積位於長株潭綠心保護區。為保護這一片青山綠水,村裡這些年不能隨意砍伐樹木,不準引進有汙染的企業,不能搞大規模的畜禽養殖。目前,全村樹木覆蓋率達到92%,通過打造美麗鄉村,環境更加優美,鳥語花香,到村裡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在產業方面,村裡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全村古樹油茶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佔全鎮油茶林的60%。樟霞古樹茶油品質優良,每年為全村帶來收入超700餘萬元。另有數據顯示,村集體經濟收入已從5年前的「0」,達到如今的2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也達到1.92萬元。
村裡生態環境更美、村民收入更高,如今村裡還有了文藝隊,每個季度都有文藝會,大家也走下牌桌,對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
黃四平表示,下一步,村裡還將發展「四季果園」等項目,讓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
(株洲晚報記者 戴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