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各旗縣區gdp排名(呼包鄂烏一體化開局)
2023-05-06 08:44:09 1
近期,內蒙古自治區《呼包鄂烏「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下文簡稱《規劃》)正式印發,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四大城市開啟一體化發展新階段。
在官方看來,呼包鄂烏是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科技創新資源相對集中、協同開放區位優勢明顯、重大基礎設施基本聯通,具備推動一體化發展的良好條件。到2025年,擬建成引領全區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源;2035年,建成黃河中上遊最重要的現代化城市群。
理想是美好的,開局卻是艱難的。僅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呼包鄂烏面臨著大量挑戰——內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產業協同程度不高、科技創新動力不足、交通互聯互通欠帳較多等等。
想要實現一體化,呼包鄂烏要補的「課」還有很多。
-01-
經濟:
內部發展不平衡
烏蘭察布與呼包鄂相差甚遠
一直以來,呼包鄂都被稱為內蒙古「金三角」,並且早在2000年前後就開始邁入協同發展階段。而烏蘭察布加入其中還不到3年,呼包鄂烏一體化發展更是從今年才正式開啟。
《規劃》表示,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四市總面積18.62萬平方公裡,2020年常住人口1001.5萬人,地區生產總值9948.6億元,分別佔全區的15.7%、41.6%和57.5%,是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
然而作為全區「火車頭」,呼包鄂烏的發展步調卻並不一致,內部發展不平衡問題極為突出,尤其是「小弟」烏蘭察布,在大部分指標上都與呼包鄂相差甚遠。
從GDP總量來看,鄂爾多斯位居3500億元量級,呼和浩特、包頭位居2800億元量級,烏蘭察布卻尚不足千億,還不到鄂爾多斯的1/4。從人均GDP來看,鄂爾多斯高達16.44萬元,位居全國第4,烏蘭察布卻僅有4.78萬元,排在全國180名開外。
此外,在人口規模、人口增量、城鎮化率、財政收入、資金總量、社零總額、人均收入等多個重要指標上,烏蘭察布的實力也遠不及呼包鄂。也只有在地域面積和建成區面積方面,烏蘭察布沒有被甩開太多。
呼包鄂三市內部,近年來差距也逐漸拉大。最近10年,鄂爾多斯GDP穩步提升,逐漸拉開了與呼和浩特、包頭之間的距離。
註:過去20年呼包鄂經濟總量對比,數據為統計局終核數據,而非初核數據。
然而差距雖然有,卻也沒有大到可以輻射帶動周邊的地步。鄂爾多斯2020年GDP總量3533.66億元,比呼和浩特、包頭高了740億元左右。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曾有分析,當一座城市GDP達到7000億元規模,資源要素開始加速聚集;GDP達到8000億元規模,其競爭力在本省(區/市)中處於優勢地位。要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則要達到更高規模。
區域一體化發展,一般來講都會有一個龍頭起帶動作用。而呼包鄂三市各有優勢,也各有短板。《規劃》將此重任交給了呼和浩特,強調支持呼和浩特在推進一體化發展中走在前、作表率,發揮首府獨特優勢,提升城市品質和能級,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不過以目前的經濟實力來看,實在是任重道遠。
-02-
產業:
分工協同程度不高
呼包鄂烏存在同質化競爭
除了經濟發展不平衡之外,呼包鄂烏在產業合作上也面臨一些問題。《規劃》直言,呼包鄂烏「產業鏈分工協同程度不高,資源型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水平同質化競爭」。
目前,呼包鄂烏的主導產業都比較傳統和低端,能源化工產業的佔比也較高。「煤都」鄂爾多斯的支柱產業是煤炭、化工、羊絨和天然氣,其中非煤工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僅有30%左右。
包頭的支柱產業是鋼鐵、鋁業、裝備製造、電力和稀土,烏蘭察布的主導產業是電力、冶金、化工、建材和農副產業加工,呼和浩特的優勢產業是食品加工、電力能源、石油化工、生物醫藥、光伏材料和電子信息。
較為傳統和雷同的產業結構,導致它們的產業鏈分工協同程度不高,在外引企業時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質化競爭。比如近些年呼包鄂搶灘新能源,在氫能領域展開了真金白銀的較量——鄂爾多斯打造千億級氫能產業集群,搶先引入國鴻氫能、美錦能源、新源動力等氫能產業鏈頭部企業;呼和浩特劍指「北方氫城」,最高千億吸引重點企業和項目;包頭打造風光氫核儲產業集群,積極與北京、廣東等多地對接項目。
而在早些年,幾座城市自掏腰包建廠房、送煤礦、送土地等優惠層出不窮,對外資拉攏不遺餘力。鄂爾多斯的煤炭置配政策就是其中的典型——凡裝備製造項目、高新技術項目固定資產投資每20億元可配置煤炭1億噸,京東方、奇瑞就是乘此東風落地於鄂爾多斯的企業。
可以說,這些城市雖然有各自的發展定位,但在最後執行的時候,都是以項目為導向的,尤其是高附加值產業、戰略新興產業等,更是爭搶的熱門對象。
而在一體化程度較好的地區,已形成了產業鏈上下遊分工合作。比如長三角的汽車產業,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主要在安徽,汽車產品開發、試驗、檢測設備和燃料電池設備製造主要在浙江,新能源車整車、汽車用發動機、車輛控制設備等在安徽和江蘇,科技研發主要在上海。
長三角汽車產業布局,點擊可查看大圖/賽迪顧問
近期發布的《規劃》,對於呼包鄂烏的產業布局作出了引導。呼和浩特重點發展乳業、光伏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產業;包頭重點發展稀土新材料等新型材料、現代裝備製造、綠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鄂爾多斯重點推進煤炭分級分質利用,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烏蘭察布重點發展風光儲能、儲氫等清潔能源產業。
未來,呼包鄂烏雖然仍難以避免同質化競爭,但四市將借鑑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經驗做法,研究建立跨區域一體化發展合作示範區,構建區域一體的創新鏈和產業鏈。此外,《規劃》鼓勵區域內企業間產品互為原料,提高園區、企業、項目配套協作水平;共建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對接會、上下遊企業推介交流會等產業供需對接平臺。
-03-
科創:
R&D投入強度較低
高校等資源集中在呼和浩特
進入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想要持續培育內生動力,科技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在這方面,呼包鄂烏面臨的挑戰相當大。
從目前情況來看,全區的高等教育和人才資源集中在呼和浩特,但遠遠比不上其他經濟強市。整個區域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稀少,最多的呼和浩特也僅有300多家。R&D(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強度偏低,即使是投入強度最高的包頭(2.04%),也不及全國平均水平(2.4%)。
人才的稀缺,是整個呼包鄂烏面臨的共同問題。就在今年,呼和浩特連發兩次「搶人」新政(點擊閱讀),向全國人才敞開懷抱。鄂爾多斯更是打出了年薪60萬招聘清華、北大畢業生當中小學教師的招聘啟事,並稱只要相關畢業生通過招聘考核,就可獲得上述薪資,直言:「我們財政可以負擔得起」。
《規劃》對於人才也十分重視,提出將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加大柔性引才引智力度,採取顧問指導、兼職服務、「候鳥式」聘任等方式,引進一批科技人才和創業團隊;完善人才吸引和人口安居政策,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加大對人才的獎勵力度和創新創業失敗的寬容度和容錯度等等。
在協同創新方面,將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集中力量整合提升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平臺;鼓勵共用科技創新平臺和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共享科技文獻、科技成果、專利技術、高等專家庫、高端人才庫等基礎性創新資源;創建以呼包鄂為核心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綜合運用財政、金融等政策手段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等等。
-04-
交通:
高鐵建設比較滯後
已通車高鐵僅有1條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呼包鄂烏的欠帳頗多。
《規劃》表示,呼包鄂烏一體化的基礎之一,就是重大基礎設施基本聯通。在鐵路方面,「軌道上的呼包鄂烏」初見雛形;公路方面,所轄38個旗縣(市、區)全部通一級及以上公路,並依託京藏、包茂、呼準、榮烏形成高速公路環線。
但是,呼包鄂烏在高鐵建設方面就比較滯後了。目前呼包鄂烏區域僅有呼和浩特與烏蘭察布之間開通了高鐵,呼包鄂之間仍停留在動車組層面,包鄂之間甚至尚不具備開行動車組的條件,距離實現「1小時快速鐵路客運圈」還有很大差距。
呼包鄂1小時快速鐵路客運圈/鐵路建設規劃
《規劃》提出了呼包鄂烏要補的「交通課」——向外,要加快實施包頭至銀川、鄂爾多斯至榆林至延安、集寧至大同至原平高速鐵路,實現與寧夏沿黃、關中平原、山西中部等城市群的快速聯通;向內,加快建設呼和浩特至包頭、包頭至鄂爾多斯高速鐵路,規劃建設呼和浩特至鄂爾多斯城際鐵路,建成「1小時快速客運圈」。
目前,南下山西的集大原高鐵已經開工,西進的包銀高鐵開工在即;呼包高鐵、包鄂高鐵、呼鄂城際鐵路都還在推進中,「十四五」期間恐怕難以完成。
此外,新加入的烏蘭察布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被確定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未來將優先建設烏蘭察布—二連浩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構建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口岸腹地一體化物流網絡。
今年是呼包鄂烏四市由協同發展向一體化發展邁進的起步年,雖然整體開局較為艱難,卻已有了清晰的目標和路徑。未來5-15年,呼和浩特能否擔當龍頭,鄂爾多斯、包頭能否擺脫能源依賴,「軌道上的呼包鄂烏」能否建成,都令人充滿期待。
參考資料:
[1] 各市統計年鑑、內蒙古統計年鑑
[2] 內蒙古自治區呼包鄂及烏蘭察布協同發展的經驗及啟示.吉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3] 呼包鄂一體化艱難前行.21世紀經濟報導
[4] 關於「十四五」時期推進呼包鄂及烏蘭察布協同發展的對策建議.王依軍 伊志慧
,